※ 引述《ljh (雄)》之銘言:
> 古人患難憂虞之際,正是德業長進之時。
> 其功在於胸懷坦夷,其效在於身體康健。
> 聖賢之所以為聖賢,佛家之所以成佛,
> 所爭皆在大難磨折之日,將此心放得實,養得靈。
> 有活潑潑之胸襟,有坦蕩蕩之意境。則身體雖有外感,
> 必不至於內傷。(以上曾語)
> 《曾胡治兵語錄》,是蔡鍔輯錄曾國藩、胡林翼有關
> 治軍、用兵方面的言論而編成的一部語錄體兵書。
> 因為大雄最近在唸書
> 剛好看到
> 聽到 屢戰屢敗 屢敗屢戰的故事
> 跟大家分享
> 不曉得 鬥煩惱 大家還用不用
國中時,老師說過屢敗屢戰的故事。
當時覺得中國字很妙,
順序一改,意思就由消極變成積極了:)
「古人患難憂虞之際,正是德業長進之時。」
陷在煩惱中之時也許很苦,但是煩惱正是促使我們改變的動力,所以說"煩惱即菩提"。
有煩惱,並且"屢敗屢戰"並非不是好事:)
順便想到,現代科技越來越發達使人的心不斷向外攀緣,
由於有很多轉移目標的機會,反而減少了向內看的時間。
當煩惱來的時候,思考、反省或面對問題的能力減弱,於是"屢戰屢敗",
導致智慧的開展受到影響。
福報好的繼續過一天是一天,福報差的可能產生不當行為或引發病苦...
可惜似乎很少人知道自己時常心情很糟或引發生病的原因出在哪裡。
(抱歉,沒有暗指或貶抑任何人的意思。只是說,相對之下,
能正面思考、勇於面對問題、隨遇而安的人身心會轉變得比較健康。)
我在日本看到許多人用餐、等車時不斷盯著手機看,
日本的手機早就是智慧型手機了,可以使用便利的網路或影音功能。
但是這種行為散發的不是使用手機的愉悅氣氛,而是空虛....
與其把零碎時間拿來上網,我會寧願給自己多一點思考或修習時間,
畢竟利用轉移目標來暫時擺脫煩惱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智慧才是斷煩惱的利器。
而智慧是在混亂的時候生起、在不斷向內看的時候增長的。
--
在生命的每一天中認識問題的根源,
是最有智慧、也是最有功德的。------佛使比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