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阿羅漢不復受生 |
#1 |
Heaven
|
阿羅漢是一切煩惱滅盡,這點看來大家有共識,就不談這部份了。
至於不受後有是否為不受生的部份,我舉一些經文給大家參考:
先由十二緣起談起,十二緣起其中有 …愛->取->有->生…
何謂「有」?《雜阿含經》卷12:「三有——欲有、色有、無色有。」
(CBETA, T02, no. 99, p. 85, b10)
何謂「生」?《雜阿含經》卷12:「云何為生?若彼彼眾生,彼彼身種類一生,
超越和合出生,得陰、得界、得入處、得命根,是名為生。」
(CBETA, T02, no. 99, p. 85, b11-13)
所以阿羅漢聖眾斷盡無明,無復渴愛,無有四取,因此不再於三界存有,不再受生,
這樣看起來是很明白的。
由道理來看,大家應該都知道初果聖者是極七返,最多七次轉世;二果為一往來;
三果為不來,意即不再回到欲界受生。試想,連三果都不還欲界受生了,四果阿羅漢
又怎麼可能受生欲界?
再參考《長阿含經》的經文:《長阿含經》卷16:「生死已盡,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不受後有,即成阿羅漢。」(CBETA, T01, no. 1, p. 104, c13-15)
它是用「生死已盡」,我想「生死已盡」的意思也是很明白,就是不會再受生了。
再看《增壹阿含經》的用詞:《增壹阿含經》卷20〈28 聲聞品〉:「生死已盡,
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復受胎,如實知之。是時,梵志即成阿羅漢。」
(CBETA, T02, no. 125, p. 652, a5-7)
這裡更明白寫著「不復受胎」,意思應該也很明白了。
之前大家提到的《維摩詰所說經》,剛好也有一段經文如下:
《維摩詰所說經》卷2〈7 觀眾生品〉:「如無色界色,如焦穀牙,如須陀洹身見,
如阿那含入胎,如阿羅漢三毒,如得忍菩薩貪恚毀禁,如佛煩惱習,如盲者見色,
如入滅盡定出入息,如空中鳥跡,如石女兒,如化人起煩惱,如夢所見已寤,
如滅度者受身,如無煙之火」(CBETA, T14, no. 475, p. 547, b6-12)
這些是不可能發生的事,其中包括阿那含入胎,即前面提過三果聖者不返欲界受胎。
也提到「滅度者受身」,意即阿羅漢入滅後就不可能再受身了。
在維摩詰經中,似乎阿羅漢是無法成佛道,但到了法華經,阿羅漢眾又被授記
成佛了,這些不同的說法要如何取捨?這都是要學習的功課了。
我個人目前是以阿含的說法為主,其餘就先放下了。
--
◇ 若言下相應 即共論佛義 若實不相應 合掌令歡喜 ◇
◇ 此宗本無諍 諍即失道意 執逆諍法門 自性入生死 ◇
◇ 南無 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 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
卍 歡迎光臨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 http://www.cbeta.org 卍
Mon Sep 12 02:33:00 2011
|
|
|
Re: 阿羅漢不復受生 |
#2 |
果任
|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銘言:
> 阿羅漢是一切煩惱滅盡,這點看來大家有共識,就不談這部份了。
> 至於不受後有是否為不受生的部份,我舉一些經文給大家參考:
> 先由十二緣起談起,十二緣起其中有 …愛->取->有->生…
> 何謂「有」?《雜阿含經》卷12:「三有——欲有、色有、無色有。」
> (CBETA, T02, no. 99, p. 85, b10)
> 何謂「生」?《雜阿含經》卷12:「云何為生?若彼彼眾生,彼彼身種類一生,
> 超越和合出生,得陰、得界、得入處、得命根,是名為生。」
> (CBETA, T02, no. 99, p. 85, b11-13)
> 所以阿羅漢聖眾斷盡無明,無復渴愛,無有四取,因此不再於三界存有,不再受生,
> 這樣看起來是很明白的。
> 由道理來看,大家應該都知道初果聖者是極七返,最多七次轉世;二果為一往來;
> 三果為不來,意即不再回到欲界受生。試想,連三果都不還欲界受生了,四果阿羅漢
> 又怎麼可能受生欲界?
> 再參考《長阿含經》的經文:《長阿含經》卷16:「生死已盡,梵行已立,
> 所作已辦,不受後有,即成阿羅漢。」(CBETA, T01, no. 1, p. 104, c13-15)
> 它是用「生死已盡」,我想「生死已盡」的意思也是很明白,就是不會再受生了。
> 再看《增壹阿含經》的用詞:《增壹阿含經》卷20〈28 聲聞品〉:「生死已盡,
> 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復受胎,如實知之。是時,梵志即成阿羅漢。」
> (CBETA, T02, no. 125, p. 652, a5-7)
> 這裡更明白寫著「不復受胎」,意思應該也很明白了。
> 之前大家提到的《維摩詰所說經》,剛好也有一段經文如下:
> 《維摩詰所說經》卷2〈7 觀眾生品〉:「如無色界色,如焦穀牙,如須陀洹身見,
> 如阿那含入胎,如阿羅漢三毒,如得忍菩薩貪恚毀禁,如佛煩惱習,如盲者見色,
> 如入滅盡定出入息,如空中鳥跡,如石女兒,如化人起煩惱,如夢所見已寤,
> 如滅度者受身,如無煙之火」(CBETA, T14, no. 475, p. 547, b6-12)
> 這些是不可能發生的事,其中包括阿那含入胎,即前面提過三果聖者不返欲界受胎。
> 也提到「滅度者受身」,意即阿羅漢入滅後就不可能再受身了。
> 在維摩詰經中,似乎阿羅漢是無法成佛道,但到了法華經,阿羅漢眾又被授記
> 成佛了,這些不同的說法要如何取捨?這都是要學習的功課了。
> 我個人目前是以阿含的說法為主,其餘就先放下了。
Heaven學長引《雜阿含經》卷12:「三有——欲有、色有、無色有。」說明甚詳,不錯
〈不受後有〉也可說包含不再有三有——欲有、色有、無色有。這樣好像在三界再也找不到阿
羅漢也好像阿羅漢沒有了。如此解釋,這也是為甚麼很多人不能相信大乘經典之所在。但我保
留一點文字解釋空間,〈不受後有〉我認為具有選擇性。〈不受後有〉具有不再接受三有的能
力,但未必然要不入三有。如能如此阿羅漢才有機緣再入世救度無邊眾生,舍利弗才能於未來
世,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劫,供養若干千萬億佛,奉持正法,具足菩薩所行之道,當得作
佛,號曰華光如來,成就離垢佛國土。我如此說法,請Heaven學長不要認為是在咬文嚼字強辯
才好,我只希望能以另一跳脫大家思考的方式看能否討論出佛的真實義。我始終認為佛所說的
法是初善、中善、後善都是一味,如果法華經確是佛所說,阿含經、法華經應是互相圓融而不
衝突。我提出此解説或許是此二經的連接處。我並不站在欲圓融阿含經、法華經,而硬掰出此
道理,但也請根本排斥大乘經典者客觀看待。
下再引《雜阿含經》(一○四)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有比丘
名焰摩迦。起惡邪見。作如是言。如我解佛所說法。漏盡阿羅漢身壞命終更無所有。時。有眾
多比丘聞彼所說。往詣其所。語焰摩迦比丘言。汝實作是說。如我解佛所說法。漏盡阿羅漢身
壞命終更無所有耶。答言。實爾。諸尊。
※這段指出比丘名焰摩迦。起惡邪見。認為漏盡阿羅漢身壞命終便一無所有。
時。諸比丘語焰摩迦。勿謗世尊。謗世尊者不善。世尊不作是說。汝當盡捨此惡邪見。
※這段眾比丘指出比丘名焰摩迦。認為漏盡阿羅漢身壞命終便一無所有。是起惡邪見。
諸比丘不能調伏焰摩迦比丘。即便捨去。往詣尊者舍利弗所。語尊者舍利弗言。尊者。當知彼
焰摩迦比丘起如是惡邪見言。……….
我即語言。汝勿謗世尊。世尊不作此語。汝當捨此惡邪見。再三諫彼。猶不捨惡邪見。是
故我今詣尊者所。唯願尊者。………….
入舍衛城乞食。食已。出城。還精舍舉衣缽已。往詣焰摩迦比丘所。時。焰摩迦比丘遙見尊者
舍利弗來。即為敷座洗足。安停腳机奉迎。為執衣缽。請令就座。尊者舍利弗就座.洗足已。
語焰摩迦比丘。汝實作如是語。我解知世尊所說法。
漏盡阿羅漢身壞命終無所有耶。
焰摩迦比丘白舍利弗言。實爾。尊者舍利弗。舍利弗言。我今問汝。隨意答我。云何焰摩迦。
色為常耶。為非常耶。答言。尊者舍利弗。無常。
復問。若無常者。是苦不。答言。是苦。復問。若無常.苦。是變易法。多聞聖弟子寧於中見
我.異我.相在不。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復問。云何。焰摩
迦。色是如來耶。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受.想.行.識是如來耶。答言。不也。尊者舍
利弗。復問。云何。焰摩迦。異色有如來耶。異受.想.行.識有如來耶。答言。不也。尊者
舍利弗。復問。色中有如來耶。受.想.行.識中有如來耶。答言。不也。
※此段指出色、受.想.行.識中是找不到有如來。〈非我〉
尊者舍利弗。復問。如來中有色耶。如來中有受.想.行.識耶。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復
問。非色.受.想.行.識有如來耶。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如是。
※此段指出如來中找不到色、受.想.行.識〈非我所〉
焰摩迦。如來見法真實。如住無所得。無所施設。汝云何言我解知世尊所說。
漏盡阿羅漢身壞命終無所有。為時說耶。答言。不也。
※此段指出焰摩迦終於明白如來講的見法真實性,也就是心是住無所得。無所施設。非漏
盡阿羅漢身壞命終一無所有。
焰摩迦比丘。愚癡無聞凡夫於五受陰作常想.安隱想.不病想.我想.我所想。於此五受陰保
持護惜。終為此五受陰怨家所害。如彼長者。為詐親怨家所害而不覺知。焰摩迦。多聞聖弟子
於此五受陰。觀察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非我所。於此五受陰不
著.不受.不受故不著。不著故自覺涅槃。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尊者舍利弗說是法時。
焰摩迦比丘不起諸漏。心得解脫。尊者舍利弗為焰摩迦比丘說法。示教照喜已。從座起去
※這段指出愚癡無聞凡夫於五受陰作常想.安隱想.不病想.我想.我所想。所以
《受》此受陰怨家所害,所以有受後有。而聖者於此五受陰不著.不受.不受故不著。不著故
自覺涅槃。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可見不去空、捨、不著色.受.想.行.識五陰就不能出三界〈三有〉。但請注意
漏盡阿羅漢雖空捨、不著色.受.想.行.識五陰,但身壞命終不是便一無所有。這《不是便
一無所有》便值得好好去體悟是甚麼?
※另引一段雜阿含經裡記載一位阿羅漢自殺後,魔羅遍尋他的去處皆不可得。魔羅當然
不可能找得到這位比丘的蹤跡,因為這位比丘已徹底斷除對色、受、想、行、識的貪愛、追
求、抓取,已經不再有「集」,不再有「積聚」。而魔羅尚在五蘊當中,當然任憑魔羅神通廣
大,又如何能發現及尋找到這位阿羅漢死後去了哪裡?但如換佛陀尋他的去處,應可找得到。
※※最後一句話,「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相不相信在個人,如果阿羅漢不是一無所
有,如阿羅漢還是有心〈覺〉,有何不能在幻化的三界救度眾生。如此大、小乘有何相衝突。
2011年 9月12日 11:22:48 星期一
|
|
|
Re: 阿羅漢不復受生 |
#3 |
rlai000
|
Heaven 學長,小的沒想起諍。您的知識淵博且深入經藏,小的非常尊敬。
但小的想表達,有些時間,於理解經文時,可能受到既定思維或概念影響,經義可能有所忽略。
有時若把既定思維或概念掉下去,可能得出不一樣的體會。
如十二緣起,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
這裡的「生」是否我們常常認識的「受生」(受胎而生的「出生」)呢?若是便不應理,因為在
十二緣起中,「生」之前前還有很多「支」或「因」或「緣」。試想想,已緣「名色」、「六
入」、「觸」、「受」、「愛」、「取」,何來還未受胎而生?
同理,「有」是否如我們所理解「肉身」、「有身」的有?
若把巴利藏的【相應部】的譯文再閱讀一次(解脫時,解脫智生,他了知:「〔我〕生已盡,梵
行已立,應作皆作,不更受此有」),是否有新的理解?
是否當下已證知十二緣起中的「生」和「有」支而生解脫智?
2011年 9月12日 11:38:29 星期一
|
|
|
Re: 阿羅漢不復受生 |
#4 |
Heaven
|
※ 引述《rlai000 (rlai000)》之銘言:
> Heaven 學長,小的沒想起諍。您的知識淵博且深入經藏,小的非常尊敬。
我相信果任學長與 rlai000 學長都不是來吵架的, 我也沒有這種想法,
所以若有時間, 就慢慢討論, 我樂見大家都能有更多的共識. :)
--
◇ 若言下相應 即共論佛義 若實不相應 合掌令歡喜 ◇
◇ 此宗本無諍 諍即失道意 執逆諍法門 自性入生死 ◇
◇ 南無 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 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
卍 歡迎光臨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 http://www.cbeta.org 卍
Mon Sep 12 13:01:09 2011
|
|
|
Re: 阿羅漢不復受生 |
#5 |
Heaven
|
※ 引述《golzen (果任)》之銘言:
> Heaven學長引《雜阿含經》卷12:「三有——欲有、色有、無色有。」說明甚詳,不錯
> 〈不受後有〉也可說包含不再有三有——欲有、色有、無色有。這樣好像在三界再也找不到阿
> 羅漢也好像阿羅漢沒有了。如此解釋,這也是為甚麼很多人不能相信大乘經典之所在。但我保
> 留一點文字解釋空間,〈不受後有〉我認為具有選擇性。〈不受後有〉具有不再接受三有的能
> 力,但未必然要不入三有。如能如此阿羅漢才有機緣再入世救度無邊眾生,舍利弗才能於未來
這樣解釋也會有問題, 阿羅漢聖者 "所作已辦", 他們不會還有發願要如何的問題.
舍利弗欲涅槃前, 佛陀請他住世, 他也反問佛陀為何不住世? 結果二位都沒住世.
> 世,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劫,供養若干千萬億佛,奉持正法,具足菩薩所行之道,當得作
> 佛,號曰華光如來,成就離垢佛國土。我如此說法,請Heaven學長不要認為是在咬文嚼字強辯
> 才好,我只希望能以另一跳脫大家思考的方式看能否討論出佛的真實義。我始終認為佛所說的
試想, 提婆達多未來被授成獨覺佛, 其號 "南無", 這件事都被結集在阿含經中.
如果舍利弗真的曾經在法華會被授記成佛, 當世尊涅槃後, 阿羅漢們結集聖典,
為什麼沒有記錄此事, 反而記載舍利弗入般涅槃了?
我相信果任學長不是要強詞奪理, 我也不會認為我的理解一定無誤.
大家都只是把觀點攤開來檢視而已, 大家就各自判斷, 選擇能接受的,
對於有疑的也保持尊重存疑, 以保留未來翻盤的空間. :)
在阿含經中, 我的印象都是指入般涅槃即不再受生, 沒有再入世度眾的說法,
根據以上的觀點, 我比較難接受阿羅漢可再入世說.
> 下再引《雜阿含經》(一○四)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有比丘
> 名焰摩迦。起惡邪見。作如是言。如我解佛所說法。漏盡阿羅漢身壞命終更無所有。時。有眾
> 多比丘聞彼所說。往詣其所。語焰摩迦比丘言。汝實作是說。如我解佛所說法。漏盡阿羅漢身
> 壞命終更無所有耶。答言。實爾。諸尊。
> ※這段指出比丘名焰摩迦。起惡邪見。認為漏盡阿羅漢身壞命終便一無所有。
我認同阿羅漢不受生, 也認同 "盡阿羅漢身壞命終便一無所有" 是邪見,
這二者並不矛盾. 如果認為有矛盾, 這一經 (104經) 就要好好研究才行了.
說真的, 我也認為 "阿羅漢死後會再受生" 也是邪見, 我沒有要指責誰啦,
只是觀點而已.
> ※※可見不去空、捨、不著色.受.想.行.識五陰就不能出三界〈三有〉。但請注意
> 漏盡阿羅漢雖空捨、不著色.受.想.行.識五陰,但身壞命終不是便一無所有。這《不是便
> 一無所有》便值得好好去體悟是甚麼?
的確要好好體悟這裡面的意思.
> ※另引一段雜阿含經裡記載一位阿羅漢自殺後,魔羅遍尋他的去處皆不可得。魔羅當然
> 不可能找得到這位比丘的蹤跡,因為這位比丘已徹底斷除對色、受、想、行、識的貪愛、追
> 求、抓取,已經不再有「集」,不再有「積聚」。而魔羅尚在五蘊當中,當然任憑魔羅神通廣
> 大,又如何能發現及尋找到這位阿羅漢死後去了哪裡?但如換佛陀尋他的去處,應可找得到。
> ※※最後一句話,「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相不相信在個人,如果阿羅漢不是一無所
> 有,如阿羅漢還是有心〈覺〉,有何不能在幻化的三界救度眾生。如此大、小乘有何相衝突。
若說佛能找到阿羅漢死後神識, 這也不是事實. 我引一些經文:
《增壹阿含經》卷19〈26 四意斷品〉:
世尊告曰:「此弊魔波旬,欲得知婆迦梨神識所在。」
是時,尊者阿難白世尊曰:「唯願世尊說婆迦梨比丘神識為何所在?」
世尊告曰:「婆迦梨比丘神識永無所著。彼族姓子以般涅槃,當作如是持。」
阿難尊者也想知道其神識在哪裡?
佛陀的說法是其神識 "永無所著", 要用這種看法去理解 "般涅槃" 才對.
再看另一個版本:
《別譯雜阿含經》卷2:
佛告比丘:「求[真/心]比丘以入涅槃,無有神識,無所至方。」
(CBETA, T02, no. 100, p. 383, a11-13)
這也是很明白的教導.
"三界唯心, 萬法唯識" 暫時可以說沒什麼問題(若不細究的話)
"阿羅漢身壞命終後便一無所有" 這是邪見.
但若說阿羅漢身壞命終後有神識, 佛陀也是否認的, 所以當然就沒有再幻化三界之事.
要如何理解以上又不互斥, 這是很值得去深入的.
--
◇ 若言下相應 即共論佛義 若實不相應 合掌令歡喜 ◇
◇ 此宗本無諍 諍即失道意 執逆諍法門 自性入生死 ◇
◇ 南無 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 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
卍 歡迎光臨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 http://www.cbeta.org 卍
Mon Sep 12 13:41:40 2011
|
|
|
Re: 阿羅漢不復受生 |
#6 |
Heaven
|
※ 引述《rlai000 (rlai000)》之銘言:
> Heaven 學長,小的沒想起諍。您的知識淵博且深入經藏,小的非常尊敬。
"深入經藏" 真的是太誇張了, 我一直抱怨連四阿含都沒能好好完整看一次,
卻又常常把時間花時不太有意義的地方. :(
> 但小的想表達,有些時間,於理解經文時,可能受到既定思維或概念影響,經義可能有所忽略。
> 有時若把既定思維或概念掉下去,可能得出不一樣的體會。
這個我很同意, 我也有過這種經驗. 有時一直想不通或想錯的事, 突然一轉就通了.
> 如十二緣起,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
> 這裡的「生」是否我們常常認識的「受生」(受胎而生的「出生」)呢?若是便不應理,因為在
> 十二緣起中,「生」之前前還有很多「支」或「因」或「緣」。試想想,已緣「名色」、「六
> 入」、「觸」、「受」、「愛」、「取」,何來還未受胎而生?
若依此經文, "生" 的意義很明白, 得陰界入與命根, 就是指一般的出生.
《雜阿含經》卷12:「云何為生?若彼彼眾生,彼彼身種類一生,
超越和合出生,得陰、得界、得入處、得命根,是名為生。」
(CBETA, T02, no. 99, p. 85, b11-13)
若要解釋你的問題, 就是把 "生" 解釋成未來世的出生.
所以此世我若依然有 "愛, 取" , 現在就會持續 "存有", 未來就還會 "有, 生".
所以十二緣起, 不是一條12個節點不變的直線, 經中也可以看到不同的組合,
因此 "十二緣起" 可以當成一個總集合的公式, 其中變化很多, 但不離這個模式.
> 同理,「有」是否如我們所理解「肉身」、「有身」的有?
我是這樣理解的, 有就是 "三有". 欲有, 色有, 無色有.
> 若把巴利藏的【相應部】的譯文再閱讀一次(解脫時,解脫智生,他了知:「〔我〕生已盡,梵
> 行已立,應作皆作,不更受此有」),是否有新的理解?
我的理解還是一樣. :)
不過很歡迎你把你的理解寫出來.
> 是否當下已證知十二緣起中的「生」和「有」支而生解脫智?
這個我不太懂你的意思?
--
◇ 若言下相應 即共論佛義 若實不相應 合掌令歡喜 ◇
◇ 此宗本無諍 諍即失道意 執逆諍法門 自性入生死 ◇
◇ 南無 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 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
卍 歡迎光臨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 http://www.cbeta.org 卍
Mon Sep 12 13:58:07 2011
|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