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轉載] 判定《阿含經》部派歸屬牽涉的難題
#1
邱大剛
判定《阿含經》部派歸屬牽涉的難題
《法光》第111期(1998年12月)
蔡耀明
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一、前言

  《阿含經》很大部分是在記述佛陀與其聖弟子之間的教學理趣與修持程
序。然而,閱讀有關《阿含經》的介紹說明或學術作品時,吾人最常見到
的情形可約略畫分成二類:第一類環繞在經典成立史或集成史打轉,第二
類雖觸及《阿含經》的一些概念,但實質上不外乎第一類的延伸,也就是
把經義乃至身體力行修證的課題化約成概念與法數隨著經典集成而發展演
變的歷史課題。專就第一類的情形而言,探討的重點主要在於判定現存的
《阿含經》譯成漢文之前到底屬於部派佛教中的哪一個特定的部派。本文
的寫作,即針對像這樣的部派歸屬的判定,檢視其論議形成的複雜背景,
並且指出其中牽涉的難題,以做為日後進一步研究的參考或借鏡。

二、問題的形成

  佛陀涅槃後,僅就經教而言,是由阿難尊者在四百九十九位阿羅漢面前
誦出,並且得到在場會眾共同審定而予結集(合誦)。從此以後,佛弟子
即站在結集者的立場來處理佛陀的一代教法;這個立場也因此給佛陀的一
代教法引進新的項目,主要包括個別經典內的敘述或描述文句、若干個別
小經如何納在一個稍大的誦別品目範疇內、以及眾多大範疇的經典群如何
依前後接續的經教排列次序來構成像《阿含經》這樣的經集之經。鑒於這
些新的項目,佛經與其說是如同錄音帶僅止於把對話忠實記錄下來,毋寧
說是如同報導文學以描述創作的方式來鋪陳,這可由一般經典如下的開場
白而窺其一斑:「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此種結集者本位的處理方
式,即容許結集者在代代相承的環節中有些許的彈性來呈現佛陀的一代教
法。

  最開始的數百年,佛經主要都是靠口耳誦持的方式在流傳。根據《大史
》(Mahaava.msa)的記載,傳到錫蘭的巴利文三藏約在公元前七十八年形
諸文字。這當然只觸及錫蘭的情形,而且也沒有否定在這之前可能已行之
多年的較小規模的書寫佛經的活動。然而,在這之前,口耳誦持的方式還
是特佔優勢;至於這種方式能否一代傳一代皆毫不缺漏或無所增益,則已
無從查考。

  佛陀使用古代的摩竭陀語(Maagadhii 以及一些其它的方言,可惜這些
都沒有以其完整的形態成為記載佛陀一代教法的語言而流傳下來。隨著佛
教漸次傳揚到大印度圈的許多地區,經典也因而轉譯成各個地區的民眾語
言。專攻中世印度雅利安語的學者K. R. Norman即指出,現存任何已知的
佛陀一代教法的經典,包括巴利文傳本,都經歷過至少一次的翻譯,其間
難免因此發生若干變化。

  翻譯成不同印度方言的經典,隨著個別師資傳承或僧院門派一代一代或
以口傳或以書寫交付而下,構成很複雜也很隱晦的歷史相續流。之所以複
雜,因為牽連的變動因素極多;之所以隱晦,因為絕大部分的詳細過程,
若不是沒有記錄下來,就是有所記述但早已佚失。

  僅就四部《阿含經》而言,其若干個別小經的漢譯多的話可有三、四種
不全然相同的傳本,並且與巴利文相當的譯本《尼柯耶經》(Nikaaya)加
以比較,有些極為類似,有些僅止於少許出入,有些差異頗顯著,更有些
甚至為巴利譯本所欠缺。一如前述,造成現存的《阿含經》與《尼柯耶經
》諸多傳本各自特定的風格以及彼此間若干的差異,這裡面涉及非常複雜
的歷史因素,而且其漸次演變的軌跡,多數已因史料煙沒而甚難考究。現
在的問題是,如果學者欠缺中世印度雅利安語的專門知識,又忽略現存非
屬典籍的考古資料,例如碑銘、雕像,就較有可能一方面不去正視此等複
雜歷史因素的存在,另一方面則走向簡化歷史因果的途徑,特別是單從部
派的差異去尋求相關的解答。

三、一般學者切入《阿含經》成立史採取的化約途徑

  特別是日本的佛學界以及受到該學界強烈影響的學者往往傾向於認為現
存的《阿含經》與《尼柯耶經》皆烙有深深的部派佛教的印記,並且可用
諸部派的差異來解釋各部《阿含經》之間或《阿含經》與《尼柯耶經》之
間的差異。他們因此認定現存漢譯的四部《阿含經》分別「屬於」不同的
部派,且與巴利譯的五部《尼柯耶經》皆「屬於」南傳上座部形成鮮明的
對比。基於這樣的認定,研究焦點的導向便在於證明某部《阿含經》譯成
漢文之前應該屬於某一特定的部派。這在方法學上進一步異化的結果就變
成,若能把《阿含經》講成不外乎部派佛教的產物,則只要給《阿含經》
的部派歸屬理出頭緒即等於看清《阿含經》的底細,而任何對《阿含經》
的學術研究,包括義理乃至修證方面的課題,若不回歸或扣緊部派佛教的
脈絡來顯示傳本的差異或概念與法數的演變,則不許可其研究的學術價值。

  在這樣的研究趨勢下,有關《阿含經》部派歸屬的論議,目前較佔優勢
的定說大略如下:

●《中阿含經》六十卷二二二經,瞿曇僧伽提婆(Gautama Sa.mghadeva)於
公元398年譯出(之前有曇摩難提(Dharmanandin)於公元384年的譯本),
屬於說一切有部的古老系統或舊的說一切有部。

●《增一阿含經》五十一卷四七二經,瞿曇僧伽提婆於公元398年譯出(之
前有曇摩難提於公元384年的譯本),雖然有屬於大眾部的說法,其中也
有大乘之說,但於其判定卻至為困難,部派歸屬尚不明確。

●到公元第五世紀,所譯出的是法藏部所屬的《長阿含經》二十二卷三十經
(佛陀耶舍(Buddhaya'sas)譯,413 C.E.)與新的根本說一切有部(後世
的說一切有部)所屬的《雜阿含經》五十卷一三六二經(求那跋陀羅
(Gu^nabhadra)譯,435-443 C.E.年間)。

四、部派歸屬判定上的難題

  佛陀的一代教法以經典的樣相傳到吾人手上,當然絕非憑空而降,而是
有它背後一長串的歷史。為求更恰當了解《阿含經》,屬於歷史傳承差異
的部分,應該從現存可得的資料中,多方探究造成變遷的各種因素與環節
。問題在於,若採取化約的做法,專從部派佛教的格局來處理《阿含經》
的歷史傳承,不僅容易落入褊狹的學風,囿於一偏之見,而且極可能藉此
夾帶虛設的知識建構,反而更加模糊了歷史真相的探求。本文接著僅就如
下五個方面,略陳部派歸屬的判定在《阿含經》的研究上可能牽涉的難題
與造成的缺失:(一)隱藏的假定,(二)方法學上的不自覺傾向,(三
)方法學上的狹隘做風,(四)理論盲點,(五)理論困境。

(一)隱藏的假定:

●假定「部派佛教」此一範疇可完全包攝從佛陀涅槃到至少公元五世紀為止
所有的佛教動向。

  然而,種種跡象顯示「部派佛教」絕非可如此不受節制乃至視之為理所
當然的一個全然廣包的範疇。試以如下二事略做說明:

  (1)從現存大印度圈的佛教碑銘題記來看,例如,印度初期佛教藝術
非常有名的遺跡之一Saa~ncii佛塔及其附近地區數以千計的碑銘題記當中
,雖然出現一些佛弟子的名字,包括'Saariputra,
Mahaamaudgalyaayana, Majjhima, Kassapagotta, Dundubhissara,但是
還未曾被發掘到任何特定部派的名字,以至於無從確切判定該遺跡的部派
歸屬。這很可能意味部派歸屬在該遺跡並不適用;無論如何,吾人至少可
推斷,與個別佛弟子的連結比較起來,特定部派的歸屬在該遺跡並沒有重
要到必須予以銘刻的程度。這種情形在現存的印度初期佛教藝術遺址相當
普遍,不僅部派歸屬的標籤少見,而且大乘小乘的分野亦極模糊。

  (2)記載法顯法師於公元三九九年西行求法的《法顯傳》,和四部《
阿含經》譯成漢文的時間約略相當。《法顯傳》沒有提到特定的部派名稱
,僅偶爾含混區分大乘和小乘,而二乘佛徒安然共居同一座僧院的情形亦
所在皆有。

  暫且撇開大乘佛教的流傳不談,以上二個顯示特定部派闕如的事例,即
可對目前學術界幾近濫用「部派佛教」此一範疇的情形構成相當程度的衝
擊。理論上講,部派做為佛教史上的一個範疇,其性格乃跨越個別的師承
、僧院、與地區。問題的癥結有二,一方面,諸部派的總和在實際上是否
等於個別的師承、僧院、與地區等單位的總和,另一方面,有特定師承者
以及個別的僧院與地區是否認同特定部派或甚至聽過部派之名。目前既有
的資料就這二方面的問題給的答案恐怕傾向於否定的成份居多。至少
Saa~ncii一地的資料顯示出,一位佛徒可以經常供養'Saariputra的舍利
或身為'Saariputra的傳承弟子,但完全不必屬於某一特定部派;部派做
為研究佛教史的一個參考項目,若和個別的師承、僧院、與地區等參考項
目比較起來,其重要性與價值應該遠遠低於一般學者認定的水平。因此,
判定《阿含經》的部派歸屬要能具有歷史意義,首要之務便在於重新檢視
一般學者所假定的把「部派佛教」當成一個全然廣包的範疇。

(二)方法學上的不自覺傾向

●相當程度反映一般學者凡事納入宗派化的格局這樣的一個因襲的成見。

  前面提到一般學者假定「部派佛教」是一個全然廣包的範疇。這樣的假
定之所以在學術界造成一股風潮,或許並非偶發事件,應該有它知識社會
學上所謂集體的觀感(collective perceptions)在底層推動一些研究上不
自覺的傾向。舉例來說,日本的佛教界保有根深柢固的宗派化傳統,以致
絕大多數日本的佛教研究者不僅生活在宗派化的環境,以宗派化的格局看
待日本佛教,也習以為常站在同樣的格局觀看中國佛教乃至印度佛教。然
而,宗派化的格局做為具有高度支配力的研究工具絕非天經地義那樣的一
回事,實乃特定歷史情境制約下的產物;它用在日本佛教或許很行得通,
但用在中國佛教乃至印度佛教卻很可能使用過當或甚至格格不入。當吾人
力圖重新檢視「部派佛教」此一範疇在《阿含經》的適用性之際,有必要
往深層探挖,把集體的觀感塑造的不自覺傾向一一攤開來,尤其需避免不
加思索即加入他人的集體觀感的共犯結構。

(三)方法學上的狹隘做風

  專從部派佛教的角度來看待《阿含經》的集成,在方法的憑藉上難免不
落於狹隘的做風,不僅容易遺漏掉印度佛經在傳承過程中造成變遷的其它
許多複雜的因素與環節,例如區域、僧院、方言、個別師承,而且更嚴重
的,忽視了《阿含經》本身極其豐富的義理與修證內涵。這種方法學上的
狹隘做風,可具體列舉成如下四點:

●幾乎僅從非《阿含經》的經論斷取極少數的項目做為標準,以簡別四部《
阿含經》部派歸屬上的差異。

  不同學者拿來做為簡別標準的項目不一而足,或有重疊、或有差異,其
中包含對四部《阿含經》排列順序的看法、在數目上及排列順序對九分教
和十二分教認定的異同、佛身觀、以及對無記法的數目和內容在認定上的
出入。然而,和《阿含經》出現的成千上萬的法目(dharmas)比較起來,
一般學者使用的簡別標準在數目上實在少得太不成比例。尤有進者,若站
在《阿含經》本身的立場來問,為何《阿含經》中成千上萬的法目不具簡
別資格,而只有一般學者使用的極少數的項目才可做為簡別標準,則恐怕
很多人未曾想過這個深具挑戰的問題,更不要談已有什麼現成的解答。這
是因為一般學者幾乎僅從非《阿含經》的經論去尋找可當做簡別標準的項
目,反而甚少照顧到《阿含經》本身的完整性。由如此偏頗的處理方式,
結果造成至少二種偏頗的現象。一者,例如,若把《雜阿含經》一頁一頁
翻閱過去,則會發現整部五十卷一三六二經當中,至少百分之九十九和根
本說一切有部的標幟特徵完全擺不到一塊兒去,則謂《雜阿含經》屬於根
本說一切有部已成定論,吾人不免質疑此種定論除了引生誤導作用之外到
底能有何等意義。二者,一般學者使用的簡別標準,不僅和經文本身百分
之九十九以上的內含了不相干,另一方面,在把這些標準運用到看似相干
的不到百分之一的經文內含時,還常出現莫衷一是的局面,因而碰到很難
予以究竟論斷的瓶頸。例如,在判定《增一阿含經》的部派歸屬上,這種
眾說紛紜的局面可謂窘態畢露:一般學者對《增一阿含經》至今仍無法給
貼上一個確切的部派標籤,因為隨便拿出比如說五個所謂簡別的標準來衡
量,《增一阿含經》即有可能被判定屬於五個不同的部派(參閱水野弘元

,〈增一阿含經解說〉,刊於《佛光大藏經•阿含藏•附錄》下,一九八
三年,頁七七九∼七八三),結果使得這樣的判定工作不具特別值得一提
的意義。

●幾乎完全遺漏四部《阿含經》的個別小經的漢譯

  四部《阿含經》雖在公元第四世紀末與五世紀初整部整部陸續譯成漢文
,但早在公元第二世紀中葉,其若干個別小經即由安世高等人譯出流通,
並且這類翻譯工作還一直持續到宋代,總共譯成大約二二一經一八四卷。
然而,除了特別針對《別譯雜阿含經》略有著墨,學者當中幾乎沒人處理
這許多漢譯個別

小經的部派歸屬問題。原因很簡單,一般學者用以判定四部《阿含經》部
派歸屬的簡別項目面對這麼龐雜卻又篇幅不大的個別小經反而幾乎完全派
不上用場,以致難以斷定這些個別小經到底屬於哪些部派所傳承。如果對
這當中任何一個個別小經的部派歸屬都無法確切論斷,若說還能正確判定
四部《阿含經》每一部的部派歸屬,在方法學上很明顯出現極大漏洞。

●以非歷史的手法處理用做簡別標準的項目,卻據以論斷《阿含經》的集成
史的歷史課題。

  《阿含經》的集成,除了經文本身所承載的義理與修證的一面,也帶有
歷史傳承的一面。一般學者判定《阿含經》的部派歸屬,當然把重點放在
歷史的這一面。具諷刺意味的是,一般學者在對待用以簡別的項目時,往
往出之以非歷史的手法。具體言之,例如,大約公元二世紀的世友
(Vasumitra)造的《異部宗輪論》(Samayabhedoparacanacakra)一卷,對
諸部派的標幟特徵,大致都有簡略的介紹。又例如,公元三、四世紀的訶
梨跋摩 (Harivarman)造的《成實論》(Satya-siddhi-'saastra)十六卷,
通常被認為是經量部系統的綱要書。然而,不論是《異部宗輪論》所介紹
的諸部派的標幟特徵,或是像《成實論》等被認為屬於特定部派的各個論
書本身所倡議的特定學說,一般學者往往施以固著化,乃至當成諸部派簡
別標準的固定項目,宛如各該部派貫穿其時間、空間、人物等各方面皆一
成不變地擁有且顯現這些所介紹的標幟特徵或所倡議的特定學說。然而,
像這樣固著化的處理方式,卻把非歷史的特質賦予上述的標幟特徵或特定
學說,不僅無法解釋諸部派變動不居的事實,在方法學上更不足取。殊不
知《異部宗輪論》以及在部派特徵不論明了或不明了的各個論書皆為特定
時空的產物,僅止於反映特定人物的觀點與特定的時空環境。因此,稍具
歷史常識者即知,例如,《異部宗輪論》所介紹的有關大眾部的標幟特徵
,實在無法被據以論稱世友之前任何地區的大眾部一向皆具如此特徵,頂
多只是反映世友直接或間接所瞭解或所願意呈現相當接近他那個時代的某
些地區的大眾部的情形或有關大眾部的觀感。再者,儘管《異部宗輪論》
所介紹的不在於指涉世友之後的時代,一般學者卻還一成不變把《異部宗
輪論》用到世友之後的時代。以此種非歷史的手法施諸變動不居的歷史,
誠可怪哉!問題是,以固著化的方式推敲各部派的標幟特徵,可以說是一
般學者之所以能進行四部《阿含經》部派歸屬的判定很基底的憑藉之一;
若是揚棄這種固著化的方式,卻又不放棄部派歸屬的判定,則顯然需要構
築另類的方法學奠基。

●過分狹隘的銓釋造成倒果為因之嫌

  一般學者簡別四部《阿含經》部派歸屬上的差異,基本上認為由於經典
傳承中部派的因素發生相當不同的影響,致使這當中同樣的某一特定的個
別小經的內容受到相當程度量上的增減或質上的改變。比較常見的一種研
究途徑是先從個別論書推測其部派系譜,並摘出其標幟特徵,接著把各部
《阿含經》中在質或量上的差異與該論書的標幟特徵近似或一致者,一味
地解釋為純粹受到該論書所代表的部派的影響,因此所指涉的《阿含經》
就被斷定屬於該部派所傳。然而,這樣的研究取向卻隱藏一個危險因子,
也就是由過分狹隘的銓釋而予人倒果為因之嫌:誰知道這不正是因為《阿
含經》影響了後代的論書,而不是如一般學者所設想的恰好反過來的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部派的因素或許曾發揮若干影響力,然而,以現存的資
料暨目前所能達到的解析水平而論,部派的因素到底如何確切影響到四部
《阿含經》,則幾乎已不可考。但是很顯然的,大部分論書皆以引證包括
《阿含經》在內的經典為其要務之一;故謂《阿含經》影響了後代的論書
,並非無稽之談。附帶一提,以上雙向的影響並不構成邏輯上的互斥,理
論上這二種情形皆可納入考量。另外還有第三種情形,也就是佛教教法的
傳承當中專業分工的表現,因而形成彼此分開且各自發展的相當專精的持
誦個體或團體,例如「誦經者」(或謂「多聞者」)、「持律者」、和「
論法者」。在這第三種情形中,經律論皆各自享有自主性,並且彼此的影
響也降至最低;這樣一來,例如,經論彼此若出現看似近似或一致者,並
不見得一定就是《阿含經》影響了後代的論書,也不見得一定就是後代論
書影響了《阿含經》的集成,而可能各走各的。由以上三種情形觀之,一
般學者在判定《阿含經》的部派歸屬時往往只單向思考且片面肯定後代論
書對《阿含經》的傳承發生的影響,而甚少考慮另外的二種情形,這也正
顯示其方法學上的狹隘做風。

(四)理論盲點

  理論盲點指的是沿著預存很特定的方向在極力推敲部派歸屬的前題下,
加上方法學上的狹隘做風,導致其理論的建構忽略許多該注意或該澄清的
環節,結果對理論預定達成的目標反而造成相當負面的拉扯作用。在這許
多環節當中,現在僅以其中的一個關鍵概念為例,也就是拿「屬於」這個
概念略做說明如下。

  致力於推敲《阿含經》部派歸屬的學者當中,似乎尚未有人很清楚界定
「屬於」這個概念,而大都只是很籠統使用這個概念。首先,吾人有必要
避免將底下二者混為一談:其一,某部《阿含經》在某一部派流傳或透過
某一部派流傳下來;其二,某部《阿含經》「屬於」某一部派。例如,今
天應該沒有人會因為某個道場宣講《雜阿含經》就說《雜阿含經》屬於該
道場。再者,一般學者很少去考量的一種情況是說,即使某部《阿含經》
在漢譯之前在某一部派流傳或透過某一部派流傳下來,並不因此即意謂同
樣版本的該部《阿含經》完全不在其它部派流傳。也就是說,版本在部派
之間並無絕然的互斥性。依於這樣的理解,是否還能宣稱某部《阿含經》
「屬於」某一部派,將會變得極有商榷的餘地,因為它也可能「屬於」其
它許多部派,以至於無所謂屬於或不屬於的問題。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學
者還要繼續宣稱某部《阿含經》屬於某一部派,將有必要澄清自己是以互
斥的或非互斥的意味在使用「屬於」這個概念。

  把某部《阿含經》宣稱「屬於」某一部派,容易給人一個錯誤的印象,
以為諸部派最開始即分化完成並且各自分流,而忽略部派只要存在即不斷
變遷的歷史事實、以及部派之間承續轉折難分難解的一面。例如,若根據
《異部宗輪論》的記載,法藏部是在佛陀涅槃二、三百年後在上座部系內
的第五次分派時由化地部分出。一般學者判定漢譯《長阿含經》屬於法藏
部。問題是,《長阿含經》並非法藏部所造,而是在法藏部分出之前老早
即存在。所謂漢譯《長阿含經》屬於法藏部,難道不必提出經文內在的證
據來顯示該經亦曾屬於化地部及其先前的部派?若僅說漢譯《長阿含經》
屬於法藏部,顯然無法交代法藏部分出之前漢譯《長阿含經》的原本到底
如何的問題,也無法說明一連串相關的問題,例如,漢譯《長阿含經》的
原本何時屬於法藏部,屬於法藏部某一特定的人群或屬於法藏部全體,屬
於法藏部某一特定的地區或屬於所有地區的法藏部。在這些有關人、事、
時、地、物等要項幾乎全然無從得知的情況下,使用像「屬於」這樣的一
個概念,不知還能承載什麼樣的意義。

  究實言之,一般學者所謂漢譯《長阿含經》屬於法藏部,若不是說該經
極少部分的內容片段與學者所認定的法藏部的標幟特徵相當近似或一致,
大概就是說造成該經流傳的外緣條件可和法藏部沾上邊。但是,光是這樣
,距離可構成「屬於」之關係,應該尚有十萬八千里。

(五)理論困境

  在建立可做為簡別標準的項目以推敲四部《阿含經》的部派歸屬時,有
些學者著眼於從經文的內容片段取出少數的法目 (dharmas),另有些則強
調諸如譯經師的背景和傳來地等外緣事項。側重法目的一面,由其方法學
上的狹隘做風,容易造成一些偏頗的現象,已如前述,於茲不贅。至於側
重外緣事項的一面,其方法的運用往往太牽就有利於學者自己的解釋方針
,而完全沒有依於一貫的原則施諸這些外緣事項所牽連的個個環節,以致
其理論基礎相當薄弱,而其困境亦隨之而生。接著謹就譯經師的背景和經
典傳來地這二個外緣條件,進一步剖陳部派歸屬相關的理論困境。
  首先,由譯經師的背景,特別是其部派傾向,以論斷其所翻譯經典的部
派歸屬。例如,椎尾弁匡和赤沼智善等主要基於佛陀耶舍翻譯過被認為「
屬於」法藏部的《四分律》,便認定同樣是他翻譯的《長阿含經》也「屬
於」法藏部。然而,佛陀耶舍另外還翻譯《虛空藏菩薩經》(Suutra on
the Bodhisattva AAkaa'sagarbha)一卷,並且在相當大的份量上助成鳩
摩羅什(Kumaarajiiva)翻譯《十住經》(Da'sabhuumika- suutra)四卷與
《十住毗婆沙論》(Da'sabhuumika-vibhaa.saa-'saastra)十七卷。又例
如,出生於中天竺並且翻譯《雜阿含經》的求那跋陀羅 (394-468 C.E.)
,即因通曉大乘教法而得到「摩訶衍」(大乘)的稱號。除了《雜阿含經
》之外,他還翻譯很多大乘經,包括《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一
卷、《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四卷、《佛說菩薩行方便境界神通變化經》三
卷、《大法鼓經》二卷。這在在顯示這些譯經師根本無法拿僵固的部派格
局予以範限。因此,從譯經師的部派傾向來論斷其所譯經的部派歸屬,很
明顯無法達成決定性的結論。為了避免過分暴露這當中的理論困境,一般
學者大都採取避重就輕的方式,也就是避免把譯經師的部派傾向此一外緣
事項全面應用到《阿含經》所有的譯經師身上,而在片面應用到某一特定
的譯經師身上時,也很少以同等的比重考量該譯經師所有的譯作,僅止於
凸顯該譯經師的某一部或少數幾部譯作的部派色彩。

  其次,就某一部《阿含經》的傳來地以論斷其部派歸屬。例如,據說出
身於兜佉勒的曇摩難提和罽賓的瞿曇僧伽提婆皆曾翻譯過《中阿含經》和
《增一阿含經》。有些學者便很自然企圖從兜佉勒與罽賓這二個地緣條件
來推測《中阿含經》和《增一阿含經》的部派歸屬(參閱?本文雄,〈阿
含經典之成立〉;梁啟超,〈說四阿含〉;二文皆刊於《佛光大藏經•阿
含藏•附錄》上,一九八三年,頁一九六∼二○二,三六六∼三六七)。
此一研究路徑的困難之處在於相關的史料在數目上嚴重不足,以及既有的
史料大都欠缺其在大印度圈明確的年代指涉,以至於牽涉極複雜卻又難有
定論的問題,舉其要者可包含如下四端。(1)有些原本的傳來地並無定
說,例如,求那跋陀羅譯的《雜阿含經》原本,一說是他親自攜來漢地,
另一說則是法顯帶回漢地,不過二說都承認該原本經由獅子國(斯里蘭卡
)傳入漢地。(2)所謂傳來地並不等於原初發祥地;真要做的話,應該
追溯所謂傳來地之前的每一個流布地區的前後相承若增若減的部派色彩,
而不是如同一般學者僅就所謂傳來地一地即率爾論斷部派歸屬。(3)若
傳來地不定,則其相應的年代亦不定;若年代不定,則部派傾向難以把捉
,以滄海桑田故,同一地區在不同年代其宗派活動屢有更迭,斯里蘭卡即
是一例。(4)即使傳來地的地點和時間皆可確定,其真正的部派色彩亦
難究竟確立,因為地區與僧院一般而言是相當寬鬆的所在,容許多元的教
理和實修方式,並沒有和宗派活動構成一一對應的緊密關係,也不足以決
定部派歸屬。總之,經典傳來地的考察自有其學術價值,然而若考量以上
所舉四端,即可清楚了知:當前吾人有關四部《阿含經》的傳來地的認識
遠遠不足以形成部派歸屬的斷言。

  附帶一提,有些理論困境根本就是由學者的理論素養不足所造成。例如
,一般學者判定《中阿含經》屬於說一切有部的古老系統。問題是,這些
學者從未確實無誤從《中阿含經》本身辨認出明白宣稱做為說一切有部根
本理則的「三世實有說」。為了填補此一理論空隙,就有學者勉強從諸如
《阿毗達摩俱舍論釋》(Abhidharma-ko'sabhaa.sya)援引的經證下手(參
閱?本文雄,〈阿含經典之成立〉,頁二○二∼二○四)。然而,這不僅無
助於在實質上填補其理論空隙,反而暴露其邏輯思惟之貧乏,因為一部經
被後代的某部論書引用了其中的一、二句話如果就可藉以判定和該論書同
屬於一個部派,那麼這部經理論上也就可以屬於任何部派了。

五、避免以過分化約或偏頗的方式探討《阿含經》的集成史:復歸現存《
阿含經》的完整面貌、重新審慎出發

  有鑒於如上指陳的種種缺失,一條比較可行的道路應該是,一方面更廣
泛且更根本地重新檢視一般學者的部派佛教觀念,並且避免以輕忽的手法
把《阿含經》部派佛教化,另一方面則有賴於吾人學習去尊重現存《阿含
經》的完整面貌。

  本文的目標並不在於主張部派佛教完全未曾對現存的《阿含經》或《尼
柯耶經》發生影響。如果可以用最簡潔的方式來表達,本文最基本的立場
是「歷史的複雜與隱晦歸諸歷史的複雜與隱晦,切忌化約成涇渭分明的部
派差異;宗教的義理與修證歸諸宗教的義理與修證,避免化約成歷史演變
的世俗產物」。依於這樣的立場,本文特別要強調的是,在解釋現存的《
阿含經》或《尼柯耶經》的文句理趣各方面的異同時,部派佛教不僅不是
一個萬能的因素,甚至可能只是最不重要的因素之一。

  或許吾人有必要多加嚴肅考慮經典本身的可移動性(portability);其
最鮮明的例示之一便是這麼許多漢譯經典,不論它們先前具有多麼複雜且
隱晦的傳承史,畢竟都給翻譯到漢文所代表的與先前大印度圈可謂截然不
同的宗教文化環境。翻譯所構成的轉折只不過是造成經典的神聖內含可移
動 (portability of sanctity)的諸多方式之一,其它的方式還包括直線
向下與橫面向外的口耳相傳、鐫刻石經、樹立碑銘等。打從開始,佛陀即
鼓勵一些成熟的弟子到遠地或邊地傳揚法教,並且這種經典本身的可移動
性可以說是貫穿佛教史的一個常態,直到今日仍在世界很多角落進行。很
明顯的,這種經典本身的可移動性永遠是跨越或打散宗派藩籬的一項利器
。有了以上的認識,問題的重點應該不在於一味忙著給現存漢譯的四部《
阿含經》貼上固著的(fixed)部派歸屬標籤,而在於退一步反省吾人固著
的部派歸屬觀到底其歷史的基礎何在。
  在檢視一般學者專從部派佛教的格局來處理《阿含經》的集成史可能引
致的過患方面,相信本文已略盡初步拋磚引玉的工作;至於說要去尊重現
存《阿含經》的完整面貌,其具體的講究可舉如下例子做為說明。呂澂在
一九二三年發表在《內學》第一輯的〈雜阿含經刊定記〉,主要是根據公
元第四、五世紀的一部作品《瑜伽師地論•攝事分》來刊定現存《雜阿含
經》誦別的品目與文段次第。之後,另有一些學者花很大的篇幅沿著這個
取向往更細部的地方逐一推敲,乃至據以編印一部在誦別次第上跟現存本
很不相同的《雜阿含經》(例如《佛光大藏經•阿含藏》),並且號稱此
即《雜阿含經》的原形。似乎還沒有人指出這種做法可能的過失。我的看
法是說,拿《瑜伽師地論•攝事分》來和現存的《雜阿含經》比較誦別次
第,在學術上不失為一條可嚐試之路;但是,就目前可掌握的史料以及所
憑賴的方法學的水準等條件來衡量,拿《瑜伽師地論•攝事分》來改編現
存的《雜阿含經》並做為定本來印售,不僅學術條件極不成熟,且易造成
難以挽回的誤導。依照我多年來校讀 Gilgit 梵文寫本、以及對照不同版
本的佛典所得出的一點經驗,稍微保險的一個說法是,現存的《雜阿含經
》是對佛陀一代教法中的《雜阿含經》的一個見證 (witness),正如同《
相應尼柯耶經》(Sa.myutta-nikaaya)以及《瑜伽師地論•攝事分》也都
是這一點上重要的但有所不同的見證;這些見證在形式上與歷史上,亦皆
同具相對獨立的存在地位與價值。在這些見證之間的家譜(family tree)
能夠很精確勾畫出來之前,吾人完全沒有理由一廂情願認定《瑜伽師地論
•攝事分》所記載的誦別次第和其它的見證比起來可具有任何優越的地位
。或許有學者辯稱,《瑜伽師地論•攝事分》所記載的誦別次第整然有序
,最為可取。問題有二。一者,一般學者似乎只希望去看該誦別次第外表
上的首尾呼應,卻鮮有人認真檢討其可能的不完備之處,例如,其中不少
誦別並無法恰當涵括各該誦別所攝諸經之經文旨趣,而且諸誦別相互之間
重疊甚多,以致整體誦別的建立既不周延也不互斥。二者,有鑒於佛陀終
其一生對日漸擴增的新舊弟子隨機應化,加上阿難尊者當年是在會眾面前
誦出佛陀的一代經教而非閉門從事佛學體系的營造,吾人如何可期望經集
之經如《雜阿含經》必定只能依循某一看似井然有緻的誦別次第而結集流
傳。

  對現存《阿含經》的完整面貌給予高度的尊重,這在當代以學術的高姿
態宰制一切的氛圍中或許老早給遺忘掉了,卻是能夠較客觀保存經典的各
個見證最底線的一份憑藉。這份憑藉把握住了,對現存《阿含經》背後一
長串的集成史的探討,將主要是由對現存《阿含經》貼切的了解出發,而
不再是像一般學者那樣以反客為主的方式,拿其它經論的說辭或不甚相干
的部派格局來強勢導引有關《阿含經》的研究走向。

  〔後記:我希望藉這個機會對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選修我的「
阿含經研究」的學員表示由衷的謝意。特別是要感謝他們一整個學期容忍
我放言論說與當今大多數佛學研究者很不相同的阿含經觀。我很榮幸讓他
們稱我為老師,並願以此拙文代替我的些許回報。﹞

http://ccbs.ntu.edu.tw/FULLTEXT/JR-MISC/mag86819.htm
Wed Dec 31 00:41:17 2008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轉載] 判定《阿含經》部派歸屬牽涉的難題
#2
知識天的圖書館員
大剛兄:

不知是否方便將此文轉貼至批踢踢佛學板?

我想,蔡教授這篇論文,應該能對那邊的一些板友有所啟發。
Wed Jan 7 17:43:26 2009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轉載] 判定《阿含經》部派歸屬牽涉的難題
#3
jt5354
 當然由摩訶衍翻譯者就容易出現這些問題,
 只能說北傳四阿含像雜貨店,南傳像專櫃,
 或者北傳如同PC,南傳如同Mac 吧。

 不過這論文已經算是老論調了,近來歐美日尚有更新的研究報告為數甚多。
 有空我在轉上來。


--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asambuddhassa
      (  敬拜   彼    有幸者.  阿羅漢.  已正確完全覺者   )

  
Mon Mar 2 18:40:36 2009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轉載] 判定《阿含經》部派歸屬牽涉的難題
#4
David Chiou SUCKS BIG TIME
>  ※ 引述《jt5354 (jt5354)》之銘言:
>  當然由摩訶衍翻譯者就容易出現這些問題,
>  只能說北傳四阿含像雜貨店,南傳像專櫃,
                  ^^^^
>  或者北傳如同PC,南傳如同Mac 吧。
              ^^^
>  不過這論文已經算是老論調了,近來歐美日尚有更新的研究報告為數甚多。
>  有空我在轉上來。

可否請JT大德闡述為何南傳阿含像專櫃、北傳阿含像雜貨店?

站上大夥兒讀北傳阿含讀得正開心呢


末學也曾聽站上一位大德說北傳阿含寫得比南傳阿含好

麻煩JT大德開示一下囉




謝謝!^_^

--

★ 祝您早日成佛 ★

--
獅子吼站 板面介紹:                                         cbs.ntu.edu.tw
大家來讀經板 - 共同深入經藏, 以期智慧如海                      BudaDigest
◆ 修改: 09/03/26 19:06:41 <59.112.133.19> 
Tue Mar 3 18:42:33 2009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轉載] 判定《阿含經》部派歸屬牽涉的難題
#5
知識天的圖書館員
※ 引述《AmitaBuddha (祝您早日成佛)》之銘言:
> 可否請JT大德闡述為何南傳阿含像專櫃、北傳阿含像雜貨店?

那是jt5354君的老毛病了。

jt5354看北傳相當不順眼。

幾乎所有北傳的東西,他老大都覺得「很有問題」;
而且似乎只有「南傳」才是好的、正統的、沒有問題的。


其實,南傳、北傳都是佛法,只是著眼的面向稍有不同罷了。

修行人依照自己的根器、習氣與機緣,自可選擇適合的法門入手。

jt5354君選擇南傳,這沒有什麼不妥的;
但他對於北傳作了許多“未必合理”的批評,這就不太妥了。


不過,這個問題很多板友都跟jt5354君反映過了,
似乎也沒看見jt5354君作了什麼改變。

也罷....別太掛懷就是了。
Thu Mar 5 16:03:08 2009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轉載] 判定《阿含經》部派歸屬牽涉的難題
#6
jt5354
※ 引述《AmitaBuddha (祝您早日成佛)》之銘言:
> >  ※ 引述《jt5354 (jt5354)》之銘言:
> >  當然由摩訶衍翻譯者就容易出現這些問題,
> >  只能說北傳四阿含像雜貨店,南傳像專櫃,
>                   ^^^^
> >  或者北傳如同PC,南傳如同Mac 吧。
>               ^^^
> >  不過這論文已經算是老論調了,近來歐美日尚有更新的研究報告為數甚多。
> >  有空我在轉上來。

 北傳四阿含含三個部派誦本,所以像雜貨店(譬喻)。
 再者中阿含序(個人不好意思直接貼板上)請自行查閱大正藏中阿含(大正1)。
 南傳五部啊含藏是單一部派誦本(百貨公司專櫃)這也是譬喻。

 切勿望文生義,至於優劣,如人飲水。




> 可否請JT大德闡述為何南傳阿含像專櫃、北傳阿含像雜貨店?
> 站上大夥兒讀北傳阿含讀得正開心呢
> 末學也曾聽站上一位大德說北傳阿含寫得比南傳阿含好
> 麻煩JT大德開示一下囉
> 謝謝!^_^

--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asambuddhassa
      (  敬拜   彼    有幸者.  阿羅漢.  已正確完全覺者   )

  
Fri Mar 6 02:44:14 2009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轉載] 判定《阿含經》部派歸屬牽涉的難題
#7
jt5354
※ 引述《pepsilin (知識天的圖書館員)》之銘言:

 多飲醋改變酸性體質有益健康,可格下酸氣無益健康(正聞與多聞多思維)
 此多思維含批判與反省。

 該為應以回應前位法友。這只是建議您治學方式。
 保重




> ※ 引述《AmitaBuddha (祝您早日成佛)》之銘言:
> > 可否請JT大德闡述為何南傳阿含像專櫃、北傳阿含像雜貨店?
> 那是jt5354君的老毛病了。
> jt5354看北傳相當不順眼。
> 幾乎所有北傳的東西,他老大都覺得「很有問題」;
> 而且似乎只有「南傳」才是好的、正統的、沒有問題的。
> 其實,南傳、北傳都是佛法,只是著眼的面向稍有不同罷了。
> 修行人依照自己的根器、習氣與機緣,自可選擇適合的法門入手。
> jt5354君選擇南傳,這沒有什麼不妥的;
> 但他對於北傳作了許多“未必合理”的批評,這就不太妥了。
> 不過,這個問題很多板友都跟jt5354君反映過了,
> 似乎也沒看見jt5354君作了什麼改變。
> 也罷....別太掛懷就是了。

--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asambuddhassa
      (  敬拜   彼    有幸者.  阿羅漢.  已正確完全覺者   )

  
Fri Mar 6 02:48:00 2009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轉載] 判定《阿含經》部派歸屬牽涉的難題
#8
jt5354
※ 引述《jt5354 (jt5354)》之銘言:

 增補說明:

 這篇就不轉於板上請自搜尋:從巴利經文檢視對應的《雜阿含經》經文 。
 作者:溫宗?

2006年 9月 29日發表於南華大學「第一屆巴利學與佛教學研討會」

 因為是PDF檔,所以有些字無法對應bbs,加上個人性慵懶就不再增補字。
 讀這自行下載全文。

 再者中阿含末序在大正藏版的批註除了批判翻譯者的陋譯簡譯甚至餓新略譯,
 因為這四部啊含的翻譯者均非四雙八士,這就是歷史中文阿含文獻的遺憾。

 所以建議南北阿含對讀就是較為嚴謹的正聞開始。
 以下是溫文略載:


...............................................................

  提要:本文旨在舉??明,依據巴?《尼柯耶》,特別是《相應部》經文,並輔以註解
或引有《雜阿含經》經文的其他漢譯?書,我們可以釐正漢譯《雜阿含經》經文?,可
能因傳抄或翻譯而產生的一些訛誤,並據以解?《雜阿含經》部分語義?明確或難解的語


1.前言漢譯《阿含經》和現存巴利《尼柯耶》、梵文《阿含經》一樣,是研究
初期佛教的重要文獻。有些時候,漢譯《阿含 * 2005? 9月至 2006? 6月間,

筆者與福嚴佛學院研究部師生共同研討《雜阿含經》。課程期間筆者所做的巴、漢對?之
參考資料,構成?本文的主要內容。經》能夠提供較巴利《尼柯耶》?合?的?法 1;有些時候,它
也能幫助我們尋找出巴?註釋書?屬於較古層的文獻資?。2然而,現存《雜阿含經》經
文,畢竟有內容佚失、卷?次第錯誤,乃至字?訛誤的問題。3此中,關於經文訛誤的問
題,國內的前輩學者曾藉由種種方法,釐清?部分難解的文?4。依據他們的研究,在某
些場合,透過漢、巴經文的比對,能夠幫助我們?精確地解?《雜阿含經》經文。承繼前
輩學者的此一研究?線,本文旨在?舉,?干於學者著作中尚未被指出的?子??明:依據
巴?《尼柯耶》,特別是《相應部》經文的?法,並輔以漢譯?書,如《瑜伽師地?》、《
大毗婆沙?》等,吾人可以較精確地釐正漢譯《雜阿含經》經文?,可能因傳抄或翻譯
而產生的訛誤、疏?,並解明部分《雜阿含經》語義?明確或難解的語?。



> ※ 引述《AmitaBuddha (祝您早日成佛)》之銘言:
> > >  ※ 引述《jt5354 (jt5354)》之銘言:
> > >  當然由摩訶衍翻譯者就容易出現這些問題,
> > >  只能說北傳四阿含像雜貨店,南傳像專櫃,
> >                   ^^^^
> > >  或者北傳如同PC,南傳如同Mac 吧。
> >               ^^^
> > >  不過這論文已經算是老論調了,近來歐美日尚有更新的研究報告為數甚多。
> > >  有空我在轉上來。
>  北傳四阿含含三個部派誦本,所以像雜貨店(譬喻)。
>  再者中阿含序(個人不好意思直接貼板上)請自行查閱大正藏中阿含(大正1)。
>  南傳五部啊含藏是單一部派誦本(百貨公司專櫃)這也是譬喻。
>  切勿望文生義,至於優劣,如人飲水。
> > 可否請JT大德闡述為何南傳阿含像專櫃、北傳阿含像雜貨店?
> > 站上大夥兒讀北傳阿含讀得正開心呢
> > 末學也曾聽站上一位大德說北傳阿含寫得比南傳阿含好
> > 麻煩JT大德開示一下囉
> > 謝謝!^_^

--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asambuddhassa
      (  敬拜   彼    有幸者.  阿羅漢.  已正確完全覺者   )

  
Fri Mar 6 03:05:33 2009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轉載] 判定《阿含經》部派歸屬牽涉的難題
#9
Heaven
※ 引述《jt5354 (jt5354)》之銘言:
>  再者中阿含末序在大正藏版的批註除了批判翻譯者的陋譯簡譯甚至餓新略譯,
>  因為這四部啊含的翻譯者均非四雙八士,這就是歷史中文阿含文獻的遺憾。

所以問題不在於南傳或北傳, 而是在於翻譯的問題.
就我印象所及, 漢譯南傳版的翻譯似乎評價更不好.

>  所以建議南北阿含對讀就是較為嚴謹的正聞開始。

若行有餘力, 我也同意一起研讀.

> > > >  只能說北傳四阿含像雜貨店,南傳像專櫃,
> >  北傳四阿含含三個部派誦本,所以像雜貨店(譬喻)。
> >  再者中阿含序(個人不好意思直接貼板上)請自行查閱大正藏中阿含(大正1)。
> >  南傳五部啊含藏是單一部派誦本(百貨公司專櫃)這也是譬喻。
> >  切勿望文生義,至於優劣,如人飲水。

應該這樣說,南傳是單一的專櫃,
而北傳像百貨公司,因為它有好幾個專櫃。

轉述一段印順導師的看法:

漢譯的四阿含經,不是一人傳譯的;長、中、增一──三阿含,屬於古譯,
句義也有些晦澀;而四阿含又不是同一部派的聖典:所以研究起來,
沒有巴利語本的便利。然而也就因為如此,對於組織的次第,經文的具缺,
文句的出入,在比較研究上,不同部派的聖典,有他獨到的參考價值。
--《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

北傳本身就是不同部派,在研究上就有比對的價值,而溫師兄該論文
也建議南北傳一起對讀,也是基於同樣的理由,多一份資料,
才有更多的機會找到佛法原貌,可見大家都認同百貨公司有更多專櫃是較好的。

因此研究北傳的人,把南傳專櫃加入研讀的名單是好的。
而研究南傳的人,更不應該抱著一個專櫃而忽略了北傳這間百貨公司。

--
◇ 若言下相應   即共論佛義   若實不相應   合掌令歡喜 ◇
◇ 此宗本無諍   諍即失道意   執逆諍法門   自性入生死 ◇
◇ 南無 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 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
卍 歡迎光臨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 http://www.cbeta.org   卍
Fri Mar 6 11:39:53 2009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轉載] 判定《阿含經》部派歸屬牽涉的難題
#10
jt5354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銘言:
> ※ 引述《jt5354 (jt5354)》之銘言:
> >  再者中阿含末序在大正藏版的批註除了批判翻譯者的陋譯簡譯甚至餓新略譯,
> >  因為這四部啊含的翻譯者均非四雙八士,這就是歷史中文阿含文獻的遺憾。
> 所以問題不在於南傳或北傳, 而是在於翻譯的問題.
> 就我印象所及, 漢譯南傳版的翻譯似乎評價更不好.

  法友指的是元亨寺版本嗎?
  多年前我到台北妙林出版社與吳老擇博士談及依些翻譯的過程,
  只是已故的菩妙老法師在發起翻譯的過程也承受較內很大的壓力,
  整個翻譯小組也是壓力繁重,就只能採取略譯與簡譯的折衷方式匆忙出版。

  其實我有從日本訂購一套南傳藏經(日本文部省出版),對照元亨寺(我也採購一套),
  對讀真是心酸。


  不知您的評價不好是指?願聞其詳。

   南無 喬達摩佛陀




> >  所以建議南北阿含對讀就是較為嚴謹的正聞開始。
> 若行有餘力, 我也同意一起研讀.
> > >  北傳四阿含含三個部派誦本,所以像雜貨店(譬喻)。
> > >  再者中阿含序(個人不好意思直接貼板上)請自行查閱大正藏中阿含(大正1)。
> > >  南傳五部啊含藏是單一部派誦本(百貨公司專櫃)這也是譬喻。
> > >  切勿望文生義,至於優劣,如人飲水。
> 應該這樣說,南傳是單一的專櫃,
> 而北傳像百貨公司,因為它有好幾個專櫃。
> 轉述一段印順導師的看法:
> 漢譯的四阿含經,不是一人傳譯的;長、中、增一──三阿含,屬於古譯,
> 句義也有些晦澀;而四阿含又不是同一部派的聖典:所以研究起來,
> 沒有巴利語本的便利。然而也就因為如此,對於組織的次第,經文的具缺,
> 文句的出入,在比較研究上,不同部派的聖典,有他獨到的參考價值。
> --《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
> 北傳本身就是不同部派,在研究上就有比對的價值,而溫師兄該論文
> 也建議南北傳一起對讀,也是基於同樣的理由,多一份資料,
> 才有更多的機會找到佛法原貌,可見大家都認同百貨公司有更多專櫃是較好的。
> 因此研究北傳的人,把南傳專櫃加入研讀的名單是好的。
> 而研究南傳的人,更不應該抱著一個專櫃而忽略了北傳這間百貨公司。

--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asambuddhassa
      (  敬拜   彼    有幸者.  阿羅漢.  已正確完全覺者   )

  
Sat Mar 7 17:10:29 2009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轉載] 判定《阿含經》部派歸屬牽涉的難題
#11
新世紀福音戰士EVA
※ 引述《jt5354 (jt5354)》之銘言:
>  當然由摩訶衍翻譯者就容易出現這些問題,
>  只能說北傳四阿含像雜貨店,南傳像專櫃,


jt5354說  北傳四阿含像雜貨店  南傳像專櫃

照jt5354的說法

原來阿含還有分北傳和南傳  而且北傳阿含還不如南傳阿含
Sat Mar 7 23:07:35 2009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轉載] 判定《阿含經》部派歸屬牽涉的難題
#12
jt5354
※ 引述《EVA010200 (新世紀福音戰士EVA)》之銘言:
> ※ 引述《jt5354 (jt5354)》之銘言:
> >  當然由摩訶衍翻譯者就容易出現這些問題,
> >  只能說北傳四阿含像雜貨店,南傳像專櫃,
> jt5354說  北傳四阿含像雜貨店  南傳像專櫃
> 照jt5354的說法
> 原來阿含還有分北傳和南傳  而且北傳阿含還不如南傳阿含

 這種解讀真是單向思考,不建議的方式。
 沒有深度的回應。


--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asambuddhassa
      (  敬拜   彼    有幸者.  阿羅漢.  已正確完全覺者   )

  
Sun Mar 8 03:17:55 2009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轉載] 判定《阿含經》部派歸屬牽涉的難題
#13
Heaven
※ 引述《jt5354 (jt5354)》之銘言:
>   法友指的是元亨寺版本嗎?
>   多年前我到台北妙林出版社與吳老擇博士談及依些翻譯的過程,
>   只是已故的菩妙老法師在發起翻譯的過程也承受較內很大的壓力,
>   整個翻譯小組也是壓力繁重,就只能採取略譯與簡譯的折衷方式匆忙出版。

如果真要推廣, 說服他們在網路上能自由流傳, 那樣幫助會很大的.

>   其實我有從日本訂購一套南傳藏經(日本文部省出版),對照元亨寺(我也採購一套),
>   對讀真是心酸。
>   不知您的評價不好是指?願聞其詳。

網路上查詢 "漢譯南傳大藏經 翻譯", 就可以看到許多評值了.
或者您有學者覺得他們譯的不錯的評價, 歡迎告知.

--
◇ 若言下相應   即共論佛義   若實不相應   合掌令歡喜 ◇
◇ 此宗本無諍   諍即失道意   執逆諍法門   自性入生死 ◇
◇ 南無 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 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
卍 歡迎光臨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 http://www.cbeta.org   卍
Sun Mar 8 12:31:05 2009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轉載] 判定《阿含經》部派歸屬牽涉的難題
#14
jt5354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銘言:
> ※ 引述《jt5354 (jt5354)》之銘言:
> >   法友指的是元亨寺版本嗎?
> >   多年前我到台北妙林出版社與吳老擇博士談及依些翻譯的過程,
> >   只是已故的菩妙老法師在發起翻譯的過程也承受較內很大的壓力,
> >   整個翻譯小組也是壓力繁重,就只能採取略譯與簡譯的折衷方式匆忙出版。
> 如果真要推廣, 說服他們在網路上能自由流傳, 那樣幫助會很大的.

  基本上一套以目前元亨寺內部管理行情(出家人請購一套六萬)約和當初我預購的價格。
  算是印刷成本價。至於外邊流通價格多少,算商業行為不能分析。

  再者,如何說服也是困難重眾,當初採取OBT方式,也就是出版社也負擔整個龐大的預算
  一部分,元亨寺只是掛名出版。所以光是出版社納部分就很難說服,(資金總要回收吧)
  。在加上元亨寺也是內部人事很難喬,所以對岸南傳佛學網站多的是電子版分享。
  但我不會將下載連結公佈,尊重一下台灣的版權。

> >   其實我有從日本訂購一套南傳藏經(日本文部省出版),對照元亨寺(我也採購一套),
> >   對讀真是心酸。
> >   不知您的評價不好是指?願聞其詳。
> 網路上查詢 "漢譯南傳大藏經 翻譯", 就可以看到許多評值了.
> 或者您有學者覺得他們譯的不錯的評價, 歡迎告知.

  另外,有關台灣髮有在回應此問題態度上,我是採個案分析觀察,
  總的來說是(恨鐵不乘鋼)的居多,所以還有英文版,德文版甚至日文版的巴利大藏
  可以對讀,我是教心上日文版的巴利大藏。或許日後台灣法友有新譯部分再另行告知
  板上。

  很高興與您討論,並祈法安。

  南無 喬達摩佛陀






--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asambuddhassa
      (  敬拜   彼    有幸者.  阿羅漢.  已正確完全覺者   )

  
Mon Mar 9 10:01:52 2009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轉載] 判定《阿含經》部派歸屬牽涉的難題
#15
he SUCKS Big Time
>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銘言:
> > ※ 引述《jt5354 (jt5354)》之銘言:
> >  所以建議南北阿含對讀就是較為嚴謹的正聞開始。
> 若行有餘力, 我也同意一起研讀

這裡有南北傳雜阿含經對讀:

http://agama.buddhason.org/SA




--

☉ 每次回你信你就惹一堆麻煩 ☉

-- what a HeartRendering message

--
獅子吼站 板面介紹:                                         cbs.ntu.edu.tw
學佛心得•酸甜苦辣留言版 - 釋放心靈的塵埃                     BudaFeeling
◆ 修改: 09/03/25 13:42:53 <59.112.139.4> 
Tue Mar 24 10:53:13 2009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