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毘婆捨那的實修介紹
#1

發信站: KKCITY (kkcity.com.tw )
毘婆捨那禪修活動,也是正念的訓練。馬哈西大禪師所教導的毘婆捨那修習的技巧,是根
據佛陀開示的一部經:大念處經(Maha Satipatthana)(四念住法)提倡的。

首先我們要瞭解毘婆捨那這個字的意思。毘婆捨那(巴利文Vi-passana)可分為兩個字,
毘(Vi)和婆捨那(Passana)。毘的意思是種種的性質,在這裡(毘)指的是身的現象和心的
現象之三種共同性質:無常、苦、無我。婆捨那的意思是具有正見或是徹底了悟。當這兩
個字合起來,毘婆捨那的意思是徹底了悟一切身心現象的共同性質:無常、苦、無我。唯
有當我們能夠親身去直接體驗身心現象的三種共同性質,我們才算是走在毘婆捨那之道路
上,也就是說能夠了悟無常、苦、無我三項性質才叫做毘婆捨那。
  
      毘婆捨那所注重是必須經由我們直接親身的經驗,經由我們直觀的智慧去體驗、證
實一切身心現象,無常、苦、無我。但是要達到親身體驗直接證悟,必須要有某種深度的
定力,否則修行者無法親身體驗到身心現象的真實本質。而如何才能達到某種深度的定力
呢?要達到某種深度的定力,必須正念持續不間斷一段相當的時間。比如說幾小時、半天
,乃至整天,如果想要正念持續不間斷,必須勇猛精進努力修行。時時保持醒覺,注意觀
察當下一切發生的身心現象,時時注意觀察當下身心狀況叫做「念」,而這樣子的念用在
善的方法叫做「正念」。當修行者精進的力量強而持續,正念能夠保持相續不間斷,則定
力就能越來越深,內觀覺悟力越來越敏銳,能夠透視了悟身心的真實本質,無常、苦、無
我。當修行者了悟身心真實本質,心就能夠從某些部份的煩惱當中清淨出來。於是便能感
受到幸福、安樂、自在。但是這還不是毘婆捨那修行法的目地,必須繼續修行一直到你能
徹底了悟四諦。

四諦:第一諦,苦諦,苦的真理。第二諦,集諦,苦的原因這項真理。第三諦,滅諦,
滅除苦,解脫苦的這項真理。第四諦,道諦,達到解脫苦的道路之方法的這項真理,當你
能夠徹底了悟四諦,你就是證悟了聖者的果位,你就能夠完全根除煩惱,苦的原因是煩惱
,當你滅除苦的原因,一切痛苦不再生起,達到解脫一切苦的境界,這才是毘婆捨那的真
正目的。要達到這項離苦得樂的目的,必須時時刻刻保持醒覺,正念觀察當下一切發生的
身心現象。

  在這裡我們有必要解釋奢摩他修行法,與毘婆捨那修行法二者之間的差別,如此才
能夠依照正確方法修行,得到離苦得樂的目地。在佛法當中有二種修行法,那就是奢摩他
修行法或是說禪定的修行法,及毘婆捨那修行法或者說內觀覺悟修行法。奢摩他禪定修行
法的目的,只是為了得到深度的禪定,不是為了了悟身心真實本質解脫一切痛苦。除了得
到深度禪定之外,奢摩他修行法還能夠令修行者得到神通,也就是超乎常人,超乎自然的
能力。毘婆捨那內觀覺悟修行法的目的是為了解脫一切痛苦,而藉著正確了悟一切身心的
三種性質,無常、苦、無我。讓修行者能夠瞭解煩惱的因,滅除一切煩惱,解脫一切痛苦
。毘婆捨那修行法也需要某種深度的定力才能啟發內觀覺悟力,透視到無常、苦、無我三
項性質,證悟涅盤離苦得樂。這是奢摩他和毘婆捨那的一項差別,二種目的不同。另一項
差別是奢摩他修行者只專注觀察單一項目標,單一項修行者所攀的境界,而毘婆捨那修行
者的不同,他必須觀察許多項修行目標,許多項修行所攀緣的境界,一切當下所發生的身
心現象都必須注意觀察,所以觀察的目標不只單一項目標。也就是說奢摩他修行者必須深
度的專注單一項目標,當他心跑出去胡思亂想時,他必須將心拉回專注觀察單一項目標,
不應該觀察正在胡思亂想的心,一發現胡思亂想就必須馬上將心拉回來,安住所觀察的目
標,但毘婆捨那修行者正好相反,當修行者的心跑出去胡思亂想時,不應該將心拉回來,
必須跟隨他的心去觀察當下心理胡思亂想的狀況,也就是說必須觀察正在打妄想的心。並
且內心做記號妄想、妄想、妄想,或想、想、想,或回憶、回憶、回憶,或者內心看到任
何影像的時候,則觀察說看到、看到、看到,必須這樣正念觀察當下所發生的心理狀況,
一直到這些妄想、回憶、影像消失為止,他才能夠回來觀察他主要觀察的目標,這項是很
重要的差別,要特別注意。

我們或許會問一個問題,為什麼毘婆捨那修行者必須觀察妄想心,同時內心做記號妄想
、妄想、妄想呢?因為妄想心是一種心理現象,具備無常、苦、無我三種性質,為了要了
悟妄想心的無常、苦、無我三項性質,修行者必須正念的觀察妄想,一直到妄想消失,才
回到平常觀察修行目標。當修行者勤觀妄想很精勤的觀察當下所生起的妄想,他的心就能
夠越來越專注,定力則越來越深。在他觀察主要所緣的目標,這時候他越來越能夠深度的
專注,反過來說:如果修行者不願意精勤的觀察妄想,他不能以敏銳的警覺力,覺察每一
個妄想,他的心就不能夠達到深度的定力,心會常常分散,會浮動不安,妄想會一直很多
,唯有他能夠精勤觀察妄想,內心的警覺性才能夠越來越敏銳,定力則越來越深,漸漸的
他會感覺非常平靜、安寧、妄想越來越少,心能夠深度專注在修行的目標上。所以當毘婆
捨那修行者的心打妄想時,不該將心拉回來,如果將妄想心拉回來,那麼表示他用奢摩他
修行法在修毗婆捨那,這是混淆的狀況,應當特別的注意。我們瞭解奢摩他和毗婆捨那的
差別之後,我們也就能夠正確的來修行毘婆捨那是一種覺悟修行法,能夠令修行者覺悟真
理,滅除煩惱,解脫痛苦。


在這裡我們還必須瞭解毘婆捨那的原則。毘婆捨那修行法是要看清楚當下一切發生的身
心現象,發生時自然的面貌,實在的樣子,以單純的正念去觀察他、瞭解他。任何一項當
下發生的身心狀況,修行者都必須照著他們的樣子去瞭解他們。因此毘婆捨那的原則很簡
單,是一種訓練心、培養心正念的方法。當身心現象發生時,將用單純的正念去瞭解觀察
。不應該去推理、思惟、分析、批評、判斷、教理、對照等等。在毘婆捨那修行法當中沒
有這一些分別,思惟、推理、判斷等等作用餘地,修行者唯有用單純的正念,直接觀察來
修行。用如此的正念,定力才能漸漸加深,內觀覺悟力才能變得銳力,才能透視了悟身心
的一切現象。單純的正念來觀察一切當下發生的身心現象,正念能夠持續不間斷,一小時
、二小時、三小時,乃至半天,一整天與正念打成一片,持續不斷。

根據念住經我們必須從事三方面的修行,第一方面坐禪、靜坐,第二方面行禪經行,或
者說走路修行,第三方面觀察日常生活的每一舉動。在每一次坐禪之前,一定要先行禪,
也就是說每次靜坐之前必須先經行,而每一次的行禪經行至少要走一小時,在行禪的時候
,腳步的移動是非常清楚,且容易注意到觀察的目標,因此在行禪時修行者的心很容易專
注下來,容易得到定力。而且所得到的定力相當穩固,所以說在每一次靜坐之前必定先行
禪一個小時然後才靜坐,修行者將行禪的定力一直保持到坐禪當中,慢慢的走到禪坐的位
子,然後慢慢的蹲下,慢慢的坐下,慢慢的移動手臂和腳,調整坐姿,每一個舉動都必須
很慢很專注在觀察,直到調身穩定坐好,這樣子他行禪當中的定力就一直保持住,帶到坐
禪當中,因此當開始坐禪的時候,他的定力已經相當好,所以每一次坐禪前必先行禪。除
了坐禪行禪之外,日常生活當中的一舉一動,都必須保持醒覺正念觀察,佛陀在念住經中
特別在專門一章裡面講到觀察日常生活,這章的名稱意思是徹底的醒覺或是完全的了悟,
佛陀在這一章當中特別強調修行者在日常生活當中,每一舉動都必須正念觀察,不管是行
、住、坐、臥、吃飯、睡覺,在自己的房間、浴室、廁所,每一舉一動都是修行者不應該
放過的。因為正念觀察日常生活的舉止行動,對於開悟真理非常重要,這也就是我們之所
以時時強調大家必須保持正念,觀察日常生活的每一項舉動,而且要越來越慢、越觀越細
心。

  想要修行毘婆捨那順利、進步最重要的條件就是要觀察一切的妄想,譬如貪心、生
氣、瞋心、我慢、悲傷、懶惰、昏沈等等,一切當下發生的心理現象都必須去覺照他,正
念觀察他,如此我們才能了悟我們的心。



--
Imasmim sati, idam hoti; imass'uppada idam upajjati.
imasmimasati, idam na hotil;imassanirodha imam nirujjhati ti.
--
┌─────KKCITY─────┐    KKCITY 市民小密技 -文章標題上-  
         bbs.kkcity.com.tw                 Ctrl+y 可設定單篇文章加密
└──From:122.126.56.242     ──┘  Shift+y 可設定單篇文章密碼
Sat Nov 24 15:05:00 2007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毘婆捨那的實修介紹
#2

發信站: KKCITY (kkcity.com.tw )
第二項重要的條件就是專注觀察日常生活中的一舉一動。放慢動作並仔細觀察。講到要注
意觀察每一個當下生起的妄想,這對初學者而言,剛開始是有一些困難,因此給初學者一
項主要所攀緣的對象,主要修行的目標,讓初學者能夠容易學習。初學者的心專注觀察腹
部上下起伏,當腹部向外膨脹上升時,修行者必須專注觀察上升的過程,同時內心做記號
說「上」當腹部向內縮下降時,他必須專注觀察腹部下降的過程,同時內心做記號「下」
,如此修行者的心僅僅跟隨腹部起伏上下,而且內心做記號說上、下、上、下,觀察腹部
起伏上下,就是在觀察風大的作用,風大的作用是一種身體的現象,具有無常、苦、無我
的三項性質,這風大生起後迅速消滅,然後有下一個風大迅速生起,然後迅速消滅,不斷
的在生滅、生滅當中,是一種無常性,受到這種剎那生滅的壓迫,所以是一種行苦,由這
種生滅無常的現象,察覺到並沒有一個真實的人或者是一個主宰的我,或者是一個完整的
眾生,所以說是無我。因此腹部起伏上下這種風大作用是我們必須正念觀察,以便了悟無
常、苦、無我這三種特性,當腹部下降時內心很準確的感受腹部的下降,同時內心做記號
說「下」,腹部的上下是因為空氣進出我們的身體所引起,然而觀察腹部的上下是毘婆捨
那修行者主要的觀察目標。這是沒有其他目標發生時修行者才觀察腹部的上下,如果有其
他明顯的身心現象發生,修行者就必須專心觀察那一項的身心現象,一直到該項身心現象
消失,才能夠回來觀察腹部。

  腹部上下並不是毘婆捨那修行法唯一觀察目標,只要一切身心現象明顯發生時,都
是毘婆捨那修行法必須觀察的目標,所以修行者不應該執著只觀察腹部上下。初學者不容
易覺察妄想的存在,只要認真繼續修行,漸漸的他能發現到心在打妄想,或想像某件事,
或看到內心浮現的影相,於是他必須專注觀察妄想的心,想像的心或看到影像的心,這時
觀察必須很專注很準確,很有精神,而且速度要稍為快,所做的記號是妄想、妄想、妄想
,或想、想、想,或看到、看到、看到。如此觀察,正念才能越來越強而有力,妄想則會
越來越弱乃至消失,然後才回到觀察腹部上下。

  當修行者感覺到痛、麻、酸、癢,他必須正念觀察感受痛、麻、酸、癢,同時內心
做記號痛、痛、痛,麻、麻、麻,酸、酸、酸,癢、癢、癢,一直到這些痛、麻、酸、癢
、不愉快的感受消失為止,才回來觀察腹部的上下。修行者正念觀察痛、麻、酸、癢不是
為了讓他們消失,而是為了了悟他們的真實本質。修行者不應該存著要讓痛、麻、酸、癢
趕快消失或減弱,這樣子的心態是不對的。而要存著以了悟他們真實本質的心去觀察一切
不愉快的感受。這時必須很專注、很準確、很有精神,而且必須要有忍耐性,如果不能忍
耐修行者就不能好好的觀察這一切的痛、麻、酸、癢。所以修行者應具備「忍耐」的精神
,才能夠很清楚觀察這一切不愉快的感受,進而透視他們的真實本質了悟他們的無常、苦
、無我。所以在痛、麻、酸、癢等一切不愉快感受生起時,修行者必須正念觀察。有時候
疼痛變得很厲害,雖然你盡量忍耐,可是疼痛繼續加劇,到達你難以忍耐的程度,你會想
要更換坐的姿勢,但是如果你能坐到五十分鐘,疼痛才變得難忍時,這時你最好不要換姿
勢起來經行,因為如果你在靜坐中更換坐的姿勢,漸漸的會養成換姿勢的壞習慣,這對修
行定力內觀的進步會變成一項很大的障礙,所以當你疼痛時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忍耐,這
樣子你就能夠觀察到、體驗到疼痛的真實本質。

  靜坐時如果聞到某種氣味則要正念觀察聞、聞、聞。同樣的,身觸到的感受也要正
念觀察觸、觸、觸。妄想時也要正念觀察想、想、想。

  行禪時最先觀察站立的姿態,身體直立為一條線,觀察站立幾次,然後開始經行,
注意右腳移動內心做記號說右腳,然後注意左腳移動,同樣內心做記號左腳,經行時必須
用心注意腳步移動,不應該注意身體的其他部份,這樣才能瞭解腳步移動的生滅、無常現
象,收攝眼神,不應該左顧右盼,觀察身體前六尺之地面,若太近會造成頭部感覺壓力,
造成脖子酸、頭痛、眼睛痛等等。以用心注意腳步左腳、右腳,或舉起、移動、放下。初
學者剛開始或許不能很清楚觀察腳步的移動,但認真修行漸漸的就能夠很清楚感受腳步移
動的過程。

  初學者經行時先觀察左腳、右腳三十分,然後觀察舉起、落下三十分,如此行禪一
小時,坐禪一小時相互進行,切記行禪時間不該少於一小時。開始修行三天如果能行禪一
小時三十分,也是很好,漸漸的熟練之後要觀察左腳、右腳十五分,舉起、落下十五分,
舉起、移動、落下三十分,更熟練之後你就可以增加所觀察的步驟,依據個人的情況而定
沒有一定的標準。

  行禪時打妄想應觀察妄想、妄想、妄想,如果妄想持續不停,則必須停止腳步,專
注觀察妄想,直到妄想消失才繼續行禪,走到盡頭不要立刻轉身,應觀察站的姿勢站、站
、站十次,向後轉時,要轉、要轉、要轉,才慢慢轉身,轉身後一樣先觀察站、站、站十
次,然後再繼續經行。

  在行禪時盡量放慢腳步,才能夠了悟腳步移動的真實本質,另一方面修行法是將日
常生活一舉一動的動作放慢,心才能夠清楚的觀察每一個舉動。在觀察日常行動不需要去
管妄想,重點在於繼續不斷的觀察一切的舉動,除非很明顯的心情狀況生起,譬如說:生
氣、悲傷時,這時要用心注意觀察生氣、生氣、生氣,或悲傷、悲傷、悲傷,直到情緒消
失才繼續觀察一切的舉動,如此再坐禪,行禪努力精進修行,正念持續,定力加深,內觀
覺悟力能夠達到一層又一層毘婆捨那智慧,乃至究竟證悟,這就是毘婆捨那實修的介紹。


--
Imasmim sati, idam hoti; imass'uppada idam upajjati.
imasmimasati, idam na hotil;imassanirodha imam nirujjhati ti.
--
┌─────KKCITY─────┐   線上音樂新震撼  
         bbs.kkcity.com.tw           ^_^ /  隨選隨播免等待  KKBOX  ^_^ / 
└──From:122.126.56.242     ──┘     http://www.kkbox.com.tw     
Sat Nov 24 15:07:32 2007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