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教]解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出典如下:
舍利弗!於汝意云何?何故名為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舍利弗!若有
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
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淨土五經.佛說阿彌陀經》
歷代高僧解說「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下:
復次:能聞是經受持得到一心不亂,則行俱足(般若德);
所持名號,萬德全彰(法身德);
念念滅除生死重罪(解脫德);
有如是功德,故受持人能得如來護念,其所護念亦在於斯。
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說聞是經及佛聖號者,悉能得到不退轉於佛果菩提。
「阿」譯為『無』,「耨多羅」譯為『上』,「三」譯為『正』,
「藐」譯為『等』,「菩提」譯為『正覺』,
合攏來為『無上,正等,正覺。』茲為便利上,從下『正覺』二字解釋上去。
「正覺」(正者不邪,覺者不迷),謂正確的覺悟—離顛倒戲論的一種正智:
此為揀別凡夫之不覺,和外道之邪覺。
因為眾生自無始來,妄想執著將本覺真心埋沒於五蘊之中,
迷而不覺,謂之不覺眾生;
外道是向心外求法,所覺之道非妄即邪,所以他們均沒有稱為正覺的資格。
「正等」(正者不偏,等是平等),自覺之後,毫不自私地,
能真「正」平「等」,力行利他工作;此為揀別二乘之獨覺。
二乘雖有正覺,但求自利,不能利他,乃偏而不正,沒有平等普遍心,
不能稱為正等。
「無上」,三覺圓滿,萬德具備,沒有能過其上者—其自證方面,
則智慧圓滿無上,其利他方面則功德(福)圓滿無上;
此為揀別菩薩之分證。
菩薩雖真俗等觀,能夠自覺、覺他,唯其自證的智慧未圓,
尚有微細無明未破,利他的功德未滿,還有上位佛果可求。
因此,僅可稱為正等正覺,不夠稱為無上。
唯佛一人福慧兩足,究竟圓滿,才夠得上「無上正等正覺」之稱
(正覺即自覺,正等即覺他,無上即覺滿)。
此阿耨等九字,何故不直譯為『無上正等正覺』而仍存梵音呢?
因為它是佛陀三覺圓滿之德號,為了表示尊重,所以不翻。
此為『四例翻經』的「翻字不翻音」,及『五不翻』中的「尊重不翻」。
《佛說阿彌陀經要釋.斌宗大師 解》
--
◎如果以為只有佛菩薩才會講佛法,那可就誤會大了…
魔能假扮佛菩薩的形像,魔能附在一般人身上講似是而非的佛法,那叫做「魔說」,
所以,千萬千萬要切記:「誤信魔說,難以翻身。」!
◎如果以為解說佛經與佛法是多麼了不起的事,那可就誤會大了…
《大乘經典》和《阿含經典》也說了,胡扯佛經與佛法,必定下地獄後,再得智障報!
我寧願去佛寺當義工、誦經、拜佛菩薩、禮懺、念佛、聽歷代高僧的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