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計我則不見真實
#1

發信站: KKCITY (kkcity.com.tw )
   於無常色、變易、不安隱色,
   言:我勝、我等、我劣,
   作如是想,則不見真實。

明和講堂
卓榮德等:《遠離煩惱得自在》
---------------------------------------------------------------------------
[經文] 印順本陰相應三六、大正本三0 、佛光版三0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尊者舍利弗1,在耆闍崛山2中。時,有長者子,名輸屢那3,日日
遊行,到耆闍崛山,詣尊者舍利弗,問訊4起居已,卻坐一面,語舍利弗言:「若
諸沙門、婆羅門,於無常色、變易、不安隱5色,言:我勝、我等、我劣。何故
沙門、婆羅門作如是想,而不見真實?若沙門、婆羅門,於無常、變易、不安隱
受、想、行、識,而言:我勝、我等、我劣,何故沙門、婆羅門作如是想,而不
見真實?若沙門、婆羅門,於無常色、變易、不安隱色,言;我勝、我等、我劣。
何所計,而不見真實?於無常、變易、不安隱受、想、行、識,言:我勝、我等、
我劣。何所計,而不見真實?」

    「輸屢那!於汝意云何?色為常、為無常耶?」

    答言:「無常。」

    「輸屢那!若無常,為是苦耶?」

    答言:「是苦。」

    「輸屢那!若無常、苦,是變易法,於意云何?聖弟子於中,見色是我、異
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

    「輸屢那!於意云何?受……。想……。行……。識為常、為無常?」

    答言:「無常。」

    「若無常,是苦耶?」
    答言:「是苦。」

    「輸屢那!識若無常、苦,是變易法,於意云何?聖弟子於中,見識是我、
異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

    「輸屢那!當知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色、若細,若
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色不是我、不異我、不相在,是名如實知。如是
受……。想……。行……。識,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
 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識不是我、不異我、不相在,是名如實
知。」

    「輸屢那!如是於色、受、想、行、識,生厭、離欲、解脫、解脫知見6: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時,舍利弗說是經已,長者子輸屢那遠塵、離垢7,得法眼淨8。時,長者
子輸屢那見法,得法,不由於他,於正法中,得無所畏。從座起,偏袒右肩9,
胡跪合掌,白舍利弗言;「我今已度。我從今日,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為
優婆塞10。我從今日已,盡壽命清淨歸依三寶。」

    時,長者子輸屢那,聞舍利弗所說,歡喜踴躍,作禮而去。

---------------------------------------------------------------------------
[讀經筆記]

    我這麼聽聞:

    有一時,佛陀在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那時,尊者舍利弗,在耆闍崛山中修行。

    當時,有一名社會頜袖的子弟,名叫輸屢那,為了探尋真理,天天在外遊行。
他來到耆闍崛山,拜訪尊者舍利弗,問候生活起居之後,在一旁坐下,向舍利弗
說:「如果沙門、婆羅門,在無常、變易不定、不安隱的色、受、想、行、識的
現象中,說:我比較優異、我和別人一樣、我比別人差。為什麼作這樣的想法,
就是不見實相呢?如果沙門、婆羅門,在無常、變易不定、不安隱的色、受、想、
行、識的現象中,說:我比較優異、我和別人一樣、我比別人差。是計著了什麼,
因而不見實相呢?」

    舍利弗問:「輸屢那!你認為色的現象,是恆常、還是無常?」

    輸屢那答:「無常。」

    舍利弗問:「輸屢那!如果無常,是苦嗎?」

    輸屢那答:「是苦。」

    舍利弗問:「輸屢那!色如果是無常、苦、變易不定的現象,那麼你認為,
聖弟子會以為色的現象就是我、是我的、是恆常不變的相嗎?」

    輸屢那答:「不會。」

    舍利弗問:「輸屢那!你認為受、想、行、識的現象,是恆常、還是無常?」

    輸屢那答:「無常。」

    舍利弗問:「如果無常,是苦嗎?」

    輸屢那答:「是苦。」

    舍利弗問:「輸屢那!受、想、行、識如果是無常、苦、變易不定的現象,
那麼你認為,聖弟子會以為受、想、行、識的現象就是我、是我的、是恆常不變
易的相嗎?」

    輸屢那答:「不會。」

    舍利弗言:「輸屢那!你應當知道色的現象,彷彿過去、彷彿未來、彷彿現
在,彷彿內、彷彿外,彷彿粗、彷彿細,彷彿好、彷彿醜,彷彿遠、彷彿近,所
有色的現象,都不是我、不是我的、不是恆常不變的相,這就是如實的知道。同
樣地,受、想、行、識的現象,彷彿過去、彷彿未來、彷彿現在,彷彿內、彷彿
外,彷彿粗、彷彿細,彷彿好、彷彿醜,彷彿遠、彷彿近,所有受、想、行、識
的現象,都不是我、不是我的、不是恆常不變易的相,這就是如實的知道。」

    「輸屢那!有了這樣的知見,就會對色、受、想、行、識的現象,產生厭離,
離斷欲貪,心得解脫,解脫了就會知道、見到:我所有會生起煩惱的因全部都滅
盡了,清淨的身、口、意行已經建立,心意識已經完全明覺、堅固、不動搖,自
己知道此後不會再承受有續的衝動,不會在各種現象中輪轉不休了。」

    舍利弗說完此經後,長者子輸屢那,當下心清淨解脫,遠離了世間的塵垢,
得法眼淨。那時,長者子輸屢那見法、得法,不是藉由任何外力,而是透過自己
的人生經驗與法印證,看到了一切現象的實相,見證了離苦之道,心中確信正法,
不再有任何恐懼。從座中起身,偏袒右肩,合掌向舍利弗行跪拜禮,說道:「我
現在已經得度了。我從今日起,要歸依佛(通達至完全覺醒的境界)、歸依法(依
住於正法中修持解脫之道)、歸依僧(向身、口、意行清淨無染的僧人學習),成
為在家的修行人。我從今日起,至此業報身盡,當清淨心意識,向佛、法、僧三
寶的境界邁進。」

    那時,長者子輸屢那聽聞了舍利弗的說法,歡喜踴躍地作禮而去。

---------------------------------------------------------------------------
[註釋]

1 舍利弗:摩竭陀國王舍城人,婆羅門階級。佛陀十大弟子之,稱「智慧
  第一」。
2 耆闍崛山江又譯「靈鷲山」,在摩竭陀國、王舍城東北,佛陀經常在此說法。
3 輸屢那:即二十億耳比丘,善彈琴,佛陀以彈琴為譬,教其修行要領,後證得阿羅漢
。
4 問訊:見面時合掌、低頭或躬身行禮,互相問候對方少惱患否、安樂否。
5 安隱:安樂平穩之意。
6 解脫知見:阿羅漢的五分法身之一,是自知永斷煩慢的無漏智。五分法身
  是指: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為阿羅漢所得的五種功德。
7 遠塵、離垢:塵垢即煩惱。因見道,心當下清淨解脫,而斷除煩惱。
8 法眼淨:即慧眼清淨。見證四聖諦真實不虛,透徹事相之空、無我而無執
  著。
9 偏袒右肩:披袈裟時,只覆蓋左肩,露出右肩,有願為長者服勞之意。此
  為古印度禮敬的方式,為佛教採用。
10 優婆塞:指歸依佛、法、僧三寶,受持五戒(戒:殺盜、邪淫、妄語、
   酒)的在家男居士。女居士稱優婆夷。


--
Imasmim sati, idam hoti; imass'uppada idam upajjati.
imasmimasati, idam na hotil;imassanirodha imam nirujjhati ti.
--
┌─────KKCITY─────┐        KKBOX 可立刻 聽音樂    
         bbs.kkcity.com.tw            ■■所有想找的歌通通不必等 ■■  
└──From:59.114.127.149     ──┘ http://www.kkbox.com.tw
Mon Sep 24 11:43:07 2007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