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佛教] 《前世今生論》二、建立自宗(一)心識的產生 2、對之生起信解∼10
#1
昂首闊步看藍天
發信站: 台科大資管銀河之旅 BBS (bbs.cs.ntust.edu.tw )
          《前世今生論》二、建立自宗(一)心識的產生 2、對之生起信解∼10


                                                                慈誠羅珠堪布著
                                                                  索達吉堪布譯

  現在再把上文闡述過的道理歸納宣說如下:


  眾生的心識會不斷出現,這一論斷的唯一理證,並非僅僅是某一個宗派的教證或來自

某些人以自己的觀念為基礎而進行的推理,它分明是以世間眾人的經驗,按其眼、手等器

官的實際接觸、見聞所感得的結果為說明、論證的基礎,因而這一結論任誰都無法否認、

推翻。我們的心就像陶醉在無明美酒中的大象,背負著三惡業的沉重包袱,從一個地方盲

目地漂流向另一個陌生的地方。當它在無緣法界中未死之前,將一直輪轉於世間。就像因

明中「具因生明心,無障故定生」這句話說的那樣,如果具足無明與愛心之因,又無有能

證悟無我之智慧對之進行遮障,則此心必會沉陷於無邊無際之輪迴大海中。與之同時,親

友、父母等不定之景象也會相應出現。《業辨別經》中就記載了這麼一則公案:


  「一時,聖者目犍連前往芒嘎達城化緣乞食,至一施主家中時,恰逢主人與其妻俱在

家中。妻子懷中抱一嬰兒,夫婦二人正啖食魚肉,且不斷將魚骨擲向院中一黑狗。主人見

到前來化緣之目犍連即開口說道:『聖者,此處無人可行供養,請另尋他家。』目犍連聽

罷即欲掉頭回返。恰在此時,適逢一童子智者站立門前,彼見狀不覺深感稀有。童子遂感

嘆道:『希奇真希奇!目犍連尊者乃佛陀諸大弟子中神通第一者,彼可將嘎沃、尼嘎龍王

輕易調伏,其左手拇指即能撼動天人之尊勝宮殿,帝釋天見之亦感罕見難睹。於一剎那間

,尊者即可轉繞整個三千大千世界,奈何如今竟連一缽食都無法覓得?真乃希奇又希奇!

』


  目犍連尊者為令諸人皆對輪迴生起厭離之意,於是便對童子智者言道:『童子,此無

甚可大驚小怪之處。』童子詰問道:『若此不為稀有,世上更有稀有之事否?』尊者隨即

正色告之曰:『兩人所食之魚實乃主人父親之轉世。彼在世之時,屋後有一魚塘,此人即

日日從中捕魚而食,結果死後即轉生為魚。無知兒子與其妻,數數捕魚為食,終致老父再

再轉生為魚。再觀此母狗,本是主人之母,因生前過分慳貪,不欲佈施,亦不嚴守戒律,

每日只知為家族種姓、財富而精心看護自家錢財,並終在貪戀家財之心態中死去。以此因

緣,彼死後即轉生為狗,狗死後又屢屢投生為犬。因其唯恐外人入家中盜財,故每日晚間

皆於屋外轉繞。至於妻子懷中之嬰兒,則是與主人之妻有過姦情之煙花浪子投胎再來。主

人平日即風聞妻子與外面男人有染,一日假裝外出,晚上又突然返回,歸家後果見其妻正

與那浪子共榻而眠。主人不覺心頭火起,旋即將此人殺死。因此人對主人之妻頗有貪戀之

意,彼死後即轉生於主人妻子之腹中,遂成為其家之子。是故童子應知,子吃父肉,並將

魚骨擲於母前;以嗔恨心殺害之人,現正被自己抱在懷中。眼觀此等景象,理應對輪迴過

患生起強烈厭離心,若仍一意希求輪迴,則此方為真正稀有之事!』為令未來眾生皆於輪

迴生厭,尊者彼時又宣說偈言道:『食父之身肉,並棄置母前,育妻之姦夫,貪愚所遮故

。』」


  又舍衛城有一貧者,在他死後,一牛背上忽然生出一個大瘡,此貧者因過分貪執家與

家財,結果死後竟轉生為瘡中的一隻蒼蠅。蒼蠅被烏鴉吞掉後再次投生為蒼蠅,一日中即

如是七次投生為蠅。


  另在噶瑪雅那城中,有一阿羅漢比丘一日端坐在一戶人家門前,此家對面恰有一條道

路延伸向遠方。不大工夫,就見一人牽著一頭不斷叫喚的牲口遠遠地向比丘這個方向行進

過來。比丘見狀便高聲感嘆道:「嗚呼!奇哉!何以至此?」旁邊人聽到後便滿心疑惑地

詢問他:「尊者,為何一見此牲口您就感嘆『嗚呼!奇哉!何以至此?』?」阿羅漢比丘

聞言回答道:「我不願對那些沒有信心者詳說此中道理,有信心者面前我才肯宣說這其中

的因緣。」言罷即對眾有緣者宣說道:「這頭名為帕維的牲口前生曾是一名享有榮華富貴

的商人,他發心造了一尊聖尊像,並年年對之廣行供養。在供施過程中,商人殺害了眾多

牲畜以行血肉供,當其即將離開人世之際,商人又把這一供施及殺生的任務交給了兒子:

『兒啊,若你慈愛老父的話,就當把以牲畜供養聖尊的慣例延續下去,使其永不中斷。即

便我死了,也要繼續供養,萬不可將之輕易廢棄。』兒子答應了父親的請求,從此以後即

按照父親留下的傳統亦步亦趨地認真供養聖尊。商人死後,因其以愚痴心廣造殺業,故立

即就轉生為牲口,且多生都投胎在畜生道,並屢屢遭殺,至今已是第六次投生為畜生了,

今天又被人牽了過來。」比丘此時對這頭牲口生起了無比的大悲心,滿懷濃郁之悲情,他

對帕維說道:「聖尊像是你造的,供施之傳統也由你所立,牲口亦同樣是被你殺害,既然

這一切都由你自己自行選擇,那麼現在為何還要發出這種無意義的叫喚呢?」


  正如這位比丘所言,我們大家都應對輪迴徹底生起厭離心。但西方有些學者卻片面依

靠瀕死體驗得到的材料輕下斷言道:「死亡是一件快樂的事,無需恐懼。」他們即以如是

之論調安慰絕大多數面對死亡往往一籌莫展的現代人。不過這種觀點根本就未觸及到死亡

的真實內涵與奧義,而且就普遍狀況來說,死亡體驗因人而異,有些人經歷的是一種快樂

的死亡,而有些人的死亡過程則痛苦不堪,籠統地說死亡是一件快樂的事其實沒有任何理

由與實義。《中觀四百論》中早就說過:「汝於三有中,非能隨願往,隨他轉無畏,豈成

有慧者。」;「由於諸人類,多持不善品,以是諸異生,多墮於惡趣。地上惡異熟,唯見

為煩惱,聖者觀三有,等同備宰處。」此處所宣說的道理實際上與上舉事例不謀而合,對

此我們理應了知。


  以上已將心從何處來、又往何處去的道理宣說完畢。


http://www.fosss.org/lunhui/qsjs.htm
Mon Jul 23 20:15:02 2007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