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佛」與「阿羅漢」有什麼異、同?
#1
jt5354
發信站: 中興天樞 (bbs.nchu.edu.tw )
「阿羅漢」的意思,是「值得供養的解脫者」。所謂解脫者,就是以「貪、瞋、癡永盡」
而不再生死輪迴者,當他這一生結束後,就不再有任何形式的存在了,經中常以「不受後
有」、「不再有這一生的輪迴的狀態」來描述。

「佛」的意思,是「真理的覺證者」(the Enlightened One),這樣的覺證者同時另外
還有十個稱號,以另外十個角度來描述他的成就,「阿羅漢」就是其中之一。這樣,
佛陀與阿羅漢從解脫這個角度來看,是完全一樣的,都是「值得供養的解脫者」,
所以尊者阿難會說佛陀與阿羅漢的解脫,「無有差別,亦無勝如」(沒有哪個比哪個好)
。

受佛陀教導而成就解脫的弟子,雖也被稱為阿羅漢,但這些阿羅漢弟子們,從來沒自稱或
被稱為「佛」的,顯然,弟子阿羅漢與佛之間是有明確差別的。差別在哪裡呢?依據早期
佛教聖典《雜阿含經》所說,有兩點差異:
      
1.佛陀是「無師自悟」者,就如同釋迦牟尼佛,他生長在一個沒有佛法的世界裡,依著
自己的修學,敏銳地觀察與思惟,覺證了緣起與四聖諦之真理而解脫。但阿羅漢弟子們
則是在佛陀的教導下,才能同樣地覺證了緣起與四聖諦之真理而解脫的。
      
2.佛陀是「人、天之師」,他有無比的教化能力(例如:十力),教導了人間與天界的
許多眾生,使他們也能覺證緣起與四聖諦之真理而解脫。可以說,佛法因為佛陀的出現
而得以在世間廣為流傳,佛陀開啟了世間一個有佛法流傳的時代。

佛陀入滅以後,佛與阿羅漢的這兩點差異,在懷念、景仰佛陀的感性催動下,逐漸受到
重視與放大,終而激發出佛弟子們以佛陀為榜樣,要「學佛之所學,證佛之所證」的大心
,形成了以「成佛」而不只是「得解脫」為修學目標的大乘佛教之流。

約西元五世紀以後的印度佛教,如來藏「佛性本有說」的後期大乘思想當道,宣說「眾生
本有佛性」,眾生都必定要成佛,當然也包括了過去所說的阿羅漢弟子們。因此,闡揚這
個思想者必須推翻過去所說的阿羅漢弟子們已經是解脫者的經教,而說弟子阿羅漢的解脫
只是錯覺,就像暫時喝醉了一樣,等醒過來後,也會繼續修學成佛的。
不過,由於「佛性本有說」與佛法的核心思想緣起、無常、無我法印無法調和,要以此
來否定阿羅漢弟子們的解脫成就,恐怕終究無法讓人信從。

參考資料:貪瞋癡永盡者:《雜阿含第797經》/《相應部第55相應第52經》,
不受後有:《雜阿含第11經》/《相應部第22相應第18經》等,
無勝如:《中阿含第145經》,
佛陀十號:《雜阿含第550經》/《相應部第11相應第13經》等,
無師自悟:《雜阿含第75經》/《相應部第22相應第58經》,
十力:《雜阿含第684經》/《增支部第10集第21經》,
大乘之興:《初期大乘佛教之啟源與開展》〈第2/3/8章〉,
如來藏佛性本有說:《印度佛教思想史》〈第8章〉》。

--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asambuddhassa !
       (  敬拜   彼    有幸者.  阿羅漢.   已正確完全覺者  )
Sun Jul 15 01:53:17 2007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