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舍梨
梵語 Acarya,巴利語 Acariya。又作阿舍梨、阿闍梨、阿祇利、
阿遮利耶。略稱闍梨。
意譯為軌範師、正行、悅眾、應可行、應供養、教授、智賢、
傳授。意即教授弟子,使之行為端正合宜,而自身又堪為弟子
楷模之師,故又稱導師。
在印度古代,阿闍梨本為婆羅門教中教授弟子有關吠陀祭典規
矩、行儀之師,此一名詞後為佛教所採用,且於佛世時已普遍
使用。據五分律卷十六、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卷上載,阿闍
梨有五種:
(一)出家阿闍梨,受戒時之授十戒師,故又作十戒阿闍梨。
(二)受戒阿闍梨,受具足戒時之羯磨師,故又作羯磨阿闍梨。
(三)教授阿闍梨,受具足戒時之授威儀師,故又作威儀阿闍梨。
(四)受經阿闍梨,教授經典讀法、意義之師。
(五)依止阿闍梨,與比丘共居,指導比丘起居之師;或比丘僅
依止從學一宿之師,亦可稱依止阿闍梨。
受具足戒時,須有三師、七證師等十位。三師,指得戒和尚、
羯磨阿闍梨、教授阿闍梨。小乘受戒法必須有三師親臨;而大
乘受戒法,根據觀普賢經,得以釋尊、文殊、彌勒像替代。如
大乘圓頓戒,即以釋尊為戒和尚,以文殊為羯磨阿闍梨,以彌
勒為教授阿闍?屆C另據大智度論卷十三載,在家眾欲出家作沙
彌、沙彌尼,必須要有戒和尚及阿闍梨,以此諸師比喻為出家
父母。禪宗沙彌之受戒,必定有戒師、作梵闍梨(誦梵唄之師
)以及引請闍梨(指導起居之師)參加。
節錄自佛光大辭典
--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