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信人: chuit@kkcity.com.tw (台北冷天),
※ 引述《Sensory (拈花微笑)》之銘言:
> 聽GuoBing大大這麼一解釋…吃素好像跟釋迦牟尼佛沒啥關係?
> 那台灣的出家人好像很少出來要飯吃ㄟ?
> 所以是不是可以說…台灣的出家人根本沒遵守釋迦牟尼佛的規定啊?
戒律必須因時因地制宜
所以不能說根本沒遵守,基本的戒律還是要守住
> 那學佛的人幹嘛吃素勒?
一般信眾吃素目的應該是長養慈悲心
不忍其他生命非必要性的喪生,所以吃素
嚴格來說,吃素,那些菜蟲也死不少
但是以尊重有知覺生物的生存權,所以選擇吃素
如果吃素目的是祈求,這似乎與釋迦牟尼佛的悲心不同了
> ※ 引述《GuoBing (Boddo, melancholy......)》之銘言:
> > 注意,限制級!
> > 有宗教狂熱者請審慎評估再行閱讀!
> > 我是佛教版的常駐路人甲,
> > 在這邊看到佛教徒的月經文蔓延到這邊來,
> > 也忍不住出來回應一下。
> > 首先,「比丘」這個今日佛教慣用的稱呼語,
> > 在古印度的巴利文做Bhikkhu、梵文做Bhiksu,
> > 所以「比丘」只是個「音譯」的詞罷了,
> > 而「比丘」的意思說好聽點稱為「乞士」,
> > 說難聽點其實就叫做「乞丐」。
> > 在Capeller's Sanskrit-English Dictionary梵英字典之中的解釋如下:
> > bhikSu:m. beggar, religious mendicant, esp. a Brahman in the
> > last stage of his life, also a Buddhist mendicant.
> > 比丘這樣的稱呼其實在佛教還沒興起之前的古印度早就在用了,
> > 主要是用來描述乞食維生的修行者,
> > 佛教不過沿用了這樣的古老傳統罷了。
> > 在佛教經典之中的善見律毘婆沙卷第七中對比丘就如此註解:
> > ……比丘者。是乞士。或得或不得。亦名乞士。此皆是善人之行。佛
> > 辟支佛聲聞悉行乞食。或貧或富捨家學道。棄捨牛犢田業及治生俗務
> > 。而行乞食資生有無。皆依四海以為家居。是名比丘。
> > 經文中直接明瞭的就說比丘是乞丐,
> > 甚至連「佛」也跟他的弟子們一樣討飯營生,
> > 因為這些修行者皆放棄了榮華富貴,
> > 為了將精力專注於追尋崇高的真理,
> > 所以也沒其他精力用賺錢的方式來養活自己,
> > 當然就只好靠著乞討來維持生命囉!
> > 這個時候,問題來了:
> > 既然是乞丐,他們有權利「挑食」嗎?
> > 依照佛教的律藏(Vinaya;僧人的法律專書)來看,
> > 信徒好心供養你的食物,
> > 你竟然還會挑自己想吃的、排斥自己不吃的、挑葷撿素的,
> > 這樣的挑食行為表示你的心還會「貪求」、還有「欲望」,
> > 這下可不得了,
> > 一個還有「貪」、還有「欲」的人,
> > 到處去跟人家說「要捨得」、「要放下」,
> > 怎麼看都讓人啼笑皆非吧 ^^∥
> > 在龍樹菩薩的大智度論卷第三之中,
> > 龍樹也解釋了比丘的定義:
> > 云何名比丘。比丘名乞士。清淨活命故名為乞士。
> > 接著龍樹引述經典中的記載來說明「比丘們不用哪些方式混飯吃」:
> > 1. 有出家人合藥種穀植樹等不淨活命者。是名下口食。
> > 2. 有出家人觀視星宿日月風雨雷電霹靂不淨活命者。是名仰口食。
> > 3. 有出家人曲媚豪勢通使四方巧言多求不淨活命者。是名方口食。
> > 4. 有出家人學種種咒術卜筮吉凶如是等種種不淨活命者。是名四維口食。
> > 以上四類統稱為「四不淨食」,
> > 這些皆是一位真正的佛教出家人所不從事的營生方法,
> > 第一類就是今日常見的掘地種菜、自耕自食的出家人,經典中稱這種為「下口食」;
> > 第二類是指那些靠天吃飯者,經典稱為「仰口食」;
> > 第三類就是那些花言巧語灌信徒迷湯之流,經典稱為「方口食」;
> > 最後一類今日亦不少見,到處占卜吉凶之流,經典稱為「四維口食」。
> > 所以,
> > 既然職稱就已經是「乞丐」了,
> > 還是乖乖的依照釋迦牟尼兩千五百多年前制定下來的規矩(Vinaya)要飯,
> > 這樣才是「名符其實」的「比丘」啊!
> > 至於為何佛教傳入中國之後,
> > 本來並不曾要求素食的中國佛教,
> > 竟然成了極端的素食主義宗教?
> > 首先,
> > 佛教教科書(經藏;Sutta)傳入中國的時候,
> > 佛教出家人的六法全書(律藏;Vinaya)沒跟著同步進口,
> > 所以中國人只好自己建立了一套僧律,
> > 甚至每一間寺院都有自己的一套規範,
> > 因此當正版的六法全書進口之後,
> > 愛面子的中國人怎麼肯承認自己的東西有錯呢,
> > 於是就刻意的不去重視教主釋迦牟尼所制定的法律,
> > 甚至還到處放出在家人不可以讀佛教的六法全書這類的耳語,
> > 如此一來就不會被無知的信徒嗆聲囉,
> > 以上是中國佛教素食主義化的前因。(因為關於飲食的規範沒人在乎)
> > 接著來廖耙子一下到底罪魁禍首是誰?
> > 其實還不就是那位「偉大」的梁武帝來著!
> > 他當年頒布法令、撰寫「斷酒肉文」等舉動,
> > 使得中國佛教一步一步與釋迦牟尼漸行漸遠,
> > 因為裡面牽涉到的歷史問題太過龐雜,
> > 有興趣者可以請「咕先生(Google)」幫忙查資料,
> > 關鍵字可key 「梁武帝」、「素食」、「斷酒肉文」等等,
> > 在此且不多談。
> > 好啦,
> > 已經把「比丘」給正名了,
> > 中國佛教素食的歷史也點到了,
> > 那到底吃素還是吃葷干乞丐什麼事?
> > 我們常聽到:「沒那個□□,就不要吃那種瀉藥」,
> > 所以沒那個本事就別再到處嚷嚷自己是「比丘」就沒事了嘛。
> > 其實,因為素食而殺生、害生的明顯事實也不少。
> > 開墾林地侵犯甚至傷害了原生物種的生存、
> > 為了保護自己的作物而驅趕甚至毒害其他生物、
> > 違規開墾造成的生態浩劫等等,
> > 所傷害的生物可也是嚇死人的多吧 ^^∥
> > 所以下面那句「節制自己的欲望」是非常重要的關鍵,
> > 而經典中描述比丘們「清淨乞食活命」也是根基於此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