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載自 BudaHelp 討論區 ]
[ 本文原作者是: wiskey@ms17.hinet.net ]
[ 發表時間為: Wed Dec 3 03:46:34 1997 ]
大德:
此三年課程表之全部課程為八百餘卷,就佛經整體而言只能說是
瀏覽而已!雖說是言,但比之佛學院及研究所課程共七年之時間所
學者,尚多出不少!由人學習勤惰,即可明顯看出「日劫相倍(背)」
之理!
凡有發心欲深入經藏者,依敝人所見,可以今人會性法師所著之
「大藏會閱」為閱藏知津,庶幾以免有不知從何處啃起之嘆!但也
別忘了準備工具書(佛教電腦資訊庫功德會有出光碟版之佛教辭典
,其在台灣業務由「慧炬雜誌社」負責,大眾可去函索取)。
當閱藏時之原則可依華嚴宗之十門釋義,兼天台之五重玄義等各種
方式。
如果所依為下列方式,將有一利!敝人即將寫一讀經器,若依下列
方式並於隨閱之間鍵入磁碟後,除便利於事後索閱外,於所作資料要電
腦化將亦非常迅速!敝人所寫讀經器將直接讀取所定格式,行者不必要
再做另外之Key in工作。至於法式如何,則將在第三學年課表後列出詳
細。此外,如果仁者另有更好之閱藏方式或建議,敬請丟個信至以下位
址: ==> wiskey@ms17.hinet.net
目前該讀經器初版所用內碼為Big-5,二版以後將改為ISO10646-1之
四碼格式,該格式有近20億內碼別,足資所有佛經之用(必要時可擴充
至42億9千餘萬內碼,不過今生大概是用不著)。當該器足堪使用時,敝人
會在此站公佈可索取之處及方法。
閱藏原則----
1) 閱時須在「閱藏筆記」上,立刻寫下一些有關閱經之所得,且
在閱藏筆記各經之首應有經名,譯經人,版本,卷數、判教所宗
(判教之宗教宗派,如天台,華嚴等)、閱藏時間之標註。
1> 心得標註 --類別分序如下(排列序依判、宗、人、因、時、地、
、變、喻、偈、流、他,羅列而出)
判 1.藏教判別 (藏指三藏十二部,教指三時五教、或四時八教
,其依經首所列之判教所宗之宗派而異)
判 2.宗趣通局 (宗指本經文所屬宗,如其宗我法俱有、或法有
我無等。因所宗結果之可能修成之果趣。如阿
含經,依經修行只能見、思惑,但其他二惑則
尚不能斷。所以阿含經判為法有我無宗。判斷
法,可參考華嚴宗賢首國師之判宗法)
宗 3.經義重點
人 4.問法者
人 5.說法者
人 6.渡脫對象 (所欲渡脫之對象)
人 7.會眾上首 (參與法會之各會眾上首名,簡分菩薩、僧團、人道、
其他)
人 8.弘法臂助 (共襄盛舉之他方佛菩薩等,只舉其要)
因 9.問法因緣 (問法之原因與所緣生之事)
因 10.說法原由 (佛陀欲說法之別事因由;例:本生因緣、眾生三請、
為破有見、為破空見、分別法相...)
時 11.問法時間 (佛出生當年起算第一年)
時 12.說法時長 (指該會說法至結束所經過之時間長短)
地 13.問法地點 (含國名及地名、或天宮名)
事 14.佛現神變 (法會中佛陀所現之神通變異;例:胸中放光..)
事 15.他現神變 (法會中其他佛菩薩或忽然莫名所現之神通變異)
喻 16.典故譬喻 (經中有談及之對行者有用之典故、譬喻等,可
自取其名或用常用通名)
喻 17.譬喻大概 (大概所提及之內容)
偈 18.易誦經偈 (易朗誦或重要之經文、偈語;例:因緣所生法,
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名中道義。)
流 19.付囑人事 (被付囑之人及所付託之事,以便流通藏經,維
護佛法)
他 20.其他
2> 讀經感想
3> 注意事項 (自認為閱該經時應注意之事項)
4> 疑問羅列 (一定須在此寫一遍,可再另謄一本)
5> 解釋回答 (事後再閱時自己逐條之解文)
6> 別釋經文 (依經文一句句解釋其意,最好另立一冊)
2) 有疑之處,須立刻註寫在「閱藏疑問集」上,並加以下條文
1> 編號
2> 註寫時之日期
3> 有疑之經名
4> 譯經人
5> 版本
6> 卷數
7> 閱藏時間
8> 疑問發生處之句讀序、書箴序、行列序、字頁序、人物等
(取其一、二種,隨各人之習慣),可資下次立即找到之標
記,及可參考轉引之經論或人物等。
3)「閱藏疑問解答集」:另集一冊之疑問解答集。此集之解答亦可
放置在「疑問羅列」下之預留空間中,或另以活頁方式插入。
4) 佛法名句解釋集:將所知各名詞與事項,另行集合於此解釋,
積多可為佛學辭典。
下表標示文字:
1) 標示「正」者為新文豐「大正藏」。
2) 標示「教」者為佛教書局 。
3) 標示「卍」者為新文豐卍續藏經。
4) 標示「PS:」者為敝人另釋。
5) PXXX-XXX之P字代表起始頁數
5) 又,此表原有排序雜亂之處,敝人一併重新予以排序,以利大眾閱讀。
======印順長老開示三年閱藏課程======
壹、第一學年
(一)、經 部
1) 雜阿含經 (50卷)---------------------劉宋•求那跋陀羅 譯
正 2冊 99/p1-373
教 25冊 579/p233-866
2) 大涅槃經初分(北本11卷)--------------北涼•曇無讖 譯
正 12冊 374/P365-433
教 22冊 442/P1-117
(南本10卷)--------------宋•慧嚴等依泥洹經加之
正 12冊 375/P605-673
教 22冊
443/P405-512
(PS: 二選一)
3) 八十華嚴「十地品」(6卷/80卷中第34-39卷)---唐•實叉難陀 譯
(PS:原作大方廣佛華嚴經) 正 10冊 279/P178-210
教 1冊 1/P297-350
4) 妙法蓮華經 (7卷)--------------------姚秦•鳩摩羅什 譯
正 9冊 262/P1-62
教 21冊 428/P11-107
5) 楞嚴經 (10卷)-----------------------唐•般刺蜜帝 譯
【全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証了義 正 19冊 945/P105-155
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教 56冊 1504/P1-87
6) 大般若經「第四分」 (18卷)-----------唐•玄奘 譯
【全名:大般若婆羅蜜經 計600卷 正 7冊 220/P763-865
其第四分由第538-555卷】 教 18冊
394/P353-524
7) 小品般若婆羅蜜經 (10卷)-------------姚秦•鳩摩羅什 譯
正 8冊 227/P536-586
教 87冊 2206/P523-652
8) 大方等大集經「海慧菩薩品」(4卷)-----北涼•曇無讖 譯
正 13冊 397之5/P46-74
教 5冊 86之8-11/P82-129
9) 大寶積經 --
1> 不動如來會 (2卷)-----------------唐•菩提流支 譯
正 11冊 310之6/P101-112
教 3冊29之19-20/P174-192
2> 菩薩藏會 (20卷)------------------唐•玄奘 譯
正 11冊 310之12/P195-322
教 3冊29之35-54/P318-527
3> 富樓那會 (3卷)-------------------姚秦•鳩摩羅什 譯
正 11冊 310之17/P434-457
教 3冊29之77-79/P737-774
4> 摩訶迦葉會 (2卷)-----------------元魏•月婆首那 譯
正 11冊 310之23/P501-514
教 3冊29之88-89/P848-868
5> 無盡慧菩薩會 (1卷)---------------唐•菩提流支 譯
正 11冊 310之45/P648-650
教 3冊29之115/P1088-1095
6> 無量壽如來會 (2卷)---------------唐•菩提流支 譯
正 11冊 310之5 /P91-101
教 3冊29之17-18/P157-174
10) 佛藏經 (3卷)------------------------姚秦•鳩摩羅什 譯
正 15冊 653/P782-805
教 29冊 814/P199-236
11) 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 (4卷)------------姚秦•鳩摩羅什 譯
正 15冊 625/P367-385
教 10冊 213/P485-520
12) 大乘寶雲經 (7卷)--------------------梁•曼陀仙共僧伽婆羅 譯
正 16冊 659/P241-283
教 10冊 205/P127-199
13) 無上依經 (2卷)----------------------梁•真諦 譯
正 16冊 669/P468-477
教 12冊 350/P319-335
14) 諸佛要集經 (2卷)--------------------西晉•竺法護 譯
正 17冊 810/P756-770
教 8冊 181/P818-840
15) 禪秘要法經 (3卷)--------------------姚秦•鳩摩羅什 譯
正 15冊 613/P242-269
教 27冊 623/P811-854
16) 解深密經 (5卷)----------------------唐•玄奘 譯
正 16冊 676/P688--711
教 8冊 168/P473-511
(二)、律部
1) 五分律 (30卷)--------------------劉宋•佛陀什共竺道生等 譯
【全名:彌沙塞部和醯五分律】 正 22冊 1421/P1-194
教 31冊 848/P1-328
未受比丘戒者改看 ==>
1> 學佛行儀 (24章)----------------明•蓮池大師集/釋善因重述
大藏經未收/單行本 P1-36
(台中瑞成書局印有單行本計36頁)
2> 優婆塞五戒相經 (1卷)-------------宋•求那跋摩 譯
正 24冊 1476/P939-944
教 34冊 902/P928-935
3> 菩薩優婆塞戒經 (7卷)-------------北涼•曇無讖 譯
正 24冊 1488/P1034-1075
教 29冊 815/P236-306
4> 四十二章經 (1卷)-----------------後漢•迦葉摩騰共法蘭 譯
正 17冊 784/P722-724
教 50冊 1115/P1-5
(三)、論部
1) 瑜伽師地論「本地分」 (前50卷/從第1-50卷)
--------------------------------彌勒菩薩說/唐•玄奘 譯
正 30冊 1579/P279-577
教 35冊 914/P1-481
2) 十地經論 (12卷)-----------------天親菩薩造/後魏•菩提流支 譯
正 26冊 1522/P619-750
教 38冊 1008/P619-750
3) 入大乘論 (2卷)------------------堅意菩薩造/北涼•道泰等 譯
正 32冊 1634/P36-49
教 37冊 972/P400-423
4) 究竟一乘寶性論 (4卷)------------後魏•勒那摩提 譯
正 31冊 1611/P813-848
教 37冊 974/P468-530
5) 成實論 (16卷)-------------------訶梨跋摩造/姚秦•鳩摩羅什 譯
正 32冊 1646/P239-373
教 47冊 1071/P209-431
6) 阿毘達摩集異門足論 (20卷)-------尊者舍利子說/唐•玄奘 譯
正 26冊 1536/P367-453
教 41冊 1045/P92-241
7) 大乘起信論講記 (6章)------------印順導師 講
妙雲集上編 7/P1-412
8) 攝大乘論講記 (10章)-------------印順導師 講
妙雲集上編 6/P1-564
9) 中觀論頌講記 (27品)-------------印順導師 講
妙雲集上編 5/P1-565
(PS:上列「講記」二字原有列入,後又刪除,今為敝人再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