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在生活中禪修 (三十)
#1
LessIsMore
  
“ When suffering arises, can you say ‘Very interesting, 
     because now, it has com, I can work with it. ’”  
 
  - Godwin Samararatne
 
 
“ 當苦生起時,可否對自己說:‘非常有趣,因為它來了,
   現在有機會鍛煉了。’”
 
 - 葛榮居士
 
 

﹙三十﹚請不要錯過學習的機會

你有沒有在日常生活中把握培育心靈的機會呢?


情緒的生起便是第一聖諦 

葛榮居士建議,我們平時有苦惱或不舒適的感受時,會馬上認定這些都不是好東
西,最好不會生起,就算生起了亦最好盡快消失,皆因我們並沒有在這時看到這其
實是一個正面的學習機會,一個可以從苦學習離苦的機會。

當苦生起時,其實我們是可以友善地提醒自己無需覺得這是一件壞事,無需給予這
感受一個減號,請自己看一看,原來自己正在經歷佛陀所講的第一聖諦。他稱苦為
一個聖潔的真諦是因只有從苦才可以找出離苦的道路。

其實,無論在日常生活中有什麼苦惱或不舒適感覺生起時,我們都可以這麼樣提醒
自己:「現正經歷的是第一聖諦」。


以培育耐性來違背不耐煩的習性 

在日常生活中修習,發現到這麼一個簡單的提示是很重要和有效的。

例如,當自己在等候乘搭交通工具時,或等候某人的回覆或某件事的結果時,往往
會感到不耐煩,於是便會不自覺地跟隨習性去抱怨這人或事,越抱怨便越不耐煩,
生越多的情緒,受越多的苦。但當友善地、輕輕地提醒自己,現正經歷的不耐煩其
實是第一聖諦,心便會有了一個明白,明白到這其實並不是一件壞事,而是一個正
面的學習的機會。學習什麼? 便是學習培育耐性的一個機會。只有培育耐性這心的
質素,才不會因外境的變遷而變得不耐煩,這才是治本的方法。若要外境變得順意
時才沒有不耐煩,那就算外境真的變成與自己的預期一樣,沒有了不耐煩,這只不
過是再沒有什麼值得不耐煩的事情才沒有不耐煩,這不耐煩的習性其實依然存在,
還不自覺地加強,心的質素不升反跌。相反,在不耐煩的境中培育耐性,心的質素
便會提升。以培育耐性來等候交通工具,以培育耐性來等候某人的回覆,以培育耐
性來等候某件事的結果,才可減輕在等候的過程中所受的苦,才會在等候的過程中
漸漸培育耐性這心的質素。亦只有在不耐煩的境中才可以培育耐性,反而在耐煩的
境中是沒有機會培育耐性的。在耐煩的境中談論培育耐性是紙上談兵。

又例如,當自己猶豫不決時,很容易會不自覺地跟隨習性去怪責面前這件事很難、
很不公平,或抱怨自己沒用、沒出色、不知如何辦,越怪責便越憂慮,製造越多負
面故事,受越多苦。若要外境變得簡單容易處理才能使憂慮離去,那就算外境真的
變成與自己的預期一樣的順利順意,沒有了憂慮,這只不過是再沒有什麼值得憂慮
的事情而不憂慮,這猶豫不決和憂慮的習性其實依然存在,還不自覺地加強,心的
質素也是不升反跌。當下次遇到類似的境況時,也會同樣猶豫不決,同樣憂慮,同
樣預期與要求外境變得合符自己的心意。若要世事經常改變到與自己的心意吻合,
只是童話中的故事。

相反,在猶豫不決時、不愉快時、憂慮時,可友善地提醒自己,現正經歷的並不是
一個壞東西,其實是第一聖諦。心便會明白到,現在正是訓練心去認識什麼是心所
虛構的故事,什麼才是實況的時刻。若要找到一個萬無一失的解決方案才敢下決
定,這只是故事。實況是應憑過往的經驗與知識,在眾多不妥當的方案中,勇敢地
選擇較為妥當的方案,然後承擔自己所作的決擇的後果。亦只有這樣,心的覺知覺
醒、彈性和勇氣這些心的質素才會提升。也只有在這些逆境中才可以培育這些心的
質素,反而在順境中是沒有機會的。在順境中談論培育這些心的質素是紙上談兵。

經歷過這些訓練後才明白到,修行並不是尋找解決煩惱的方法,或盼望能學到什麼
法門可以令自己盡快離苦得樂,或要得到安詳安靜的感覺,這只是在物質層面打
轉,尋覓物質層面的舒適快樂感覺感受。修行的其一重點卻是以面對煩惱來認清楚
煩惱的本來真面目。認清楚原來煩惱不是源於外,而是源於內心的負面質素和對真
相的不明白。既然如此,那麼滅除煩惱的唯一途徑便是培育心的正面質素(如上文提
及的耐性、覺知、彈性等等)和對真相的明白(智慧)。當這心有鍛煉(戒)、能耐(定)
和明白(慧)時,便會知道原來面前的實相並不是逆境,只是境;面前的並不是難
題,只是一個需要回應和處理的情況和一次鍛煉的機會。

祝願各位把握日常生活中的種種機緣來認識四聖諦,培訓戒定慧。        


--

  任憑天上雲捲雲紓
          我只給個倒影
             心中不起一絲漣漪
     永遠是靜水一潭…
2003年11月23日 9:35:13 星期日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