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禪與心理治療
#1
南無阿彌陀佛
問:禪與心理治療有何異同?弟子與師父的關係是否如同病人與治療師的關係?
師:有同有異。禪的目標是袪除無明與煩惱,見自本性,實證菩提。心理治療的目標
是袪除或減輕人的內在衝突、混亂、矛盾、無助感等。因此,禪與心理治療相同之處
在於二者都針對心靈的問題,目標都在幫助人更澄明、穩定;差別則在於澄明的程度
。
  心理學不談自性和精神的覺醒,只是試著幫助人變得更穩定,更能瞭解、處理自
己的問題。如果治療成功,人就可以更聰明、快樂。我沒有鑽研西方的心理學和心理
分析,不是很瞭解治療師的作法。要瞭解心理治療,最好找心理學家談;但我有資格
談禪,因此我是以這種立場來試著回答你所提的問題。

問:禪如何處理個人的問題?只處理病癥,還是根本不理?我最常得到的指點就是:
打坐時不要理會心裡升起的任何念頭。因緣、因果錯綜複雜,所以很難找到問題的直
接源頭。我們可以說:「禪的態度就是:如果找不到因,就不必為它煩惱」嗎?
師:禪不針對特定的心理問題和它們的原因。禪師很少分析個人的情況,而是引導人
提出自己的問題。人們在煩惱、受困、不安時,應該自己去尋找問題和答案。修行者
應知道:問題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執著於自我。人們自己製造問題,因此必須自己來
瞭解並解決問題。
  修行分為兩種:一種是沒有方法的修行,一種是有方法的修行。沒有方法的修行
可以用六祖惠能的話來歸結:不思善、不思惡時,心在何處?這種無法之法導致後來
曹洞宗的默照法門。在這種修行中,修行者不理會也不壓抑心中升起的念頭,只是維
持對於念頭的覺知,一有念頭就放過,這樣念頭就會愈來愈少,直到智慧現前。
  有方法的修行,可以根據數息、隨息、公案、話頭。在有方法的修行中,修行者
也略過惱人的念頭,但卻是藉著專注於一個方法上,把心集中於一點,最後連方法本
身也消失,智慧就會現前。因此,目標是相同的:修行者知道造成煩惱、不安、不穩
的問題,根源於虛妄的自我。對禪來說,分析、解釋都是不需要的。
  在一些心理治療中,治療師與病人對話,以便找出病人心裡所發生的事,雙方都
想要瞭解問題。治療師會試著把病人的病癥和自己所熟悉、接受的訓練的系統、理論
連接起來,以判定病人的問題。這並不一定可靠,因為每個人的生平、經驗都不一樣
。治療師也許相信他們的分析和方法是客觀的,但他們也許是錯誤的。
  人們接受心理治療之後,可能覺得輕鬆、安慰;但是問題可能並沒有解決,只是
得到短暫的紓解。這並不是說心理治療在解決問題上終究是沒有用的,只是對許多病
人來說,治療可以維持個幾天。再者,完全依賴科學也是有限的,因為世間存在著許
多無法測量、觀察的事物。比方說,面對來自業力或魔障的問題時,治療師的理論可
能就不管用。
  禪師不試著處理個性的問題,而是教弟子佛法以及修行的方法,並且以身作則。
每個人應該都能使用禪的方法,但有的人沒興趣,有的人沒信心或不願努力。除非他
們改變,否則就無法透過禪的方法和教誨來解決自己的問題。我們也必須知道,有些
心理上有問題的人,禪是幫不上忙的。
  我指導弟子修行,並沒有必要頂著分析師的頭銜。有些人參加過幾次禪七,某些
問題始終無法解決,因此在小參時,我也許會問些問題,扮演分析師的角色──雖然
我沒有接受過正式的訓練。我的教導和指引根據的是我對人心和佛法的瞭解,所以有
些參加禪七的人也許覺得他們所獲得的利益類似心理治療。
  然而,我的作法並不是典型的禪宗作法。傳統禪師的典型角色是把問題丟還給修
行者,只是要他們繼續修行。這就好比有寄生蟲在人身上吸血。如果發現身上滿是這
種寄生蟲,一種處理方式就是一隻隻抓,那要花很多的時間和氣力,更別提會失去多
少血了;另一種簡單得多的解決方式就是撒鹽,讓所有的寄生蟲一次脫盡。禪的方法
就像用鹽治寄生蟲,一次治療整個人,而不是針對單一的問題。
  處理每個事例中的問題,就像一隻隻抓蟲,不但麻煩,有時還會有危險。在抓一
隻蟲時,其他的蟲有時間鑽得更深,或者可能只是把它們暫時弄昏;更糟的是,可能
把一隻蟲弄成三段,變成三隻蟲。心理問題也可能像這樣,以為已經解決了一個問題
,結果這個問題卻以另一種形式或更多種形式出現。另一個附帶的危險就是,寄生蟲
可能會傳染給治療師。所以,更好、更簡單的方式,就是撒鹽,深入根本的問題,也
就是我執。
  因此,許多分析師和治療師對禪和佛法感興趣,他們來這裡修行,開發內在。他
們告訴我,禪加強、充實了他們的方法,有了佛法的治療師如虎添翼。

問:我從事心理治療已經十年了。心理分析中,有個「否認」(denial)的觀念。比
方說,有人在辦公室裡大吼大叫,然後認為沒人喜歡他。但他不知道是自己引起別人
的不喜歡,完全不知道問題出在自己,這就是否認。這是不是就是禪所說的忽略問題
?
師:不一樣。禪知道自己的所做、所思、所言,卻超離自己的問題。大多數的問題都
是由於執著於自我,或執著於固定的思維或行為模式。如果你承認念頭存在,但不理
會它,到頭來它就不會出現來困擾你。對於打坐中出現的大多數問題,最好的方法就
是不理會。如果你有更好的處理方法,就用那個方法。
  禪七時遇到問題不知如何處理時,最好就是不理它,或者也可以找我幫忙,但我
可能也是教你不要理它,或教你一個對治的方法。

問:打坐中這種處理問題的方法,也可以帶入日常生活嗎?
師:如果你有定時打坐的話,那是可以的。但我不是要人在生活中忽略、否認自己的
問題、困難,只是大部分的問題不是很嚴重,如果一直想著它們,就會誇大了。所以
,這些小問題最好是忽略。至於長期存在、以許多不同形式出現的問題,就必須處理
了,這些問題需要特別的注意。如果你需要幫助,我會傾聽,可能提供指引,或者你
也可以去找治療師。

問:心理治療通常處理精神官能症,而不是精神病,所以類似魔障的事通常不會發生
,雖然我相信有許多東西來自人們過去的業,並且影響問題。
  心理治療處理的是動機。如果該寫信給朋友,卻無緣無故拖延,可能是有什麼事
阻礙了你的動機,這可以歸入精神官能症。精神病會阻礙人處理現實中的事,甚至連
簡單的事都處理不了。
  好的治療師不道破問題,而是試著要你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他們也經常處理童
年的經驗。和父母相處有問題的小孩,成人之後可能會有同樣的問題,只是更放大了
。
  總之,心理治療是在小我或自我的領域。它對我有用,幫助我度過日常的問題,
但我不能只靠治療過日子。那就像是在黑屋子裡跌跌撞撞,心理治療可能給我一些方
向,但我還是在一間堆滿東西的黑屋子裡。
師:謝謝你讓我瞭解心理治療的角色。我喜歡治療師讓病人尋思出自己的問題,謝謝
你的更正。我也喜歡你最後的說法,人們可以從治療中得到許多利益,但如果完全靠
它的話,還是像在黑屋子裡跑來跑去。
  心理治療有它的作用,但並不夠。治療的模式經常是由一個人發展出來的,那個
人的生平、經驗、業力會影響他的所思、所感。因此,心理學的模式也是對其創造者
的心靈的研究,對一般人未必正確。而且,治療經常根據科學方法,所以必須和能觀
察、測量、證明的事物有關。如果不能證明,就不是科學。因此,分析師很難接受像
是魔障、業力這類的事。不過,幻聽這類病癥也不一定是由魔障引起的。
  所以,懂一些心理治療是有用的。無法從禪修獲益的人,尋求治療師的幫助是明
智之舉。我有時會勸人在密集修行之前,先尋求治療。不管你的問題是什麼,一天打
坐一兩小時不會有害,但密集修行則是另一回事。禪與心理治療可以攜手合作。

問:有件事我還是不明白。禪不理會問題,這和否認、壓抑問題有何不同?
師:不理會問題並不像一般人所認為的。你不壓抑自己的念頭、欲望,也不把它逼出
心外,只是讓念頭進出你的心,看著它,而不隨它去。這是很困難的,只有精進修行
的人,才有澄明的心和意志力做到這一點。
  你不能使念頭、欲望離開,它會以一種或另一種形式出現──或者假扮,或者在
夢中,或者斷斷續續,或者波濤洶湧。打坐的人必須運用自己對於佛法的經驗與知識
來認清問題、處理問題,而且最好配合一些懺悔修行,像是拜佛,來協助減輕自我中
心。這些都是有用的技巧,但不保證每次都有效。
  打坐能使人更清楚掌握念頭、感覺的升起,以及它們背後的動機。你能開始看見
內在煩惱的根源和種子,隨著這種清明而來的,就是更好的處理能力。你可以不隨著
這些念頭、感覺而起舞。如果不澆水,雜草就不會成長;如果澆水,雜草就會在花園
裡四處蔓延。有的人不以為意,許多雜草的確可以開出美麗的花朵,如果是這樣,至
少你知道誰必須為後果負責。
  覺知帶來控制和能力,可以處理煩惱。你可能還是會向它們屈服,因為別無他法
,也許只因為你想要屈服。有一個說法:無知就是幸福。被念頭、欲望完全控制的人
,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做出那種行為。他們說:「我這個人就是這樣」,並且一再承
受後果。有些人責怪他人,有些人認命,接受痛苦的人生。
  所幸,修行者不同。所幸,打坐、懺悔、佛法可以帶給人更多的自覺、自制、謙
虛。然而佛教徒並不是完美的,而靈修的道路也不盡平坦、筆直、標示清楚,這也就
是為什麼稱之為修行。我們每個人都會有遇到波濤洶湧的時候,這時我最好的忠告就
是:堅持修行,學習如何游泳,把頭抬在水面上,往高處去。每個人都必須學著如何
在自己的驚濤駭浪中活命。

本文摘錄自《禪的智慧》
Fri Nov 19 09:17:10 200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