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命運》釋迦牟尼佛的觀點
#1
jack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S1/2301766.shtml
空與有的實踐—釋迦牟尼佛的觀點

佛法認為「業性本空」,一切的業、命運都是沒有永恆不變自性的,是空的,無常
的,隨時在改變的。真正讓我們無法改變命運的,是我們認為「我們被命運所控
制」。(引言)

文/洪啟嵩

  談到命運,很多人都有算命的經驗,無論是基於好奇,還是在迷茫時的指點迷
津,對於命運,都是感到如此無法掌握。加上中國人對命運的看法,又常和「因
果」、「宿命」、「業障」等交織糾纏,令人更加無奈。

  在民間流傳著許多似是而非的因果觀念,看似警世為善,事實上卻常誤把宿命
論當成因果論,以為命運是注定好的,只能無奈的接受。

宿命論的迷思

  很多所謂「相信因果」的人,面對一切事情時,常說:「這一切都是命!」尤
其是傳統的中國婦女,當先生對她施以暴力時,最常聽見的說法就是:「這是我欠
他的。」不斷的壓抑與隱忍。

  這種對宿命論的觀點其實是充滿漏洞的,看似相信因果,實際上卻是違背因
果。怎麼說呢?如果她這輩子被老公打是因為上輩子她打他,那上上輩子呢?上上
上輩子呢?……照這樣子推算回去,真是很難釐清到底是誰欠了誰。如果現在的果是
過去的因,那麼現在的互動,是否正在造成未來的另一個果呢?如果忍耐沒有慈悲
與寬容做為基礎,那麼反而是不斷地蓄積著另一股怨恨的能量,冤冤相報,輪迴糾
纏了。

  到底什麼是命運呢?命運能不能改變?什麼樣的命才是真正的好命?釋迦牟尼
佛對命運的看法如何?以下我們逐一來探討。

  印度「業」的輪迴思想和命運極為類似。「業」(Karman),是指「行為」之
義。業的思想原來是印度獨特的思想,印度人認為業是招致輪迴轉生的一種動力。
後來被佛教融攝之後,謂以此「業」為因,能招感苦樂果報,投生於六道之中,這
種會牽引至六道的業力,稱為「引業」。而以同樣生於人道而言,又有富貴貧賤、
高矮美醜等種種差別,這種圓滿程度的業力,稱之為「滿業」。而我們所共同生活
的這個世間美好清淨與否,也是這個世界眾生共同感得的果報,可以說是居住在此
地眾生共同的命運,有的國家富足,有的國家動亂,這是某個國家人民的共同的命
運,也就是所謂的「共業」。

佛法的因緣觀

  命運、業是怎麼來的?

  在佛法的觀察中,認為無論是命運、業,乃至宇宙中的一切現象,都是由
「因」、「緣」所產生的,也就是所謂的「因緣觀」。「因」可以說是主體條件,
「緣」則是輔助條件。釋迦牟尼佛體悟了這個因緣的道理,而說出「有因有緣世間
集,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有因有緣滅世間。」這四句話總攝了佛法
的因緣觀,也是佛法的根本。

  「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世間滅。」這兩句是講「理」、是講宇宙一切生
成的道理,「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滅世間。」這兩句是講「事」、是講宇宙
萬物生成的現象。只要因緣條件具足,則一定可以產生某種結果。

  因此,預知未來是否可能呢?在佛法認為,只要條件夠,而且觀察的方法正
確,預測未來的命運絕對是可能的。在佛教中有所謂的「天眼通」,就是可以看到
未來的命運,只是佛法並不強調這種能力,也不認為這樣能對未來有什麼幫助。

  我們常聽人說:運不好,要去給人改運,卻不知道這樣的改運有改等於沒有
改,其實這個「運」還是他自己的。除了自己,沒有人能為你增加什麼或減少什
麼。這些「運」絕對是自己的福報,俗稱的「改運」,只不過是將自己的「負債程
序」或「賺錢程序」調換一下,讓自己先將福報借貸出來用而已,總體資產債務還
是一樣的。這種「改運」只是在不得己的狀況下做的緊急處置,讓生命苦迫的狀況
稍得紓緩一下,得以有機會行善、積福、修行,真正改變自己的命運。

命運的本質與超越

  命運能不能改變呢?

  佛教裏有一個著名改變命運的例子,就是了凡居士的故事。袁了凡年少時,偶
然認識了高人孔先生,他精通推算天數、命理、事情的吉凶,無論大事小事都很靈
驗。孔先生為袁了凡詳細地推算了仕途、子嗣,乃至某年命終,皆一一記錄下來。
袁了凡逐年比對,幾乎無一不準,從此他更相信命中一切都是天數注定,對事情也
就抱著澹然無求的態度,凡事盡本分就好。

  一直到某年,他在南京棲霞山遇見雲谷禪師,使他的人生產生了極大的轉變。
他和雲谷禪師靜默對坐了三天三夜,沒有一絲妄念。雲谷禪師讚歎的說:「先生靜
坐了三日,沒有一絲妄念,真是不簡單!」

  了凡回答:「實不相暪,我的命已經被孔先生算定了,一切榮辱、生死都是早
已注定,妄想改變也是無能為力的,所以也沒什麼好妄想的。」

  沒想到雲谷禪師笑著說:「本來以為先生是個了不起的人物,原來也是一介凡
夫。」  袁了凡楞住了,「難道順命而行也錯了嗎?難道還有更高的生命境界
嗎?」他幾十年來一如止水的心境,忽然生起一股湧動的力量。

  「丈夫自有沖天志!一般人當然是被命所定,但是對極善和極惡的人來講,運
數就作不了主。你這二十年來被算得準準的,難道不是凡夫嗎?」

  「你被孔先生算定的一切,都是命中本來的果報,但是如果你從今以後躬自內
省,長養德行,力行善事,廣積福德,這是你自己造就的福德啊!」

  禪師的一席話點醒了袁了凡,於是他在佛前懺悔,發願作三千件善事,每日以
功過格詳細的記錄實踐,並每日持誦準提咒作為專修之法。

  袁了凡起初的號為「學海」,自從受教於雲谷禪師時,就改號為「了凡」,意
思是他明了立命的道理,不再同一般凡夫一樣隨波逐流。從此他時時刻刻力行善
事、善念,自己感覺到生命和以前大不相同了。

  如此過了兩年,他去參加科舉,原本孔先生算他是考第三名的,他卻考了第一
名,且又中了舉人。孔先生算的命已經不準了,從此袁了凡更加精進,在行善的量
和品質上繼續不斷的提升。孔先生原本算他命中並無子嗣的,最後也生得一子。原
本孔先生算他的壽命只有五十三歲,但是他自述其一生經歷時,年已六十九。

  所謂的「宿命」、這輩子的「業報」、「禍福」,都是我們過去所作,其中力
量最強、而現今浮在表面的業。如果我們所引進的力量,超乎這個結構,那麼就掌
握了改變命運的關鍵;或者是我們引進了智慧,明白了:「原來這個結構不是固定
的。」,於是我們將這個結構改換的話,那麼也就超越了命運。

  什麼是命運的結構呢?佛法認為「業性本空」,一切的業、命運都是沒有永恆
不變自性的,是空的,無常的,隨時在改變的。因為,連「我」都沒有自性,何況
是「我的命運」、「我的業障」?既然「我」都是由因緣所生,那麼「我的業障」
怎麼會有真實呢?真正障礙我們的,不是「業障」;而是我們認為「我們的業障無
法改變」;真正讓我們無法改變命運的,是我們認為「我們被命運所控制」。

   因果三階,取回生命自主權

  我將佛法中面對命運、因果的態度,歸納成三點,稱之為「因果三階」:

一、 堅信因果:

要改變命運的第一個要件,就是「堅信因果」,對因果有正確的認識。如果認為一
切都是無因由而來,是隨機產生的,或是操縱在命運之神手中,隨著其喜惡而賜予
人不同的命運,或是認為命運是固定不可變的,這樣的一切努力就沒有意義了。因
果是最合乎科學的,如是因得如是果,在何種條件下得到何種結果,如果我們想要
獲得何種收穫,也要如是播種、耕耘。

  因此,超越命運的第一步,就是要堅信因果。

二、接受事實:

  堅信因果之後,對於目前所發生的一切,心中沒有不平與怨懟,不管是可知的
近因,還是不可知的遠因,我們都能了解事出必有因,即使是以目前自己的智慧無
法清楚的了解,還是能坦然接受目前的狀況,再決定下一步怎麼走。

  無法接受事實的人,不是充滿衝突與不滿,就是常做出不切實際的空想,作白
日夢。  只有面對事實,接受事實,才能如實觀察自身目前的條件,進一步從這
樣的基礎下,找出自己的優勢與弱勢,作出最佳的決斷。

三、永不認命:

  在結果發生之前,永遠有改變的可能,這是永不認命的精神。在任何事情尚未
發生之前,我們都要努力注入正面的條件,讓事情往最好的方面發展。

  在經典裏,常可看到佛陀的授記、預言,這是佛陀根據目前的因緣條件,在沒
有太大的改變之下所作的觀察預測,他並沒有預測未來的興趣,反而很歡喜大家進
度超前,提早成佛,讓他的預言不準,這就是佛法的「精進波羅蜜」。

  當我們了解了命運的結構,正確認識因果,取回生命自主權時,實際上已經開
始啟動新命了,只不過是我們的努力夠不夠、條件夠不夠而已。

  倘若我們努力了十天條件還不夠,那麼第十一天條件可能會夠;倘若第十一天
條件還不夠,那麼第廿一天條件可能會夠;我們所作的努力,絕對會造成某種程度
的改變,正如同佛經中所說的「功不唐捐」,而我們的人生,也不再是等待幸運眷
顧的可憐傢伙,而能自主掌握命運、再造新命!

    本文作者為作家
2004年10月23日 22:21:52 星期六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