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轉載]皈依福有色 三界器猶狹
#1
BlackJack
轉載自 福智佛教基金會http://www.bwmc.org.tw/
已獲得 福智佛教基金會同意轉載


                        皈依福有色 三界器猶狹

-------------------------------------------------------------------------------
-


                                                                  上日下常法師
                                                          民國八十三年精進共修

   皈依後的學處,對佛、法、僧別別而言,應止、應修的是什麼?先談應止。

   一、最根本的不皈依一切諸天。我們現在好像沒有違犯,實際上深一層去看的話,這
一點是很難做到的,經論上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要供養啟白三寶。可是我們做任何事情
都求什麼呢?求世間有勢力的人!所以前天我們念「不求大勢佛,及與斷苦法」,我們的
毛病就在這裡。所以我們遇見任何事情真正重要的就是--皈依三寶的弟子要供養啟白三
寶。不過有一點要說明,世間的不是完全不理它,而是可作為助伴。但是我們現在卻本末
倒置!世間的我還是要,但要如法如理的去做。根本的是,多祈求三寶有很殊勝的好處。
如果我們能這樣的話,就不怨天尤人,不非理過分求,所以我們要先祈求三寶,然後隨順
世間去做。譬如說打官司要找律師,那麼就該找律師,碰見排難糾紛要找地方上重要的人
,也應該去找,可是皈依三寶以後,我不會去動腦筋,塞給他錢,求他幫我忙去害對方。
反過來說,人家害我們,我們也應如法的去做,因為這是業,只有祈求。關於這點,我也
曉得不容易做到,以我自己來說,出了家尚且做不好,何況你們?但是如果我們不努力,
永遠只有嘴巴上面講講,便會淪為空談。

   二、應該止的是於諸有情捨離損惱。這一點特別重要,意樂、加行悉應遠離,損惱有
情。說起來容易,實際上很不容易,「有意的」是一件事,「無意的」是另一件事情,至
少「有意的」絕對要捨掉,「無意的」雖然不容易,不過如果好好的皈依,如法去做,也
可以避免。而真正重要的,「有意的」損惱有情先應該捨離,行為固然不可以,意樂也不
可以。

   三、不共外道住。不信三寶、毀謗三寶的都包括在內,這點對諸位來說很難做到,因
為各位在世間生活,經常會碰見外道,特別是家裡的父母,夫婦如果有一方不信佛法,那
更麻煩,這時要好好的祈求,實際上這裡面有很深遠的意義。以上三點是皈依以後應止的
。

   皈依後應修的是什麼?

   一、恭敬佛。我們好像很恭敬,其實很難做到,我們會說:「佛來當然恭敬,可是沒
有佛來呀!」但佛真正來時我們恐怕很難恭敬,至少對聖像我們不一定恭敬。廣論上告訴
我們,不管什麼像,若好若壞我們都應該像恭敬大師一樣恭敬它,所以我發了一個願,希
望大家做到。前幾天看見海報印有佛像,我們覺得海報太多了,以前的做法是燒掉,這方
法不好,我發願要想辦法做到,以後看見佛像不管好的壞的都至誠恭敬供養起來。如此一
來,你一定會說哪有這麼多地方啊!譬如在自己家裡,至少有個空的地方啊!說到這裡我
應該很感謝各位,我一天到晚只教你們,我自己都做不到呢!佛告訴我們,不只是教你們
,而是把我的經驗告訴你們才行啊!所以我今天發願要做到它,我心裡這樣想,要準備大
的紙盒子裝滿了再來一個,滿了再來一個,很恭敬的供養在最乾淨的地方。目前我房間櫥
頂上面,要把它擦乾淨,那是暫時供佛的,將來我有能力的話,應該造一個房間供佛,各
位也可以隨分做。以前我也跟大家說:「大德的像太多了,燒成灰丟到海裡。」現在覺得
不妥,如果至誠恭敬視他為佛,怎麼可以把他燒掉呢?至於別人怎麼做不要去管他,我們
自己至少要做到如何去引發那顆恭敬心。

   二、敬法。敬法也不容易做到,但如果做到會產生很大的功德。恭敬是非常重要的,
能夠恭敬佛就能感得見佛的功德,能夠恭敬法就能增長智慧。經論上說不敬法及法師是壞
慧因,我們已經夠愚癡了,認為腦筋聰明就是智慧,那是邪見,真正的智慧是能和法相應
,遇事能辨別得很清楚。

   三、敬僧。現在我們都能感受團體對我們有一種保護力量,如果我們不恭敬的話就得
不到團體的保護,廣論說:「希樂功德住林藪,不應觀察他過失,不應起心做是念,我是
最勝我第一。」這點對佛對法比較容易做到,對僧對人就很難了,我自己也常覺得我這個
教法最圓滿,別人的不好。洛確仁波切曾告訴我:「不要說你的好別人的壞呀!這都是分
黨啊!」我一聽真像當頭棒喝,都是世尊講的教法,難道我比他還強嗎?所以我們要從這
點多練習,對別人不要比較輕毀。以上是別學中的應止、應修。

   以共學而言,皈依以後應該學的有六項:

   一、隨念三寶功德差別,數數皈依。最重要的要記得一句話--「斷煩惱苦所緣為業
」,起心動念要仔細觀察,現在緣的是增長煩惱還是斷煩惱?環境對我們很重要,各位同
學今天在這裡認真皈依,再去緣念這件事情就比較容易。平常儘管道理講得很好,要做到
卻很難,原因就是很強盛很粗猛的煩惱現行了,於是就在煩惱上轉,想的是張三為什麼對
不起我,李四欠我多少錢,我吃了多少虧,把這些小事情擺在腦海裡,做夢也不例外,這
都是會傷害自己的。你要想的是:所緣事情能不能對治煩惱、能不能斷除煩惱?如果能這
樣,將來一定能斷苦,乃至於圓滿無上菩提。

   二、念恩。隨念大恩恆勤供養。其中內涵很多,大家要以報恩意樂供養。

   三、隨念悲,使得別人也安立在皈依中。這一點對我們是非常殊勝的教授。當我們歡
喜這個人的時候,我覺得我要拉他進入佛門幫他皈依,當我們不歡喜這個人的時候,我們
就不會想到要幫他,實際上這兩種情況都錯了。叫歡喜的人皈依並不是因為悲,是因為情
染,悲的行相不是這樣,如果不淨化情染,跟佛法是不相應的。真正的悲心,是怨是親都
沒什麼關係。為什麼我說法王對我影響這麼深呢?他說:「一個概念覺得要怎麼作,這個
概念對你真正產生價值還有一段距離;若要這個概念對你有用的話,必須要實際上體驗,
逆境就是你最大的、實際上的體驗啊!」一點都沒有錯,不曉得你們有沒有感覺到。今天
講皈依,皈依了半天沒有用?看見一個歡喜的人就去攀緣,再不然為了自己的名利忙這忙
那,這些都不相應。反過來如果看見一個討厭的人,覺得我平常說多少道理都起不了作用
,現在應該好好的皈依代他回向,無論如何要救他。如果能不斷的以這樣的心串習,下一
次來的時候,你會大大的改善。

   四、隨作何事有何所須,皆當供養啟白三寶。這是我們很不容易做到的事情。

   五、念皈依的勝利,而後晝三夜三恆常的勤修皈依。不管是清醒,或是糊塗的時候,
也不管是白天或是夜晚都要勤修皈依。怎樣才能做到糊塗時也是一樣呢?就是說如果很強
盛的皈依的心生起來,這個餘勢還在的時候,不管是醒是睡,都在皈依。現在我們一天到
晚在六道當中輪迴,儘管想皈依,但是輪迴的餘勢還在,就是做任何佛法的事情也都是雜
染的。

   六、戲笑乃至命難也不捨皈依,應當努力守護不捨三寶。

   現在,就第五項所說皈依對我們有什麼大好處呢?再詳細說明可分為八點:

   一、入佛弟子。這一次諸位參加打七,我想大家已體會到什麼叫「入佛弟子」,也就
是以得不得皈依而為判別。當你真的生起覺受的時候,你自己最清楚了。我想大部分同學
都有這個感覺,得不得皈依好清楚好明白,不用問別人。如果還沒有得不必愁,明天還有
機會,明天沒有機會,後天還有機會,這次沒有機會,下次還有機會。所以說:「人一能
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百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人家一次做到,
我做十次;人家十次做到,我做一百次;人家一百次做到,我做一千次、一萬次,做不到
我不罷休!我們曉得我們是沒有退路的,不去做的話,輪迴六道啊!

   二、皈依是戒律的根本。經論上告訴我們,沒有得皈依的話,不管做什麼事情,都不
是佛弟子的事情,你很能幹做很多事情,雖有功德,可是這個功德是很可惜的。

   三、能夠滅業障,先前所集的業障慢慢地減輕,乃至於徹底的消滅。為什麼?皈依了
以後,自然而然覺得我已是皈依三寶的弟子,我要如法去行。一方面皈依有極大的功德可
以對治它,一方面起心動念不會作非法行。廣論上講的四力懺悔,前二力破壞現行和對治
現行,實際上皈依法門就在這上頭。其中的依止力,不是依止三寶就是依止發菩提心。換
句話說,我對一切眾生都是要救他成佛,起心動念都是這樣的心,不但可得到很大的福,
也可以把以前的罪障消除。這次皈依大家能體會到,要好好把握,以後遇到雜染會消失,
這就是我建議大家戒行持犯的理由。

   四、積大福。皈依有無量的大福德,「皈依福有色,三界器猶狹」,了解皈依的福這
麼大,自然能懇切的皈依。

   五、不墮惡道。

   六、人與非人不能為難。真正皈依生起時很肯定非人不能干擾你,經論上有風索外道
的故事為證。真正的至心皈依,能解脫眾苦。曉得自己很差,可是我只有一念皈依心,然
後集合很多同學共同的力量,就能產生不可思議的威力。

   七、隨做什麼事都能夠有成就。這有一個原因:不管做什麼事情,若先供養啟白三寶
,如法而行就能成功,做壞事是不成功的。

   八、速能成佛。因為獲得殊勝閒暇,又能皈依、學殊勝道,不久當可成佛。所以特別
提出這一項是因為便於各位同學能夠好好的皈依,而這樣去隨念皈依的勝利。如果皈依沒
有生起,任做何事不能算內道弟子,也不能生起大福。

   為了增進各位的信心,不妨告訴你們當初我師長告訴我的道理,原則上你們記牢一個
特點,當你至誠懇切的皈依,這一念就是了。或因為我們力量不足,或因為潛意識裡仍舊
存有以前的習氣,但你只要繼續下去,這個念頭能夠專注不移的話,慢慢的就會生起皈依
的心。有兩位同學的描述很得體,有一位同學說:就是使這個皈依的心,達到極致。另有
一位同學說:把丹田之力全部使出來,換句話說,就是把吃奶的力氣全部使出來,實際上
不是用力氣而是用心力。我最早的時候,聽印光大師說「至誠精進」時就生起這樣的覺受
。當時我不認識,只覺得拜時很歡喜,一直等到接觸藏系的師長告訴我皈依的特點,我才
恍然大悟。後來因為有很多因緣,我自己沒有深學下去,今天我並不後悔,總是知道淨罪
集資的重要,也曉得問題的關鍵在哪裡。所以諸位不要怕,你只要能夠如法去做,很懇切
很至誠去皈投的時候,就是當下的這一念!你不要想覺受好像是一道光呀!一個什麼呀!
至於已經生起覺受的同學,總的原則要說明一下,剛開始的時候,要使它具備個樣子,實
際上真正的堅固,不僅是這樣,有它深厚的內涵的。就是說你至少能夠一口氣一拜二十分
鐘,繞二十分鐘,雖然雜念仍會侵襲,但沒有關係,到了那個時候,你要放緩,一定要放
緩。如果我們有了這一層認識,再去研讀廣論,才真正能得到更進一步的體認。
Sat Jul 12 16:38:22 2003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