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探討六個問題
#1
念佛,念死,念無常
1.如何做才能即使輪迴六道亦能自己發出離心、發覺四聖諦、緣起法…,
  而不會退轉 (即使不值佛世,亦會自知修行佛法) 。

2.當臨終時,如何能不生恐怖、顛倒錯亂,念頭不會像洪流上的小花瓣隨
  波逐流。

3.如何能有效的喜貪盡而不恐懼生、老、病、死。

4.如何能在日常生活,於喜、怒、哀、樂中不忘四念處、覺知自己的起心
  動念。

5.如何能在順境中,覺觀到自己被喜貪左右。因為順境通常順應六根、六
  識,不易發覺生起喜貪。

6.如何能不被五蘊所生的苦、樂所左右。
Sun Jun 15 19:15:19 2003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探討六個問題
#2
小毛
你的問題牽扯的層面面很大
每個人的對於這些問題 自己所使用的方法可能不盡相同
我提出我的想法  大家參考看看


※ 引述《dato (念佛,念死,念無常)》之銘言:
> 1.如何做才能即使輪迴六道亦能自己發出離心、發覺四聖諦、緣起法…,
>   而不會退轉 (即使不值佛世,亦會自知修行佛法) 。

    心是有等流性的   也就是說   這輩子的習氣  在下輩子很可能有所緣境就能讓
    這些習氣現行 並相續下去
    我自己也很擔心下輩子就不學佛了(沒有所緣境 也就是生在有佛法處  或者是
    沒有善根---最重要的根本出離心--及依於出離心而生的菩提心
    就算碰到佛教也不起解脫見解上的相應 )
    若說要不退轉  那應該起碼是初果聖人的境界了(見道)
    不然隨時都有退轉的危險
    我現在要說的重點是
    若這輩子沒解脫
    下輩子還想再發出離心
    這輩子就要先知道怎麼發出離心  瞭解四聖諦及緣起法的內容
    不斷的熏息思維(應該安排為定課)

    我自己給出離心下個定義是
    一刻都不願意受輪迴裡的苦
    那要發出離心一定要先知道輪迴苦
    那苦是甚麼  可能又要進一步去學習了
    佛教裡有說很多苦  三苦 八苦等等
    常常思維苦苦---譬如說一個人在沙漠中走路  熱死了  這個熱死了就是苦苦
    一般人應該都能理解
    壞苦---譬如說一個人在沙漠中熱暴了 突然看到一間有冷氣的地方 進去爽死了
    認為這是樂的   但是把你放在冷氣房裡放個十幾二十天  你大概又會煩了
    若能自己能在無佛法的地方發覺這個是苦  那這個人觀察能力應該很不錯了
    行苦---其實就是這個人的身體為根本 在讓這個人受這些苦苦壞苦
    若能夠在無佛法之處察覺  那智慧應該是很高的
    還有八苦   生 老 病 死  求不得 怨憎會 愛別離  五取蘊苦
    若能夠常常思維(一定要思維  不然沒事時根本不覺得苦)(定課定課~~~~)
    這些苦在輪迴中(菩薩不算)是躲都躲不掉的  玩不完的
    就會急迫的想要離苦  這個時候出離心就會形成了(看個人的思維深入多寡
    這個出離心的力量就有多強)
    若還沒證到初果以上
    可能就得利用心的等流性
    不斷加強這輩子出離心的善根
    希望下輩子能夠碰到佛法  馬上起相應
    讓自己的修行能延續下去
    對我自己來說
    我不敢奢望我有辟支佛的根性
    能夠自己發覺十二因緣然後得解脫
    這種人智慧已經太高了  不是普通人能達到的
    所以常常跟佛教中的種種結善緣 自己也培養善根
    常常誠心發願能夠在下輩子也生在有佛法的地方
    若能值佛世(還有比這種福報更大的嗎?)
    那是最好的囉


> 2.當臨終時,如何能不生恐怖、顛倒錯亂,念頭不會像洪流上的小花瓣隨
>   波逐流。
    我忘記我在那看到的  人死時會擔心三種事  死後在這輩子失去的東西
    死後要去哪裡   還有一種我忘記了
    若能在活著得時候  常常思維這些東西是不值得擔心的 思維這些東西
    本來就是無常  不屬於我(其實也沒有我)是苦的  常常修四念處
    若平常就能夠有這種危機意識  能夠在沒事的時候就能放下這些東西
   那臨終時可能就有把握調伏這一念恐怖心 顛倒心(特別是以無我觀 空觀調伏顛倒心)



> 3.如何能有效的喜貪盡而不恐懼生、老、病、死。

    喜貪竟應該是聖人的境界了
    若要喜貪盡
    比較保險的方式是
    尋找大善知識
    讓他帶你學習學習經論(可以的話  這個時候就出家)
    自己徹底瞭解修行的次第後(一定要是根據經論中所說的)
    自己有把握自己可以單獨修行了(譬如說有辦法在修止觀時分別甚麼是魔境  甚麼
    是近分定  初二三禪的相貌等 )
    或者是自己遇到問題可以找到善知識
    自己找適當的禪修環境(最好是出家  全心全力投入修行)
    成就定之後  配合定的力量  再修無我觀  或空觀
    應該有得聖道的可能


> 4.如何能在日常生活,於喜、怒、哀、樂中不忘四念處、覺知自己的起心
>   動念。

    常常思維死無定時  死是必然要發生的(每天作定課 加強他的等流性)
    才能在生活中增加自己的警覺性 想起自己的目標(解脫)
    而又知道要達到自己的目標非要修四念處不可

    或者說  平常就去體會思維煩腦的可怕性(苦的可怕性)
    唯有四念處才調伏煩惱  滅盡煩惱(配合禪定)
    常常思維觀察  提高自己的警覺性  才能夠漸漸不忘



> 5.如何能在順境中,覺觀到自己被喜貪左右。因為順境通常順應六根、六
>   識,不易發覺生起喜貪。

    常常思維壞苦   甚至是行苦


> 6.如何能不被五蘊所生的苦、樂所左右。
    得聖道以前是不可能斷絕這些苦   頂多調伏它
    五蘊所生的苦(你指的是苦苦嗎)樂(壞苦嗎)  生起的條件有煩惱種子
    煩惱的所緣境  還有自己的作意心所 (很像還有一個  我忘了)
    若沒有解脫   煩惱種子永遠陪伴著我們    我們沒辦法在這上面下功夫
    但是可以在所緣境上下功夫(善攝六根---剛開始自己要給自己陳諾
    不然瞬間又放鬆了) (有自我約束力的人可能還可以做到做到 )
    少了這個條件  煩惱也拿你暫時沒辦法
    或者是遇到境時能如理作意(這樣的人已經很高竿了 肯定有下過功夫 一般人很難 )
    讓煩惱不起
    我在想
    有些苦苦應該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的
    譬如說死時四大分離時還是會起苦想
    單純的如理作意可能還擋不住
    可能還要配合禪定功夫才有辦法
Tue Jun 17 01:12:34 2003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探討六個問題
#3
邱大剛
    小毛的看法都很正確,我想 dato 的匿稱是「念佛、念死、
念無常」,應該也知道答案了 :)

    以下我作些比較不重要的小補充供參考:

※ 引述《dato (念佛,念死,念無常)》之銘言:
> 1.如何做才能即使輪迴六道亦能自己發出離心、發覺四聖諦、緣起法…,
>   而不會退轉 (即使不值佛世,亦會自知修行佛法) 。

    除了已說過的,亦可發願「即使輪迴六道亦能自己發出離心、
早日成佛。」

    BudaDigest 的 [八關齋法與發願] <增一、三十八、四十三、二>
這一篇,原經文相當有趣,值得翻出來看。簡言之,佛陀許久之前以
供養之功德迴向佛道,才能於此世成佛。

> 2.當臨終時,如何能不生恐怖、顛倒錯亂,念頭不會像洪流上的小花瓣隨
>   波逐流。

    臨終是隨業、隨習、隨念。標準答案大家都知道囉。

    另一種輔助是夢中亦不為轉。中陰境界類似而能模擬,臨終自然不怖。

> 3.如何能有效的喜貪盡而不恐懼生、老、病、死。

    依於佛法練習。

> 4.如何能在日常生活,於喜、怒、哀、樂中不忘四念處、覺知自己的起心
>   動念。

    修習多修習。

> 5.如何能在順境中,覺觀到自己被喜貪左右。因為順境通常順應六根、六
>   識,不易發覺生起喜貪。

    修習多修習。

> 6.如何能不被五蘊所生的苦、樂所左右。

    修習多修習。

    大家加油!

--
寒山問拾得曰:
  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厭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Tue Jun 17 02:00:04 2003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探討六個問題
#4
心猿
※ 引述《dato (念佛,念死,念無常)》之銘言:
> 1.如何做才能即使輪迴六道亦能自己發出離心、發覺四聖諦、緣起法…,
>   而不會退轉 (即使不值佛世,亦會自知修行佛法) 。

我記得以前看阿含經裡面有一個例子。
就是有位在家人,害怕自己死掉的時候無法保持正念。
於是釋迦牟尼告訴他:

   你看,這一棵樹,原本就朝向這一邊,那麼有一天樹倒的時候,
   會倒向那一邊呢?

   回世尊,會倒向樹傾向的那一邊。

   所以,你也不用害怕自己臨終時無法保持正念。
   在活著的時候,若朝向正念,時時念無常、苦、無我、空。
   臨終時也會朝向正道。

也許有人可以告訴我這一個故事的原文吧?
Tue Jun 17 11:10:42 2003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探討六個問題
#5
管窺天
※ 引述《dato (念佛,念死,念無常)》之銘言:
> 1.如何做才能即使輪迴六道亦能自己發出離心、發覺四聖諦、緣起法…,
>   而不會退轉 (即使不值佛世,亦會自知修行佛法) 。
> 2.當臨終時,如何能不生恐怖、顛倒錯亂,念頭不會像洪流上的小花瓣隨
>   波逐流。
> 3.如何能有效的喜貪盡而不恐懼生、老、病、死。
> 4.如何能在日常生活,於喜、怒、哀、樂中不忘四念處、覺知自己的起心
>   動念。
> 5.如何能在順境中,覺觀到自己被喜貪左右。因為順境通常順應六根、六
>   識,不易發覺生起喜貪。
> 6.如何能不被五蘊所生的苦、樂所左右。

  「具足禁戒法  諸根亦成就
  漸漸當逮得  一切結使盡」《增壹阿含經》(CBETA, T02, no. 125, p. 
581, b22~23)
2003年 6月18日 10:35:05 星期三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探討六個問題
#6
莎玲...
※ 引述《akira (管窺天)》之銘言:
> ※ 引述《dato (念佛,念死,念無常)》之銘言:
> > 1.如何做才能即使輪迴六道亦能自己發出離心、發覺四聖諦、緣起法…,
> >   而不會退轉 (即使不值佛世,亦會自知修行佛法) 。
> > 2.當臨終時,如何能不生恐怖、顛倒錯亂,念頭不會像洪流上的小花瓣隨
> >   波逐流。
> > 3.如何能有效的喜貪盡而不恐懼生、老、病、死。
> > 4.如何能在日常生活,於喜、怒、哀、樂中不忘四念處、覺知自己的起心
> >   動念。
> > 5.如何能在順境中,覺觀到自己被喜貪左右。因為順境通常順應六根、六
> >   識,不易發覺生起喜貪。
> > 6.如何能不被五蘊所生的苦、樂所左右。
>   「具足禁戒法  諸根亦成就
>   漸漸當逮得  一切結使盡」《增壹阿含經》(CBETA, T02, no. 125, p.
> 581, b22~23)

      常常反省戒律 錯了就可以修正 然後也可以了解這篇

      中阿含, T01, p0789c

      「樂覺者,生樂住樂,變易苦,無常者即
      是災患,欲使也。

      苦覺者,生苦住苦,變易樂,無常者即是
      災患,恚使也。

      不苦不樂覺者,不知苦、不知樂,無常者即
      是變易,無明使也。」

      ...

      了解後 有時就會發現 ㄛ ... 自己正在被貪左右 被

      瞋 無明左右 可能漸漸就會觀察到愈明顯 也能幫忙

      戒律的反省 就也許比較能不忘四念處了 !!
Wed Jun 18 11:19:21 2003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探討六個問題
#7
何必在乎我是誰?
※ 引述《dato (念佛,念死,念無常)》之銘言:
> 1.如何做才能即使輪迴六道亦能自己發出離心、發覺四聖諦、緣起法…,
>   而不會退轉 (即使不值佛世,亦會自知修行佛法) 。

  不值佛世,亦會自知修行佛法,這是緣覺!
  你對此世沒信心才問這問題?

> 2.當臨終時,如何能不生恐怖、顛倒錯亂,念頭不會像洪流上的小花瓣隨
>   波逐流。

  有賴平時的修行六度的功力

> 3.如何能有效的喜貪盡而不恐懼生、老、病、死。

    忍辱波羅蜜

> 4.如何能在日常生活,於喜、怒、哀、樂中不忘四念處、覺知自己的起心
>   動念。

    先了解三十七道品中的四念處內容為何?

> 5.如何能在順境中,覺觀到自己被喜貪左右。因為順境通常順應六根、六
>   識,不易發覺生起喜貪。

       請參考《達摩四行觀》

> 6.如何能不被五蘊所生的苦、樂所左右。

    修般若行!
    心經言: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
自若無道心   闇行不見道   若真修道人   不見世間過
若見他人非   自非卻是左   他非我不非   我非自有過

若言下相應   即共論佛義   若實不相應   合掌令歡喜
此宗本無諍   諍即失道意   執逆諍法門   自性入生死
2003年 6月22日 23:30:08 星期日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