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初禪之境2/2
#1
嬰愚
>《雜阿含經四八五》
>>>>>>>>>>>>>>>>>>>>>>>>>>>>>>>>>>>>>>>>>>>>>>>>>>>>>>>>
五欲功德因緣生受。是名欲受。云何離欲受。
謂比丘離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初禪具足住。
><<<<<<<<<<<<<<<<<<<<<<<<<<<<<<<<<<<<<<<<<<<<<<<<<<<<<<<<
>   查了CBETA,世尊對初禪的說法幾乎只有一種。其中,
>『離欲』    是指離五欲,色聲香味觸嗎?
>            為什麼只有五欲,沒有第六欲"法"?

    第六欲是由五欲綜合起,若五欲皆息,則法無欲。
我們人體每天受無數的微中子貫穿而過,但五蘊一點
感覺都沒有,您看有多少人會去想微中子有在無在?

>『惡不善法』是指五蓋,貪、瞋、掉悔、疑、昏沉?

    討厭一切不好的法,自然包含你說的這些。

>『有覺有觀』是指四念處,覺觀自己的身受心法?
>            還是只是指安般中對呼吸的覺觀?

    對一切,對人而言是指五蘊。請回想心經。照見____皆
空,度____苦厄。(每格50分 ^_^ )

    對一切有覺,同時能觀,便是照見。

>『離生喜樂』應該就是指離欲、惡不善法後就生起了喜樂?

    不,行者要連“生喜之樂”都要不執著。當行者離喜心
時,便是入三禪了。


>    不知初禪是否只能在打坐中才有可能,還是日常生活中
>也能住初禪?

    日常生活裡要能觀照就能過得好一些。生活中無法思想
停住,理論上不可能。(也不可以)

>    要如何才能判斷自己是否已住初禪?

    不要去判它。檢視自己是否慈悲具足、智慧具足便可以。

>阿含經中有寫『初禪正受時。言語止息』,這「言語止息」
>應該不是字面上的不說話,而是指不攀緣、不作意、不在
>心中想來想去,因為人在想時,也是用語言來思考,只是
>沒出聲而已,不知這樣理解對不對?

    是的,這是其中的現象。不過這是指禪坐時而言,這時
沒有思想,只有專心的出入息觀,還有一些喜覺。

    以上是禪門的現象。

    但是若是指四禪境而言,則初禪是在欲界天裡,若是禪
坐時入了禪境的禪天,則語言無用,一切是用心通的。這時
自然和欲天溝通無礙。

    以上是真言門的現象。

//

--
∼∼∼∼∼∼∼∼∼∼∼∼∼∼∼∼∼∼∼∼∼∼∼∼
他賢君即受,不賢君莫與。君賢他見容,不賢他亦拒。
嘉善矜不能,仁徒方得所。勸逐子張言,拋卻卜商語。
∼∼∼∼∼∼∼∼∼∼∼∼∼∼∼∼∼∼寒山和尚∼∼
Sat May 3 06:50:39 2003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初禪之境2/2
#2
願心如晴空萬里
※ 引述《abstsai (嬰愚)》之銘言:
[deleted]
> >『離生喜樂』應該就是指離欲、惡不善法後就生起了喜樂?
>     不,行者要連“生喜之樂”都要不執著。當行者離喜心
> 時,便是入三禪了。

離欲生喜樂,自然知道何謂清涼
那是離欲生的喜樂,和二禪三禪不同
有分次第
離欲跟離喜先後不同

> >    不知初禪是否只能在打坐中才有可能,還是日常生活中
> >也能住初禪?
>     日常生活裡要能觀照就能過得好一些。生活中無法思想
> 停住,理論上不可能。(也不可以)

可能,生活中可以住初禪是可能的
色界天人可以下來欲界可證
初禪與思想停住不同

> >    要如何才能判斷自己是否已住初禪?
>     不要去判它。檢視自己是否慈悲具足、智慧具足便可以。

有時在某些狀況下會有短暫的禪定能力提高的現象
不需要急著判定
先能上坐下坐都有一定的程度一段時間之後再說,
不然怕妄語

> >阿含經中有寫『初禪正受時。言語止息』,這「言語止息」
> >應該不是字面上的不說話,而是指不攀緣、不作意、不在
> >心中想來想去,因為人在想時,也是用語言來思考,只是
這邊寫的要精確請稍微看一下唯識比較簡單
唯識裡面都有寫
唯識很好的,能夠拿來精確描述許多狀況
人在想時表面上看起來是用語言思考
你在走路的時候有用語言思考嗎?你在認人的時候有用語言思考嗎?
那是你把他抽離出來用來溝通的時候才用語言轉化
已經有差距了

> >沒出聲而已,不知這樣理解對不對?
>     是的,這是其中的現象。不過這是指禪坐時而言,這時
> 沒有思想,只有專心的出入息觀,還有一些喜覺。
>     以上是禪門的現象。

有光音天就知道答案了
人在想時不只是單單用語言思考,看參話頭就知道答案了

>     但是若是指四禪境而言,則初禪是在欲界天裡,若是禪
> 坐時入了禪境的禪天,則語言無用,一切是用心通的。這時

不一定是用心通,香積佛國、光音天便知
如來說法時的種種現象便知

> 自然和欲天溝通無礙。
>     以上是真言門的現象。
> //

隨便扯扯,聽聽就好
冒犯之處請見諒
                                    brus
Fri Jun 6 21:50:35 2003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初禪之境2/2
#3
嬰愚
※ 引述《brus (願心如晴空萬里)》之銘言:
> >     以上是禪門的現象。
> 有光音天就知道答案了
> 人在想時不只是單單用語言思考,看參話頭就知道答案了

    光音天是二禪第三天,以光為音,雖是音,但無耳中所
聞的“語言”。此時不參“話頭”了。

> >     但是若是指四禪境而言,則初禪是在欲界天裡,若是禪
> > 坐時入了禪境的禪天,則語言無用,一切是用心通的。這時
> 不一定是用心通,香積佛國、光音天便知
> 如來說法時的種種現象便知

    照理初禪應是色界的事,已不用語言,這裡的語言是指
音聲的不同,而像光音天以光為“語言”也不是人類所謂的
語言的定義了。

    因心而通,光音也是由心念發動,初禪起至四禪第九天
的色究竟天,這些全是他心通的現象,注意阿含裡的他心通
別和現代弘法師所講的玄妙神通的他心通弄混了。

    他心通是眾生互相溝通的基礎,若無他心通將不能互動,
所以阿含裡“他心通”的原名是“知他心通”,這裡可沒有
什麼玄秘,他心通就是“了解對方的意思”,如此而已。有
興趣的同學請找查 CBETA “他心通”三字便知。

    入了禪境,不必再用語言也能了解意思,用光、色、香、
味、觸、意識、想...總總都能互通,所以他心通是所有的
交流的基礎。若沒有他心通則眾生無法交流。

    語言就是用來訓練“他心通”的工具和方法之一,而世
尊說法時的放光現象也是其一,但那也是他心通的現象。

    就算是出了四禪到了無色界的四空天,也要用他心通來
互通。事實上不入禪境也能有他心通,他心通下由欲界天龍、
夜叉、乾闥婆上至四空天都是基本能力。

    是故世尊再三叮囑,菩薩學者應記住他心通是三界通象,
行者的思惟在天眾之間,三界之內是透明的,故要小心守護
思惟,莫讓自我作意起不如理和異思惟。
參見《除蓋障菩薩所問經》【第十三】

    總之若入初禪後,不管對方是用何種感官為媒介,則一
切以他心通為主要的溝通工具。

    希望 brus 的“他心通”一詞之意不是帶有什麼玄秘的
神話功力才好。

> 隨便扯扯,聽聽就好
> 冒犯之處請見諒

    若要扯扯,不如念佛,
    只是聽聽,不妨讀經。

  意見相左是常事,不必在意,但是一件事能詳加解說那才
  完善,我們要學佛,於事理就要學世尊在世時一樣,總要
  詳加探究,由佛經裡找到一些可能的答案才是正法。

  最怕的是丟下一句話,前後八百里不著邊兒,若是發問也
  就罷了,若您是要開示的話,則應詳說方為盡善。

//
Sat Jun 7 01:29:19 2003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初禪之境2/2
#4
願心如晴空萬里
※ 引述《abstsai (嬰愚)》之銘言:
> ※ 引述《brus (願心如晴空萬里)》之銘言:
> > >     以上是禪門的現象。
> > 有光音天就知道答案了
> > 人在想時不只是單單用語言思考,看參話頭就知道答案了
>     光音天是二禪第三天,以光為音,雖是音,但無耳中所
> 聞的“語言”。此時不參“話頭”了。

    我的重點是,人在想的時候不是單單用語言思考
    不是像表面那麼單純的
    重點在於把語言文字和思惟的差異這邊特別獨立出來
    而不是在講光音天的狀況
    是在把講話或是文字邏輯思考時候的狀況剖析而已
    因為語言文字很粗糙的關係,但是背後在運作的東西比較精細
    我特別把他強調抓出來而已
    我是想說大家應該都知道這邊的道理吧?
    不然看看唯識應該也會懂囉,唯識實在蠻好的
    解釋的很清楚

> > >     但是若是指四禪境而言,則初禪是在欲界天裡,若是禪
> > > 坐時入了禪境的禪天,則語言無用,一切是用心通的。這時
> > 不一定是用心通,香積佛國、光音天便知
> > 如來說法時的種種現象便知
>     照理初禪應是色界的事,已不用語言,這裡的語言是指
> 音聲的不同,而像光音天以光為“語言”也不是人類所謂的
> 語言的定義了。
>     因心而通,光音也是由心念發動,初禪起至四禪第九天
> 的色究竟天,這些全是他心通的現象,注意阿含裡的他心通
> 別和現代弘法師所講的玄妙神通的他心通弄混了。
>     他心通是眾生互相溝通的基礎,若無他心通將不能互動,
> 所以阿含裡“他心通”的原名是“知他心通”,這裡可沒有
> 什麼玄秘,他心通就是“了解對方的意思”,如此而已。有
> 興趣的同學請找查 CBETA “他心通”三字便知。
>     入了禪境,不必再用語言也能了解意思,用光、色、香、
> 味、觸、意識、想...總總都能互通,所以他心通是所有的
> 交流的基礎。若沒有他心通則眾生無法交流。
>     語言就是用來訓練“他心通”的工具和方法之一,而世
> 尊說法時的放光現象也是其一,但那也是他心通的現象。


    我要強調最重要的差異只有一個
    語言文字,一大串只能表達一件事情
    但是比方說光音一次能表達很多事情,瞬間處理完畢
    就是同時能作能表達很多事情
    就是這樣而已
    因為語言文字很粗糙,不精細,所以才這樣
    重點就這個而已,說穿了沒別的啦
    不用語言文字來修就是修禪定跟參話頭的重點
    為什麼觀經裡面講的十六觀的第一觀都難修,問題就在這裡而已
    第一步先解決再論其他的囉
    用語言文字的那種方式,大概一個太陽都沒辦法觀想成功
    遑論是整個佛國
    舉個例子,就是腦子裡面沒辦法同時講五句話,但是可以瞬間
    想到家裡的一整片東西,可以想到圖畫裡面好幾樣東西
    都是一樣清清楚楚的

    嗯嗯,我要講的跟他心通無關啦
    初禪一樣可以不發通啊?
    我也不知道講話算不算是他心通的一種訓練方式?
    因為有初禪的定力,未必會發通
    但是心念的運作狀況,一定是那樣子
    所以不講他心通,只講要怎麼樣來修持
    而且如果不是因為報而發通,那還要花時間修通

    不過我確定的是,單用語言文字這種粗糙的方式來修持
    跟初禪不容易相應
    所以才說要參話頭,找話的前頭等等(這邊就不講疑情暫時遮止
    其他情的部分,單講話的前頭就好)
    這邊說的應該跟止觀關係還大一點

    呵呵,這邊實在很難解釋,大家還是聽聽就好,懂了就懂,
    不懂的話各自有緣自然會有善知識幫忙囉

>     就算是出了四禪到了無色界的四空天,也要用他心通來
> 互通。事實上不入禪境也能有他心通,他心通下由欲界天龍、
> 夜叉、乾闥婆上至四空天都是基本能力。
>     是故世尊再三叮囑,菩薩學者應記住他心通是三界通象,
> 行者的思惟在天眾之間,三界之內是透明的,故要小心守護
> 思惟,莫讓自我作意起不如理和異思惟。
> 參見《除蓋障菩薩所問經》【第十三】
>     總之若入初禪後,不管對方是用何種感官為媒介,則一
> 切以他心通為主要的溝通工具。
>     希望 brus 的“他心通”一詞之意不是帶有什麼玄秘的
> 神話功力才好。

    其實我實在不瞭解他心通的定義,還請大家幫忙貼一貼囉:)
    而且我講的部分實在跟他心通關係不大
    強調的是語言文字的缺陷

> > 隨便扯扯,聽聽就好
> > 冒犯之處請見諒
>     若要扯扯,不如念佛,
>     只是聽聽,不妨讀經。
>   意見相左是常事,不必在意,但是一件事能詳加解說那才
>   完善,我們要學佛,於事理就要學世尊在世時一樣,總要
>   詳加探究,由佛經裡找到一些可能的答案才是正法。
>   最怕的是丟下一句話,前後八百里不著邊兒,若是發問也
>   就罷了,若您是要開示的話,則應詳說方為盡善。
> //

    嗯嗯,還是要請其他人來幫忙囉:)
    我上來cbs只看有被mark起來的文章,看到我覺得有疑問的地方
    才寫一寫提出我的疑問啦

    而且我的表達能力不太好啦,大家還是看看就好
    不然看有沒有善心人士幫我整理一下
    嗚嗚嗚,我寫的東西常常都要找人潤稿,唉
    我都很怕寫錯
                                        brus
Sat Jun 7 22:42:12 2003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初禪之境2/2
#5
願心如晴空萬里
※ 引述《abstsai (嬰愚)》之銘言:
> >阿含經中有寫『初禪正受時。言語止息』,這「言語止息」
> >應該不是字面上的不說話,而是指不攀緣、不作意、不在
> >心中想來想去,因為人在想時,也是用語言來思考,只是
> >沒出聲而已,不知這樣理解對不對?

    言語止息是在修持的過程之中,就要逐步達到的
    不是在得初禪以後才瞬間消失的
    修禪定可以看成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中間有幾個關卡(checkpoint)
    這樣而已


>     是的,這是其中的現象。不過這是指禪坐時而言,這時
> 沒有思想,只有專心的出入息觀,還有一些喜覺。
>     以上是禪門的現象。
>     但是若是指四禪境而言,則初禪是在欲界天裡,若是禪
> 坐時入了禪境的禪天,則語言無用,一切是用心通的。這時
> 自然和欲天溝通無礙。
>     以上是真言門的現象。
> //
Sat Jun 7 22:45:33 2003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初禪之境2/2
#6

這邊我有一點不成材的看法,
也給 brus 參考哦•

初禪天和初禪定不太一樣,
初禪天是報得的生活地方,
因此初禪天人平均心境的細密,
高很多,
可伏淫慾.
可以看楞嚴經上面有寫•
但是大概不一定在初禪定中,
就像報得生活在人間的人,
輪轉五道,
有時在定境有時在惡道•

而初禪定是定境,
像經上寫初禪現象之一
"初禪正受時言語止息",
也有心一境性,
心一境性實修上
沒有一般的思想比較合理耶•
而且還在有粗分思想的人要入小定都沒法•

所以初禪天和初禪定有因果關係,
不過要分因果業報,
是不太一樣的•

也有別種菩薩三昧,
行住坐臥都可以,
不過就有別的名稱•
菩薩遊戲神通,
不過在特定禪定名稱
行法上有一定程序,
像佛涅槃也有經過四禪順序,
我猜可能有特例,
不過一般說來四禪有我們實際練習的現象,
像佛經寫的•

我很淺的了解是這樣啦,
還請大家多教教•
Sun Jun 8 08:10:31 2003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初禪之境2/2
#7
願心如晴空萬里
※ 引述《fox (淨)》之銘言:
> 這邊我有一點不成材的看法,
> 也給 brus 參考哦•
> 初禪天和初禪定不太一樣,
> 初禪天是報得的生活地方,
> 因此初禪天人平均心境的細密,
> 高很多,
> 可伏淫慾.

    大致上說來是天人會比較好,有例外就是了
    且兩者都有伏淫慾

> 可以看楞嚴經上面有寫•
> 但是大概不一定在初禪定中,
> 就像報得生活在人間的人,
> 輪轉五道,
> 有時在定境有時在惡道•
> 而初禪定是定境,
> 像經上寫初禪現象之一
> "初禪正受時言語止息",
> 也有心一境性,
> 心一境性實修上
> 沒有一般的思想比較合理耶•
> 而且還在有粗分思想的人要入小定都沒法•

    這邊寫的東西我看無:P
    拍些

> 所以初禪天和初禪定有因果關係,
> 不過要分因果業報,
> 是不太一樣的•

兩者本來就講不同的東西


> 也有別種菩薩三昧,
> 行住坐臥都可以,
> 不過就有別的名稱•
> 菩薩遊戲神通,
> 不過在特定禪定名稱
> 行法上有一定程序,
> 像佛涅槃也有經過四禪順序,
> 我猜可能有特例,

我猜不一定有

> 不過一般說來四禪有我們實際練習的現象,
> 像佛經寫的•
> 我很淺的了解是這樣啦,
> 還請大家多教教•

    寫的東西好像很多都對
    不過跟我講的東西關係好像不大?
    呵呵:P
    您用的詞彙不是很精確,所以我不確定您表達的意思
    :)

                            brus
Sun Jun 8 12:48:11 2003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