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請問有一定需要有固定的修持法門嗎?
#1
Dylan
有聽說修持某一法門應該專心一至,不要三心二意,可是這樣會不會太
侷限了些呢? 我覺得每一位佛菩薩都各有特色,所發的悲願都很令人感
動,我都很喜歡呀... 這樣算是三心二意嗎?/___\?
2003年 2月10日 10:53:50 星期一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請問有一定需要有固定的修持法門嗎?
#2
重生!
※ 引述《Dylan (Dylan)》之銘言:
> 有聽說修持某一法門應該專心一至,不要三心二意,可是這樣會不會太
> 侷限了些呢? 我覺得每一位佛菩薩都各有特色,所發的悲願都很令人感
> 動,我都很喜歡呀... 這樣算是三心二意嗎?/___\?

    光是研究一種方法,我就會把市面上找的到的資料蒐集起來,
這種工作可不太好做啊!尤其那種大家根本沒聽過的方法。

    我現在用的方法,十年來還沒研究夠,老師把方法教給你,然
後也不告訴你什麼(說實在也不知道要問什麼,因為根本也不太了
解),不久老師又去世了,直到這一兩年來才稍稍有點心得。

    有些方法到了一種程度時是不適合使用的,還有一些方法彼此
間會有對幹的情形出現。

    找個好老師比較重要,書中寫的不要盡信,畢竟所有的方法都
是經過靠多人多年來累積的經驗才能演變而成的。
◆ 修改: 03/02/10 14:26:49 <61.217.91.245> 
Mon Feb 10 14:25:39 2003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請問有一定需要有固定的修持法門嗎?
#3
不識我
※ 引述《Dylan (Dylan)》之銘言:
> 有聽說修持某一法門應該專心一至,不要三心二意,可是這樣會不會太
> 侷限了些呢? 我覺得每一位佛菩薩都各有特色,所發的悲願都很令人感
> 動,我都很喜歡呀... 這樣算是三心二意嗎?/___\?

學佛一個最重要的前提:不要忘記自己的『我』。
如自己有什麼問題?需要什麼法?喜歡什麼?環境適不適合?條件夠不夠?

以個己的修行來說,一門深入比較有機會見道、入道。
但是在選擇一門之前,該具備什麼樣的條件?該怎麼選擇自己喜歡也合適的?
就有很大的差別。

如禪法,在心性的磨練上超乎常人的想像,往往需要配合頭陀行的輔助,在家
居士就很難得到好處,即使自己喜歡,有沒有那個環境?條件夠不夠?往往會
影響到當生學佛的結果。

如淨土,自己想不想去極樂世界?如果本身沒有這種希望,學行起來,就很難
發起法喜,更難談到相應的問題。

如密法,談三業與三密相應行,並不是手結印、口唸咒、意觀想那麼簡單,實際
上要想即身成就,過程中是很苦的,往往也如禪門中,需配合種種的苦行,如
密勒日巴尊者,或是長期閉關(關房的生活條件、行住坐臥的要求、飲食、睡眠的
要求,都等同於頭陀行),而且要達到相應的結果,才算是於密法有些許成就,自
己的時間、條件是否允許?都是應該考量的,否則空過一生,東看看西看看,很快
就過完一生了。

白雲老禪師常建議初學佛者,應該多看、多聽、多問,不要急著一門深入,如果
接觸夠多,資訊收集的夠,能找到自己喜歡的、也合適的法,這時就可以全心投入
,如果接觸的過程中基礎已經打下,實際上一門深入的成就是很快的。
--
千佛山全球資訊網站址  http://www.chien-fo-shan.com.tw  歡迎參觀
◎◎◎◎◎◎◎◎◎◎◎◎◎◎◎◎◎◎◎◎◎◎◎◎◎◎◎◎◎◎◎◎◎◎◎◎
◎  學佛方程式 :  當分別心生起時 , 不要一味地計較或執著 ,             ◎
◎                應該深入的認識或暸解 ; 尤其要於其中有所發現 ,       ◎
◎                久而久之 , 必能自我突破 。                          ◎
◎                                         ∼節錄自 老禪師的話∼     ◎
◎◎◎◎◎◎◎◎◎◎◎◎◎◎◎◎◎◎◎◎◎◎◎◎◎◎◎◎◎◎◎◎◎◎◎◎
Tue Feb 11 10:38:35 2003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請問有一定需要有固定的修持法門嗎?
#4
七月
※ 引述《Dylan (Dylan)》之銘言:
> 有聽說修持某一法門應該專心一至,不要三心二意,可是這樣會不會太
> 侷限了些呢? 我覺得每一位佛菩薩都各有特色,所發的悲願都很令人感
> 動,我都很喜歡呀... 這樣算是三心二意嗎?/___\?

      精華區《學佛群疑》〈如何一門深入〉可參考看看 :)

卍 如何一門深入?

    近代的思想家胡適之先生曾經說過︰「為學應如金字塔,要能廣大要能高。」
博覽群籍是學問的基礎,一門深入是學問的造詣。如果僅是博大而不精深,不能成
為學問,只能算是常識,所謂門門通,門門稀鬆;不能在任何專門的範疇中出類拔
萃、豋峰造極,就不能夠見其成就和獨到的特色,那不是專家,而是一般的通才。
所以,佛制規定,出家的比丘應該專精於經、律、論的修學,如果資質優秀,也可
以五分之一的時間,旁覽教外的典籍,因為人在一生中的時間有限,不可本末倒置
。

    佛教的三藏聖典浩如煙海,雖皓首窮經,盡畢生之力,也無法盡學其精奧。因
此,自古以來,學佛之人探究經論是有選擇的︰在初入門時,可以從概論的書籍及
通論和通史性的著作著手,以俾知其大端;而後即應該有所選擇,依據個人的心向
、興趣,從事某一部經和某些相關的經,某一部論和某幾部相關的論,某一部律和
相關的律書,如此盡一生之力,學習、修持、研究、弘揚,就可以成為一代大師;
爾後繼者再循著他們的成果續加鑽研,即造成分宗分派的現象。

    目前對於一般的佛教徒來說,最迫切需要知道的所謂「一門深入」,倒不是有
關經、律、論的問題,而是在於宗教經驗、修持法門,以及善知識的選擇和追隨上
。因為一般人不知道自己適合修行那一宗派或那一些法門,以致於不論是修苦行、
修樂行、修顯教法、修密教法,均可能不知所從而樣樣都學。在顯教方面,如果淨
土、禪、律、天台、華嚴、唯識等宗都各有一位,乃至幾位知名的僧俗大德,都可
足以使得那些患得患失、見異思遷、淺嘗即止的人,處處參學,常常變更他們的老
師。時至今日又有某些沒有師承的密教,以及民間信仰的鬼神教徒自稱上師、自立
活佛,紛紛出現世間,而他們也都有一套自圓其說、自成其理、自創其法的宣傳,
琳瑯滿目,使人目不暇給。一般沒有佛學基礎的人,在對修持方法和修行急效有所
要求下,也不免處處摸索,見一樣學一樣,結果很可能遭致精神錯亂、心理失常、
生活失調等下場,而與社會脫節,變成家庭和社會的負擔,這是非常遺憾的事。

    因此,我們主張要一門深入,不要見異思遷,得隴望蜀。如果你已認定所學的
是正統的佛法、正信的佛教,只要沒有發生副作用,不論念佛、參禪、持咒,在正
常心態下,日積月累不斷的修持,都必定會有成效可見。切莫求好奇心的滿足、官
能的刺激和思想的激盪,應該以平常心去修學佛法的正常道,也就是合理的、人本
的、自力的、清淨的、利他的,最多加上佛力救濟,以求臨終往生佛國淨土,就夠
了。否則,既想成為佛教的高僧和大德居士,又想通曉古今中外的文、史、哲學、
宗教等各種知識學問,便無異是浪費生命。如此,既不能自利,也不能利他;既不
能夠充分地自修,也不能夠以自己的所長去幫忙他人。
Wed Feb 12 10:53:12 2003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請問有一定需要有固定的修持法門嗎?
#5
火之舞
※ 引述《Dylan (Dylan)》之銘言:
> 有聽說修持某一法門應該專心一至,不要三心二意,可是這樣會不會太
> 侷限了些呢? 我覺得每一位佛菩薩都各有特色,所發的悲願都很令人感
> 動,我都很喜歡呀... 這樣算是三心二意嗎?/___\?
其實,"一門深入"在經典上好像還不常見到。(莫非是我太混了 :Q
三心兩意當然是不好,那算是某種煩惱或蓋;專心一致是修習各種法門
的必備條件。但似乎並不需要緊抓住單一法門。就像你要解決某個數學
問題,需要的是適合的方法,這視問題而定。而專注與努力則幾乎是想
解決每個難題都必備的。
有些人可以很單純的接受某個法門,走在正確的路上,然後到達目的地。
但並非每個人都如此。遇到岔路或深淵我們通常需要具有判斷的能力。
佛陀說八正道以正見為首,我想,盲人走路大概只能靠運氣吧!
進一步的資料,可以參考精華區:
『我是初學者,要如何入門呢?』/『初學佛該怎麼入門呢?』
Thu Feb 13 16:29:45 2003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請問有一定需要有固定的修持法門嗎?
#6
重生!
    一般法門大都是利用前六識來集中自己的心念。
至於要使用那種方法來集中自己的心念比較適合,可
能要視個人的個性、環境、資質、程度和習性等等而
定。

    我的老師曾告訴我,每個人當然到某種程度時,
他會發展出適合他自己一套的方法。但是這需要相當
的見聞及在修行上實際的功力才能達成的。

    大部分人當然一開始都不懂,只能視自己緣份與
那位老師接觸,然後修習那位老師最擅長的方法。之
後隨著閱讀書籍和接觸外界的資訊,會慢慢學習到其
他方法,最後隨著對自己的了解,整理出一套適合「
目前」自己的方法。
◆ 修改: 03/02/14  0:53:09 <61.224.230.155> 
Fri Feb 14 00:36:39 2003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請問有一定需要有固定的修持法門嗎?
#7
communication
※ 引述《Dylan (Dylan)》之銘言:
> 有聽說修持某一法門應該專心一至,不要三心二意,可是這樣會不會太
> 侷限了些呢? 我覺得每一位佛菩薩都各有特色,所發的悲願都很令人感
> 動,我都很喜歡呀... 這樣算是三心二意嗎?/___\?

  不會,

  專心於專業領域,關心於相關領域。

  人,是活的,作法別太死。

  跟讀書一樣。

--

在下抱持誠懇、清淨的心,來解答及討論佛法。
但在下並非聖人,在下不一定是完全正確,十方大德請多指教。

誠懇希望:就我所知道的範圍內:提供解答及討論,並非爭論是非,妄分高下。
Sat Feb 15 21:26:29 2003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