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itmine (真的是這樣嗎?)》之銘言:
> 大家好,有些事想請教大家的看法,
> 如果說,"和尚與尼姑"如有破戒行為,
~~~~ ~~~~
適當的稱呼是比丘與比丘尼. :)
> 甚至結婚,是否不能原諒?
要成為 比丘 與 比丘尼 有一些條件, 就像要當老師要符合某些資格.
當然啦, 像 出身是否珍貴, 家裡是否有錢, 學歷是否夠高...等等,
並不在這些條件之中.
但是如果行為不檢點, 違犯比丘或比丘尼的大戒, 這就像社會新聞中
的某些老師犯了大錯會被免職一樣, 會失去比丘或比丘尼的資格.
> 『守戒應是守心,而非表象!』能這麼說嗎?
這句話常常成為藉口. 守戒的意義確實不是裝裝樣子用來騙人, 但是
戒律所規範的範圍是包含 身 口 意 三層次的. 粗略來說是要求在行
為舉止, 言語, 思想上捨棄惡行.
身口意這三個層次, 的確是以'意'為首要, 而心(意)清淨的人, 不會
做出傷害自己及傷害別人的行為. 心清淨是比較難做到的, 能夠做到
心清淨的人, 行為也會是清淨的.
僅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