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Re: 第一義空
#1
leochu
發信站: 獅子吼站 (Lion , 信區: BudaHelp)
:     他說一般的說法是說 "此有故彼有..此滅故彼滅..", 也就是說 "有因
: 才有果" 或者 "無因就無果", 而這個也就是比丘在入門時所思惟的十二因
: 緣法。也就是俗數法、一般法。
: 
:     同學們思考一下四聖諦,「苦集滅道」正是俗數法的因緣觀,但是在這
: 裡世尊提出一個全然不同的空義,它是 "無因" 無作者的 "空" 義。這正是
: 後來的般若經的基本立論點,也是禪宗所以是佛法的立足點。我們由阿含經
: 可以印証像般若經的經典確是合於佛說,但也同樣的可找到非佛說的偽經部
: 份,讀阿含真的樂趣多多。

請問蔡老師,我對您說的[無因無作者的空義],這句話不太懂,
為什麼要用[無因]這兩個字?下面這段經文,應該是用俗數法觀念
說明[有業報而無作者],佛法應該不接受無因而有業報(苦),所以
對您的說法不太了解,能否解答我的疑惑,謝謝。


雜阿含經 (三○二)
<<<<<<<<<<<<<<<<<<<<<<<<<<<<<<<<<<<<<<<<<<<<<<<<<<<<<<<<<<<<<<<<
佛告迦葉。若受即自受者。我應說苦自作。若他受他即受者。是則他作。
若受自受他受。復與苦者。如是者自他作。我亦不說。若不因自他。無因
而生苦者。我亦不說。若不因自他。無因而生苦者。我亦不說。離此諸邊
。說其中道。如來說法。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謂緣無明行。乃至純
大苦聚集。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純大苦聚滅
>>>>>>>>>>>>>>>>>>>>>>>>>>>>>>>>>>>>>>>>>>>>>>>>>>>>>>>>>>>>>>>>

原文太長,僅擷取一部份,若有不當,敬請見諒。
Wed May 8 18:39:55 2002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第一義空
#2
嬰愚
發信站: 獅子吼站 (Lion , 信區: BudaHelp)
:     他說一般的說法是說 "此有故彼有..此滅故彼滅..", 也就是說 "有因
: 才有果" 或者 "無因就無果", 而這個也就是比丘在入門時所思惟的十二因
: 緣法。也就是俗數法、一般法。
: 
:     同學們思考一下四聖諦,「苦集滅道」正是俗數法的因緣觀,但是在這
: 裡世尊提出一個全然不同的空義,它是 "無因" 無作者的 "空" 義。這正是
: 後來的般若經的基本立論點,也是禪宗所以是佛法的立足點。我們由阿含經
: 可以印証像般若經的經典確是合於佛說,但也同樣的可找到非佛說的偽經部
: 份,讀阿含真的樂趣多多。

>請問蔡老師,我對您說的[無因無作者的空義],這句話不太懂,
>為什麼要用[無因]這兩個字?下面這段經文,應該是用俗數法觀念
>說明[有業報而無作者],佛法應該不接受無因而有業報(苦),所以
>對您的說法不太了解,能否解答我的疑惑,謝謝。

 簡單的說:無作者自然無因了。以入門而言,四諦必然有事出有因,
 不會無因而有受,可是世尊在講般若空義時,不是只著眼在人類自身
 而已。因此,宇宙間充滿著“無因而有受”的現象就必須指出來。


>雜阿含經 (三○二)
><<<<<<<<<<<<<<<<<<<<<<<<<<<<<<<<<<<<<<<<<<<<<<<<<<<<<<<<<<<<<<<<
>佛告迦葉。若受即自受者。我應說苦自作。若他受他即受者。是則他作。
>若受自受他受。復與苦者。如是者自他作。我亦不說。若不因自他。無因
>而生苦者。我亦不說。若不因自他。無因而生苦者。我亦不說。離此諸邊
>--------------------------------^^^^^^^^^^^^^^^^^^^^^^^^
>。說其中道。如來說法。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謂緣無明行。乃至純
>大苦聚集。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純大苦聚滅
>>>>>>>>>>>>>>>>>>>>>>>>>>>>>>>>>>>>>>>>>>>>>>>>>>>>>>>>>>>>>>>>


  像上面這段“無因而生苦者”世尊是“不說”,並沒是說“不存在”,
  因為阿含的法門其著眼點在於行者自身,用來脫出輪迴之用,和大般若
  法門用來“成就佛道”的觀點是大大不同。

  所以佛法不是“【不接受】無因而有苦”而是阿含系裡不談這個。在阿
  含裡,苦的真正來源是【識】,一個沒有任何識的人,或者把識關閉了
  的人,自然沒有苦的存在。

  因此在阿含系裡,“無因而有”的觀念是屬於二邊見(兩頭),世尊不說,
  但是經上也說明了,無因而有的情形【唯佛知之】,這在長阿含裡開頭
  就明講了,我們將來在讀經時會讀到的。

  鉅觀來看,人類在地球上受苦的原因為何?第一因何在?這是般若智的
  問題,不是四諦的問題。

  出脫輪迴,不必管無因而有,但若有心於佛道者,無因而有的觀念要建
  立。

//
------------------------------
====數息樹邊身,難薄痴貪嗔====
------------------------嬰愚--
Tue May 21 06:34:11 2002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第一義空
#3
真可蓮
發信站: 獅子吼站 (Lion , 信區: BudaHelp)
==> 於 嬰愚 (abstsai@Lion) 文中述及:
:   像上面這段“無因而生苦者”世尊是“不說”,並沒是說“不存在”,
:   因為阿含的法門其著眼點在於行者自身,用來脫出輪迴之用,和大般若
:   法門用來“成就佛道”的觀點是大大不同。
:   所以佛法不是“【不接受】無因而有苦”而是阿含系裡不談這個。在阿
:   含裡,苦的真正來源是【識】,一個沒有任何識的人,或者把識關閉了
:   的人,自然沒有苦的存在。
:   因此在阿含系裡,“無因而有”的觀念是屬於二邊見(兩頭),世尊不說,
:   但是經上也說明了,無因而有的情形【唯佛知之】,這在長阿含裡開頭
:   就明講了,我們將來在讀經時會讀到的。
:   鉅觀來看,人類在地球上受苦的原因為何?第一因何在?這是般若智的
:   問題,不是四諦的問題。
:   出脫輪迴,不必管無因而有,但若有心於佛道者,無因而有的觀念要建
:   立。

====
以阿含來說:

無明是十二因緣法的第一苦因,第一苦集
無明滅則苦滅,乃至生死輪迴滅

以般若來說,心經為例: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

↑這好像在唱反調↑

如果說: 無主,無我我所,無作者,無受者,我可以認同
可是如果說: 無因
那這跟外道的撥無因果,持斷滅見,有何不同?

南傳佛教及原始佛教,也是因此而批評大乘非法,非律,非佛說
般若甚深境界,或許非一般根器所能修習
這也是地藏十輪經所宣說的
先從五戒十善開始,修習多修習,二乘法成就,才能理解大乘甚深境界 

蔡老師所舉: 無因而生苦,似乎是無記,所以佛不說?
  這有點跳躍性思考的難度,因為猜測也不一定是事實

如果蔡老師能理解甚深般若境界,那真是恭喜恭喜 ^-^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Wed May 22 12:16:46 2002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第一義空
#4
邱大剛
發信站: 獅子吼站 (Lion , 信區: BudaHelp)
==> 於 真可蓮 (oill@Lion) 文中述及:
: 以阿含來說:
: 無明是十二因緣法的第一苦因,第一苦集
: 無明滅則苦滅,乃至生死輪迴滅
: 以般若來說,心經為例:
: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 ↑這好像在唱反調↑

嗯,就意旨來看,阿含與般若的確沒有相違。可參考此篇的原討論
(本板 2293 篇),是在討論《雜阿含》經文,《雜阿含》當中就
有強調了「空義」深層的「無作者」之義,與俗數法(入門用)是
有層次上的不同。

因此在《雜阿含》中世尊就強調過般若義了。阿含中記載佛陀也強
調過「至於涅槃。不著涅槃。不起涅槃之想。所以然者。皆由壞婬.
怒.癡之所致也。」(可與《金剛經》比對:阿羅漢能作是念,我
得阿羅漢道否?)

: 可是如果說: 無因
: 那這跟外道的撥無因果,持斷滅見,有何不同?

這邊牽涉到名詞的定義啦。據我的了解,此處的「無因」的意思與「
撥無因果」的定義不一樣。

例如外道常質疑佛教的:如果沒有第一因(造物主),那麼宇宙是怎
麼來的? 而佛教的了解下,宇宙只是幻相,並沒有「第一因」,但這
也不是「撥無因果」 :)

另一個例子:「涅槃」並不是任何一個東西的「果」,因為如果涅槃
是某「因」所造成,那麼當「因」消失了,「涅槃」就會退失。這是
不可能的,因為如果會退失就不叫做「涅槃」。因此可說涅槃在深義
的層次是「無因」。但是這並不代表斷滅(如果沒有修習多修習,是
不可能證涅槃的。)

所以說,此處的「無因」是有另外的定義,已經是另一個層次的般若
境的討論了而且不是撥無因果,我們初學者則還離很遠 :Q

: 這也是地藏十輪經所宣說的
: 先從五戒十善開始,修習多修習,二乘法成就,才能理解大乘甚深境界 

的確的確 :) 

大家加油!

--
勿因耳聞而輕信,道聽塗說本無稽;不以傳統而妄信,歷代傳說多謬奇;
眾人謠言不可靠,毫釐之差失千里;迷信教條未見安,經典所載非無疑;
師長訓示固可貴,懾信權威非所宜;凡事合理方可信,且需益己復益人;
必俟體察分析後,始能虔信並奉行。                 
∼羯臘磨經∼                          南無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Ξ 獅子吼站 版面介紹:                                          cbs.ntu.edu.tw
 大專學佛聯誼版,天天過得青春有朝氣                                  Eureka
Wed May 22 12:40:26 2002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第一義空
#5
嬰愚
發信站: 獅子吼站 (Lion , 信區: BudaHelp)
==> 於 真可蓮 (oill@Lion) 文中述及:
: 如果說: 無主,無我我所,無作者,無受者,我可以認同
: 可是如果說: 無因
: 那這跟外道的撥無因果,持斷滅見,有何不同?
: 南傳佛教及原始佛教,也是因此而批評大乘非法,非律,非佛說
: 般若甚深境界,或許非一般根器所能修習

  因此對夏蟲語冰的後果是不可預知的。
  這也是世尊說法要有三說的道理。

: 這也是地藏十輪經所宣說的
: 先從五戒十善開始,修習多修習,二乘法成就,才能理解大乘甚深境界 
: 蔡老師所舉: 無因而生苦,似乎是無記,所以佛不說?

  似乎?努力KK大般若經看看。你就不會用“似乎”二字了,
  若k了仍是“似乎”二字在心,那只能怪你自己囉?
  學道的確要從戒開始入門。地藏三經,《本願經》是戒經,
 《十輪經》講定,《占察經》講慧,三經皆是大秘密經典,
 習《本願》有感應者才能了解何以思憶母親能得如來指引、
 能在地獄來去的道理。

 習定也是如此,若無“感應”二字,則早課儀軌:
 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義..
 的境界也“似乎”會成了外道的斷滅空了。


:   這有點跳躍性思考的難度,因為猜測也不一定是事實
: 如果蔡老師能理解甚深般若境界,那真是恭喜恭喜 ^-^

  揣測我的成就是不必要的,我只是小老頭兒一個,
  而問題是:我入不入甚深般若,和你的隨不隨喜何干?
 若我入了無間你就不隨喜,那表示了什麼?

 看看世尊如何對待那些未來會入甚深般若的人和會入
 無間的人吧。那是“自命佛弟子”的我們首先要學的
 榜樣。

: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努力參吧,別只會耍嘴皮子。下次要抄名句,
 抄這一句來看看:一切有為法,如“甘”亦如“露”。
 若不能有所感應,則佛子只敢抄“如露亦如電”而已。
 想讀一句經文、用熱狗法解一解就入般若空?沒那麼
  便宜事。
 
 //
  ================================
  一句彌陀一朵蓮,一句經句一可憐,
  三寶不禮無感應,西方到死不現前。

  經句朗朗能上口,魚鐸不聽三世果,
  聞而能思才真意,真修能見真身佛。

  十輪一經地藏門,無佛年代苦修行,
  秘密大義在其中,勤轉法輪不能停。

  老實唸佛盼西方,淨心求救地藏王,
  諸佛菩薩不思議,守住真如不必慌。

  嬰愚不必多說話,老頭口沬人人怕,
  誰要真信有秘法,無妨彌陀門來下。
  ================================
  --數息樹邊身,難薄痴貪嗔--
  ---------------------(嬰愚)-----
Wed May 22 15:52:26 2002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第一義空
#6
邱大剛
在「第一義空」的討論中,有提到「“無因” 無作者的 “空” 義」。

當年看到這個形容時,覺得有點難以理解。佛法是講述「此有故彼有、此無故
彼無」的中道,那麼說「第一義空」是「無因」,合理嗎?

過了很多年,才體會到這並沒有不合理。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佛學上不論南北傳
等各宗派都主張的:「涅槃不是任何事物的『果』」這個概念。因為如果涅槃
是任何事物的「果」,當涅槃的「因」去除後,涅槃不就會退失了嗎?

而大家都知道真正的涅槃是不會退失的,因此涅槃的確不是任何事物的「果」
,不是在因緣和合的有為法之內。如此也可以說涅槃是「無因、無作者」的,
就如這邊說第一義空是「無因、無作者」的。

然而這畢竟是自證境界,是出世間的層次了,不是用來形容世間現象的。這樣
的抽象說法容易被沒有基礎的人誤解,甚至被外道故意曲解,因此對於未自證
的人講述佛法,還是得由俗數法入手,由因緣來觀察,由四聖諦為基準,由戒
生定、依定發慧,才不會空有口頭禪 :-)

Have a nice day!

--
寒山問拾得曰:
  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厭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Sun May 4 21:02:15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第一義空
#7
dc0303
第一諦空是屬那一聖諦?

是不是滅聖諦?



雖然20多年前就略知苦聖諦的聖定義!

但出家快20年才略通苦聖諦的通俗說法!

苦聖諦的聖定義:三苦!

通俗說法:生命無法圓滿,各形各色煩惱都無法清光!

什麼時候才能圓滿? 證得聖諦才有圓滿的機會!

你說是不是?
2014年 9月19日 12:24:05 星期五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第一義空
#8
dc0303
第一義諦 試解

看見了當做沒有看見!

馬雲語錄第三條

西方人的智慧是看見別人沒看見的;

東方人的智慧是看見的當沒看見!


看只是看!

有看等於沒看!

見山是山 見山不是山 見山還是山 山只是山

有句啟示“Cakkhu Mapi Yahta Ando”
 
意思是:雖然我們有眼睛,但在修行時如同盲人。 

有無文獻證明? 

有

(八九八)

欲貪斷者。是名眼已斷

世尊告諸比丘。若比丘於眼欲貪斷。

欲貪斷者。是名眼已斷。已知斷其根本。

如截多羅樹頭。於未來世成不生法。


欲貪斷者。是名眼已斷.....

欲貪斷者。是名眼已斷.....

欲貪斷者。是名眼已斷.....
2014年 9月20日 10:51:51 星期六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第一義空
#9
dc0303
見法即見佛

見法即見第一義諦

見第一義諦到到達第一義諦雖然還有一段距離

但它是正向的, 對不對?

-----

如何見法見佛?

有無文獻記載?

有

佛說四十二章經

佛言:

佛子離吾數千里,憶念吾戒,必得道果。

在吾左右,雖常見吾,不順吾戒,終不得道。

-----

在家人也能見第一義諦

聽說淨飯王是二果

那應該你也可以ㄚ 

------

第一義空與第一義諦一不 一樣?

-----

勤修戒定慧 熄滅貪瞋癡

南無佛 南無法 南無僧
2014年 9月25日 10:59:11 星期四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