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AS Re: 捅一個阿賴耶
#1
巫師
    路人不解,所以插朵小花...

※ 引述《swandance (swandance)》之銘言:
> 在下一向尊敬蔡老師前輩,以下純為法義切磋,非為諍論,
> 乃「為酬師恩當直說」也。
> 蔡老師引以說明前五識的文字,其實原本是來說明四禪八定
> 中的第五定「識無邊定」。原文是「無色有情,一切空無邊
> 處皆超越故,入無邊識。」所以不是八識中的前五識的定義。

    我沒看錯的話,ab桑的文意是『一切空無邊處..』用來描述
    的是『意識』的能力,和前五識無關。所以原文這麼說:

    1.前五識是有形的,可以量化、計算數目,
    2.意識就是無形的了,所以古大德給的定義是:
      「一切空無邊處,皆超越故。」

    所以下面接了這句:

    3.“一切空間皆可超越”,所以我們可以神遊宇宙。這是第
        六識的能耐。

    我數了半天第六識應該就是意識吧?



> 第六定「空無邊定」,是觀察第五定「識無邊定」的過患,
> 從而往上昇進為「空無邊定」,所以「超越」不是「包含」。

    關於四禪八定,我的資料來源是這麼說得:

《中阿含經》卷46〈3 心品〉:「
--------------------------------------------------------------------------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樂滅.苦滅。喜.憂本已滅。不苦不樂.捨.念.
清淨。得第四禪成就遊。

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無量空處相應念想昇進具。

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退.不住。亦復不厭。我生此法令我昇進。
如是不久當得無量空處。彼比丘應如是知。
--------------------------------------------------------------------------

這裡說道當比丘有了四禪能力後,當他不為四禪定境界所縛(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
標。),接著就會入到第五無量空定(不是第六,楞嚴經也有提到)。

--------------------------------------------------------------------------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度一切色想。滅有[*]對想。不念若干想。無量空
。是無量空處成就遊。
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無量識處相應念想昇進具。彼比丘應當知。
我生此法。不退.不住。亦復不厭。我生此法令我昇進。如是不久當得無量識處。
彼比丘應如是知。
--------------------------------------------------------------------------

    同樣的如上就會由無量空到無量識定,接著無所有,然後就是非想非非想。

    意識無形無象,除了能讓行者有宇宙旅行者的能力外,同樣的導師們也會
    用這類『無形無相唯有聲音』的身相(如地藏經中的無邊身)來和行者溝通
    。我在猜這類身形和運用意識能力(越一切空處)可能有關系,說不定這是
    一種三界共通的方式。


> 同樣地,原文是定義第七「無所有定」,不同唯識家說的第
> 七末那識。

    對照上述中阿含的經文,第六定是無量識(有時稱為識無邊)
    ,自稱搞笑藝人的ab桑原文是:
------------------------------------------------------------
    『第七識呢?老老老學長們的定義是:「無色有情,一切識
      無邊處,皆超越故。」
-------------------------------------------------------------

    而不是說四禪八定裡面的第七定。

    不曉得S網友是不是從四禪八定對照八識來看的,不過您的
    八定和世尊所說得好像有點不一樣?

> 唯識論的第八識,不是「把七識中的意識再分一個“意”出
> 來」,而是為了說明眾生的意識不是斷滅或無因生,所設的
> 方便說法。

    論師所說個人不予置喙,學佛者當學世尊所說,世尊所說
    在阿含裡面就是安般數息而入諸定。入一二三四禪定自然
    會進到該時空裡面,這是行者自證自知的部份。

    如果是依照世尊所說得阿賴耶識(或是阿陀那識),依世尊
    所說是要滅阿賴耶,也就是阿賴耶識是要被作掉的。

    但具我所知唯識論似乎不大一樣?

    解深密經是這麼說得:
-------------------------------------------------------------
    《解深密經》卷1〈3 心意識相品〉:「
1.如是廣慧。由似[*]瀑流阿陀那識。為依止為建立故。
若於爾時有一眼識生緣現前。即於此時一眼識轉。若於爾時乃至有五識身
生緣現前。即於此時五識身轉。

2.廣慧。如是菩薩雖由法住智。為依止為建立故。
於心意識祕密善巧。然諸如來不齊於此施設彼。為於心意識一切祕密善巧菩薩。

3.廣慧。若諸菩薩於內各別。如實不見阿陀那。不見阿陀那識。不見阿賴耶。
不見阿賴耶識。不見積集不見心。不見眼色及眼識。不見耳聲及耳識。
不見鼻香及鼻識。不見舌味及舌識。不見身觸及身識。不見意法及意
識。是名勝義善巧菩薩。」(CBETA, T16, no. 676, p. 692, c4-17)
--------------------------------------------------------------

    阿賴耶識就如同巨海,因業風而起六識浪(讓我們往返生於六道有各種根識)。
    因此如果要達到世尊所說得『勝義善巧菩薩』如同世尊所說是『如實不見阿
    陀那』。阿賴耶如果不滅,而是依照定力讓它暫時被壓住,在世尊的定義就
   不是『心意識一切祕密善巧菩薩』


> 如我先前回應文(後因無心於論,故當時自行刪去):
> 阿含只說六識,但第七、第八識已包含在其中,因為六識中
> 的我執力即第七識,而第八識則是唯識家將緣起義落於意識
> 來觀察,所成立的染淨法之根源。只是阿含的修證系統與唯
> 識家的修證系統不盡相同,其中牽涉的複雜關係,在此先不
> 論。

    我個人認為阿含和解深密經所述的理論是不悖的。阿含不說阿陀那識
    是因為根本就不用。行者一旦入諸定證阿羅漢後自然就會知道(否則怎麼
    證阿羅漢?阿羅漢就是不受後有),另外就是從初禪開始就可能入滅盡定,
    這世尊走人前就示現過由初禪到非想非非想再回到初禪然後入滅盡定。

> 滅物種本能,或為定力所致,或為智慧解脫;前者未離輪迴,
> 後者方才不再輪迴。

    『慧解脫者』不一定有定力也『不是真的解脫』(請查須深盜法相關),
    但因為已經知道法次法向,就如同阿難一樣觀念正確者,時間一到給他
    逮到機會就找個地方端坐開始證阿羅漢。要不死後入中陰身時也有機會入涅盤。
   阿羅漢則是俱解脫,也就是心解脫/ 慧解脫具足。

    滅了物種本能,依原作者的意思就是連阿賴耶都不見去,當然就
    脫離輪迴了。

--
    偶理想中的天堂:          1.每天晚上有小酒小酌一番  (換成紅茶也可以)
                             2.每天晚上有兩片烤魚下巴  (換成腱子冬粉也可以)
                             3.每天晚上有奇怪內容的節目(換成鬼話連篇也可以 )
    偶理想中的老年生活:        在河港旁擺熱呼呼的黑輪攤,客人可以喝杯清酒
    偶理想中變成老頭子的模樣:  就是櫻桃爺爺那個樣子, 有點呆呆的很可愛.
                             
Tue Jul 31 21:36:23 2007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