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忍辱的界限何在?
#1
台灣加油樂利安康
在六度之中,有一項為忍辱。
想請教的是,忍辱的界限何在才能達到默擯的程度?
另外,對於事情,我們忍辱要忍到什麼程度?

以上。
--
明珠照徹天堂路,金錫振開地獄門。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摩訶薩。
人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南無大行普賢王菩薩摩訶薩。
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Wed Aug 9 19:31:12 2006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忍辱的界限何在?
#2
福至心靈 ^^
※ 引述《images (台灣加油樂利安康)》之銘言:
> 在六度之中,有一項為忍辱。
> 想請教的是,忍辱的界限何在才能達到默擯的程度?
> 另外,對於事情,我們忍辱要忍到什麼程度?
> 以上。
晚輩聊聊自己的看法
默擯的程度是什麼東西呀

忍辱沒有定義

忍辱仙人可以完成大業
當然忍辱的境界越高您的境界也越高

也許不懂我說什麼呀

如果您知道您現在是在作夢
您會不會想多讓一點
反正醒來又沒有差別了

反之
一個人的境界越深
對於外在的是是非非越覺得不在意 <--  如同我們的作夢
自然能捨
自然能忍辱
而到達一種 外在認為是忍辱 其本身卻不在意的境界

如同你好朋友的一歲小孩踢你一腳
你會踢回去嗎

也許只是笑笑而已]

修行人的境界只要不斷的突破
就沒有所謂的境界

心會不斷的擴大
所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舉個例子
如果你的牙齒不小心咬到了舌頭
你會生氣把牙齒拔掉嗎

哈哈哈

也沒有所謂的無法可修的狀態

多修慈悲行
在慈悲中修佛法晚輩十分讚嘆

慈悲中 可以生戒 可以生定 可以生慧

慈悲是一種不可思議的菩薩道

一個不可思議的法門

------
此篇文章完全是自己的感受

細細品味獲利無窮

--
罪從心起將心懺
心若滅時罪亦亡
心亡罪滅兩俱空
是則名為真懺悔
Thu Aug 10 05:49:37 2006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忍辱的界限何在?
#3
rlai000
※ 引述《yaoan110 (福至心靈 ^^)》之銘言:
> > 在六度之中,有一項為忍辱。
> > 想請教的是,忍辱的界限何在才能達到默擯的程度?
> > 另外,對於事情,我們忍辱要忍到什麼程度?
> > 以上。
> 晚輩聊聊自己的看法
> 默擯的程度是什麼東西呀
> 忍辱沒有定義
> 忍辱仙人可以完成大業
> 當然忍辱的境界越高您的境界也越高
> 也許不懂我說什麼呀
> 如果您知道您現在是在作夢
> 您會不會想多讓一點
> 反正醒來又沒有差別了
> 反之
> 一個人的境界越深
> 對於外在的是是非非越覺得不在意 <--  如同我們的作夢
> 自然能捨
> 自然能忍辱
> 而到達一種 外在認為是忍辱 其本身卻不在意的境界
> 如同你好朋友的一歲小孩踢你一腳
> 你會踢回去嗎
> 也許只是笑笑而已]
> 修行人的境界只要不斷的突破
> 就沒有所謂的境界
> 心會不斷的擴大
> 所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 舉個例子
> 如果你的牙齒不小心咬到了舌頭
> 你會生氣把牙齒拔掉嗎
> 哈哈哈
> 也沒有所謂的無法可修的狀態
> 多修慈悲行
> 在慈悲中修佛法晚輩十分讚嘆
> 慈悲中 可以生戒 可以生定 可以生慧
> 慈悲是一種不可思議的菩薩道

菩薩道可不只是慈悲。

菩即是「菩提」,梵語 bodhi 。於道上可建立成二分,即智與悲。二者無異無別、不二、雙運,才可稱
「覺」。

再者,薩即是「薩陲」,即是「有情」,梵語 sattva 。 所以菩薩又含智與悲之意。

又,此相應《心經》中的「色空」四句義。

這樣才可稱之為「不可思議法門」。

> 一個不可思議的法門
> ------
> 此篇文章完全是自己的感受
> 細細品味獲利無窮

忍辱,有古譯為「安忍」。其意義較明顯地與菩提相應。這樣也才為「六波羅蜜多」之一。所以忍辱不是
忍、忍、忍、死忍。 ;)
2006年 8月10日 22:49:25 星期四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