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煩惱 |
#1 |
記憶重建
|
別人有困難 我一定會幫忙照顧與陪伴
我了解自己的心 知道自己未來一定要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我願意去幫忙需要幫忙的人
可是我不喜歡一些同學的行為
偶爾與同學在一起感覺還不錯
可是不喜歡大家天天總是在一起 說笑打鬧 非常無意義
且蠻厭惡同學叫我煮飯給他們吃
我不能阻止他們的想法
我只能婉轉的說我想自己吃飯 或者偶爾有煮大家一起吃
但每次發生時 心裡都很難受
我只想靜靜單純的吃飯 讀書 做一些想要做的事 念經 看課外書
大家互相 想見面到外面 或者由自己邀請 而不事大家想來就來
如果常常都有人打擾 真的很浪費時間
難道我真的很小心眼嗎
可是 我絕的我都會替別人想 可是大多數的人不會替別人想
想要做什麼就做什麼
我不知道跟怎麼放下心中的那種厭惡感
隨順?自在?
如果一個真修行人 美天都有很多人去拜訪他 佔去大多時間
他該以什麼心態面對呢
更何況我這個初學者呢
希望大家能為我解惑~~無限感恩~~~
|
|
|
Re: 煩惱 |
#2 |
秋寒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
(ptt.cc )
|
※ 引述《hsuyalin.bbs@cbs.ntu.edu.tw (記憶重建)》之銘言:
: 我只想靜靜單純的吃飯 讀書 做一些想要做的事 念經 看課外書
: 大家互相 想見面到外面 或者由自己邀請 而不事大家想來就來
: 如果常常都有人打擾 真的很浪費時間
: 難道我真的很小心眼嗎
: 可是 我絕的我都會替別人想 可是大多數的人不會替別人想
: 想要做什麼就做什麼
: 我不知道跟怎麼放下心中的那種厭惡感
: 隨順?自在?
: 如果一個真修行人 美天都有很多人去拜訪他 佔去大多時間
: 他該以什麼心態面對呢
: 更何況我這個初學者呢
: 希望大家能為我解惑~~無限感恩~~~
做自己想做的事,做自己該做的事
有捨才有得~~
不捨~又想得~那注定天天煩腦~
自己抓個平衡吧~
一個真修行的人通常會拒絕訪客~
除非~是讓自己入世磨練...
小隱隱於林、中隱隱於世、大隱隱於朝
即使入世也要能掌握自己的生活環境
可不會當個爛好人...什麼都好..
Wed Jun 9 20:42:44 2004
|
|
|
Re: 煩惱 |
#3 |
緣
|
※ 引述《hsuyalin (記憶重建)》之銘言:
> 別人有困難 我一定會幫忙照顧與陪伴
> 我了解自己的心 知道自己未來一定要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 我願意去幫忙需要幫忙的人
> 可是我不喜歡一些同學的行為
煩惱來自於念著, 在境上生心, 下文說的情形也是一樣
> 偶爾與同學在一起感覺還不錯
> 可是不喜歡大家天天總是在一起 說笑打鬧 非常無意義
> 且蠻厭惡同學叫我煮飯給他們吃
> 我不能阻止他們的想法
> 我只能婉轉的說我想自己吃飯 或者偶爾有煮大家一起吃
> 但每次發生時 心裡都很難受
> 我只想靜靜單純的吃飯 讀書 做一些想要做的事 念經 看課外書
> 大家互相 想見面到外面 或者由自己邀請 而不事大家想來就來
> 如果常常都有人打擾 真的很浪費時間
> 難道我真的很小心眼嗎
> 可是 我絕的我都會替別人想 可是大多數的人不會替別人想
> 想要做什麼就做什麼
> 我不知道跟怎麼放下心中的那種厭惡感
~~~~~~~~~~~~~~~~~~~~~~~~~~~~~~~~~~~
煩惱的原因, 是因為你在境上生了心, 這就叫作"緣心", 念首先是
某個境界, 你在那境界中觸動了你的念頭; 而念頭生起之後, 隨後生起
意識之於六根, 便於境上生起識見, 這是第二; 這之後呢, 因為於此境
界上有貪欲潛行, 所以念頭便不斷繞著於之前的境界打轉, 不斷的生出
識見, 由於不能覺察此一識見妄想, 所以相續心不能斷; 也可以說這仍
是貪的緣故.
要解決這問題, 第一, 是於境上不起念, 這並不是說斷絕了念, 而
是之前說的第一步的狀況就沒發生, 自然在境上沒什麼感受, 也沒那些
種種不必要的認識, 不過, 這狀況您目前大概無法辦到.
第二, 是在境上, 念已經生起了, 生起了並沒關係, 因為基本上它
是生滅法, 並不會常在並繫縛, 繫縛其實是無法斷相續念而生繫縛; 假
若, 能在念於境上升起之後, 過了就過了, 沒有在這上面接一大堆的念
頭, 使自己在自身識見妄想中打轉而生起種種情緒, 那它過了就過了,
也不會煩惱, 就如天上飄過一片雲罷了.
第三, 若念在境上打轉而轉不出來, 要知道基本上是因為有貪潛行
的緣故, 由識見妄想, 故對境與事有某種看法, 以不覺識見妄想故, 所
以在這上面就有貪, 互相依緣, 念頭就在境上相續不斷的繫縛了.
那怎辦, 要先覺這識見妄想, 知道這些是識境界, 善惡有無色空動
靜皆是識境界, 並多注意微細的貪念, 這貪念, 若靜下來, 她總是會浮
現出來的, 它按耐不住的, 這是個因, 要注意, 要斷.
這道理總說起來, 就是圓覺經說的:"居一切時不起妄念, 於諸妄心
亦不息滅, 住妄想境不加了知, 於無了知不辨真實."
第一句說的是第一, 之後說的, 是念生起後, 覺了而無識見妄想.
> 隨順?自在?
> 如果一個真修行人 美天都有很多人去拜訪他 佔去大多時間
> 他該以什麼心態面對呢
有個心態才會煩惱, 若無心於此境則無差別
> 更何況我這個初學者呢
> 希望大家能為我解惑~~無限感恩~~~
|
|
|
Re: 煩惱 |
#4 |
記憶重建
|
※ 引述《yuan (緣)》之銘言:
> > 別人有困難 我一定會幫忙照顧與陪伴
> > 我了解自己的心 知道自己未來一定要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 > 我願意去幫忙需要幫忙的人
> > 可是我不喜歡一些同學的行為
> 煩惱來自於念著, 在境上生心, 下文說的情形也是一樣
> > 偶爾與同學在一起感覺還不錯
> > 可是不喜歡大家天天總是在一起 說笑打鬧 非常無意義
> > 且蠻厭惡同學叫我煮飯給他們吃
> > 我不能阻止他們的想法
> > 我只能婉轉的說我想自己吃飯 或者偶爾有煮大家一起吃
> > 但每次發生時 心裡都很難受
> > 我只想靜靜單純的吃飯 讀書 做一些想要做的事 念經 看課外書
> > 大家互相 想見面到外面 或者由自己邀請 而不事大家想來就來
> > 如果常常都有人打擾 真的很浪費時間
> > 難道我真的很小心眼嗎
> > 可是 我絕的我都會替別人想 可是大多數的人不會替別人想
> > 想要做什麼就做什麼
> > 我不知道跟怎麼放下心中的那種厭惡感
> ~~~~~~~~~~~~~~~~~~~~~~~~~~~~~~~~~~~
> 煩惱的原因, 是因為你在境上生了心, 這就叫作"緣心", 念首先是
> 某個境界, 你在那境界中觸動了你的念頭; 而念頭生起之後, 隨後生起
> 意識之於六根, 便於境上生起識見, 這是第二; 這之後呢, 因為於此境
> 界上有貪欲潛行, 所以念頭便不斷繞著於之前的境界打轉, 不斷的生出
> 識見, 由於不能覺察此一識見妄想, 所以相續心不能斷; 也可以說這仍
> 是貪的緣故.
> 要解決這問題, 第一, 是於境上不起念, 這並不是說斷絕了念, 而
> 是之前說的第一步的狀況就沒發生, 自然在境上沒什麼感受, 也沒那些
> 種種不必要的認識, 不過, 這狀況您目前大概無法辦到.
> 第二, 是在境上, 念已經生起了, 生起了並沒關係, 因為基本上它
> 是生滅法, 並不會常在並繫縛, 繫縛其實是無法斷相續念而生繫縛; 假
> 若, 能在念於境上升起之後, 過了就過了, 沒有在這上面接一大堆的念
> 頭, 使自己在自身識見妄想中打轉而生起種種情緒, 那它過了就過了,
> 也不會煩惱, 就如天上飄過一片雲罷了.
> 第三, 若念在境上打轉而轉不出來, 要知道基本上是因為有貪潛行
> 的緣故, 由識見妄想, 故對境與事有某種看法, 以不覺識見妄想故, 所
> 以在這上面就有貪, 互相依緣, 念頭就在境上相續不斷的繫縛了.
> 那怎辦, 要先覺這識見妄想, 知道這些是識境界, 善惡有無色空動
> 靜皆是識境界, 並多注意微細的貪念, 這貪念, 若靜下來, 她總是會浮
> 現出來的, 它按耐不住的, 這是個因, 要注意, 要斷.
> 這道理總說起來, 就是圓覺經說的:"居一切時不起妄念, 於諸妄心
> 亦不息滅, 住妄想境不加了知, 於無了知不辨真實."
> 第一句說的是第一, 之後說的, 是念生起後, 覺了而無識見妄想.
> > 隨順?自在?
> > 如果一個真修行人 美天都有很多人去拜訪他 佔去大多時間
> > 他該以什麼心態面對呢
> 有個心態才會煩惱, 若無心於此境則無差別
> > 更何況我這個初學者呢
> > 希望大家能為我解惑~~無限感恩~~~
境上無念 事情不能避免...隨順因緣就不會起煩惱...這樣說對嗎??
假若跟一個不熟識的人講話 卻無故生起不耐煩或者不高興的念頭
也是一種貪念?一種念頭的執著嗎?
usually 事情過後 也許當下我起了煩惱心 但都是過去就算了
2004年 6月12日 7:49:12 星期六
|
|
|
Re: 煩惱 |
#5 |
緣
|
※ 引述《hsuyalin (記憶重建)》之銘言:
> 境上無念 事情不能避免...隨順因緣就不會起煩惱...這樣說對嗎??
境上無念事情當然也是在, 有些讓你感到煩惱的事, 比如說只是別人的
批評, 或是非責任內的事, 非自己不得不面對的事, 那麼本來就不需要
在境上生心, 但是問題是您可能在當下已經生了, 那麼, 若這一念的妄
想如果不繼續, 那也成, 在不行, 就得尋求對治法, 用對治法解決; 若
是事情是像你必須完成的事, 比如你的工作, 那麼在境上當然不能無念
, 因為你必須要著手處理事情仍須依賴識之分別, 那麼, 你得要在用時
無染, 無貪嗔痴則無染.
隨順因緣?
我所說的, 是心不攀緣; 外在則隨緣應物, 緣來, 那我們便處理, 緣去
, 我們亦無求; 以無求之行, 隨緣不便, 不便隨緣.
心無求, 則無喜好, 有喜好則外力皆可順你喜好影響你, 都有可能
著魔.
> 假若跟一個不熟識的人講話 卻無故生起不耐煩或者不高興的念頭
> 也是一種貪念?一種念頭的執著嗎?
這情況很多, 有時候, 這就是業將現前, 所以心先動盪了; 故
升起對這個人的感受, 不覺則受識見驅策而產生行為, 這種情況下
, 會無端生起感受, 當清楚過去業緣, 若是我負他就得面對這事情;
做個良好的了結; 若是他負我, 我們不在繼續下去, 在無為當中,
不給它因緣力量, 不生識見迎合長養, 這種子它就又會去了, 在這
過程中, 它的力量會減弱, 最後也就不能動搖自心.
然而, 在不能知業緣的情況下, 第一, 就是心得先靜默下來,
審查自己為何不高興, 靜默下來, 不去尋它就會跑出來; 若不能則
用推敲思尋原因, 畢竟自己看某個人就是不太順眼, 這裡面就有自
己的識見, 因為自己喜好自身的某種見解, 認為人應該這樣, 所以
對於非喜好的那類就會不順眼; 所以必須從 無明, 識見, 貪心,
這三者著手.
> usually 事情過後 也許當下我起了煩惱心 但都是過去就算了
過去就算了, 那是好的, 不過感受還在嗎? 之前煩惱的感受還在嗎?
心還在境上相續纏縛嗎? 若還感到煩, 那麼它就還在相續著, 相續
心沒斷; 若還在相續, 那情緒就還會起伏甚至增長, 也就是說這雪
球還還在滾著, 越滾越大; 所以過去就過去, 重要的是你的心念是
否真的如此, 念念無滯礙? 念念無滯, 才能轉化習氣.
|
|
|
Re: 煩惱 |
#6 |
記憶重建
|
※ 引述《yuan (緣)》之銘言:
> > 境上無念 事情不能避免...隨順因緣就不會起煩惱...這樣說對嗎??
> 境上無念事情當然也是在, 有些讓你感到煩惱的事, 比如說只是別人的
> 批評, 或是非責任內的事, 非自己不得不面對的事, 那麼本來就不需要
> 在境上生心, 但是問題是您可能在當下已經生了, 那麼, 若這一念的妄
> 想如果不繼續, 那也成, 在不行, 就得尋求對治法, 用對治法解決; 若
> 是事情是像你必須完成的事, 比如你的工作, 那麼在境上當然不能無念
> , 因為你必須要著手處理事情仍須依賴識之分別, 那麼, 你得要在用時
> 無染, 無貪嗔痴則無染.
> 隨順因緣?
> 我所說的, 是心不攀緣; 外在則隨緣應物, 緣來, 那我們便處理, 緣去
> , 我們亦無求; 以無求之行, 隨緣不便, 不便隨緣.
> 心無求, 則無喜好, 有喜好則外力皆可順你喜好影響你, 都有可能
> 著魔.
心無求....就是破除我見嗎?
真的很謝謝你的一番話...提胡灌頂~無限感恩~~
~~
> > 假若跟一個不熟識的人講話 卻無故生起不耐煩或者不高興的念頭
> > 也是一種貪念?一種念頭的執著嗎?
> 這情況很多, 有時候, 這就是業將現前, 所以心先動盪了; 故
> 升起對這個人的感受, 不覺則受識見驅策而產生行為, 這種情況下
> , 會無端生起感受, 當清楚過去業緣, 若是我負他就得面對這事情;
> 做個良好的了結; 若是他負我, 我們不在繼續下去, 在無為當中,
> 不給它因緣力量, 不生識見迎合長養, 這種子它就又會去了, 在這
> 過程中, 它的力量會減弱, 最後也就不能動搖自心.
> 然而, 在不能知業緣的情況下, 第一, 就是心得先靜默下來,
> 審查自己為何不高興, 靜默下來, 不去尋它就會跑出來; 若不能則
> 用推敲思尋原因, 畢竟自己看某個人就是不太順眼, 這裡面就有自
> 己的識見, 因為自己喜好自身的某種見解, 認為人應該這樣, 所以
> 對於非喜好的那類就會不順眼; 所以必須從 無明, 識見, 貪心,
> 這三者著手.
> > usually 事情過後 也許當下我起了煩惱心 但都是過去就算了
> 過去就算了, 那是好的, 不過感受還在嗎? 之前煩惱的感受還在嗎?
> 心還在境上相續纏縛嗎? 若還感到煩, 那麼它就還在相續著, 相續
> 心沒斷; 若還在相續, 那情緒就還會起伏甚至增長, 也就是說這雪
> 球還還在滾著, 越滾越大; 所以過去就過去, 重要的是你的心念是
> 否真的如此, 念念無滯礙? 念念無滯, 才能轉化習氣.
當念頭有滯時 我會去覺察檢討..為什麼如此..事過境遷或當下即能把心念轉向好
的 那種感受當然也不存在 ....
只是我擔心的是自己的"心" 想要讓自己心靈的層次在上層樓
最近會特別受人的話語而影響
就像我剛說的 一個不熟識的人我竟會無端升起不耐煩的心,但是事後 心裡真是
相當懊惱也覺得對不起他,在跟他說話的同時,心裡也不段的問著自己為什麼
想著自己怎麼可以有這樣的心態,我想是如你所說的,業力牽引,應該讓心更柔軟對
待各種人事物....要如何去破識見呢...識見就是所知障嗎?我常檢查自己的念頭..
改正自己不正確的心態
2004年 6月12日 13:11:51 星期六
|
|
|
Re: 煩惱 |
#7 |
緣
|
※ 引述《hsuyalin (記憶重建)》之銘言:
> > 隨順因緣?
> > 我所說的, 是心不攀緣; 外在則隨緣應物, 緣來, 那我們便處理, 緣去
> > , 我們亦無求; 以無求之行, 隨緣不便, 不便隨緣.
> > 心無求, 則無喜好, 有喜好則外力皆可順你喜好影響你, 都有可能
> > 著魔.
> 心無求....就是破除我見嗎?
這是問題嗎? 還是看到的意思?
> 真的很謝謝你的一番話...提胡灌頂~無限感恩~~
> ~~
> 當念頭有滯時 我會去覺察檢討..為什麼如此..事過境遷或當下即能把心念轉向好
> 的 那種感受當然也不存在 ....
轉向好的, 基本上仍是識見妄想
> 只是我擔心的是自己的"心" 想要讓自己心靈的層次在上層樓
> 最近會特別受人的話語而影響
> 就像我剛說的 一個不熟識的人我竟會無端升起不耐煩的心,但是事後 心裡真是
1.說話應對時生起, 時先於境上有念.
2.事後有懊悔情緒, 這就是我說的相續妄想; 從一開始的一念, 又轉出一大堆
念, 轉來轉去, 當然感受隨著念想在變, 這就是我說的相續心.
> 相當懊惱也覺得對不起他,在跟他說話的同時,心裡也不段的問著自己為什麼
3.念前境, 故又生出"覺對不起"; "我為何這樣?" 等念, 在這相續念中
所以不斷的感受轉變, 生出種種煩惱.
觀察它, 不是用"想"的, 必須能深入覺察到內心的貪執, 但就現在看來,
您當以先能收攝善亂心為主.
> 想著自己怎麼可以有這樣的心態,我想是如你所說的,業力牽引,應該讓心更柔軟對
> 待各種人事物....要如何去破識見呢...識見就是所知障嗎?我常檢查自己的念頭..
> 改正自己不正確的心態
顯然您在識見之中, 卻看不到識見在哪, 那得先從外境觀察, 從外在的依他
起( 因緣法),把這外在的狀況因緣看清楚, 如實正觀; 而後在對應於你心理的看
法想法, 由對照中而知虛實, 從而先遣除粗重的錯認; 這不能用想的, 就像科學
般驗證;
比如你對這事的看法是某個樣, 而後, 你當就這這事情的實際推就晴狀況是
否如此; 比如說, "這筷子很長"; 那麼, 就著實情驗證, 這"長"是筷子本身具有
的性質嗎? 就實質中, 我們看不到其所以為"長"的要素; 而且, 若是和竹竿相比
, 好像就不能在說"長"了; 所以就知到, "長""短"這是心賦與它的, 並非外在實
有, 以如是檢視, 了知"長短等等"是不實的, 是識所變現的. 不實的東西, 就別
在上面當一回事; 先去粗的, 先把一些顛倒錯認去除; 沒了錯認, 就沒了很多不
必要的顛倒妄想; 而後才能進一步看清楚心理的顛倒妄想.
|
|
|
Re: 煩惱 |
#8 |
Being
|
這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at least to me.
I'm still thinking over it.
學長一定是個很溫和善良的人
大家才會把你所做的事情當成理所當然
末學曾經試著這樣練習過
對周遭所有人的要求
來者不拒
把所有的人當成長輩伺候
可是會有些問題
其一、能力不足。有時候反而會變成幫倒忙,讓人心生煩惱,自己也變得裡外不是人。
其二、會養成別人求助你的習慣,凡事都依賴你,認為你幫他們做的是理所當。
第一點還容易解決,反正就是做事多磨練,自然就會進步。
第二點,末學到現在還想不通。
假如以世間法而言,事情很簡單:相敬如賓最好,做得來就做,自忖有些原因幫不上忙得
婉拒即可。你對別人並沒有特別的義務,你拒絕了,別人也沒有權利要求什麼,就算是心
裡不開心,也是對方該調適,畢竟是對方請你幫忙的,決定在你。
可是學了佛,提升到出世間法的層面,事情就不簡單
假如發了心,我們便是對每個人都有很深刻的義務。
就以如母觀來說好了,別人要我煮東西給他吃,我想做些別的事,假如是一般人來說,
yes or no,自己決定,別人管不著。可是若一作觀,緣想每個人對自己的恩德,
眼前只有一條路,好,我煮。
今天面對的是少數人,事情還好辦。對象一多,那真不是開玩笑的。
最難解決的問題就是,在這個過程中,人性的貪婪面很容易會示現出來
你幫別人,別人一開始會覺得很感激。接下來,覺得你本來就該幫。
接著把能丟給你的就丟給你,最後不作對方還不歡喜。
這種情況在公家機關或職場應該很容易看到。
然後,自己心裡承受不住,心生煩惱,還要檢討自己是不是修養不夠,慈悲心不夠。
末學到目前能想到的是:
最起碼自己不要跟看到的人一樣。人的習氣是共通的,自己多少也會有把別人的付出當成
理所當然的時候,如今要銘記心頭。
然後,衡量自己的能力,還是要有所取捨。
末學 相信的確有許多佛菩薩對眾生是千處祈求千處應,隨順而轉,甚至右眼布施完後還要
換左眼,對方嫌髒還不能有所怨言。但是這不是一蹴可幾,程度到了,自然就做到了。
程度沒到,硬是逼著自己做,承擔的下來沒問題,若是心生煩惱,功德不生,反倒造業
就划不來了。
小小的心得供學長參考
若是有人有所體悟
please share with me because i have thought over it for a really long long time
thanks:)
Being
※ 引述《hsuyalin (記憶重建)》之銘言:
> 別人有困難 我一定會幫忙照顧與陪伴
> 我了解自己的心 知道自己未來一定要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 我願意去幫忙需要幫忙的人
> 可是我不喜歡一些同學的行為
> 偶爾與同學在一起感覺還不錯
> 可是不喜歡大家天天總是在一起 說笑打鬧 非常無意義
> 且蠻厭惡同學叫我煮飯給他們吃
> 我不能阻止他們的想法
> 我只能婉轉的說我想自己吃飯 或者偶爾有煮大家一起吃
> 但每次發生時 心裡都很難受
> 我只想靜靜單純的吃飯 讀書 做一些想要做的事 念經 看課外書
> 大家互相 想見面到外面 或者由自己邀請 而不事大家想來就來
> 如果常常都有人打擾 真的很浪費時間
> 難道我真的很小心眼嗎
> 可是 我絕的我都會替別人想 可是大多數的人不會替別人想
> 想要做什麼就做什麼
> 我不知道跟怎麼放下心中的那種厭惡感
> 隨順?自在?
> 如果一個真修行人 美天都有很多人去拜訪他 佔去大多時間
> 他該以什麼心態面對呢
> 更何況我這個初學者呢
> 希望大家能為我解惑~~無限感恩~~~
--
持戒念佛妙妙妙
~~~~懺公師父
Sat Jun 12 18:33:01 2004
|
|
|
Re: 煩惱 |
#9 |
記憶重建
|
※ 引述《yuan (緣)》之銘言:
> > 心無求....就是破除我見嗎?
> 這是問題嗎? 還是看到的意思?
這是看到的意思~
> > 真的很謝謝你的一番話...提胡灌頂~無限感恩~~
> >
> > 當念頭有滯時 我會去覺察檢討..為什麼如此..事過境遷或當下即能把心念轉
向好
> > 的 那種感受當然也不存在 ....
> 轉向好的, 基本上仍是識見妄想
> > 只是我擔心的是自己的"心" 想要讓自己心靈的層次在上層樓
> > 最近會特別受人的話語而影響
> > 就像我剛說的 一個不熟識的人我竟會無端升起不耐煩的心,但是事後 心裡
真是
> 1.說話應對時生起, 時先於境上有念.
> 2.事後有懊悔情緒, 這就是我說的相續妄想; 從一開始的一念, 又轉出一
大堆
> 念, 轉來轉去, 當然感受隨著念想在變, 這就是我說的相續心.
> > 相當懊惱也覺得對不起他,在跟他說話的同時,心裡也不段的問著自己為什麼
> 3.念前境, 故又生出"覺對不起"; "我為何這樣?" 等念, 在這相續念中
> 所以不斷的感受轉變, 生出種種煩惱.
> 觀察它, 不是用"想"的, 必須能深入覺察到內心的貪執, 但就現在看來,
> 您當以先能收攝善亂心為主.
你說的"觀察" 我能懂得,因為如果一直用"想"的,是用意識去想吧
我就是在"想"過後沒有答案,乾脆拋開任何想法,而能靜下來
會有更多念頭接著,是在思考自己本身,是不是我見太深故該如何破除我見?
我還未找出一個平衡點,是因為如你說的,以識見故,雖知識見,卻不知識見在何
處....我能收攝散亂的心,卻不知如何破除識見,因為我看不清也不知道那是什
麼?我能覺察到"貪",覺察到自己的"喜好",覺察到了....就能破除嗎?
我能做到的,就是以平常心面對大家
> > 想著自己怎麼可以有這樣的心態,我想是如你所說的,業力牽引,應該讓心更柔
軟對
> > 待各種人事物....要如何去破識見呢...識見就是所知障嗎?我常檢查自己的念
頭..
> > 改正自己不正確的心態
> 顯然您在識見之中, 卻看不到識見在哪, 那得先從外境觀察, 從外在的依
他
> 起( 因緣法),把這外在的狀況因緣看清楚, 如實正觀; 而後在對應於你心理的
看
> 法想法, 由對照中而知虛實, 從而先遣除粗重的錯認; 這不能用想的, 就像科
學
> 般驗證;
> 比如你對這事的看法是某個樣, 而後, 你當就這這事情的實際推就晴狀況
是
> 否如此; 比如說, "這筷子很長"; 那麼, 就著實情驗證, 這"長"是筷子本身具
有
> 的性質嗎? 就實質中, 我們看不到其所以為"長"的要素; 而且, 若是和竹竿相
比
> , 好像就不能在說"長"了; 所以就知到, "長""短"這是心賦與它的, 並非外在
實
> 有, 以如是檢視, 了知"長短等等"是不實的, 是識所變現的. 不實的東西, 就
別
> 在上面當一回事; 先去粗的, 先把一些顛倒錯認去除; 沒了錯認, 就沒了很多
不
> 必要的顛倒妄想; 而後才能進一步看清楚心理的顛倒妄想.
我懂您的意思 我會更往內心看
覺察到顛倒妄想 就不會在有無謂的顛倒妄想 是不是這樣呢
2004年 6月12日 19:43:09 星期六
|
|
|
Re: 煩惱 |
#10 |
記憶重建
|
※ 引述《Being (Being)》之銘言:
> 這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at least to me.
> I'm still thinking over it.
> 學長一定是個很溫和善良的人
> 大家才會把你所做的事情當成理所當然
> 末學曾經試著這樣練習過
> 對周遭所有人的要求
> 來者不拒
> 把所有的人當成長輩伺候
> 可是會有些問題
> 其一、能力不足。有時候反而會變成幫倒忙,讓人心生煩惱,自己也變得裡外不
是人。
> 其二、會養成別人求助你的習慣,凡事都依賴你,認為你幫他們做的是理所當。
> 第一點還容易解決,反正就是做事多磨練,自然就會進步。
> 第二點,末學到現在還想不通。
> 假如以世間法而言,事情很簡單:相敬如賓最好,做得來就做,自忖有些原因幫
不上忙得
> 婉拒即可。你對別人並沒有特別的義務,你拒絕了,別人也沒有權利要求什麼,
就算是心
> 裡不開心,也是對方該調適,畢竟是對方請你幫忙的,決定在你。
> 可是學了佛,提升到出世間法的層面,事情就不簡單
> 假如發了心,我們便是對每個人都有很深刻的義務。
> 就以如母觀來說好了,別人要我煮東西給他吃,我想做些別的事,假如是一般人
來說,
> yes or no,自己決定,別人管不著。可是若一作觀,緣想每個人對自己的恩
德,
> 眼前只有一條路,好,我煮。
> 今天面對的是少數人,事情還好辦。對象一多,那真不是開玩笑的。
> 最難解決的問題就是,在這個過程中,人性的貪婪面很容易會示現出來
我真的這樣覺得..."貪"...可是自己也有"貪"吧 因為我不想去做
不就是求自己的安寧 也是一種貪部是嗎
> 你幫別人,別人一開始會覺得很感激。接下來,覺得你本來就該幫。
> 接著把能丟給你的就丟給你,最後不作對方還不歡喜。
> 這種情況在公家機關或職場應該很容易看到。
> 然後,自己心裡承受不住,心生煩惱,還要檢討自己是不是修養不夠,慈悲心不
對呀 我慧這樣去思考
不過 真正靜下心來,發現自己的有種種的念頭意識去判斷
但若沒有種種意識的評判,似乎一切煩惱都不存在了
> 末學到目前能想到的是:
> 最起碼自己不要跟看到的人一樣。人的習氣是共通的,自己多少也會有把別人的
付出當成
> 理所當然的時候,如今要銘記心頭。
> 然後,衡量自己的能力,還是要有所取捨。
> 末學 相信的確有許多佛菩薩對眾生是千處祈求千處應,隨順而轉,甚至右眼布
施完後還要
> 換左眼,對方嫌髒還不能有所怨言。但是這不是一蹴可幾,程度到了,自然就做
到了。
> 程度沒到,硬是逼著自己做,承擔的下來沒問題,若是心生煩惱,功德不生,反
倒造業
> 就划不來了。
> 小小的心得供學長參考
> 若是有人有所體悟
> please share with me because i have thought over it for a really long
long time
> thanks:)
> Being
> > "緣"有回覆我的問題 你可以看看 我覺得他說的很對呢
2004年 6月12日 19:50:48 星期六
|
|
|
Re: 煩惱 |
#11 |
緣
|
※ 引述《hsuyalin (記憶重建)》之銘言:
> 你說的"觀察" 我能懂得,因為如果一直用"想"的,是用意識去想吧
> 我就是在"想"過後沒有答案,乾脆拋開任何想法,而能靜下來
> 會有更多念頭接著,是在思考自己本身,是不是我見太深故該如何破除我見?
反省很好, 不過在顛倒存在時, 有時候思考出來的方法也還是顛倒的,
要知道所認識的有沒有錯誤, 是否真的如此, 得要反覆驗證(在無法得知時),
顛倒, 還是從觀察依他起遣除遍計執.
> 我還未找出一個平衡點,是因為如你說的,以識見故,雖知識見,卻不知識見在何
> 處....我能收攝散亂的心,卻不知如何破除識見,因為我看不清也不知道那是什
> 麼?我能覺察到"貪",覺察到自己的"喜好",覺察到了....就能破除嗎?
察覺到了, 才知自己道貪些什麼, 什麼問題還沒解決需要解決, 最直接的
當然是放下, 若是放不下, 就是用"對治"的, 金剛經講:"知我說法, 如筏喻著,
法尚應捨, 何況非法"; 以對治法治心病, 治好了才捨對治法.
> 我能做到的,就是以平常心面對大家
> > 不必要的顛倒妄想; 而後才能進一步看清楚心理的顛倒妄想.
> 我懂您的意思 我會更往內心看
> 覺察到顛倒妄想 就不會在有無謂的顛倒妄想 是不是這樣呢
上篇說的道理, 就是經上講的從觀依他起性, 遣除遍計所執性; 如果懂得這意思,
就依此遣除遍計所執性; 所以要知道顛倒在哪, 得先觀外境; 依他起上實無的, 而
心中卻認為有的, 這該遣除; 而後更深入的, 則是遣除依他起.
在對照之中, 才知道" 原來這是識變化的, 是識境", "是識賦予這性質, 非外境
真有此性質";曉了虛妄, 才知道識境如夢如幻, 把他當真實而生感受就顛倒了.
|
|
|
Re: 煩惱 |
#12 |
緣
|
※ 引述《hsuyalin (記憶重建)》之銘言:
> 我真的這樣覺得..."貪"...可是自己也有"貪"吧 因為我不想去做
> 不就是求自己的安寧 也是一種貪部是嗎
其實這確時是沒必要如此的; 是您心中還沒拿捏到一個準繩罷了. 也是被
那一念迷惑了, 有些不相關的事, 是沒必要涉入的, 應該得想想是不是"業".
有些不很正確的事, 我們不可迷惑而去作; 若事情是對大家有利, 那麼, 要做就
歡喜作. 否則, 學佛學著學著, 就被人利用了.
除了思考去做這件事是不是"業"之外; 還得思考作這件事, 對你如何? 對他
如何? 對其他人如何? 如果你習慣幫他作, 反而幫他長養貪心, 那是否該思考思
考自己怎能助長他的貪心.
除了看自己的心, 也該看其他人是什麼心態, 這事性質如何? 作了之後有沒
有不良結果.
又, 有些狀況下, 我們有時候還是拿不準; 那就做做看, 在驗證看看.
比如說, 這是是你對這件事情推得的結果:" 我不去作, 似乎是貪求安寧";
對這問題, 若要思考, 當多方面思考驗證;
1. 因為您覺得現在這樣拒絕是一種貪, 所以想嘗試反向操作, 做做看.
2. 你做的時候, 是什麼感受? 什麼心念, 別人的態度, 外境的種種, 那就
是你這次的實驗結果了; 好吧, 假如似乎我不願意; 那麼, 為何有不願意的心?
事情不好, 所以不願意? 貪圖安逸所以不想動? 若是事情是好事, 而且需要你幫
上一把的, 那可說是貪圖安逸; 不妨多幫助別人治治看; 若是事情本來就不是什
麼好事, 而且別人要求你時的心態, 是基於"貪","這學佛人好欺負, 很好用",那
麼應當知曉這事情沒意義, 而且我們基於慈悲心, 不應當助長他的惡心, 也知道
那不能說自己貪, 而是不迷惑, 有智慧的排除這些不該做的事, 不義的事.
慈悲是必須有智慧的; 不然有時候, 只知道幫助別人的外相, 卻讓他內心淪
陷, 這怎是真慈悲?
|
|
|
Re: 煩惱 |
#13 |
stoysl
|
※ 引述《hsuyalin (記憶重建)》之銘言:
> 別人有困難 我一定會幫忙照顧與陪伴
> 我了解自己的心 知道自己未來一定要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 我願意去幫忙需要幫忙的人
> 可是我不喜歡一些同學的行為
> 偶爾與同學在一起感覺還不錯
> 可是不喜歡大家天天總是在一起 說笑打鬧 非常無意義
> 且蠻厭惡同學叫我煮飯給他們吃
> 我不能阻止他們的想法
> 我只能婉轉的說我想自己吃飯 或者偶爾有煮大家一起吃
> 但每次發生時 心裡都很難受
> 我只想靜靜單純的吃飯 讀書 做一些想要做的事 念經 看課外書
> 大家互相 想見面到外面 或者由自己邀請 而不事大家想來就來
> 如果常常都有人打擾 真的很浪費時間
> 難道我真的很小心眼嗎
> 可是 我絕的我都會替別人想 可是大多數的人不會替別人想
> 想要做什麼就做什麼
> 我不知道跟怎麼放下心中的那種厭惡感
> 隨順?自在?
> 如果一個真修行人 美天都有很多人去拜訪他 佔去大多時間
> 他該以什麼心態面對呢
> 更何況我這個初學者呢
> 希望大家能為我解惑~~無限感恩~~~
說個故事,以前有二位經商的兄弟,經過一個未開化的國家,常沒穿衣服,哥哥非常
厭惡這個風俗,而弟弟接受與他人同樂,結果哥哥常與他人爭執,結果物品沒有賣
出去,還被罵,弟弟的物品卻都賣去出,開心的回家。
修行人雖身體有所變化,但心地卻保持赤子之心,
雖同學無法了解佛意,但自己要持戒。
|
|
|
Re: 煩惱 |
#14 |
喵
|
※ 引述《yuan (緣)》之銘言:
> 慈悲是必須有智慧的; 不然有時候, 只知道幫助別人的外相, 卻讓他內心淪
> 陷, 這怎是真慈悲?
有的時候我自己也很煩惱,因為也會遇到對方是學佛的人,但是對方心中
也有很多的煩惱,常常需要向人告解才能舒緩。
但是對方並不知道那些問題一直存在著,即使知道也沒有努力去解決,
甚至有時候也不懂得應對進退,不知道其實每個人自己也有很多的事情
要作。對方常常會說,其實你們的修行一定比我好,所以麻煩你們聽我
說這些,請你們給一點意見。
對方其實已經有了定見,要求其他人的意見只是要加強自己當初的想法罷了,
但是如果沒有給意見,對方又會覺得是不是不給對方面子或者是吝惜給對方
意見。
有的時候對方的煩惱只是三心二意,一邊念佛一邊又想著要賺大錢,然後不
知道自己要作什麼,所以又要到處去諮詢大家的意見。其實很想當面點破,
但是又怕作的不好,反而結了種下惡因,讓對方的心性有了偏差的念頭。
可是有的時候我自己也懷疑佛經中的話語,對方真的讀懂了嗎,很多經文
我唸誦了很多遍,也看了注釋或是其他人的解釋,有一些真的是到了生活
層面才慢慢懂得,可是有些微妙的事情也說不出來,也只能自己慢慢用心
摸索,但是我覺得對方並沒有很用心,也感覺不太到一種真正學佛人發自
內心的尊重與謙卑。
我承認我真的沒有智慧,也沒有辦法助人解脫,我自己也在慢慢從中學習
,學佛這幾年的確改善了以往一觸即發的家庭關係,但是對於有些事情,
目前似乎還沒有辦法改變。或許對方需要一個契機好好思考自己的狀態,
才能真正體認自己為什麼要學佛,未來又該做些什麼。當然這個也值得
我自己好好思考。
Fri Jun 18 20:46:45 2004
|
|
|
Re: 煩惱 |
#15 |
喵
|
※ 引述《yuan (緣)》之銘言:
> 又, 有些狀況下, 我們有時候還是拿不準; 那就做做看, 在驗證看看.
說到這個,我自己真的感同身受。不相信自己的直覺,硬要去試試看,
明明知道感覺不好卻不信邪,往往下場都是滿不順利滿淒慘的。
Fri Jun 18 20:47:54 2004
|
|
|
Re: 煩惱 |
#16 |
記憶重建
|
※ 引述《yuan (緣)》之銘言:
> > 我真的這樣覺得..."貪"...可是自己也有"貪"吧 因為我不想去做
> > 不就是求自己的安寧 也是一種貪部是嗎
> 其實這確時是沒必要如此的; 是您心中還沒拿捏到一個準繩罷了. 也是
被
> 那一念迷惑了, 有些不相關的事, 是沒必要涉入的, 應該得想想是不
是"業".
> 有些不很正確的事, 我們不可迷惑而去作; 若事情是對大家有利, 那麼, 要
做就
> 歡喜作. 否則, 學佛學著學著, 就被人利用了.
> 除了思考去做這件事是不是"業"之外; 還得思考作這件事, 對你如何?
對他
> 如何? 對其他人如何? 如果你習慣幫他作, 反而幫他長養貪心, 那是否該思
考思
> 考自己怎能助長他的貪心.
> 除了看自己的心, 也該看其他人是什麼心態, 這事性質如何? 作了之後
有沒
> 有不良結果.
> 又, 有些狀況下, 我們有時候還是拿不準; 那就做做看, 在驗證看看.
> 比如說, 這是是你對這件事情推得的結果:" 我不去作, 似乎是貪求安
寧";
> 對這問題, 若要思考, 當多方面思考驗證;
> 1. 因為您覺得現在這樣拒絕是一種貪, 所以想嘗試反向操作, 做做看.
> 2. 你做的時候, 是什麼感受? 什麼心念, 別人的態度, 外境的種種,
那就
> 是你這次的實驗結果了; 好吧, 假如似乎我不願意; 那麼, 為何有不願意的
心?
> 事情不好, 所以不願意? 貪圖安逸所以不想動? 若是事情是好事, 而且需要
你幫
> 上一把的, 那可說是貪圖安逸; 不妨多幫助別人治治看; 若是事情本來就不
是什
> 麼好事, 而且別人要求你時的心態, 是基於"貪","這學佛人好欺負, 很好
用",那
> 麼應當知曉這事情沒意義, 而且我們基於慈悲心, 不應當助長他的惡心, 也
知道
> 那不能說自己貪, 而是不迷惑, 有智慧的排除這些不該做的事, 不義的事.
> 慈悲是必須有智慧的; 不然有時候, 只知道幫助別人的外相, 卻讓他內
心淪
> 陷, 這怎是真慈悲?
我現在有個體悟.有什麼想法就說出來跟對方溝通.事情有輕重緩急.
像您說ㄉ慈悲也要有智慧
這幾天下來,知道自己的本質並不是貪求安逸.
如果對方真的有需要幫忙一定義不容辭.
2004年 6月19日 11:28:29 星期六
|
|
|
Re: 煩惱 |
#17 |
緣
|
※ 引述《hsuyalin (記憶重建)》之銘言:
> 我現在有個體悟.有什麼想法就說出來跟對方溝通.事情有輕重緩急.
> 像您說ㄉ慈悲也要有智慧
> 這幾天下來,知道自己的本質並不是貪求安逸.
> 如果對方真的有需要幫忙一定義不容辭.
記取這樣的經驗, 當再次遇到類似的情況時, 相信您不會在迷
惑困擾了; 當您多多檢視自身的念頭, 乃至了解別人對同件事情的
不同看法, 您就會發現, 事情沒什麼不同, 但識見不同, 感受則不
同, 認定也不同; 而事情其實沒這些狀況, 所以, 所接觸的境界,
皆唯識所變, 故沒並要尋於識見而生種種是非論斷.
|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