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請教一事?
#1
灰色馬桶
末學有一個苦悶感覺

不知如何形容

但起因好像是跟最近一直在思維"緣起無我義"有關

經由反覆思維經中義理,還有大德的解惑....

思想上信解,五蘊畢竟無我(非我,非我所,不相在)乃至一切法無我

但是為何心無法喜? 而若有所失,不知所措的苦悶

感覺明白了緣起中道不落有無的基本概念

卻有種憂鬱,無奈,無所依靠,啞巴吃黃蓮的感覺


請教佛子為我解惑

謝謝
Wed Jun 2 17:34:04 200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請教一事?
#2
我愛死小白了 =_=|||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 (ptt.cc )
※ 引述《teems.bbs@cbs.ntu.edu.tw (灰色馬桶)》之銘言:
: 末學有一個苦悶感覺
: 不知如何形容
: 但起因好像是跟最近一直在思維"緣起無我義"有關
: 經由反覆思維經中義理,還有大德的解惑....
: 思想上信解,五蘊畢竟無我(非我,非我所,不相在)乃至一切法無我
: 但是為何心無法喜? 而若有所失,不知所措的苦悶
: 感覺明白了緣起中道不落有無的基本概念
: 卻有種憂鬱,無奈,無所依靠,啞巴吃黃蓮的感覺
: 請教佛子為我解惑
: 謝謝

這種狀況就是仍有所「我執」,
也就是其實「我執」還在,沒破淨。

末學也是還沒破淨所有的「我執」,
但是在過程中發現,破「我執」越徹底,
你所說的那種感覺就不會出現。

所以一句話來做個總結:「我執仍未如實破淨」
Wed Jun 2 19:23:59 200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請教一事?
#3
邱大剛
※ 引述《teems (灰色馬桶)》之銘言:
> 末學有一個苦悶感覺
> 不知如何形容
> 但起因好像是跟最近一直在思維"緣起無我義"有關
> 經由反覆思維經中義理,還有大德的解惑....
> 思想上信解,五蘊畢竟無我(非我,非我所,不相在)乃至一切法無我
> 但是為何心無法喜? 而若有所失,不知所措的苦悶
> 感覺明白了緣起中道不落有無的基本概念
> 卻有種憂鬱,無奈,無所依靠,啞巴吃黃蓮的感覺
> 請教佛子為我解惑

    這是正常的,對於「苦」有所體會。若覺太苦,可修「集」
的部份,將焦點先擺在「集」上,十二因緣有順逆觀法。另外若是
覺處世積極性變差,則可研究看看「八正道」。修一陣子還不行的
話再來討論看看 :)

    另一種現象,其實佛也有講過,許多眾生聽到無我會若有所失,
因為長久以來已習慣了我、我所。

    至於法喜的體會每個人不同,有的人喜拜佛、有的喜禪定、有
的喜誦經、有的喜空義、有的喜布施,就隨緣啦 :Q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寒山問拾得曰:
  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厭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Wed Jun 2 20:02:00 200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請教一事?
#4
ammon
※ 引述《teems (灰色馬桶)》之銘言:
> 末學有一個苦悶感覺
> 不知如何形容
> 但起因好像是跟最近一直在思維"緣起無我義"有關
> 經由反覆思維經中義理,還有大德的解惑....
> 思想上信解,五蘊畢竟無我(非我,非我所,不相在)乃至一切法無我
> 但是為何心無法喜? 而若有所失,不知所措的苦悶
> 感覺明白了緣起中道不落有無的基本概念
> 卻有種憂鬱,無奈,無所依靠,啞巴吃黃蓮的感覺
> 請教佛子為我解惑
> 謝謝


真的嗎?

若真正的了解, 無我將是心地自然的呈現,
想否定我都否定不了, 想找個我也找不著

沒根嗎? 您將會由衷知道這個根竟是長久
來的桎梏

雜阿含中有個"六十億耳尊者", 情形與您
所說類似, 何不參考一下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請教一事?
#5
灰色馬桶
※ 引述《ammon (ammon)》之銘言:
> 真的嗎?
> 若真正的了解, 無我將是心地自然的呈現,
> 想否定我都否定不了, 想找個我也找不著
> 沒根嗎? 您將會由衷知道這個根竟是長久
> 來的桎梏

  這幾天來末學心中沉默許久

  也有一種用文字無法表達的恍惚感

  在剛剛看了你這段文字後

  淚流不止... 莫名奇妙地悲從中來  (恐被人誤會,跑到廁所去哭)

  感謝 ammon 學長

  末學現在已經無那種恍惚了

  唯仍感受到這世間的悲苦

  ----------------------------------------------------
  末學想到一譬喻:

  這世間的悲苦的根源(無常生滅)

  來自於無法擺脫母體的束縛(無明,無明即是我)

  然而救世主(佛陀)早已留下擺脫的方法(達摩)

  因此傳授此方法的駭客(僧伽),流傳於世間

  從此有人(四眾)得以出離於母體,而解脫世間的悲苦

  而這母體中似乎有一個人

  以毀滅或錯亂救世主所說的種種擺脫方法為手段

  而致力於維護母體的秩序,達到通天我最大的目的

> 雜阿含中有個"六十億耳尊者", 情形與您
> 所說類似, 何不參考一下

  感謝學長解惑生法喜
Thu Jun 3 15:00:20 200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請教一事?
#6
ED
※ 引述《teems (灰色馬桶)》之銘言:
> > 真的嗎?
> > 若真正的了解, 無我將是心地自然的呈現,
> > 想否定我都否定不了, 想找個我也找不著
> > 沒根嗎? 您將會由衷知道這個根竟是長久
> > 來的桎梏
>   ----------------------------------------------------
>   末學想到一譬喻:
>   這世間的悲苦的根源(無常生滅)
>   來自於無法擺脫母體的束縛(無明,無明即是我)
>   然而救世主(佛陀)早已留下擺脫的方法(達摩)

何來悲苦?何來喜樂?諸法空相,盡皆虛幻
世間種種,宛如水中倒影在心上滑過,過則過矣,更無漣漪,亦無停留

禪門最要緊的那東西先領會,一切經典也可棄之不用了
頓悟漸修,切勿窮研佛經義理,而負了達摩東來意呀

小弟且引一段少室六門中的悟性論:

『知心是空。名為見佛。何以故。十方諸佛皆以無心不見於心。名為見佛。捨心不
吝。名大布施。離諸動定。名大坐禪。何以故。凡夫一向動。小乘一向定。謂出過
凡夫小乘之坐禪。名大坐禪。若作此會者。一切諸相不離自解。一切諸病不治自
差。此皆大禪定力。凡將心求法者為迷。不將心求法者為悟。不著文字名解脫。不
染六塵名護法。出離生死名出家。不受後有名得道。不生妄想名涅槃。不處無明為
大智慧。無煩惱處名般涅槃。無相處名為彼岸。迷時有此岸。悟時無此岸。何以
故。為凡夫一向住此。若覺最上乘者。心不住此。亦不住彼。故能離於此彼岸也。
若見彼岸異於此岸。此人之心已無禪定。煩惱名眾生。悟解名菩提。亦不一不異。
只隔其迷悟耳。迷時有世間可出。悟時無世間可出。平等法中。不見凡夫異於聖
人。經云。平等法者。凡夫不能入。聖人不能行。平等法者。唯大菩薩與諸佛如來
行也。若見生異於死。動異於靜。皆名不平等。不見煩惱異於涅槃。是名平等。何
以故。煩惱與涅槃。同是一性空故。是以小乘人妄斷煩惱。妄入涅槃。為涅槃所
滯。菩薩知煩惱性空。即不離空。故常在涅槃。涅槃者。涅而不生。槃而不死。出
離生死。名般涅槃。心無去來。即入涅槃。是知涅槃即是空心。諸佛入涅槃者。即
是無妄想處。菩薩入道場者。即是無煩惱處。空閑處者。即是無貪嗔癡也。貪為欲
界。嗔為色界。癡為無色界。若一念心生。即入三界。一念心滅。即出三界。是知
三界生滅。萬法有無。皆由一心。凡言一心者。似破瓦石竹木無情之物。若知心是
假名無有實體。即知自寂之心亦是非有亦是非無。何以故。凡夫一向生心名為有。
小乘一向滅心名為無。菩薩與佛未曾生心。未曾滅心。名為非有非無心。非有非無
心。此名為中道。是知將心學法。則心法俱迷。不將心學法。則心法俱悟。凡迷者
迷於悟。悟者悟於迷。正見之人。知心空無。即超迷悟。無有迷悟。始名正解正
見。色不自色。由心故色。心不自心。由色故心。是知心色兩相俱有生滅。有者有
於無。無者無於有。是名真見。夫真見者。無所不見。亦無所見。見滿十方。未曾
有見。何以故。無所見故。見無見故。見非見故。凡夫所見。皆名妄想。若寂滅無
見。始名真見。心境相對。見生於中。若內不起心。則外不生境。故心境俱淨。乃
名為真見。作此解時。乃名正見。不見一切法。乃名得道。不解一切法。乃名解
法。何以故。見與不見。俱不見故。解與不解。俱不解故。無見之見。乃名真見。
無解之解。乃名真解。夫真見者。非直見於見。亦乃見於不見。真解者。非直解於
解。亦乃解於不解。凡有所解。皆名不解。無所解者。始名真解。解與不解。俱非
解也。經云。不捨智慧名愚癡。以心為空。解與不解俱是真。以心為有。解與不解
俱是妄。若解時法逐人。若不解時人逐法。若法逐於人。則非法成法。若人逐於
法。則法成非法。若人逐於法。則法皆妄。若法逐於人。則法皆真。是以聖人亦不
將心求法。亦不將法求心。亦不將心求心。亦不將法求法。所以心不生法。法不生
心。心法兩寂。故常為在定。眾生心生則佛法滅。眾生心滅則佛法生。心生則真法
滅。心滅則真法生。已知一切法各不相屬。是名得道人。知心不屬一切法。此人常
在道場。迷時有罪。解時無罪。何以故。罪性空故。迷時無罪見罪。若解時即罪無
罪。何以故。罪無處所故。經云。諸法無性。真用莫疑。疑即成罪。何以故。罪因
疑惑而生。若作此解者。前世罪業即為消滅。迷時六識五陰皆是煩惱生死法。悟時
六識五陰皆是涅槃無生死法。修道之人不外求道。何以故。知心是道。若得心時。
無心可得。若得道時。無道可得。若言將心求道得者。皆名邪見。迷時有佛有法。
悟無佛無法。何以故。悟即是佛法。夫修道者。身滅道成。亦如甲拆樹生。此業報
身念念無常。無一定法。但隨念念修之。亦不得厭生死。亦不得愛生死。但念念之
中。俱不妄想。則生證有餘涅槃。死入無生法忍。眼見色時。不染於色。耳聞聲
時。不染於聲。皆解脫也。眼不著色。眼為禪門。耳不著聲。耳為禪門。總而言
之。見色性者常解脫。見色相者常繫縛。不為煩惱繫縛者。即名解脫。更無別解
脫。』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請教一事?
#7
秋寒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 (ptt.cc )
※ 引述《teems.bbs@cbs.ntu.edu.tw (灰色馬桶)》之銘言:
: 末學有一個苦悶感覺
: 不知如何形容
: 但起因好像是跟最近一直在思維"緣起無我義"有關
: 經由反覆思維經中義理,還有大德的解惑....
: 思想上信解,五蘊畢竟無我(非我,非我所,不相在)乃至一切法無我
: 但是為何心無法喜? 而若有所失,不知所措的苦悶
: 感覺明白了緣起中道不落有無的基本概念
: 卻有種憂鬱,無奈,無所依靠,啞巴吃黃蓮的感覺
: 請教佛子為我解惑
: 謝謝

 已經有很多人說了..各種看法
 我看了一下也提供自己的想法
 思想上信解,五蘊畢竟無我(非我,非我所,不相在)乃至一切法無我
 但是為何心無法喜? 而若有所失,不知所措的苦悶
 這讓我想到了..既然如此..那何苦來這一遭?
 一切法無我...那還在這做什麼...
 明明知道一切如夢幻泡影..那何必再去沾惹
 所以...
 1.要有慈悲心..不忍眾生苦..讓自己有個事情做,要不然會厭世
 2.沒慈悲也要有人生目標..不然會很無奈的活著
 如果沒慈悲心也沒找到人生目標..你會更苦悶...
 因為世上一切都不是你所希冀的..你要做的只有剩下永恆的涅槃...
 而色身難調...也不是要捨色身就能捨...

 但是...你現在還是在這個世界上..
 你可以一入定就數十年..但最後依舊得出定面世
 所以体悟佛法真義後...還得調整心態..接受世界一切
 除非你躲在山上..不與一般人接觸.只和同道中人來往.不然你會更憂鬱..
 因為看了世間人的行為想法...你會覺得怎麼都在掩耳盜鈴.莫名其妙..

 如果你還有無依無靠的感覺..
 那就不是我上面說的情形..
Fri Jun 4 15:53:27 200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請教一事?
#8
灰色馬桶
※ 引述《WEINUO.bbs@ptt.cc (秋寒)》之銘言:
>  所以...
>  1.要有慈悲心..不忍眾生苦..讓自己有個事情做,要不然會厭世
>  2.沒慈悲也要有人生目標..不然會很無奈的活著
>  如果沒慈悲心也沒找到人生目標..你會更苦悶...
>  因為世上一切都不是你所希冀的..你要做的只有剩下永恆的涅槃...
>  而色身難調...也不是要捨色身就能捨...
>  但是...你現在還是在這個世界上..
>  你可以一入定就數十年..但最後依舊得出定面世
>  所以体悟佛法真義後...還得調整心態..接受世界一切
>  除非你躲在山上..不與一般人接觸.只和同道中人來往.不然你會更憂鬱..
>  因為看了世間人的行為想法...你會覺得怎麼都在掩耳盜鈴.莫名其妙..
>  如果你還有無依無靠的感覺..
>  那就不是我上面說的情形..

  末學應該是思維過度,反曾迷悶.. :P

  而不是上說的情形

  感謝 WEINUO 師兄指點
Fri Jun 4 22:41:41 200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請教一事?
#9
小弗
※ 引述《teems (灰色馬桶)》之銘言:
> 末學有一個苦悶感覺
> 不知如何形容
> 但起因好像是跟最近一直在思維"緣起無我義"有關
> 經由反覆思維經中義理,還有大德的解惑....
> 思想上信解,五蘊畢竟無我(非我,非我所,不相在)乃至一切法無我
> 但是為何心無法喜? 而若有所失,不知所措的苦悶
> 感覺明白了緣起中道不落有無的基本概念
> 卻有種憂鬱,無奈,無所依靠,啞巴吃黃蓮的感覺
> 請教佛子為我解惑
> 謝謝
記的有個公案
是 誰 在念阿彌陀佛???

不曉得對您有沒有幫助
Fri Jun 4 22:59:58 200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請教一事?
#10
小弗
※ 引述《teems (灰色馬桶)》之銘言:
> 末學有一個苦悶感覺
> 不知如何形容
> 但起因好像是跟最近一直在思維"緣起無我義"有關
> 經由反覆思維經中義理,還有大德的解惑....
> 思想上信解,五蘊畢竟無我(非我,非我所,不相在)乃至一切法無我
> 但是為何心無法喜? 而若有所失,不知所措的苦悶
> 感覺明白了緣起中道不落有無的基本概念
> 卻有種憂鬱,無奈,無所依靠,啞巴吃黃蓮的感覺
> 請教佛子為我解惑
> 謝謝
這應該是個關卡吧
悟了 很多東西都自然都懂了
上面所說的 "是誰"?
有去 參 這個 "誰" 嗎?
末學建議有空去去郊外逛逛
放自己幾天假
找個人煙稀少環境寬廣的地方
去參參這個話頭
並不一定有用不過境到了自然會懂

末學常常提醒同修的一句話也送給你 " 心淨則明 "

阿彌陀佛!!!
Sat Jun 5 19:20:42 200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