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 您說得不錯。
標榜科學研究,也很容易犯錯的。
食品的研究有關蛋白質,二三十年前出版的著作,大概清一色都會告訴你
蛋白質攝取要more, more, and more.
人一天的蛋白質需求量高估非常多。
當時早已有蠻成熟的科學觀念,還會犯這樣的錯,令人驚訝。
其他以"成份"的觀點,分析食物、營養素的科學觀點,雖然說有一定用處,
但也不能解決、解釋所有問題。
For ex: 牛奶中含有很多鈣(成份觀點),
卻不太能使人體補充鈣。
科學方法,可能只剩下人體試驗、統計,加上小心客觀的分析,才是食品
研究較可靠之道。
至於蕈類對身體好不好,
恐怕難有答案...
※ 引述《DavidChiou (邱大剛)》之銘言:
> 有些人對科學的研究多少有受到其不論正信或
> 迷信的宗教信念影響時,讀者就應該要有些自覺,
> 不必盡信。當然,通常這些有宗教信仰的人是好人,
> 只是說在科學上來說我們必須維持客觀性,且好人
> 盲信的不一定就是正信的教義。
> 舉個例子,正信的佛教對乳類沒有負面的看法,
> 不過當然也不鼓勵迷於任何食物。雖然說末代一些
> 人「擴大解釋」而誤以為喝牛奶是偷,這卻是戒禁
> 取見,違反佛說。佛陀當年受了牧羊女供羊奶之後
> 證道,當時尚修外道法的比丘則認為他背離了道呢。
> 而佛陀常作的比喻從乳到醍醐,也表示了佛教對食
> 物沒有刻板定義。
> 相反的,佛世時最反對奶類的是惡弟子提婆達
> 多及一些外道徒眾,以不食酥乳等五事來誇稱持戒
> 比佛還嚴、修行比佛還厲害。
> 當作研究的人心中已有迷信時,客觀性是要特
> 別小心的,就像迷信創造論的人,至今還在講說創
> 造論比進化論合理,還可以舉出一堆「科學證據」,
> 只看他們的科學證據的話,自然像是透過有顏色的
> 眼鏡看世界,世界都變色了。
> 而佛教導我們的是覺悟,除去有色眼鏡。
> Ps. 我個人不認為創造論或進化論就是對的,純粹
> 是舉例。我個人吃素,不過對於違反佛教精神的某
> 些素食說法自然也不附和。
> Have a nice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