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以電腦的運行說明八識的運作 (二)
#1
key
二、八識的運作

(一) 八識的運作可以電腦運作模型類比說明,如下圖所示﹕
原始佛教分為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識,但意識是非常複雜,為將功能說明清楚,
祖師大德們將其細分為三部分,分別稱為第六識(意識)、第七識(意或末那) 及第八識(心
或阿賴耶)。
1, 前五識緣外境產生了知作用,好比輸出、入裝置(如顯示器、網路、攝影機、喇叭、鍵
盤、掃瞄器、印表機等)接受外界訊息,或將結果輸出。
2, 第六識對接收到的訊息作分別、分析、決斷、最後發動行為,類似中央處理器,做邏
輯分析、計算、決策處理。
3, 第七識恆審思量執著第八識以為「我」,像是始程式啟動裝置,從磁碟機 / SSD固態
硬碟中,載入初始程式啟動記錄,並執行作業系統,因此獨占整個電腦。
4, 第八識執藏先世引業,能藏有漏種子(善、惡、無記業),所藏將一天之中眼、耳、
鼻、舌、身、意等起惑造業,轉化成種子,含藏於第八識中,忠實記錄一生所造之業。如
記憶體、磁碟機可以如實儲存並讀寫程式與大量資料一樣。

八識運行模型如下圖所示﹕
 
 
                          轉大圓鏡智       轉平等性智    
             (不起心、不動念、自性清淨)     (不執著)  
|————————|                 
|引業、          |     |----------   -|    |--------------| 
|累世善、惡業、  |--------|第八識   |------|第七識       | 
|累世無記業、    |     |  (阿賴耶)-|       |---(末那)----|
|                |     |  (心)-    |       |---(意)---  -|
|本世善、惡業、  |     |-------  -----|    |----------  ----|
|本世無記業      |    執藏   |  恆審思量我執 |            
|(種子)           |    能藏   |    (自我中心) |
|                |    所藏   |               |
|                |(薰習/染著) |               |
|————————|           |               |
 -----------------------------------------------------------------------------
-------
                                    |    
                            |--------------------|  
           分別、分析、    |    第六識           |    轉妙觀察智 
           決斷、發動       |----(意識)----------|   (不分別) 
                            |-------------     --|  
                                 |
         轉成所作智 (智慧運作)   |
---前五識----------------------------------------|----------- 
    |       |       |    了知       |       |
|——| |——| |——| |——| |——| |——|
|眼識| |耳識| |鼻識| |舌識| |身識| |意識|
|——| |——| |——| |——| |——| |——|
    |       |       |       |       |       |
|——| |——| |——| |——| |——| |——|
|眼根| |耳根| |鼻根| |舌根| |身根| |意根|
    |       |       |       |       |       |
|——| |——| |——| |——| |——| |——|
|色塵| |身塵| |香塵| |味塵| |觸塵| |法塵|
|——| |——| |——| |——| |——| |——|
 
|——| |——| |——| |——| |——|

 
(二) 人的生死與電腦開關機類似,一旦父精母血結合,形成受精卵(電腦硬體),這只是
物質的部分,還要引入第八識的引業(作業系統初始程式啟動記錄)相結合,才能成為胎
兒。正如光有電腦、手機或平板電腦硬體,無法運作,尚需作業系統及軟體系統支援,才
能發揮效能。
電腦一旦啟動某一種作業系統,它就只認得的這種作業系統的指令,無法辨認其他作業系
統。它是獨占、執著的。正如第七識一直堅執第八識(執藏)為我,這是「我執」的根本,
也是生死的關鍵。
第七識常與四大根本煩惱相應:
1, 我癡–指第七識不明白無我之真理,迷於自心所變之我相,以為真實。
2, 我見–指第七識邪推度,妄執第八識為我。
3, 我慢–指第七識仗恃所執之我,高高在上,陵蔑他人。
4, 我愛–指第七識耽著所執之我,無一時捨離。

這種狀況,要到人死亡後,前七識停止了,第八識最後離開身體後,「我執」才放下,正
如電腦關機後,作業系統最後才消失一樣。
第八識離開身體成為中陰身,就成為未來世的識蘊,因緣和合時進入母胎,開始另一生命
的循環。正如電腦的一次開關機,如果一天開關機數十次,人就生死輪迴數十次了。

(三) 八識在日常生活之中如何運作?
假設有人責罵或誇獎你,這是外(耳)塵,耳根緣取聲境而生起耳識(前五識),了別聲境,
責罵或誇獎聲,如風、雨聲,是無分別的。
但經過第六識,從第八識過去的經驗,「分別」出此人在責罵或誇獎我,如果心不夠安
定,就會隨情緒而反應。對於責罵立刻「分析」到我的名聲、面子等(第七識的我執)受
損,而「決定」罵回去,接著就「發動」身體、語言,處理當前的境界。對於誇獎則沾沾
自喜,自大起來。這些現行能造善、惡引業,所勳種子,如實儲存第八識中,待因緣成熟
時,能招六道總報。
第六識乃有情生死輪迴的造業主,有業招果,又令第八識於三界九地受苦,所以平時起心
動念,不可不慎。
2012年12月17日 10:52:25 星期一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以電腦的運行說明八識的運作 (二)
#2
hank
※ 引述《sonoma (key)》之銘言:
> 二、八識的運作
> (一) 八識的運作可以電腦運作模型類比說明,如下圖所示﹕
> 原始佛教分為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識,但意識是非常複雜,為將功能說明清楚,
> 祖師大德們將其細分為三部分,分別稱為第六識(意識)、第七識(意或末那) 及第八識(心
> 或阿賴耶)。

世尊說,根對塵而生識,若有第七、第八識的話,那麼他們的根是什麼呢?

在看板《BudaHelp》搜尋標題 阿賴耶,有很多相關討論,例如
abstsai      ◆ 捅一個阿賴耶

或是

==誤以為覺是我、是自性、是本性==

其實「覺」在人的腦部中存有一個覺的功能,也就是所謂說腦部有一
個覺的器官的功能,一旦有根對塵,這個「覺」自然就會生起來,因
此才會有眼覺、耳覺、鼻覺、舌覺、身覺、意覺。

有覺才有覺知,無覺何來覺知呢,「覺知」就是名相中所說的「識」
,如果沒有覺的器官功能,那麼就不會有覺知。但有覺知的器官功能
,如果沒有對象也產生不了覺知的作用,一般人誤解覺,因此才會誤
以為覺是我、是自性、是本性、是我的覺性等等,所以一心一意想要
找一個自我的覺性,或是自我的自性覺,或是自我的本性覺,他以為
這是學習開悟、解脫,因此浪費一輩子,實在太可惜又可憐了。

有六根的器官,再由六根的器官對六塵,產生六種覺知的功能,這都
是有因有緣而生、有因有緣而滅,沒有一個不滅的自我覺性、自我本
性,或是自我的自性存在,有六根對六塵才會生起六識。雖然具備有
六根器官的功能,這是因,但如果沒有六塵可對的緣,哪來有覺知的
六識呢…
~引用自  http://www.tzulien.org.tw/?p=1932



==修過受念住,就不可能對識誤解==

對識誤認為識是我和我所有,這是比將身體誤認為我和我所有更有嚴
重性…《中阿含嗏帝經》裡面,嗏帝比丘錯誤觀念以識為常,因此才
誤認識是不變的、是過去世、今世、未來世輪迴的主體。

對識的誤解在佛教中是很嚴重的,這都是沒有修行受念住的緣故所引
生的,所以才會將識誤認為常、斷或是無因生。如果曾經修過受念住
,那麼就不可能對識會誤解的,因為受是來自於觸;觸是來自於識;
識是來自於根對塵。這些現象在修受念住第二階時,就能夠觀察得一
清二楚了,因此不可能會誤以為識是常、識是我、識是我所、我在識
中、識中有我,或是斷見的無因生。
~引用自 http://www.tzulien.org.tw/?p=1939

以上提供參考~
Wed Dec 19 00:15:53 2012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以電腦的運行說明八識的運作 (二)
#3
大愚若智
※ 引述《hank (hank)》之銘言:
> ※ 引述《sonoma (key)》之銘言:
> > 二、八識的運作
> > (一) 八識的運作可以電腦運作模型類比說明,如下圖所示﹕
> > 原始佛教分為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識,但意識是非常複雜,為將功能說明清楚,
> > 祖師大德們將其細分為三部分,分別稱為第六識(意識)、第七識(意或末那) 及第八識(心
> > 或阿賴耶)。
> 世尊說,根對塵而生識,若有第七、第八識的話,那麼他們的根是什麼呢?
> 在看板《BudaHelp》搜尋標題 阿賴耶,有很多相關討論,例如
> abstsai      ◆ 捅一個阿賴耶
> 或是
> ==誤以為覺是我、是自性、是本性==
> 其實「覺」在人的腦部中存有一個覺的功能,也就是所謂說腦部有一
> 個覺的器官的功能,一旦有根對塵,這個「覺」自然就會生起來,因
> 此才會有眼覺、耳覺、鼻覺、舌覺、身覺、意覺。
> 有覺才有覺知,無覺何來覺知呢,「覺知」就是名相中所說的「識」
> ,如果沒有覺的器官功能,那麼就不會有覺知。但有覺知的器官功能
> ,如果沒有對象也產生不了覺知的作用,一般人誤解覺,因此才會誤
> 以為覺是我、是自性、是本性、是我的覺性等等,所以一心一意想要
> 找一個自我的覺性,或是自我的自性覺,或是自我的本性覺,他以為
> 這是學習開悟、解脫,因此浪費一輩子,實在太可惜又可憐了。
> 有六根的器官,再由六根的器官對六塵,產生六種覺知的功能,這都
> 是有因有緣而生、有因有緣而滅,沒有一個不滅的自我覺性、自我本
> 性,或是自我的自性存在,有六根對六塵才會生起六識。雖然具備有
> 六根器官的功能,這是因,但如果沒有六塵可對的緣,哪來有覺知的
> 六識呢…

唯識的問題不在有第七第八識,有人需要透過這些假名(註一)來瞭解心識的作用,
並非一定就有問題,問題的癥結是在學唯識的若錯把阿賴耶執以為自性,那才是認
賊作父。同樣的,現在很多學佛者把科學當作解釋經典的重要依據,在很多地方與
傳統解釋相比可以收到清楚而易懂的效果,可是在根本核心上卻可能是危險的,例
如把意根對應為腦,雖然可以得到簡單的對比,可是這樣的對應中所推導出的卻是
斷滅論,這也不是佛陀所說的。
Wed Dec 19 10:47:29 2012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以電腦的運行說明八識的運作 (二)
#4
邱大剛
我覺得 sonoma 有認真思考,先按個讚!(抱歉,cbs 還沒上
facebook XD)

sonoma 有指出一個重點,就是不管是用什麼方式解構人的身心
運作,在佛法的框架下,身心都是可以拆解而分析的,而沒有
一個永恆不變的「神我」,因此而可符合三法印。

其實光是在《阿含經》,佛陀就有說過很多種方法來分析,例
如把人拆解為過去現在未來的身和心、拆解為五蘊、拆解為六
入處,不管怎麼拆,人就是人,而不同的拆解法,無非是為了
如實分析人的身心運作,是符合三法印的,因此才有解脫的可
能。當然,之後還須搭配禪定的如實觀。

並不是說人是五陰構成,因此人就不能被拆為六入處、或是被
拆為身心了。所謂六七八識的爭論,是歷史上不同宗派在不同
背景下的解讀,是不同的拆解識的方法,這裡我們儘量不淌渾
水加入鬥諍。當然,每個宗派都自認為正統,不過若就佛陀講
的重點來看,有幾個識都仍是要符合三法印。

像是「識」是「一」個東東嗎?其實不是,識也可以拆成六種,
眼識、耳識……意識,而且不管拆幾種,識都是念念生滅又因緣
相續的。光就經典來看,偶爾還可以拆成心、意、識,在大多
經文中這三者是同義複詞,在少數經文是強調不同的功能。

《阿含經》講的六識,已包含了後代論師常講的末那識和阿賴
耶識的功能,而且更容易觀照念念生滅,因此很多人認為沒必
要另分七、八識;而論師強調的七、八識,算是在功能上的細
分,原始的用意是讓人注意到消滅「沒斷乾淨的」識。因此我
同意bachida說的,問題是在於「若錯把阿賴耶執以為自性」,
比較不在於識的分類法。

中土法相唯識宗的創辦人是誰?玄奘大師。玄奘大師怎麼看阿
賴耶識的?可從他翻譯的經典看出來:

======================================================
大藏經經集部《本事經》
【三法品】

云何汝等,應以正慧如實隨觀,出無色有?

謂正了知,是為寂靜,是為微妙,謂離憍慢,息諸渴愛,
滅阿賴耶,斷諸徑路,空無所得,愛盡離欲,寂滅涅槃。
^^^^^^^^
如是汝等,應以正慧如實隨觀,出無色有。

(要超出無色界,就要滅阿賴耶。所以不滅阿賴耶可能是
錯誤體認無色境為涅槃。)

... ...

於一切施設法門,世出世間、為無為等,諸法門中,涅槃最勝。

諸離憍慢,息諸渴愛,滅阿賴耶,斷諸徑路,愛盡離欲,寂靜涅槃。
                    ^^^^^^^^
若於如是涅槃法中,起淨信心,於諸信中,最為第一。如是淨信所感
果報,於天人中,最為第一。

(要證涅槃就要滅阿賴耶。)

======================================================

大藏經經集部《說無垢稱經》
【法供養品】

法供養者,謂於諸法如法調伏,及於諸法如法修行,
隨順緣起離諸邪見,修習無生不起法忍,悟入無我
及無有情,於諸因緣無違無諍、不起異議。離我、
我所,無所攝受。

依趣於義不依於文;依趣於智不依於識;依趣了義
所說契經,終不依於不了義說、世俗經典而生執著。
依趣法性,終不依於補特伽羅見有所得。
          ^^^^^^^^^^^^^^^^^^^^^^^^
如其性相悟解諸法,入無藏攝滅阿賴耶,息除無明
                          ^^^^^^^^
乃至老死,息除愁歎憂苦熱惱,觀察如是十二緣起,
無盡引發常所引發,願諸有情捨諸見趣,如是名為
上法供養。

(阿賴耶不滅,則無明未滅。)

======================================================

這二部經都是玄奘大師譯的,他是唯識宗創辦人,又是
《成唯識論》作者,他對相關譯詞的掌握應該是很精確
的,起碼能反映正統唯識宗的看法。

我認同法師所說的,必須如實分析六識,如實修習受念
住,才能體會當中的細微分別。「識是念念生滅的」是
經中一個很大的重點,有這個認知,才有斷十二因緣鎖
鏈的可能,修習起來也會比較得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寒山問拾得曰:
  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厭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Wed Dec 19 11:35:58 2012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以電腦的運行說明八識的運作 (二)
#5
key
※ 引述《DavidChiou (邱大剛)》之銘言:
> 我覺得 sonoma 有認真思考,先按個讚!(抱歉,cbs 還沒上
> facebook XD)
> sonoma 有指出一個重點,就是不管是用什麼方式解構人的身心
> 運作,在佛法的框架下,身心都是可以拆解而分析的,而沒有
> 一個永恆不變的「神我」,因此而可符合三法印。
> 其實光是在《阿含經》,佛陀就有說過很多種方法來分析,例
> 如把人拆解為過去現在未來的身和心、拆解為五蘊、拆解為六
> 入處,不管怎麼拆,人就是人,而不同的拆解法,無非是為了
> 如實分析人的身心運作,是符合三法印的,因此才有解脫的可
> 能。當然,之後還須搭配禪定的如實觀。
> 並不是說人是五陰構成,因此人就不能被拆為六入處、或是被
> 拆為身心了。所謂六七八識的爭論,是歷史上不同宗派在不同
> 背景下的解讀,是不同的拆解識的方法,這裡我們儘量不淌渾
> 水加入鬥諍。當然,每個宗派都自認為正統,不過若就佛陀講
> 的重點來看,有幾個識都仍是要符合三法印。
> 像是「識」是「一」個東東嗎?其實不是,識也可以拆成六種,
> 眼識、耳識……意識,而且不管拆幾種,識都是念念生滅又因緣
> 相續的。光就經典來看,偶爾還可以拆成心、意、識,在大多
> 經文中這三者是同義複詞,在少數經文是強調不同的功能。
> 《阿含經》講的六識,已包含了後代論師常講的末那識和阿賴
> 耶識的功能,而且更容易觀照念念生滅,因此很多人認為沒必
> 要另分七、八識;而論師強調的七、八識,算是在功能上的細
> 分,原始的用意是讓人注意到消滅「沒斷乾淨的」識。因此我
> 同意bachida說的,問題是在於「若錯把阿賴耶執以為自性」,
> 比較不在於識的分類法。
> 中土法相唯識宗的創辦人是誰?玄奘大師。玄奘大師怎麼看阿
> 賴耶識的?可從他翻譯的經典看出來:
> ======================================================
> 大藏經經集部《本事經》
> 【三法品】
> 云何汝等,應以正慧如實隨觀,出無色有?
> 謂正了知,是為寂靜,是為微妙,謂離憍慢,息諸渴愛,
> 滅阿賴耶,斷諸徑路,空無所得,愛盡離欲,寂滅涅槃。
> ^^^^^^^^
> 如是汝等,應以正慧如實隨觀,出無色有。
> (要超出無色界,就要滅阿賴耶。所以不滅阿賴耶可能是
> 錯誤體認無色境為涅槃。)
> ... ...
> 於一切施設法門,世出世間、為無為等,諸法門中,涅槃最勝。
> 諸離憍慢,息諸渴愛,滅阿賴耶,斷諸徑路,愛盡離欲,寂靜涅槃。
>                     ^^^^^^^^
> 若於如是涅槃法中,起淨信心,於諸信中,最為第一。如是淨信所感
> 果報,於天人中,最為第一。
> (要證涅槃就要滅阿賴耶。)
> ======================================================
> 大藏經經集部《說無垢稱經》
> 【法供養品】
> 法供養者,謂於諸法如法調伏,及於諸法如法修行,
> 隨順緣起離諸邪見,修習無生不起法忍,悟入無我
> 及無有情,於諸因緣無違無諍、不起異議。離我、
> 我所,無所攝受。
> 依趣於義不依於文;依趣於智不依於識;依趣了義
> 所說契經,終不依於不了義說、世俗經典而生執著。
> 依趣法性,終不依於補特伽羅見有所得。
>           ^^^^^^^^^^^^^^^^^^^^^^^^
> 如其性相悟解諸法,入無藏攝滅阿賴耶,息除無明
>                           ^^^^^^^^
> 乃至老死,息除愁歎憂苦熱惱,觀察如是十二緣起,
> 無盡引發常所引發,願諸有情捨諸見趣,如是名為
> 上法供養。
> (阿賴耶不滅,則無明未滅。)
> ======================================================
> 這二部經都是玄奘大師譯的,他是唯識宗創辦人,又是
> 《成唯識論》作者,他對相關譯詞的掌握應該是很精確
> 的,起碼能反映正統唯識宗的看法。
> 我認同法師所說的,必須如實分析六識,如實修習受念
> 住,才能體會當中的細微分別。「識是念念生滅的」是
> 經中一個很大的重點,有這個認知,才有斷十二因緣鎖
> 鏈的可能,修習起來也會比較得力。
>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末學寫此心得的本意說明如下:
一 末學於教學時, 常有學員於小組討論中, 為捍衛自己的想法, 聽不進去別人的意見, 常常爭的眼紅耳赤, 停頓而無
法往下討論, 因此, 藉此說明, 破學員我執.
二 由於學員皆為電腦專業背景, 因此以電腦為例說明, 較易理解. 正如佛見農民說因緣法, 以稻稈為例. 見佛說稻稈
經. 
三 誠如前輩所說, 此為方便說, 不可執著. 正如金剛經所說: 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感恩諸位大德指教. 


sonoma
2012年12月30日 11:49:45 星期日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