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RICKY (RICKY)》之銘言:
> 染一塊布,
> 原來需要很多學問。
> 要顏色染得均勻,
> 水量要足夠供布料及顏料的流動。
> 水要煮得夠沸才好放入染料,
> 布放入水之後,
> 又要將水調回70-80度攝氏,
> 因為在這適當的溫度下,
> 深色的部份才會將多餘的顏料退出,
> 令其他部份可以吸入更多的顏料。
> 當染一件現成的衣服時,
> 縫骨位往往沒有足夠的空間給染料進入,
> 所以在縫製衣服的時候就要開始計劃,
> 計劃衣服將會染甚麼顏色,
> 決定後,
> 就用那種顏色的線作車縫及鈒骨之用,
> 以減輕染色後縫骨位會出現其他顏色。
> 但有時我們又故意將鏠骨位染不著顏色,
> 例如令牛仔褸的衣服有一種特別的效果。
> 還有,
> 不同的纖維又要配合不同的染料及染法。
> 我特別容易感動,
> 搜集資料工作時看一本關於染料的書,
> 看著看著心就柔軟了,
> 很感動,
> 感動別人在一門學問裏所花的心血和功夫,
> 那些充滿智慧的記錄,
> 令人看著看著就淌下淚來。
> 每個人的心在投入一件事物時的溫柔,
> 就像在月夜下牽著情人的手漫步在沙灘上一樣。
> 在這種心緒之中,
> 染再不與淨相對。
> 就像在涅槃淨境中的佛,
> 為了眾生就可染出多式多樣的菩薩和諸天,
> 明王與天龍八部。
> 慈眉善目的會不會就是染得連縫骨也均勻的心量,
> 猙面獰牙的會不會就是刻意留出縫骨位的立體效果?
> 這刻,
> 看出窗外樹上的碎燈一閃一閃,
> 我驟然進入一個充滿染得繽紛的美麗心懷,
> 染,
> 忽然變得與淨無異無別,
> 無異無別........
賢者:很妙的意境,染當然與淨無異無別,送一偈唱合[染淨皆無取,妙用化無明,法身
本來俱,究竟無二處]...o
南無本師釋迦摩尼佛 常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