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心不可得如何活在當下?
在金剛經講三心不可得,「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要解釋
這一句三心不可得,其中「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這兩個心比較好了解。
因為過去心已逝,當然不可得。未來心也還未到來,當然也不可得。比較難理解的是
「現在心不可得」,我們常常會說「我現在在那裡。」「我現在在吃東西。」「我現
在在讀經、寫字……….。」。明明就有現在,為何說「現在心不可得」?這是我們
心有不明,而產生對「現在」的籠統含糊的認識。要知「過去、現在、未來」是對時
間前後比較的論述,如當我們說「我現在做何事。」,剛說完此事,你如果細心觀察
,你會發現「剛才那個動作」已完成沒有了,相對剛才講的「現在」也已成過去。所
以你才發現「現在心」卻也不可得。
另外「不可得」這個意思也有必要釐清,「不可得」有人會把它解釋為「不存在」,
其實我比較喜歡解釋為「不可掌握」或解釋為「無住」的「不可執著」。
所以我把「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翻成:「過去心已逝掌握
不到、現在心瞬息萬變不可掌握、未來心未到來也不可掌握」。或翻成:「過去心已
逝不可執著、現在心瞬息萬變不可執著、未來心未到來也不可執著」。
過去、現在、未來時間站在「畢竟空」來說或許不存在,但站在眾生幻化的相對中不
能說時間它不存在,只是時間它一刻都不停留連續變動著,沒辦法掌握、不可得。那
麼對這沒辦法掌握、不可得的時間流,我們眾生應如何自處?
而我們能掌握的就是此時此刻,也就是「當下」。
「當下」在字典的意思是立即;馬上。但我們可將「當下」看成一個「時間的點」,
由此每一個當下「時間的點」串成過去、現在、未來的時間流,在此時間流充滿著每
一個「當下」。而「當下」即是我們能覺知及把握這法界的極短時間點。
過去、現在、未來的心雖然不可掌握、不可得,但我們唯有能掌握的就是「當下」。
因為「當下」有我們的「覺性」,可掌握「緣起」造作因果。每一個當下所造因緣將
影響著未來之果。因此我們要把握活在每一個當下,否則這個「當下」也將變成過去
不可追悔。
因此我們要把握當下,種善因勿種惡果,行菩薩道,種成佛之因。
「活在現在」,不去追憶過去的榮耀,也不悔恨過去的過錯,更不去盲目的憧憬未來
,活在幻想中。而是腳踏實地,好好把握珍惜今天,珍惜當下。
「活在當下」是在痛苦的當下、在快樂的當下、在逆境的當下、在順境的當下,都能
保有自在清明的本真,都能不被境遇、情緒所妨礙。
雜阿含經二九六經》:「多聞聖弟子於此因緣法、緣生法,正知善見,不求前際,言
:『我過去世若有、若無?我過去世何等類?我過去世何如?』不求後際:『我於當
來世為有、為無?雲何類?何如?』內不猶豫:『此是何等?雲何有此為前?誰終當
雲何之?此眾生從何來?於此沒當何之?』若沙門、婆羅門起凡俗見所繫,謂:說我
見所繫,說眾生見所繫,說壽命見所繫,忌諱吉慶見所繫。爾時悉斷、悉知,斷其根
本,如截多羅樹頭,於未來世,成不生法,是名多聞聖弟子於因緣法、緣生法,如實
正知,善見、善覺、善修、善入。」
佛談一法,依眾生根性不同解悟各有深淺,怕本人此篇所言有誤。為慎
重起見,查「大乘本生心地觀經」觀心品第十,有談到三心的問題。請各菩薩大德各
自細讀比對摘法。依法不依人。
該經文「觀心品第十」如下:
爾時大聖文殊師利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唯將心法為三界主。心法本無不染塵
穢。雲何心法染貪瞋癡。於三世法誰說為心。過去心已滅。未來心未至。現在心不住
。諸法之內性不可得。諸法之外相不可得。諸法中間都不可得。心法本來無有形相。
心法本來無有住處。一切如來尚不見心。何況餘人得見心法。一切諸法從妄想生。以
是因緣。今者世尊。為大眾說三界唯心。願佛哀愍如實解說。爾時佛告文殊師利菩薩
言。如是如是。善男子。如汝所問。心心所法本性空寂。我說眾喻以明其義。善男子
。心如幻法由遍計生種種心想。受苦樂故。心如流水念念生滅。於前後世不暫住故。
心如大風。一剎那間歷方所故。心如燈焰。眾緣和合而得生故。心如電光。須臾之頃
不久住故。心如虛空。客塵煩惱所覆障故。心如猿猴。遊五欲樹不暫住故。心如畫師
。能畫世間種種色故。心如僮僕。為諸煩惱所策役故。心如獨行。無第二故。心如國
王。起種種事得自在故。心如怨家。能令自身受大苦故。心如埃塵。坌污自身生雜穢
故。心如影像。於無常法執為常故。心如幻夢於無我法執為我故。心如夜叉。能噉種
種功德法故。心如青蠅好穢惡故。心如殺者能害身故。心如敵對常伺過故。心如盜賊
竊功德故。心如大鼓起?戰故。心如飛蛾愛燈色故。心如野鹿逐假聲故。心如群豬樂
雜穢故。心如眾蜂集蜜味故。心如醉象耽牝觸故。善男子。如是所說心心所法。無內
無外亦無中間。於諸法中求不可得。去來現在亦不可得。超越三世非有非無。常懷染
著從妄緣現。緣無自性心性空故。如是空性。不生不滅。無來無去。不一不異。非斷
非常。本無生處。亦無滅處。亦非遠離非不遠離。如是心等不異無為。無為之體不異
心等。心法之體本不可說。非心法者亦不可說。何以故。若無為是心即名斷見。若離
心法即名常見。永離二相不著二邊。如是悟者名見真諦。悟真諦者名為賢聖。一切賢
聖性本空寂。無為法中戒無持犯。亦無大小。無有心王及心所法。無苦無樂。如是法
界自性無垢。無上中下差別之相。何以故。是無為法性平等故。如眾河水流入海中。
盡同一味無別相故。此無垢性。是無等等。遠離於我及離我所。此無垢性非實非虛。
此無垢性是第一義。無盡滅相體本不生。此無垢性常住不變最勝涅槃。我樂淨故。此
無垢性遠離一切平不平等。體無異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者。應當一心修習如是心地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