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三昧和正受的異同
#1
@Facebook
「三昧和正受的異同」

禪定有各種別名,像「三昧」、「正受」都是禪定的別名,這些名詞通常可以互用,
但各名詞間又有些細微意義的差別,《雜阿含經》卷三十一第883經即指出「三昧」
和「正受」的差別:

「三昧」指心定於一處(或一境)而不散亂。

「正受」指正確地到達定境。

根據定力的深淺,可以將禪定區分為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空入處定、識入處定
、無所有入處定、非想非非想入處定、滅盡定等,不外乎欲界層次的定、色界層次的
定、無色界層次的定,以及解脫的定。

依據修定的方法,則可以將禪定區分為非常多種法門,例如安那般那(觀呼吸)、三
三昧、四無量心、十遍處、不淨觀等,即是各種不同的三昧。除此之外,像《增壹阿
含經》〈弟子品 4〉記載各比丘分別精通金光三昧、金剛三昧、日光三昧、雷電三昧
等各種三昧。各種三昧除了修定外,還能達成不同的功能,像金光三昧就可以將任何
物質暫時轉換為黃金。《十誦律》卷八則記載波斯匿王有官兵修習了慈心三昧後,曾
以慈心三昧折伏了叛賊。《雜阿含經》卷十九第505經則記載大目揵連入三昧,而以
腳趾就震動了天帝釋的天宮。這些是由定力引發神通的作用,不須要多深的定境,甚
至是在欲界定的層次就能發起一些神通。

同一種「三昧」可以修到不同的定力深淺,例如修慈心三昧可能入初禪、二禪、或更
深的定境。符合佛法解脫的目標而達成的「正定」,則稱為「正受」。

舉例來說,金光三昧可以將任何物質暫時轉換為黃金,這是一種「三昧」,但由金光
三昧將心力專注在所緣境,以證得初禪至四禪,甚至獲得解脫,則稱為「正受」。


「三昧和正受的異同」 禪定有各種別名,像「三昧」、「正受」都是禪定的別名,這些名詞通常可以互用,但各名詞間又有些細微意義的差別,《雜阿含經》卷三十一第883經即指出「三昧」和「正受」的差別: 「三昧」指心定於一處(或一境)而不散亂。 「正受」指正確地到達定境。 根據定力的深淺,可以將禪定區分為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空入處定、識入處定、無所有入處定、非想非非想入處定、滅盡定等,不外乎欲界層次的定、色界層次的定、無色界層次的定,以及解脫的定。 依據修定的方法,則可以將禪定區分為非常多種法門,例如安那般那(觀呼吸)、三三昧、四無量心、十遍處、不淨觀等,即是各種不同的三昧。除此之外,像《增壹阿含經》〈弟子品 4〉記載各比丘分別精通金光三昧、金剛三昧、日光三昧、雷電三昧等各種三昧。各種三昧除了修定外,還能達成不同的功能,像金光三昧就可以將任何物質暫時轉換為黃金。《十誦律》卷八則記載波斯匿王有官兵修習了慈心三昧後,曾以慈心三昧折伏了叛賊。《雜阿含經》卷十九第505經則記載大目揵連入三昧,而以腳趾就震動了天帝釋的天宮。這些是由定力引發神通的作用,不須要多深的定境,甚至是在欲界定的層次就能發起一些神通。 同一種「三昧」可以修到不同的定力深淺,例如修慈心三昧可能入初禪、二禪、或更深的定境。符合佛法解脫的目標而達成的「正定」,則稱為「正受」。 舉例來說,金光三昧可以將任何物質暫時轉換為黃金,這是一種「三昧」,但由金光三昧將心力專注在所緣境,以證得初禪至四禪,甚至獲得解脫,則稱為「正受」。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三昧和正受的異同
#2
@Facebook
c.f. 
http://buddhaspace.org/main/modules/dokuwiki/agama:%E9%9B%9C%E9%98%BF%E5%9
0%AB%E7%B6%93%E5%8D%B7%E7%AC%AC%E4%B8%89%E5%8D%81%E4%B8%80#八八三
Mon Oct 31 17:32:51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三昧和正受的異同
#3
@Facebook
「修慈心三昧可能入初禪也可能入四禪。」我印象中好像只到三禪?
Mon Oct 31 17:37:54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三昧和正受的異同
#4
@Facebook
Alice Chou 說得沒錯,南傳有論主張慈三昧最高只能到三禪,捨無量心才能到四禪
。另一方面,也有南傳法師提出若慈無量心是打破界限的散發,不須要有對象,因此
也可到四禪。北傳智者大師則是另一個方向的看法,主張三禪易修慈無量心,四禪易
修捨無量心,不過不是絕對的。另外《成實論》、《大智度論》等則認為修四無量心
也可能獲得無色界定。

總之不同宗派或不同的修法前提下,各三昧的最高境界為何,答案會不太一樣,不同
論中主張的也不太相同。

以導讀來說,為避免讀過不同論的同學覺得奇怪,我將文中的敘述改成「修慈心三昧
可能入初禪、二禪、或其他定境」一類的好了,可避免宗派爭議。謝謝 Alice 的提
醒!
Mon Oct 31 18:27:41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三昧和正受的異同
#5
@Facebook
請問:「三昧」與「正受」哪個層次較高?
Mon Oct 31 20:10:02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三昧和正受的異同
#6
@Facebook
這剛好和上次與 Russ Wang 討論到慈心禪的次第有關,所以還有一些印象。

在清淨道論中,慈心禪的生起次第是:

如是破除界限的同時,而此比丘亦得(破除界限的)相與近?(定)。破除界限時,
而於彼相修習多作者,依地遍所?的同樣方法,即?難證得安止(定)。

也就是要升起禪定,破除界限是必要的修件,但在這個條件修下去,也只能到三禪。
論中的原因是:

(四梵住與色界諸禪的關係)如是無?之境雖然為此等(四梵住)的同一特相,但前
面三(梵住)僅屬於(四種禪中的前)三禪及(五種禪中的前)四禪。何以故?彼等
與喜相應故。怎麼與喜相應呢?因為出??自憂等而起的瞋恚等之故,而後者(捨梵住
)則僅屬於其餘的一禪(第四禪或第五禪)。何以故?與捨受相應故;因為(捨梵住
)是對諸有情以中?的?相而起,所以梵住捨?無捨受則?起。

簡單來說,論中的慈心禪也是要破除界限,沒有特定對象,但只到三禪,是因為與喜
(樂)相應。

所以不知大剛說的南傳法師說可到四禪是有什麼特別的理由嗎?
Mon Oct 31 20:10:33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三昧和正受的異同
#7
@Facebook
Heawen Chou 不愧是細心又頭腦清楚 (y) 謝謝 Heaven 提出這點。

細節我記不清楚了,印象中法師是回答為何南北傳的論中對於四無量心的最高境界的
看法不同。我印象中有人提到南傳的論主張慈無量心只能到三禪,其中一個原因是慈
要以有情為所緣,而四禪既然「捨」就沒對象了。法師則表示慈無量心在開始是要有
對象,但在高階來說是無量的發散出去,不必然要有對象。

由於該討論是高手間短暫的英文討論,我對這部分也不熟悉,也可能我轉述得不精確
,更可能是我自己腦補了 :-) 如果有人對此議題知道比較多的,也歡迎多加補充、
指正。
Mon Oct 31 20:50:34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三昧和正受的異同
#8
@Facebook
謝謝大剛,其實慈心禪我也不熟,只是剛好看過這部份的討論。 ^^
Mon Oct 31 20:58:21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三昧和正受的異同
#9
@Facebook
我常常覺得您太客氣了.......

只有地震時另當別論
Mon Oct 31 21:04:25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三昧和正受的異同
#10
@Facebook
不是客氣, 我真的沒在修慈心禪啊. ^^
Mon Oct 31 21:04:53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三昧和正受的異同
#11
@Facebook
另外像《雜阿含經》這段也是和南傳不同的看法:

《雜阿含經》卷27:「心與慈俱多修習,於淨最勝;悲心修習多修習,空入處最勝;
喜心修習多修習,識入處最勝;捨心修習多修習,無所有入處最勝。」」(CBETA, 
T02, no. 99, p. 197, c11-13)

有可能不同的經論是在講不同的層面,有不同的解讀。
Fri Nov 04 20:08:04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