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增壹阿含經所教念佛
#1
@Facebook
「增壹阿含經所教念佛」

《增壹阿含經》廣演品第三第1經所載的念佛法,包含以下列的各個角度念佛陀的功
德:

1. 形象:觀如來形,未曾離目;已不離目,便念如來功德:如來體者,金剛所成,
十力具足,四無所畏,在眾勇健。如來顏貌,端正無雙,視之無厭。

2. (五分)法身,即無學聖者所具備的五種功德

2-1. 戒:戒德成就,猶如金剛,而不可毀,清淨無瑕,亦如琉璃。

2-2. 定:如來三昧,未始有減,已息永寂,而無他念,憍慢強梁諸情憺泊。

2-3. 慧:欲意、恚想、愚惑之心、猶豫網結,皆悉除盡,如來慧身,智無崖底,無
所罣礙。

2-4. 解脫:如來身者,解脫成就,諸趣已盡,無復生分,言我當更墮於生死。

2-5. 解脫知見:如來身者,度知見城;

3. 覺他的層面:知他人根,應度不度,此死生彼,周旋往來生死之際,有解脫者,
無解脫者,皆具知之。

~~~~~~~~~~~~~~~~~~~~~~~~~~~~~~~~~~

本經所教是以坐姿念佛,實作上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例如一次一個階段:念佛形象的
階段幾分鐘或幾十分鐘,穩定後進展到念佛的戒身的階段,穩定後再進展到念佛的定
身的階段,依此類推。最後安住在其中一個念佛階段上而修定。

也有人是較長期的修習自己最使得上力的一個階段,例如專注在觀佛形象。

也有以念佛作打坐一開始的攝心,當念佛而能心念澄淨後,轉換所緣至其他的修定法
。

總之並不拘泥在單一的方法上,只要能透過念佛將心念收攝,不起不好的念頭,進而
修得定慧,就是好方法。

至於如何透過十念而能成就念住,發展七覺支,修得定慧,則屬於較進階的修行原理
,可參考《雜阿含經》卷三十三第931經的「讀經拾得」,或本經線上版的進階辨正
。


「增壹阿含經所教念佛」 《增壹阿含經》廣演品第三第1經所載的念佛法,包含以下列的各個角度念佛陀的功德: 1. 形象:觀如來形,未曾離目;已不離目,便念如來功德:如來體者,金剛所成,十力具足,四無所畏,在眾勇健。如來顏貌,端正無雙,視之無厭。 2. (五分)法身,即無學聖者所具備的五種功德  2-1. 戒:戒德成就,猶如金剛,而不可毀,清淨無瑕,亦如琉璃。  2-2. 定:如來三昧,未始有減,已息永寂,而無他念,憍慢強梁諸情憺泊。  2-3. 慧:欲意、恚想、愚惑之心、猶豫網結,皆悉除盡,如來慧身,智無崖底,無所罣礙。  2-4. 解脫:如來身者,解脫成就,諸趣已盡,無復生分,言我當更墮於生死。  2-5. 解脫知見:如來身者,度知見城; 3. 覺他的層面:知他人根,應度不度,此死生彼,周旋往來生死之際,有解脫者,無解脫者,皆具知之。 ~~~~~~~~~~~~~~~~~~~~~~~~~~~~~~~~~~ 本經所教是以坐姿念佛,實作上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例如一次一個階段:念佛形象的階段幾分鐘或幾十分鐘,穩定後進展到念佛的戒身的階段,穩定後再進展到念佛的定身的階段,依此類推。最後安住在其中一個念佛階段上而修定。 也有人是較長期的修習自己最使得上力的一個階段,例如專注在觀佛形象。 也有以念佛作打坐一開始的攝心,當念佛而能心念澄淨後,轉換所緣至其他的修定法。 總之並不拘泥在單一的方法上,只要能透過念佛將心念收攝,不起不好的念頭,進而修得定慧,就是好方法。 至於如何透過十念而能成就念住,發展七覺支,修得定慧,則屬於較進階的修行原理,可參考《雜阿含經》卷三十三第931經的「讀經拾得」,或本經線上版的進階辨正。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增壹阿含經所教念佛
#2
@Facebook
c.f. 
http://buddhaspace.org/main/modules/dokuwiki/agama1:%E5%A2%9E%E5%A3%B9%E9%
98%BF%E5%90%AB%E7%B6%93%E5%BB%A3%E6%BC%94%E5%93%81%E7%AC%AC%E4%B8%89#一
Sun Oct 02 17:48:07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增壹阿含經所教念佛
#3
@Facebook
「《增壹阿含經》及《雜阿含經》記載的念佛行法」

本經記載念佛是以觀如來形象入手,思惟佛的功德,如五分法身(無學聖者所具備的
五種功德: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及覺他的層面。在實作上是以坐姿念佛為
主。

《雜阿含經》卷二十、三十、三十三所記載的念佛是「念如來事」,並以如來十號(
古印度對覺者十種常見的稱號: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
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為例。其中卷三十第857經並強調最好行、住、坐
、臥隨時念佛。

《增壹阿含經》的觀如來形象,或許是後世觀想念佛的本源;《雜阿含經》的念如來
十號,或許是後世持名念佛的本源;《雜阿含經》卷五十第1349經甚至提到天神觀佛
陀的足跡以念佛。各經所載可說是相通的,次第無非是以是以持名或者觀佛形象,帶
入對佛功德的思惟(十號是說覺者的功德,五分法身是說無學聖者的功德),基於此
而成就念住。
Sun Oct 02 17:48:37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增壹阿含經所教念佛
#4
@Facebook
照片拍攝於印度孟買的康赫里石窟(Kanheri Caves),開鑿於西元二世紀,有109座石
窟。

孟買一帶在佛世時比富樓那尊者弘化的西邊「邊地」還再邊地一些,主要是由行走西
域的商人帶入佛教信仰,而漸漸有了石窟。

唐代的玄奘大師曾到過這個石窟,後來阿底峽尊者也是從此處被禮請去西藏弘法的。

幾乎過了兩千年,石窟雖已斑駁但仍存在,人事卻已全非。時至今日,此石窟是印度
孟買市內國家公園的一個景點,假日滿坑滿谷的大人小朋友一起玩耍,也有許多猴子
到處找人要食物,卻不見修行人:

小朋友們逆時鐘方向繞著佛塔追逐跑跳(佛教徒則應要順時鐘方向「右繞三紮」),
大人們不管膚色只把佛塔當椅子或靠背,孟買當地年輕男子喜歡帶女朋友到沒有燈光
的石窟內偷偷摸摸,佛塔的圓頂上可見到兩百年前征服印度的英國人刻的「18xx 年
某某某到此一遊」字樣,猴子們則把這兒當花果山水簾洞。

佛法,畢竟還是要在人心中,才有功用。
Sun Oct 02 18:08:46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增壹阿含經所教念佛
#5
@Facebook
想請問一下,對佛像的崇敬,與寂靜涅槃間教誨,及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是否有衝突
!!這些行住坐臥間的念,不是指關照自己的覺知和心念,朝向生厭,離欲,滅進向,
捨盡,漏盡清明!我一直以為此處的佛,是指真實,因緣法,緣起法等諸法界。願請
大德說明開示啟發討論!南無佛法僧!
Mon Oct 03 09:49:27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增壹阿含經所教念佛
#6
@Facebook
鄭大德所提的,的確是一個常見的議題,值得深思。

佛教的實修很重視「法、次法向」的概念,也就是修行的次第。

「寂靜涅槃」是讓修行人吃飽的最後一個包子,但如果我們只想吃那最後一個包子,
那恐怕很難吃到 :D 

佛教的實修次第,最粗略的一種分法是戒 -> 定 -> 慧。沒有戒的基礎,沒有練習好
如何收攝六根,則不會產生正定或解脫慧。在戒定慧尚未完成前,「寂靜涅槃」只是
自己腦中想像的一個名詞,而不是真正的「寂靜涅槃」。

那麼如何收攝六根以因戒生定、因定發慧呢?六念(包含對佛陀功德或是佛像的崇敬
)就是很好的一個入手處 :)

另一方面,當完成了戒、定、慧的實修後,自然達成「寂靜涅槃」,六念或是佛像都
不重要了,也就是各經中常說的「筏喻」。解脫後,把佛像當柴去劈了也只是剛好 
(y)
Tue Oct 11 23:40:44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增壹阿含經所教念佛
#7
@Facebook
許多經中都有解說如何藉由「念佛」而能達成「涅槃」,簡單講,「念佛」時憶念佛
陀的德性,例如如來十號,此時即不起貪欲、瞋恚、加害他人的意圖,不染著於五欲
,安住於正念、正智,直心沒有後悔,自然獲得輕安,進而心定,乃至成就涅槃。

當然,這一句話中,可能是許多年甚至一生的修習。

原經文可見《雜阿含經》第550經介紹的「念佛」:「謂聖弟子念如來、應、等正覺
所行法淨,如來、應、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
、佛世尊。聖弟子念如來、應所行法故,離貪欲覺、離瞋恚覺、離害覺。如是,聖弟
子出染著心。何等為染著心?謂五欲功德,於此五欲功德離貪、恚、癡,安住正念、
正智,乘於直道,修習念佛,正向涅槃,是名如來、應、等正覺所知所見,說第一出
苦處昇於勝處,一乘道淨於眾生,離苦惱,滅憂悲,得如實法。」

c.f. 
http://buddhaspace.org/main/modules/dokuwiki/agama:%E9%9B%9C%E9%98%BF%E5%9
0%AB%E7%B6%93%E5%8D%B7%E7%AC%AC%E4%BA%8C%E5%8D%81#五五ま
Tue Oct 11 23:50:34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增壹阿含經所教念佛
#8
@Facebook
邱大剛 師兄說:【經中常說的「筏喻」。解脫後,把佛像當柴去劈了也只是剛好】

我覺得.這個舉例好像有點過頭了!~ ^_^

有解脫知見的人.就能夠理解佛像所代表的崇高意義.

不可能會把佛像當柴劈的!~ ^_^

如同佛世時的聖者們.也會禮敬[菩提樹].

聖者們理解菩提樹所代表的崇高意義.

沒有任何聖者.會把[菩提樹]當柴劈的!~ ^_^
Sat Oct 15 19:32:10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增壹阿含經所教念佛
#9
@Facebook
Sadhu!×3 ??
Sun Oct 16 18:49:15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增壹阿含經所教念佛
#10
@Facebook
謝謝 Jiss Ye 的提醒。解脫者的確不會以不恭敬三寶的心而行事,這是要避免大家
誤會的。縱使得把佛像劈了,也要有很好的理由,而不是基於不恭敬心。

現實上,佛像的處理有時對一些教友還真是一個棘手的問題,這邊指的不是佛寺裡的
大佛像,那種當然不能亂來。而是指別人贈送的佛像,甚至附佛外道送上門來的自創
彿的假佛像、假佛卡,或者只是單純的舊的佛像壞了,而要擺設新的佛像。

傳統上,為了避免對佛像不敬,大家通常不敢處理這些佛像,就越堆越多,這是個美
德沒錯,不過有時也會讓人困擾。

對於了解佛像意義的佛弟子來說,困擾就比較小,真得有必要時,也只能把佛像送去
資源回收了,不是因為不恭敬。

當然,這只是一般佛弟子的程度,跟解脫無關。沒必要的話當然佛弟子不管是否解脫
,都應恭敬三寶,也應恭敬三寶的象徵物,這樣受益的還是自己。
Sun Oct 16 19:47:07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