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雜阿含 475 經
#1
@Facebook
雜阿含 475 經

七佛觀察諸受的方法:

觀察「受、受集、受滅、受集道跡、受滅道跡、受味、受患、受離」


雜阿含 475 經 七佛觀察諸受的方法: 觀察「受、受集、受滅、受集道跡、受滅道跡、受味、受患、受離」

Sat Jul 16 23:13:54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雜阿含 475 經
#2
@Facebook
為什麼特別提出「受患」?
Sun Jul 17 07:46:50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雜阿含 475 經
#3
@Facebook
有個建議,在「受」後面加一個逗號,大家以為如何?

若於受斷欲貪、越欲貪→若於受,斷欲貪、越欲貪
Sun Jul 17 08:17:17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雜阿含 475 經
#4
@Facebook
如此語意是會比較清楚
Sun Jul 17 17:47:05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雜阿含 475 經
#5
@Facebook
「斷欲貪」和「越欲貪」的差別在哪?
Sun Jul 17 08:23:01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雜阿含 475 經
#6
@Facebook
若「離」字作脫離、解離之意,則「越欲貪」的「越」字,就需解釋為超越、越過之
意,才能符合前後一致的意義脈絡?
Sun Jul 17 08:52:00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雜阿含 475 經
#7
@Facebook
ㄟ,這裡有點邏輯的前後關係要說清楚,經文說,「若於受斷欲貪、越欲貪,是名受
離。」所以這裡(受)離是被定義的詞,我們不能另外拿其他的解釋來把它撕開。
Sun Jul 17 08:56:25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雜阿含 475 經
#8
@Facebook
是否能夠完整說明「受離」的意義?
Sun Jul 17 11:10:04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雜阿含 475 經
#9
@Facebook
經文的定義很清楚呀。「於受斷欲貪越欲貪」就是把它稱作「受離」。
Mon Jul 18 17:51:30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雜阿含 475 經
#10
@Facebook
http://buddhaspace.org/agama/sub/475.html

註解3,受集道跡:使受集起的方法?? 受集道跡 vs 受集 

對照《佛遺教經》來看,「佛說苦諦實苦,不可令樂。集真是因,更無異因。苦若滅
者,即是因滅,因滅故果滅。滅苦之道,實是真道,更無餘道。」

受集道跡,不是「使受集起的方法」,而是指「有受皆苦,苦因為集,滅苦因之道,
這種種一連串的歷程,叫做跡。故稱受集道跡。」
Sun Jul 17 08:30:54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雜阿含 475 經
#11
@Facebook
白話說明:

1. 受: 有三種主要的感受 - 苦、樂、不苦不樂。

2. 受集: 導致感受升起的原因 - 六根 (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
六境 (色、聲、香、味、觸、法)、六識 (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接觸,導致產生各種感受。

3. 受滅: 導致感受消滅的原因 - 六根、六境、六識不接觸。

4. 受集道跡: 使感受升起的途徑 - 愛樂、讚歎、染著、堅住於感受。

5. 受滅道跡: 使感受消滅的途徑 - 不「愛樂、讚歎、染著、堅住」於感受。

6. 受味: 感受帶來的滿足與快樂 。

7. 受患: 感受導致的過患 - 因為感受是因觸而生,而觸變化無常,因此感受也是隨
之變化無常的,因而導致苦的升起。

8. 受離: 深刻體會感受導致的過患,設法出離於感受 - 斷除對於感受的欲望及貪愛
。
Sun Jul 17 17:48:01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雜阿含 475 經
#12
@Facebook
可以幫你修文字嗎?  ^_^  你參考參考看看

7. 受患: 感受會有的過患 - 感受是因觸而生,觸會變化無常,因此感受也隨之變化
無常,進而導致苦的升起。

感受,不一定導致過患,這在凡聖差別的討論中已經有看到,但處理不好,是會有其
過患,所以覺得改成「會有」似乎比較符合實際狀況。
Sun Jul 17 18:51:53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雜阿含 475 經
#13
@Facebook
3. 受滅: 導致感受消滅的原因 - 六根、六境、六識不接觸。

這裡有討論的空間,我的看法如下:

經文是「觸滅是受滅」,這裡的問題是,如果把「觸滅」解釋成「不接觸」,那會有
問題。甚麼問題呢?對正常的六根來說,不可能不去「接觸」六塵,因為那就是六根
的基本功能。如果這裡把「觸滅」解釋成「觸(受)滅」,那會比較合理,就是說,接
觸了以後,不會升起種種的受(情緒),這樣子叫做「觸滅」。也就是說,六根雖然接
觸了六塵,卻不會引起情緒的起伏變化,這樣子叫做觸滅。你覺得呢?

同時,直接看經文的意思,可以白話說成:「觸滅的意思就是受滅」。
Sun Jul 17 18:59:05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雜阿含 475 經
#14
@Facebook
這個當下的根境識生則觸生則受生,有生法必有滅法,這個當下的根境識生即滅則觸
滅則受滅;下個當下亦如是。
Mon Jul 18 16:54:36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雜阿含 475 經
#15
@Facebook
無生命事物的生滅法,容易理解。但是有生命的生滅現象,會有愛取的影響而變得複
雜,例如在觸受之後接著是愛取。阿羅漢就是透過修行,在觸受之後不啟動愛取的反
應過程,所謂的對境不起煩惱、無住。
Mon Jul 18 22:00:02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雜阿含 475 經
#16
@Facebook
感謝阿哲的心智圖,有個想法是:對受的愛樂會引生更多的觸嗎? 因為受愛是受集道
跡,因為愛是導致受集產生的方法,而受集又是觸。

我的解釋是:因為愛,會導致之後的六入處身,導致更多的觸
Thu Jul 21 00:58:54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雜阿含 475 經
#17
@Facebook
不知可否將受愛樂、?歎、染著、堅住等視為受患,因受患集才造成無止的輪迴?
Thu Jul 28 11:58:44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雜阿含 475 經
#18
@Facebook
一般說來,會對受「愛樂、讚歎、染著、堅住」,就是因為對於感受覺得愉悅,快樂
得不得了。因此是「受集」,會造成更多的輪迴。

當然,如果間接地、廣義地來說,凡夫對於受愛樂,但智者卻會覺察其中隱含的後患
,因此從究竟的角度來說這些對受的愛樂、讚嘆、染著、堅住,是將導向後患的。
Sun Jul 31 20:33:55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雜阿含 475 經
#19
@Facebook
根塵識三者和合(集)=觸(集),根塵識三者和合瓦解(滅)=觸(滅)。觸集則
受集,觸滅則受滅。受味=對三受起味著、粘著,也就是對樂受起貪,對苦受起嗔,
對不苦不樂受起癡。受患=因三受而衍生三毒(愛),貪嗔癡(愛)帶來禍患(煩惱
/苦)。(十二支里的∼受緣愛)
Fri Jul 29 22:45:13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