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五蘊與我
#1
@Facebook
在佛經的用語中,人的身心及世間的一切可區分為: 

1. 色:物質(例如身體)及物理世界的現象。 

2. 受:感受。例如苦的感受、樂的感受、不苦不樂的感受。 

3. 想:取相;面對境界而心中浮現對應的相;也就是認知。例如看到一個顏色,心
中立刻浮現過往所見過相同的顏色,而知道這是什麼顏色。 

4. 行:造作。例如意念的造作、意志力。 

5. 識:識知;覺知。 

以上色、受、想、行、識五項,合稱「五陰」或「五蘊」(蘊是「積聚」的意思)。


凡夫執著認為在五蘊中有恆常不變的「我」。舉例而言,就「身體」與「我」的關係
而言,凡夫可能誤認: 

1. 身體是「我」:身體就是恆常不變的「我」,至於受、想、行、識都是由這個「
我」所擁有的東西。 

2. 身體異「我」:身體之外有恆常不變的「我」。例如以為「識」甚至所謂的「靈
魂」是「我」,而身體是由這個「我」所擁有的東西。 

3. 身體和「我」互相含攝:「我」處於身體之中,或是身體處於「我」之中。例如
認為有造物主(大我)遍於一切物質(也包括身體)之中,一切物質都有造物主在其
中,但造物主卻又不是物質。 

以上三類認為有「我」的見解,佛經中稱為「色是我」、「色異我」、「相在」。 

佛陀則發現五蘊都是因緣生滅的,一切的身心運作中沒有不變的「我」。例如人的身
體屬於色蘊,隨著年紀的增長,身體內所有的細胞早因新陳代謝而不一樣了,物理世
界也是一直遷流變化的,沒有恆常不變的色陰。心理也是如此,剎那生滅,更沒有恆
常不變的「我」。 

執著於五蘊而引起煩惱實在不智。於是佛陀教導我們如何認清真相,修證無我的智慧
,才能徹底地放下自我(無我),也不掛念身外之物(無我所),斷除煩惱執著,解
脫生死輪迴,獲得真正的自由。 

若想要深入了解五蘊相關的法義,也可參見《雜阿含經》卷一等「陰相應」的內容。


「五蘊與我」 在佛經的用語中,人的身心及世間的一切可區分為: 1. 色:物質(例如身體)及物理世界的現象。 2. 受:感受。例如苦的感受、樂的感受、不苦不樂的感受。 3. 想:取相;面對境界而心中浮現對應的相;也就是認知。例如看到一個顏色,心中立刻浮現過往所見過相同的顏色,而知道這是什麼顏色。 4. 行:造作。例如意念的造作、意志力。 5. 識:識知;覺知。 以上色、受、想、行、識五項,合稱「五陰」或「五蘊」(蘊是「積聚」的意思)。 凡夫執著認為在五蘊中有恆常不變的「我」。舉例而言,就「身體」與「我」的關係而言,凡夫可能誤認: 1. 身體是「我」:身體就是恆常不變的「我」,至於受、想、行、識都是由這個「我」所擁有的東西。 2. 身體異「我」:身體之外有恆常不變的「我」。例如以為「識」甚至所謂的「靈魂」是「我」,而身體是由這個「我」所擁有的東西。 3. 身體和「我」互相含攝:「我」處於身體之中,或是身體處於「我」之中。例如認為有造物主(大我)遍於一切物質(也包括身體)之中,一切物質都有造物主在其中,但造物主卻又不是物質。 以上三類認為有「我」的見解,佛經中稱為「色是我」、「色異我」、「相在」。 佛陀則發現五蘊都是因緣生滅的,一切的身心運作中沒有不變的「我」。例如人的身體屬於色蘊,隨著年紀的增長,身體內所有的細胞早因新陳代謝而不一樣了,物理世界也是一直遷流變化的,沒有恆常不變的色陰。心理也是如此,剎那生滅,更沒有恆常不變的「我」。 執著於五蘊而引起煩惱實在不智。於是佛陀教導我們如何認清真相,修證無我的智慧,才能徹底地放下自我(無我),也不掛念身外之物(無我所),斷除煩惱執著,解脫生死輪迴,獲得真正的自由。 若想要深入了解五蘊相關的法義,也可參見《雜阿含經》卷一等「陰相應」的內容。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五蘊與我
#2
@Facebook
c.f. http://buddhaspace.org/agama/1.html
Thu Jan 07 22:58:39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五蘊與我
#3
@Facebook
also c.f. 
http://buddhaspace.org/main/modules/dokuwiki/agama:%E9%9B%9C%E9%98%BF%E5%9
0%AB%E7%B6%93%E5%8D%B7%E7%AC%AC%E5%8D%81%E4%BA%8C#二八九 :

「四大色身ヾ或見十年住,二十、三十,乃至百年,若善消息,或復少過々。彼心、
意、識ゞ日夜時刻,須臾轉變,異生、異滅ぁ。猶如獼猴遊林樹間,須臾處處,攀捉
枝條,放一取一。彼心、意、識亦復如是,異生、異滅。 」

ヾ 四大色身:四大所構成的身體。  

ゞ 心、意、識:在《阿含經》中通常心、意、識三者相通,三者同列是以同義字重
複以使語意更加充實的用法。依作用可區分三者,心是精神作用的中心,有「集起」
的意思,意指「思量」作用,識指「了別、認識」作用。  

々 若善消息,或復少過:如果善於照顧,或許還能略為超過(一百歲)。其中「消
息」是「照顧」的意思。  

ぁ 異生、異滅:不斷地變異生滅。
Thu Jan 07 22:59:24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五蘊與我
#4
@Facebook
Thu Jan 07 23:00:22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五蘊與我
#5
@Facebook
香港漫畫「黑豹列傳」
Thu Jan 07 23:05:28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五蘊與我
#6
@Facebook
邱大剛 (我還沒讀完十二因緣,但是因為太好奇所以忍不住先在此問了,請師兄原
諒)。五蘊的「想」是不是就是十二因緣的「取」呢?
Thu Jan 07 23:23:14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五蘊與我
#7
@Facebook
呵呵,是有點難分。五蘊的「想蘊」不是十二因緣的「取」,「取」其實是「行蘊」
的其中一種,也就是一種(心理的)行為。

不過細部的區分對初學者還不是那麼重要,先了解意義,以後自然會漸漸比較容易分
得出來了。
Thu Jan 07 23:34:17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五蘊與我
#8
@Facebook
感謝師兄教導善知識。阿彌陀佛!(合十)
Thu Jan 07 23:36:14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五蘊與我
#9
@Facebook
[愛][取][有]另一類思維:例如看到一副美麗的圖畫,我們很喜[愛],就會執[取],
就[有]了這美麗的視覺(識)是我,我的五陰就此出現。
Fri Jan 08 08:30:19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五蘊與我
#10
@Facebook
是啊,這就是當下的因緣的正解。
Fri Jan 08 09:01:51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五蘊與我
#11
@Facebook
好詳盡,感恩分享!
Sat Jan 09 15:28:14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