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善知識不是半梵行,而是全梵行
#1
@Facebook
「善知識不是半梵行,而是全梵行」

許多老參們可能看過印老解說「莫作是言:『半梵行者,謂善知識、善伴黨、善隨從
,非惡知識、惡伴黨、惡隨從。』所以者何?純一滿靜,梵行清白,所謂善知識、善
伴黨、善隨從」這句經文的討論。

《雜阿含經》卷二十七第726經、卷二十八第768經、卷四十六第1238經的字面意義較
接近於:「只有部份清淨修行的人仍不是善知識,完全清淨修行的人才是善知識」。

但相當的南傳經文以及《增壹阿含經》卷四十〈九眾生居品44〉第10經經文是作另一
個方向的闡釋,意義較接近為:「善知識之誼不是一半的梵行,而是全部的梵行」,
也就是說善知識能成全我們的修行,例如南傳經文說道:「當比丘有善友、善伴侶、
善同志時,這應該可以被預期:他必將修習八支聖道、必將多修習八支聖道。」

可能在佛經早期傳抄時已有二種不同解讀的版本流傳。印老即作第二種解讀。

(感謝正念同學於讀經班的分享。)
Mon Feb 02 19:34:26 2015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善知識不是半梵行,而是全梵行
#2
@Facebook
原經文參見 
http://buddhaspace.org/main/modules/dokuwiki/agama:%E9%9B%9C%E9%98%BF%E5%9
0%AB%E7%B6%93%E5%8D%B7%E7%AC%AC%E4%BA%8C%E5%8D%81%E4%B8%83#七二六
Mon Feb 02 19:46:56 2015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善知識不是半梵行,而是全梵行
#3
@Facebook
大剛這個經文借我貼一下。
Mon Feb 02 19:51:28 2015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善知識不是半梵行,而是全梵行
#4
@Facebook
感謝正念同學的提醒,加上註明印老是作第二種解讀。印老的看法如下:

成佛之道/第二章 聞法趣入

某次,如來讚歎善知識的功德,阿難說:『半梵行者,所謂善知識』。「佛說」:『
莫作是言。純一「滿」淨「梵行」清白,所謂善知識』。阿難的意思,親近善知識,
那清淨梵行,可說已完成一半了。可是佛的意思,親近善知識,可說圓滿清淨梵行,
已經完成。佛是怎樣的重視善知識!所以「學者」,「應」該「尊敬」供養善知識。
親近善知識的功德,《華嚴經》等都說得非常明。
Mon Feb 02 20:27:33 2015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善知識不是半梵行,而是全梵行
#5
@Facebook
我剛也比對以前的討論。現在整個看起來,原來印老應該是照南傳的說法,來解釋這
一經。難怪當初大家看印老這段解說時覺得和《雜阿含經》經文對不太起來,原來是
另有所本。

《雜阿含經》當中佛陀是以他自己為善知識的例子,例如:「我為善知識故,有眾生
於我所取念覺分,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如是擇法覺分… …」但在《增
壹阿含經》及南傳經文則相反,是說佛陀當初也是親近善知識的關係,而成就七覺分
。例如《增壹阿含經》卷四十〈九眾生居品44〉:「若我昔日不與善知識從事,終不
為燈光佛所見授決也。以與善知識從事故,得為與提和竭羅佛所見授決。以此方便,
知其善知識者,即是全梵行之人也。」(CBETA, T02, no. 125, p. 768, c20-24)

另外,在《雜阿含經》第726之前的第724、725經的意義和第726經是連貫的,第
724經說可根據持戒、修德、慚、愧,成真實法這五個條件,找到該親近奉事的法師 
,第725經定義「純一滿淨」為七覺分,第726經說善知識是全梵行(純一滿淨;七覺
分)。

除了南北傳阿含或尼柯耶的不同外,看來在部派時就已有二種不同的解讀,例如以下
經文:

《大般涅槃經》卷二十四〈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品22〉:「我於爾時為是二人如應
說法,二人聞已得阿羅漢果。是故,我為一切眾生真善知識,…(中略)…以是義故
,阿難比丘說:『半梵行名善知識。』我言:『不爾,具足梵行乃名善知識。』」
(CBETA, T12, no. 375, p. 764, b3-22)

此段闡述的立場同於《雜阿含經》的部派傳承或翻譯。
Mon Feb 02 21:23:04 2015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善知識不是半梵行,而是全梵行
#6
@Facebook
有個小疑問:佛當時,周圍的聲聞、緣覺聖者多…當今末法時下…完全清淨與真善知
識…可能無法跟當時…佛住世之際,可以相比較……

善知識,難尋吧??
Mon Feb 02 21:45:31 2015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善知識不是半梵行,而是全梵行
#7
@Facebook
言殷說得是好問題,其實在《雜阿含經》的前二經就有關於找善知識相關的經文:

「若比丘持戒、修德、慚、愧,成真實法,見此人者,多得果報。若復聞者,若隨憶
念者、隨出家者,多得功德,況復親近恭敬奉事。所以者何?親近奉事如是人者,時
時得聞深妙之法;得聞深法已,成就二正,身正及心正,方便修習定覺分;修習已,
修習滿足,乃至捨覺分修習滿足。」 

c.f. 
http://buddhaspace.org/main/modules/dokuwiki/agama:%E9%9B%9C%E9%98%BF%E5%9
0%AB%E7%B6%93%E5%8D%B7%E7%AC%AC%E4%BA%8C%E5%8D%81%E4%B8%83#七二四

根據本經所述,我們可依據:持戒、修德、慚、愧,成真實法這五個條件,找到該親
近奉事的法師。其中前四項都或多或少都可由言行而知。
Mon Feb 02 21:49:11 2015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善知識不是半梵行,而是全梵行
#8
@Facebook
這串討論自1998年開始,終於到2015年有完整的脈絡及結論了 :D

歷史討論已收錄於 
http://buddhaspace.org/main/modules/dokuwiki/agama:%E7%A0%94%E8%A8%8E_%E5%
96%84%E7%9F%A5%E8%AD%98%E6%98%AF%E5%85%A8%E6%A2%B5%E8%A1%8C_%E6%98%AF%E4%B
B%80%E9%BA%BC%E6%84%8F%E6%80%9D
Mon Feb 02 21:54:03 2015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善知識不是半梵行,而是全梵行
#9
@Facebook
當年 Heawen Chou 兄還特別為這個間接問到了印老: 我最記得那跳樓的比喻 (相關
討論都很長大一串,看適不適合另當參考)  
http://buddhaspace.org/gem_browse.php/fpath=gem/brd/Buddhism/S/F001016S&nu
m=1
Tue Feb 03 09:31:07 2015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善知識不是半梵行,而是全梵行
#10
@Facebook
Yw Liu 找到的這舊討論也很不錯,已一併加入整理。其中有提到 《雜事》 等相關
經典是目前的對應經典資料庫所沒有的,值得收錄作對應經典。
Tue Feb 03 10:00:41 2015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善知識不是半梵行,而是全梵行
#11
@Facebook
這二天還真的找到不少舊回憶. :)
Tue Feb 03 13:23:18 2015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善知識不是半梵行,而是全梵行
#12
@Facebook
善知識是滿梵行或半梵行

1.恕我先放下一些大德、導師的看法,我依上下文及我對於佛法的了解理念陳述一點
我對(善知識是滿梵行或半梵行)的看法。

首先對此兩名辭下個定義:

滿梵行:是指的是該行者能自己了脫於生死者,也能令眾生脫離老病死,是善知識。
該行者能完成七覺分,能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因此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
親近此行者,就能生起信、聞、念、施、慧都能有所增益,以此方便善巧引領眾生走
上脫離老病死,就是善知識者即是全梵行之人。

半梵行:不是指修行一半者,而是指對脫離老病死解脫之法,知見尚不透徹了解,其
修行也只是少分少力而已,此為半梵行者。

此可參考:雜阿含726經『…..我之所以為善知識故,是音有眾生於我所取念覺分,
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如是,擇法覺分、精進、喜、猗、定、捨覺分,依
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以是故當知,阿難!純一、滿{靜}[淨]梵行清白,謂
:善知識、善伴黨、善隨從,非惡知識,非惡伴黨、非惡隨從。」

雜阿含(六五)「,,,,,我以善知識故,脫於生死。是故當知,善知識者,梵行全體
。…」

2.我想在這些經典在於提省阿難尊者也在提醒我們,要真能修行,透徹了悟解脫之法
,才能成為別人的善知識。才能成為別人修行的善友、善伴。不能對脫離老病死解脫
之法,知見尚不透徹了解,其修行也只是少分少力而已,就要成為別人修行的善友、
善伴。佛法是要對眾生有大義函與利益,能招致現世報得利益,要真能修行,透徹了
悟解脫之法,才不會變成是與惡友惡伴惡知識等而為伴黨。

3.就如現今末法時期,有些說法者,對法義亦不甚了解,不知是否有深修,也不依四
大教法,就大張旗鼓帶著廣大信眾大肆所謂傳法。以此以盲導盲,混亂知見增生眾生
執取,真不曉得要將眾生帶往何處去?真教人憂心與警惕。

  如今此種滿梵行的善知識確實難找,然而「遇緣有師」,我相信根據《雜阿含經》
第724經所述:「該親近奉事的比丘」

1. 持戒、

 2. 修德、

 3. 慚、

 4. 愧,

 5. 成真實法

 我們當深入經藏,從事實修。依這五個條件,我想或許還能在這現今末法時期撿擇
到該親近的善知識。

    ?z?Q
Thu Feb 05 09:58:59 2015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善知識不是半梵行,而是全梵行
#13
@Facebook
跳樓的比喻好好笑XD
Sun Mar 22 21:54:15 2015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