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4a 身念處、四念處修法
#1
@Facebook
4a 身念處、四念處修法 

身念處其實是重要的教說。如長阿含12經。

佛告比丘。三法聚者。一法趣惡趣。一法趣善趣。一法趣涅槃 ... ... 雲何一法趣
于涅槃。謂能精勤修“身念處”。是為一法將向涅槃。

據說阿難尊者還是修身念處證阿羅漢的。

以前我一直很迷惑:為何世尊說法甚深,緣起無常,非我非我所,集滅味患離,苦集
滅道,不落兩邊的中道。但是下手處卻是觀察身體的動作,姿態,四大,不淨而且這
身念處還趣于涅槃?

我們從雜阿含637經看看身念處及四念處的修行過程。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為汝說修四念處。何等為修四念處?... ...

正信非家,出家學道,正其身行,護口四過,正命清淨,習賢聖戒,守諸根門,護心
正念,眼見色時,不取形相,若於眼根住不律儀,世間貪憂、惡不善法常漏於心,而
今於眼起正律儀。耳、鼻、舌、身、意起正律儀,亦復如是。

「彼以賢聖戒律成就,善攝根門,來往周旋,顧視屈伸,坐臥眠覺語默,住智正智。
彼成就如此聖戒,守護根門,正智正念,寂靜遠離,空處、樹下、閑房獨坐,正身正
念,繫心安住,斷世貪憂,離貪欲,淨除貪欲;斷世瞋恚、睡眠、掉悔、疑蓋,離瞋
恚、睡眠、掉悔、疑蓋,淨除瞋恚、睡眠、掉悔、疑蓋,斷除五蓋惱心,慧力羸,諸
障閡分,不趣涅槃者。是故,內身《身觀念住》,精勤方便,正智正念,調伏世間貪
憂。如是外身、內外身,受、心、法法觀念住,亦如是說,是名比丘修四念處。」

其過程如下:

1.正其身行,

2.護口四過,

3.正命清淨,

4.習賢聖戒,於六觸入處,守諸根門,護心正念,眼見色時,不取形相,... 世間貪
憂、惡不善法不漏於心,...耳、鼻、舌、身、意起正律儀,亦復如是。

5. 平常 "來往周旋,顧視屈伸,坐臥眠覺語默," 都要“住智正智。”然後才能“
寂靜遠離 ... ... 正身正念,繫心安住,斷世貪憂,離貪欲,淨除貪欲;... ... 
斷除五蓋惱心。"  這樣修行身念處才能“調伏世間貪憂”。

一些禪法以為,“清楚明覺”“身體”的“來往周旋,顧視屈伸,坐臥眠覺語默”就
是身念處的正念正知(也是有經文依據)。貪嗔癡主要是內心的煩惱,為何耗那麼多
心力在肢體動作,身分,不淨呢?這身念處可是可以直趣於涅槃的呢。(如上舉長阿
含12經)。

依此經“身念處”是於眼、耳、鼻、舌、身、意 根對境時:護心正念,住智正智...
... 世間貪憂、惡不善法不漏於心,斷除五蓋。(接下來就能修正定)。而且是無時
無刻“來往周旋,顧視屈伸,坐臥眠覺語默”都要如此。

「護心正念,住智正智」,“我的看法”是 - 正念正智的內容應該是於六觸入處見
五蘊六入、憂悲惱苦乃因緣生的集滅法、苦法。而不是去正念正智地、水、火、風、
或輕柔慢的提腳,放腳之類的。

要修身念處,需見因緣法。見五蘊六入乃緣生法,乃無常,苦、無我、敗壞之法。否
則要“眼見色時,不取形相,”“世間貪憂、惡不善法不漏於心”;這對耽溺於欲貪
、享樂欲貪、追逐欲貪的凡夫,怎麼能做到呢?心里可是百般不願啊。不見緣生法是
苦法想要“眼見色時,不取形相,”“世間貪憂、惡不善法不漏於心”幾乎不可能,
除了壓抑和轉移注意力,凡夫還有什麼好辦法呢?

雜阿含621經可能給我們一些訊息:

佛告阿難:「此諸年少比丘當以四念處教令修習。雲何為四?謂身身觀念住,... 
...乃至知身。受、心、法法觀念住,精勤方便,不放逸行,正念正智,寂靜於心,
乃至知法。所以者何?若比丘住學地者,... 身身觀念住,精勤方便 ... 正念正智
,寂靜於心,乃至於法遠離。若阿羅漢諸漏已盡,所作已作,捨諸重擔,盡諸有結,
正知善解脫,當於彼時亦修身身觀念住,... ... 乃至於法得遠離。」

注意點:

年少比丘 修四念處,是為了知身、受、心、法 - 修“如實知見”也。

比丘住學地者(得初果至三果)修四念處,是為了於法遠離 - 修捨離欲貪也。

阿羅漢諸漏已盡 修四念處,是為了於法遠離 - 修捨離欲貪也。

所以像雜阿含637經等經文直指“眼見色時,不取形相,”“世間貪憂、惡不善法不
漏於心”應該是已經對法如實知見,住學地聖者的修行吧。

下篇 - 4b. 身念處修法 與 六觸入處如實知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