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雜阿含經 - 維基百科
#1
@Facebook
四部阿含大致是依照佛陀於人間說法的內容單經長短而分類,例如單經篇幅最長的集
成《長阿含經》、單經篇幅最短的集成《雜阿含經》。

近年偶爾會看到有人主張只要讀《雜阿含經》,而輕忽其餘所有佛教的經律。只讀《
雜阿含經》有點像說上學只上三十分鐘以內的課,其它的一律翹課,那要順利畢業雖
然不是不可能,但恐怕困難度是增加的了。

課上得太少,錯過一些法義就在所難免。這二天討論到的「五上分結」可能就是這樣
的一個例子。

●《長阿含經》卷8:「復有五法,謂五下結:身見結、戒盜結、疑結、貪欲結、瞋
恚結。復有五法,謂五上結:色愛、無色愛、無明、慢、掉。」(CBETA, T01, no. 
1, p. 51, b10-12)

原來在《長阿含經》這比較長的課堂上,有講說「五上結」,是「色愛、無色愛、無
明、慢、掉」。

至於《雜阿含經》,有清楚記載「五下分結」:

●《雜阿含經》卷29:「何等為阿那含果?謂五下分結盡。何等為阿羅漢果?謂貪、
恚、癡永盡,一切煩惱永盡。」(CBETA, T02, no. 99, p. 205, c3-6)

照理說,有「五下分結」,就應該有「五上分結」,否則說「五結」不就得了?但為
什麼《雜阿含經》沒有「五下分結」這幾個字?

眾所週知漢譯的《雜阿含經》在傳抄時掉了二卷,其內容包含「天相應(上)」、「
念處相應(下)」、「正勤相應」、「如意足相應」、「根相應(上)」,可參見學
術界的整理: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B%9C%E9%98%BF%E5%90%AB%E7%B6%93#.E7.B6.9
3.E5.8D.B7.E6.95.B4.E7.B7.A8

南傳《相應部尼柯耶》相對應於失落的《雜阿含經》二卷的經典,剛好也有解說「五
上分結」:

●相應部47相應 95-104經/上分等經十則(念住相應/大篇/修多羅)(莊春江譯) 

「比丘們!有這五上分結,哪五種呢?色貪、無色貪、慢、掉舉、無明,比丘們!這
些是五上分結。比丘們!為了這五上分結的證智、遍知、滅盡、捨斷,這四念住應該
被修習。」

●相應部49相應 45-54經/暴流等經十則(正勤相應/大篇/修多羅)(莊春江譯) 

「比丘們!有這五上分結,哪五種呢?色貪、無色貪、慢、掉舉、無明,比丘們!這
些是五上分結。比丘們!為了這五上分結的證智、遍知、滅盡、捨斷,這四正勤應該
被修習。」

真糟糕,30分鐘以上的課都翹掉了,但30分鐘內的課,課本缺了二章,一個佛教概念
就沒了啊~~~

在各部派的論中也有詳細解釋「五上分結」,例如『順正理論』、『俱舍論』、『瑜
伽師地論』、『毘婆沙論』等等。助教的實力比老師差,不過如果翹課翹多了,也只
好聽聽助教怎麼說了。

保險起見,上學還是儘量少翹課。重要的觀念老師會一再重覆,但如果翹太多課,難
保不會漏掉一些考古題... 課本不一定100%正確,老師也不一定100%正確,不同派別
的教授意見可能相左,助教更可能講錯。但開卷有益,起碼能多一些聞思修的素材。

對於我們凡夫修行來說,不知道什麼是「五上分結」似乎也還好,講錯了也不至於誤
了人一生?起碼我們都知道,阿羅漢是貪、瞋、痴永滅,這個明確的目標,大家要繼
續努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雜阿含經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華嚴經涅槃經楞伽經大般若經心經金剛經維摩經阿含經法句經大日經楞嚴經圓覺經藥師經地藏經淨土經大智度論俱舍論瑜伽論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雜阿含經 - 維基百科
#2
@Facebook
借分享 :)
Sun Sep 22 22:34:01 2013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雜阿含經 - 維基百科
#3
@Facebook
報告老師,學生我只聽懂你說的什麼課有長短,阿都不要翹,所以我決定從星期一起
,都去課堂裡睡覺。 :D :P
Sun Sep 22 23:05:58 2013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雜阿含經 - 維基百科
#4
@Facebook
凡僧雲水假設你作學生我作老師的話,我得從講台上滾下來,逃之么么。那如果沒其
他人在講台上,台下的人就只能翹課或睡覺了 :p
Sun Sep 22 23:17:09 2013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雜阿含經 - 維基百科
#5
@Facebook
別這樣、別這樣,我只是去打個呼,老師就下來跟我ㄧ起躺著幹,罪過、罪過。  
^_^  那好,我明天泡茶去喝咖啡,順便在教室裡跟老師聊天,這樣總行了吧!  :D
Sun Sep 22 23:21:06 2013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雜阿含經 - 維基百科
#6
@Facebook
這篇是… 嗯,先不說,先說別的。

在動態牆上看到這個分享,心想:謠言怎麼都傳得特別快。當然,這不算是謠言啦!

雜阿含經是有提到五上分結實質的內容,並非如上所說!

《雜阿含經》270經: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無常想修習多修習,能斷一切欲愛、
【色愛、無色愛、掉、慢、無明】。譬如田夫,於夏末秋初深耕其地,發荄斷草。如
是,比丘!無常想修習多修習,能斷一切欲愛、【色愛、無色愛、掉、慢、無明】。
」

不只有提到,而且五個一個也沒漏!

大家買東西都知道,用什麼名詞包裝不重要,實質內容才重要,雜阿含經提到五上分
結實質的內容,五個都有一個也沒少!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一直強調「依法不依人」,不要人說了就相信,要依經典。

依經實際查証,樓主所說是錯誤的。
Sun Sep 22 23:49:11 2013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雜阿含經 - 維基百科
#7
@Facebook
所以說,還是一起深入經藏吧。我向來不相信哪部經是公認可信的之類的說法,世尊
也沒這種說法不是嗎?
Mon Sep 23 00:00:04 2013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雜阿含經 - 維基百科
#8
@Facebook
我旁邊玩耍的,說句公道話, Hank Wang 對一半﹝經文中有這五項﹞, 邱大剛 對
一半﹝經文中沒有提這五項就是「五上分結」﹞。  好啦,別兩個人來打我呀。  :D

《雜阿含經》270經,最後說:「無常想者,能建立無我想,聖弟子住無我想,心離
我慢,順得涅槃。」記得呀,我們當弟子的,雖然還沒入聖,住無我想、和心離我慢
,還是要有在練喔 ~~~  :P  ((快跑免打~~~
Mon Sep 23 00:04:27 2013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雜阿含經 - 維基百科
#9
@Facebook
凡僧雲水說得是,佛弟子討論法義不是為了諍論,而是為了依止而修行,謝謝提醒!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Mon Sep 23 00:29:50 2013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雜阿含經 - 維基百科
#10
@Facebook
嗯!仔細看,凡僧雲水說的公道話有理,我對我錯的那一半道歉 ^^"
Mon Sep 23 01:37:47 2013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雜阿含經 - 維基百科
#11
@Facebook
網友熱心找出有法師開示表示《雜阿含經》沒有「五上分結」,感謝網友尋根究底的
精神。

只是聲明一下,這討論純粹對事不對人,我不是因為法師開示而寫此文,也不會因此
批評法師。相反的,網友貼出來後我才知道法師這麼開示,而且我寫這篇是為了提供
大家自己思考的素材,而不是限制大家的思考。畢竟依據「四大教法」,在經、律的
探討上,不應以任何人為權威,我這個凡夫所說更一向只能「僅供參考」 :) 至於法
師們不管觀念如何,畢竟不是正遍知的佛,但他們的修行我們自當效法。因此也提醒
大家避免對人不對事,若有意見相信法師也會接受法義上的討論的。

hank 所說「雜阿含經是有提到五上分結實質的內容」,這正是我想要表達的重點,
不管是從巴利藏來看,還是從長阿含、註釋書來看。如果說因為《雜阿含經》沒有「
五上分結」這四個字,就說佛教沒講「五上分結」,武斷了些。

其它的就要靠我們每個人自行聞、思、修了。祝大家不管五結十結,通通能斷,遲早
證阿羅漢 :)
Mon Sep 23 11:38:21 2013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雜阿含經 - 維基百科
#12
@Facebook
幫大剛補充一下, 大剛這一篇提的法師不是雲水法師, 而是在其他討論串提到的其他
法師. 因為我第一時間也沒看懂, 第二時間才想到是來自其他地方, 因此就雞婆說明
一下.
Mon Sep 23 11:45:22 2013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雜阿含經 - 維基百科
#13
@Facebook
@_@  害我高興了一下子,怎麼我程度變高了,開始給人開示了。 慚愧、慚愧+殘念 
~~~  :D
Mon Sep 23 12:45:54 2013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雜阿含經 - 維基百科
#14
@Facebook
Cheng Soon Lee 所引述,的確是一些人的說法,這邊協助釐清這種說法可能造成誤
會的地方。

原則上沒有任何一部佛經是在佛世時定稿的,因為佛陀的時代弟子各自記憶佛說口誦
,直到佛滅後,才開始經典的整理,就像論語是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所整理,佛經
也是佛的弟子和再傳弟子所整理。《雜阿含經》也是之後由佛陀弟子和再傳弟子所編
集的,而不是例外。

佛經是由經弟子整理後而傳誦、傳抄,當中最早整理出來的就是四部阿含。四部阿含
的整理完成的順序,各部派有不同的傳說,南傳的部派認為雜阿含經是在四部阿含中
最先整理完的,因此這在南傳成為主流說法,一般認為最晚在第二次結集毗舍離結集
就完成四部阿含或尼柯耶。佛世時沒有電腦、也沒有紙,要幾百位弟子從各地趕回整
理經典,整理完還要重新背誦,這時間單位都是用年為單位的,自然經典是次第整理
完成,而不是把佛說錄制成DVD後直接上架發行。

若依據南傳說法,雜阿含經(及相應部尼柯耶)是最早整理完的,既然是最早,那麼
佛弟子記憶最明確、不會過太久了忘了,因此誤差理論上是最小。但不能因此而否定
其它經典,否則就相當於亂刀砍佛說了,也有違佛陀再三強調的持誦經典的精神。就
像有一套書,其中有許多冊,因為第一冊先出,就只認定第一冊才是這套書的內容,
其它所有冊都不是,這樣是太偏執了。在層級上,第一冊既然是最早出,因此重要性
自然高,而且誤記的可能也最少,是很重要的,但第一冊重要不代表其他冊都不重要
。

其實連「雜阿含經是最早成立」這個南傳說法也不是定論,例如參見 Wikipedia: 「
除雜藏外四部《阿含經》的次序為長、中、雜、增一。另據晚出的《根本說一切有部
毘奈耶雜事》,其次序為雜、長、中、增一,而《瑜伽師地論》為雜、中、長、增一
。還有《增一阿含經·序品》和《大智度論》中的次序為增一、中、長、雜。」這些
都只是推測而已,以推測而否定其餘全面的佛說,風險是太大了 :)
Wed Sep 25 19:27:41 2013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雜阿含經 - 維基百科
#15
@Facebook
關於原先討論的五上分結議題,其實先前我文章還不算寫完,只是後來沒空寫了,就
先將能確認的部份貼上。

之前還沒提的是,印象中有人提出一種說法,說南傳的部派(分別說部)主張有五上
分結,因此南傳的五尼柯耶很整齊的都有五上分結,不像北傳四阿含因為來自不同部
流,因此對五上分結沒那麼整齊的解說。這種說法我也不能完全否定,因此這邊稍微
提一下,供大家自行思考。

可片面支持這說法的一個例子,是在《雜阿含經》失佚的二卷以外,其他還是有《相
應部尼柯耶》當中有提到「五上分結」的句子,在《雜阿含經》沒提到「五上分結」
。但由於只有兩個小經,次數太少而無法作有力的證據,而且我也還沒時間去比對南
傳那兩經是否有對應的北傳小經。

另外,印順法師曾提到「說一切有部」(北傳《雜阿含經》的傳承部派)主張「九結
」,其中將欲愛、色愛、欲色愛合為「欲」一結,也有人認為這算是間接的支持沒有
五上分結的說法。但這個說法也有個問題,就是 Heaven Chou 查到說一切有部的『
大毗婆沙論』有講五上分結,因此不知印順法師的「說一切有部為九結」之說是如何
推論的?該不會是依《雜阿含經》表面的文字而反推的?因此這說法的合理性也待研
究。

花時間談三果、四果的境界,不是我們現下應該修習的重點。還好在這探究過程中,
也可反映一些研究方法的限制對推論結果造成的影響;最起碼能知道從頭到尾只看一
部《雜阿含經》,應該是不夠的,佛弟子還是多聞些,多些聞思修的素材,不管是對
研究或是對實修應該都會有幫助 :)
Thu Sep 26 16:52:05 2013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雜阿含經 - 維基百科
#16
@Facebook
轉貼 Lucangel Su 所寫的學術界看法:

在SN的大品中

“Pa?cim?ni, bhikkhave, uddhambh?giy?ni sa?yojan?ni. Katam?ni pa?ca? 
R?par?go, ar?par?go, m?no, uddhacca?, avijj?– im?ni kho, bhikkhave, 
pa?cuddhambh?giy?ni sa?yojan?ni. Imesa? kho, bhikkhave, pa?canna? 
uddhambh?giy?na? sa?yojan?na?等該類似句型在大品就出現十一次

這段翻成中文即是

比丘們!有這五上分結,哪五種呢?色貪、無色貪、慢、掉舉、無明,比丘們!這些
是五上分結。

根據B.C.Law等學者的分析,這一類簡樸的陳述句型且重複多次,是屬於古文層的特
色,所以五上分結包含無明的句型算是經典中古老的部分。這也是為何我說五上分結
的爭議不大,因為這可以先從巴利佛典確認屬於古老的部分。(所謂的古老是指比阿
育王時代古老,接近佛世的意思)

其中,我們可以在可以在SN45.181上分經找到這段文字,在註解SN的註釋書
Saratthappakasini中,解釋上分經的部分有以下的說明

Sa?yojan?n?ti bandhan?ni.Uddhambh?giy?n?ti upariko??h?siy?ni. Sesa? 
sabbattha utt?natthamev?ti。

這幾句翻譯成中文如下:

Sa?yojan?n?ti bandhan?ni。

結是指結縛, 拘束

Uddhambh?giy?n?ti upariko??h?siy?ni。

上分意思是指位於上方房內。

Sesa? sabbattha utt?natthamev?ti。

剩下所有的意思很明顯。(意指除了上分結的定義外,上分經其它的部分意思很淺顯
易懂不用再解釋)

如果根據tika的補充,所謂的上方房內就是指色界與無色界。

所以我們可以從上分經的注釋得知上分結是指導致阿那含投生在色界與無色界未能從
輪迴解脫的束縛,然後從上分經等經文可以得知上分結有五種,分別是色貪、無色貪
、慢、掉舉、無明。

另外,根據南傳法句經370跟SN.1.5,我們可以找到這首偈

Pa?ca chinde pa?ca jahe, pa?ca cuttari bh?vaye;

Pa?ca sa?g?tigo bhikkhu, oghati??oti vuccati。

以下是現行的中文翻譯

斷五捨五,修五,超越五種執著的比丘,稱為渡過瀑流。

其中第一句,根據南傳的法句經注:可以知道斷五的五指五下分結捨五的五是指五上
分結, 所以這看得出來分別說部在五上跟五下的部分,經典的傳承跟解釋上是很傳
統且有一致性。

而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可以在SA的1002跟1312都有看到疑似類似內容的偈:

斷除五捨五,增修於五根,超越五和合,比丘度流淵

自古來偈頌的翻譯方是大多偏於直譯 ,所以根據意思跟格式推斷應該與SN 1.15出於
同源。因此我們可以合理懷疑這一處的斷除五的五是指五下分結,捨五的五是指捨五
上分結,這就留待日後有理想的雜阿含原典的文本跟註釋書去印證這點。

雖然在SA270有五上分結的名相並沒有稱此為五上分結或上分結,但在SA490有五下分
結的名相並稱此為五下分結,若因此認為雜阿含沒有說五上分結或上分結實屬證據極
為薄弱,因為此說會與SA490的說法與語言邏輯矛盾。就以往我跟身邊法友分析文本
的經驗看來,這應該是翻譯或傳抄有疏失造成。這部分也留待日後有理想的雜阿含原
典的文本跟註釋書去印證。

雖然目前沒有理想的雜阿含文本可以做為校正,但我可以提供一個文獻的資料供大家
參考,在吉爾吉特寫本的長阿含的修身經(K?yabh?van?的中譯)中,佛陀有提到他證
得最後果證,並宣稱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此時佛陀有強調"
無明退,明生起"(吉爾吉特寫本的原文是:'vidy? virakt? vidy? cotpann?yad)。

根據考證,這部經是屬於(根本)說一切有的經典,根本說一切有是屬於西北印的一個
支派,榎本文雄等學者依照目前現有的文本判斷,根本一切有的經藏內容多與說一切
有相同。所以根據漢傳的資料再搭配吉爾吉特寫本的資料跟巴利佛典看來,上座部體
系都是認為無明最後斷。此外,大毘婆沙論卷四十九、阿毘達磨發智論卷三也有五上
分結記載且都包含無明,這也可以作為佐證。

如果有人對吉爾吉特寫本K?yabh?van?這部經的內容有興趣的話,也可以參考MN36經
,這兩部經的內容大致是相同的。連句型都有些類似。差異只是一個是巴利語一個是
梵語。

另外,我並不認為探討佛法非得以SN或SA為主不可,現在研究原始佛教的學者也不會
有SN或SA一定比較古老或比較近佛說的觀點。不管哪部Nikaya或阿含內容都是有新有
舊。不必堅持必須是SN或SA的記載才算數。主張SN或SA最古或者最初結集所結集的法
都在SN或SA內,都只是對於佛教史不了解所造成的迷思。

c.f.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24859264248200/permalink/569544406446348/
Wed Oct 02 17:26:51 2013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