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Facebook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2
@Facebook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3
@Facebook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不負責讀經小整理] 四聖諦:苦、集、滅、道
#4
Heaven
※ 引述《Melon888 (melon)》之銘言:
> 人生一切的苦,總不離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苦,
> 而這些總歸是五蘊所造成的。怎麼說呢:
> 宇宙一切外在、身心,都是五蘊、六入組成的。當人的「六入」接「觸」
> 到六境,就產生「受」,包括苦受(容易引起瞋心)、樂受(容易引起
> 貪心)或不苦不樂受(容易引起癡心)。
> 「受」之後 → 「愛」→ 取 → 有 → 生→ 老死 →...,十二因緣的
> 純大苦聚因此周而復始。
> 所以,換句話說,徹底離苦(苦)的方法,只要能於五蘊或六入離「愛」
> (集),十二因緣的鎖鏈就會斷掉,我們也就能究竟涅槃(滅),之後,
> 我們一切的身、語、意都會完全合乎八正道(道)。
> (melon 註:滅和道的關係,小的其實並不清楚 >"<)

苦集滅道之間的因果關係是

苦(果) -> 集(苦之因) -> 滅(果) -> 道(苦滅之因)

我想可以如此思惟

觀察到世間有苦(八苦, 三苦, 一切皆苦...)
有苦, 繼而可發現苦是有原因的 => 渴愛 (苦集)
即然苦是有因緣而生成, 則只要止息苦之因, 苦必然可以止息 => 滅諦 => 苦滅可證
苦若可以止息, 則要有止息苦的方法 => 道諦 => 苦滅的原因.

所以道諦並不是在證涅槃之後才提出, 重點不只是證涅槃者才能完全符合八正道,
而是行八正道 (乃至三十七助道品) 是證涅槃的方法.

--
◇ 若言下相應   即共論佛義   若實不相應   合掌令歡喜 ◇
◇ 此宗本無諍   諍即失道意   執逆諍法門   自性入生死 ◇
◇ 南無 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 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
卍 歡迎光臨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 http://www.cbeta.org   卍
Sat Feb 27 21:10:56 2010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不負責讀經小整理] 四聖諦:苦、集、滅、道
#5
melon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銘言:
> 苦集滅道之間的因果關係是
> 苦(果) -> 集(苦之因) -> 滅(果) -> 道(苦滅之因)
> 我想可以如此思惟
> 觀察到世間有苦(八苦, 三苦, 一切皆苦...)
> 有苦, 繼而可發現苦是有原因的 => 渴愛 (苦集)
> 即然苦是有因緣而生成, 則只要止息苦之因, 苦必然可以止息 => 滅諦 => 苦滅可證
> 苦若可以止息, 則要有止息苦的方法 => 道諦 => 苦滅的原因.
> 所以道諦並不是在證涅槃之後才提出, 重點不只是證涅槃者才能完全符合八正道,
> 而是行八正道 (乃至三十七助道品) 是證涅槃的方法.


太好了,感謝 Heaven 學長補充,小的剛好就是卡在這裡 >"<

因為有經文說到:四聖諦是有明確次第的,一定是苦→集→滅→道,
不能跳級。可是這樣一來,苦集滅道的順序,小的就有點兜不攏了,
反而是 Heaven 學長這樣解,感覺好像比較順 :P


* 四聖諦的修證,不能越次。
===========================
《雜阿含經》卷15第397經:
「「若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未無間等,而[2]欲苦滅道跡聖諦
無間等者,無有是處。

譬如有人言我欲取[3]佉提羅葉,合集作器,盛水持行者,無有是處。
所以者何?無是處故。如是言我於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未無
間等,而欲得苦滅道跡聖諦無間等者,無有是處。」
(CBETA, T02, no. 99, p. 107, a8-14)
===========================


* 四聖諦的次第,像階梯,登上這一階,才能登下一階。
===========================
《雜阿含經》卷16第436-437經:
「佛告阿難:「譬如四&#38565;梯[*]昇[8]於殿堂。若有說言不由初[9]&#38565;,
而登第二、第三、第四[*]&#38565;[*]昇殿堂者,無有是處。

如是,阿難!若於苦聖諦未無間等,而欲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
道跡聖諦無間等者,此不應說。所以者何?若於苦聖諦未無間等,而
於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無間等者,無有是處。」
(CBETA, T02, no. 99, p. 113, b3-10)
===========================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葉。
         昨天掃,今天掃,明天掃,香烤地瓜。
=================================================
2010年 2月27日 22:52:18 星期六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不負責讀經小整理] 四聖諦:苦、集、滅、道
#6
melon
※ 引述《Melon888 (melon)》之銘言:
> > 苦集滅道之間的因果關係是
> > 苦(果) -> 集(苦之因) -> 滅(果) -> 道(苦滅之因)
> > 我想可以如此思惟
> > 觀察到世間有苦(八苦, 三苦, 一切皆苦...)
> > 有苦, 繼而可發現苦是有原因的 => 渴愛 (苦集)
> > 即然苦是有因緣而生成, 則只要止息苦之因, 苦必然可以止息 => 滅諦 => 苦滅可證
> > 苦若可以止息, 則要有止息苦的方法 => 道諦 => 苦滅的原因.
> > 所以道諦並不是在證涅槃之後才提出, 重點不只是證涅槃者才能完全符合八正道,
> > 而是行八正道 (乃至三十七助道品) 是證涅槃的方法.
> 太好了,感謝 Heaven 學長補充,小的剛好就是卡在這裡 >"<
> 因為有經文說到:四聖諦是有明確次第的,一定是苦→集→滅→道,
> 不能跳級。可是這樣一來,苦集滅道的順序,小的就有點兜不攏了,
> 反而是 Heaven 學長這樣解,感覺好像比較順 :P

或者其實這兩種思維方式其實並不衝突?例如:

當有人已經到達目的地(滅)後,回頭再看來時的路,恍然大悟原來滅貪
愛(滅)最快的捷徑恰恰就是八正道(道),所以非常好心地報給大家知
道,只要大家照著做,就能省下很多繞遠路的時間。這樣?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葉。
         昨天掃,今天掃,明天掃,香烤地瓜。
=================================================
2010年 2月27日 23:18:11 星期六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不負責讀經小整理] 四聖諦:苦、集、滅、道
#7
melon
※ 引述《Melon888 (melon)》之銘言:
> 或者其實這兩種思維方式其實並不衝突?例如:
> 當有人已經到達目的地(滅)後,回頭再看來時的路,恍然大悟原來滅貪
> 愛(滅)最快的捷徑恰恰就是八正道(道),所以非常好心地報給大家知
> 道,只要大家照著做,就能省下很多繞遠路的時間。這樣?


那小的試著再重組一次:

徹底了解苦(苦)之後,就知道苦的原因是來自貪愛(集);捨棄貪愛就
能證得涅槃(滅),證得涅槃後就清楚知道證得涅槃最快的路是八聖道(道)。

(而八聖道可能就涵括了一切佛法。)

這麼一來,一樣是沒有越次而證,但也是果→因→果→因,這樣應該就跟
 Heaven 學長說的意思比較接近了 :D

這樣?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葉。
         昨天掃,今天掃,明天掃,香烤地瓜。
=================================================
2010年 2月27日 23:35:21 星期六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不負責讀經小整理] 四聖諦:苦、集、滅、道
#8
Heaven
※ 引述《Melon888 (melon)》之銘言:
> ※ 引述《Melon888 (melon)》之銘言:
> > 或者其實這兩種思維方式其實並不衝突?例如:
> > 當有人已經到達目的地(滅)後,回頭再看來時的路,恍然大悟原來滅貪
> > 愛(滅)最快的捷徑恰恰就是八正道(道),所以非常好心地報給大家知
> > 道,只要大家照著做,就能省下很多繞遠路的時間。這樣?
> 那小的試著再重組一次:
> 徹底了解苦(苦)之後,就知道苦的原因是來自貪愛(集);捨棄貪愛就
> 能證得涅槃(滅),證得涅槃後就清楚知道證得涅槃最快的路是八聖道(道)。

我覺得倒不用把 "貪愛" 太快放進來, 苦因有貪愛, 無明, 我見.... 其實很多,
而這也是四聖諦重要的一環, 是要去觀察了解的.

可以再簡單一點.

有苦.
苦是有因有緣的(有苦集)
苦即是有因有緣, 必然有止息的一天.(有涅槃可證)
即然有涅槃, 必有達到涅槃的方法 (有滅苦之道)

若覺得次第很重要, 就展開來依三轉十二行相來看, 我只列出其中四個.

(勸轉:佛陀勸我們)
1.當證涅槃
2.當修八正道

(證轉)
3.已證涅槃
4.已證八正道


依次第來說, 的確證涅槃之後, 才是八正道徹底的實踐.
但 "2.當修八正道" -> "3.證涅槃" 卻是我們正在進行的重要次第.
這也沒有違背佛說的次第.

--
◇ 若言下相應   即共論佛義   若實不相應   合掌令歡喜 ◇
◇ 此宗本無諍   諍即失道意   執逆諍法門   自性入生死 ◇
◇ 南無 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 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
卍 歡迎光臨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 http://www.cbeta.org   卍
Sun Feb 28 00:49:12 2010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不負責讀經小整理] 四聖諦:苦、集、滅、道
#9
Heaven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銘言:
> 有苦.
> 苦是有因有緣的(有苦集)
> 苦即是有因有緣, 必然有止息的一天.(有涅槃可證)
> 即然有涅槃, 必有達到涅槃的方法 (有滅苦之道)
> 若覺得次第很重要, 就展開來依三轉十二行相來看, 我只列出其中四個.
> (勸轉:佛陀勸我們)
> 1.當證涅槃
> 2.當修八正道
> (證轉)
> 3.已證涅槃
> 4.已證八正道
> 依次第來說, 的確證涅槃之後, 才是八正道徹底的實踐.
> 但 "2.當修八正道" -> "3.證涅槃" 卻是我們正在進行的重要次第.
> 這也沒有違背佛說的次第.

補充一點.

八正道與涅槃, 可以簡單這樣想:

修道->證涅槃->完成實踐八正道

八正道可以在證涅槃前, 也有在證涅槃後, 時機不同而已.

我是要補充, 雖然八正道在證涅槃後才算完全實踐, 但這和 "解脫知見" 似乎無關.
解脫知見應該是指確實知道自己已解脫, 也就是 "我生已盡, 梵行已立...."
那句阿羅漢自知自證的描述.

--
◇ 若言下相應   即共論佛義   若實不相應   合掌令歡喜 ◇
◇ 此宗本無諍   諍即失道意   執逆諍法門   自性入生死 ◇
◇ 南無 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 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
卍 歡迎光臨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 http://www.cbeta.org   卍
Sun Feb 28 00:54:17 2010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不負責讀經小整理] 四聖諦:苦、集、滅、道
#10
melon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銘言:
> 我覺得倒不用把 "貪愛" 太快放進來, 苦因有貪愛, 無明, 我見.... 其實很多,
> 而這也是四聖諦重要的一環, 是要去觀察了解的.
> 可以再簡單一點.
> 有苦.
> 苦是有因有緣的(有苦集)
> 苦即是有因有緣, 必然有止息的一天.(有涅槃可證)
> 即然有涅槃, 必有達到涅槃的方法 (有滅苦之道)
> 若覺得次第很重要, 就展開來依三轉十二行相來看, 我只列出其中四個.
> (勸轉:佛陀勸我們)
> 1.當證涅槃
> 2.當修八正道
> (證轉)
> 3.已證涅槃
> 4.已證八正道
> 依次第來說, 的確證涅槃之後, 才是八正道徹底的實踐.
> 但 "2.當修八正道" -> "3.證涅槃" 卻是我們正在進行的重要次第.
> 這也沒有違背佛說的次第.


真是有道理!難怪世尊常要我們修習多修習,不但要把心像銅盤一樣時
時勤拂拭,還要視情形適度增減修法的方式(例如七覺支,也有次第,但
也能視情形增減輕重、調換順序,還能和四念處互相配合,非常彈性活潑)。

又例如《雜阿含經》卷28第785經也提到:「若於有漏八正道當中,繼續
思維其苦集滅道,就成了無漏八正道」(我記得當初這一經的導讀小老師
好像就是 Heaven 學長耶∼XD)

所以想想佛法還真的是立體呼應,層層向上,實在很難一刀切兩段這樣 :)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葉。
         昨天掃,今天掃,明天掃,香烤地瓜。
=================================================
2010年 2月28日 1:15:58 星期日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不負責讀經小整理] 四聖諦:苦、集、滅、道
#11
melon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銘言:
> 補充一點.
> 八正道與涅槃, 可以簡單這樣想:
> 修道->證涅槃->完成實踐八正道
> 八正道可以在證涅槃前, 也有在證涅槃後, 時機不同而已.

非常同意!這樣講我就更了解了,謝謝 Heaven 學長 :D

> 我是要補充, 雖然八正道在證涅槃後才算完全實踐, 但這和 "解脫知見" 似乎無關.
> 解脫知見應該是指確實知道自己已解脫, 也就是 "我生已盡, 梵行已立...."
> 那句阿羅漢自知自證的描述.

那我可以得寸進尺的順便再問一個想問很久的問題嗎 XD

請問真的有人得解脫,自己卻不知不見的嗎?

例如《增一阿含經》卷17〈25四諦品〉第6經提到,有人心中無結,自己卻不知道。
(《雜阿含經》好像也有提到類似的,不過我一時忘記第幾經了 :P)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葉。
         昨天掃,今天掃,明天掃,香烤地瓜。
=================================================
2010年 2月28日 1:23:36 星期日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不負責讀經小整理] 四聖諦:苦、集、滅、道
#12
melon
※ 引述《Melon888 (melon)》之銘言:
> (《雜阿含經》好像也有提到類似的,不過我一時忘記第幾經了 :P)

找到了,是《雜阿含經》卷33第936經的「身證」:
==================
《雜阿含經》卷33:
「復次,摩訶男!聖弟子一向於佛清淨信,乃至決定智慧,八解脫[自>身]
作證具足住,而不見有漏斷,是名聖弟子不墮惡趣,乃至身證。」
(CBETA, T02, no. 99, p. 240, a18-21)
==================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葉。
         昨天掃,今天掃,明天掃,香烤地瓜。
=================================================
2010年 2月28日 1:28:28 星期日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不負責讀經小整理] 四聖諦:苦、集、滅、道
#13
sici1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銘言:
> 補充一點.
> 八正道與涅槃, 可以簡單這樣想:
> 修道->證涅槃->完成實踐八正道
> 八正道可以在證涅槃前, 也有在證涅槃後, 時機不同而已.

    想到melon前面提到的,前者是有漏八正道,後者是無漏八正道

    不知有沒有人已提過這樣的看法?


> 我是要補充, 雖然八正道在證涅槃後才算完全實踐, 但這和 "解脫知見" 似乎無關.
> 解脫知見應該是指確實知道自己已解脫, 也就是 "我生已盡, 梵行已立...."
> 那句阿羅漢自知自證的描述.
Sun Feb 28 08:41:51 2010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不負責讀經小整理] 四聖諦:苦、集、滅、道
#14
sici1
※ 引述《Melon888 (melon)》之銘言:
> 找到了,是《雜阿含經》卷33第936經的「身證」:
> ==================
> 《雜阿含經》卷33:
> 「復次,摩訶男!聖弟子一向於佛清淨信,乃至決定智慧,八解脫[自>身]
> 作證具足住,而不見有漏斷,是名聖弟子不墮惡趣,乃至身證。」
  ^^^^^^^^^^^^^^^^^^^^^^^^
> (CBETA, T02, no. 99, p. 240, a18-21)
> ==================

    目前理解有二個方向:
    1.《金剛經》:世尊! ....阿羅漢道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否? 否也! 世尊!

    2.安住時,實無所見,也實無所斷。

      「能見」「所見」雙冥,大概已超越「見」「所見」的對立。

      提供參考囉~~
Sun Feb 28 08:50:15 2010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不負責讀經小整理] 四聖諦:苦、集、滅、道
#15
Heaven
> 請問真的有人得解脫,自己卻不知不見的嗎?

依雜阿含經的說法, 真正解脫者, 是 :

若欲自證,則能自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 例如《增一阿含經》卷17〈25四諦品〉第6經提到,有人心中無結,自己卻不知道。

我想這裡的無 "結", 或是中阿含卷 22 第 87 經 穢品 提到的無 "穢"
並不是指那種永久斷除的解脫力量, 只是一般性的描述.

例如有人不吸毒, 但不是很清楚對毒的害如實知以及很清楚知道這件事碰不得.
這就算無結而不知.

這種缺點就是或許某一天有人誘惑他吸食, 他就陷進去了.

--
◇ 若言下相應   即共論佛義   若實不相應   合掌令歡喜 ◇
◇ 此宗本無諍   諍即失道意   執逆諍法門   自性入生死 ◇
◇ 南無 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 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
卍 歡迎光臨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 http://www.cbeta.org   卍
Sun Feb 28 14:21:50 2010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不負責讀經小整理] 四聖諦:苦、集、滅、道
#16
Heaven
> ==================
> 《雜阿含經》卷33:
> 「復次,摩訶男!聖弟子一向於佛清淨信,乃至決定智慧,八解脫[自>身]
> 作證具足住,而不見有漏斷,是名聖弟子不墮惡趣,乃至身證。」
> (CBETA, T02, no. 99, p. 240, a18-21)
> ==================

這並不是 "有漏斷而不自知" , 而是還沒有有漏斷.

依經文來說, 這是於佛得淨信, 應該有初果, 所以不墮惡趣,
已證八解脫, 禪定力可達滅盡定, 不過還不到有漏斷.

--
◇ 若言下相應   即共論佛義   若實不相應   合掌令歡喜 ◇
◇ 此宗本無諍   諍即失道意   執逆諍法門   自性入生死 ◇
◇ 南無 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 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
卍 歡迎光臨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 http://www.cbeta.org   卍
Sun Feb 28 14:37:31 2010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不負責讀經小整理] 四聖諦:苦、集、滅、道
#17
melon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銘言:
> > 請問真的有人得解脫,自己卻不知不見的嗎?
> 依雜阿含經的說法, 真正解脫者, 是 :
> 若欲自證,則能自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 > 例如《增一阿含經》卷17〈25四諦品〉第6經提到,有人心中無結,自己卻不知道。
> 我想這裡的無 "結", 或是中阿含卷 22 第 87 經 穢品 提到的無 "穢"
> 並不是指那種永久斷除的解脫力量, 只是一般性的描述.
> 例如有人不吸毒, 但不是很清楚對毒的害如實知以及很清楚知道這件事碰不得.
> 這就算無結而不知.
> 這種缺點就是或許某一天有人誘惑他吸食, 他就陷進去了.


妙喻啊!:D

那下周小的導讀到這經時,Heaven 學長的可以譬喻可以借我用嗎 :P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葉。
         昨天掃,今天掃,明天掃,香烤地瓜。
=================================================
2010年 2月28日 17:00:38 星期日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不負責讀經小整理] 四聖諦:苦、集、滅、道
#18
melon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銘言:
> > ==================
> > 《雜阿含經》卷33:
> > 「復次,摩訶男!聖弟子一向於佛清淨信,乃至決定智慧,八解脫[自>身]
> > 作證具足住,而不見有漏斷,是名聖弟子不墮惡趣,乃至身證。」
> > (CBETA, T02, no. 99, p. 240, a18-21)
> > ==================
> 這並不是 "有漏斷而不自知" , 而是還沒有有漏斷.
> 依經文來說, 這是於佛得淨信, 應該有初果, 所以不墮惡趣,
> 已證八解脫, 禪定力可達滅盡定, 不過還不到有漏斷.


哦∼原來這裡的「不見」有漏斷,是「還沒有」有漏斷啊∼原來小的
過去一直都讀錯了,難怪一直搞不懂為什麼有漏斷了居然自己還會不
知道說∼ >"<

謝謝 Heaven 學長指正 ^_^

所以看來滅盡定好像不是一定非得四果聖者才能證得呢?(是說也不
關我的事啦 XD)

順便附上《雜阿含經》卷33第936經文片斷小整理,供大家參考。若小
的整理有誤也請各位學長不吝指正,謝謝!

(1)八解脫具足身作證,以智慧見,有漏斷知。是〈阿羅漢〉。
(2)八解脫自作證具足住,不見有漏斷,乃至〈身證〉。
(3)初果以上。於正法律如實知見,不得見到,乃至〈信解脫〉。
(4)五根五力增上智慧。不墮惡趣,乃至〈隨法行〉。
(5)五根五力少慧。不墮惡趣,乃至〈隨信行〉。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葉。
         昨天掃,今天掃,明天掃,香烤地瓜。
=================================================
2010年 3月 2日 1:30:43 星期二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