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問題] 讀經班進度《雜阿含、卷46-47、1238-1247經》
#1
melon
[問題] 讀經班進度《雜阿含、卷46-47、1238-1247經》



大家好!小的又來問問題了 ^_^y

==============================================


● (亂入)查了 CBETA,發現似乎雜阿含經中的「阿難陀」指的都
   是「阿難」。為什麼同一經中會把同一位尊者的名字譯成兩個
   名字呢? >"<

   (我發現這種情形也出現在別人身上過,但一時舉不出例子 :p)


====《雜阿含、卷46、1238》====
「大王,我於一時住王舍城山谷精舍。時,【阿難陀】比丘獨靜思惟,
作是念:『半梵行者是善知識、善伴黨,非惡知識、惡伴黨。』作是
念已,來詣我所,稽首我足,退坐一面,白我言:『世尊,我獨靜思
惟,作是念:「半梵行者是善知識、善伴黨,非惡知識、惡伴黨。」』

我時告言:『【阿難】,莫作是語,半梵行者是善知識、善伴黨,非
惡知識、惡伴黨。(下略)




==============================================


● 1239 經提到,一切法以不放逸為第一,就如同世間一切皆以
  「大地」為根本。那麼請問為何後來舉例時變成如「力」,而
   不是如「地」呢?

   該不會...這裡的「力」指的是《雜阿含經》卷31、882經中的
  「欲界諸神力」的「力」吧...@_@



====《雜阿含、卷46、1239》====
[0339b25] 「大王,譬如世間所作麤業,彼一切皆依於【地】而得
建立。不放逸善法亦復如是。修習多修習,得現法願滿足、得後世
願滿足、得現法後法願滿足。

如【力】。如是種子、根、堅,陸水足行,師子、舍宅,亦如是說。

是故,大王,當住不放逸,當依不放逸。



====《雜阿含、卷31、882》====
[0222b28] 「譬如欲界諸神力,天魔波旬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
不放逸為其根本……」如上說,乃至涅槃。



==============================================


● 請問什麼叫「止客」呢?


====《雜阿含、卷46、1241》====
[0340b08] 長者白佛:「(略)若復【止客】,若傭作人,亦復先要
受三歸五戒,然後受之。



==============================================


● 請問這一段的標點,是否可考慮調整成這樣?(段落當然是我
   為了方便看,擅自先段的 :p)

   小的個人的理解是,「生金」是一個名詞,而不是隨水淘一淘
   之後自己忽然「生」出來的 :p 



====《雜阿含、卷46、1246》====
[0341b26]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鑄金者,積聚沙土,置於
槽中,然後以水灌之,麤上煩惱,剛石堅塊隨水而去,猶有麤沙
纏結。

復以水灌,麤沙隨水流出,然後生金【,】猶為細沙、黑土之所
纏結。

復以水灌,細沙、黑土隨水流出,然後真金純淨無雜,猶有似金
微垢。

然後金師置於爐中,增火鼓&#38875;,令其融液,垢穢悉除,然其生金
猶故,不輕、不軟、光明不發,屈伸則斷。

彼鍊金師、鍊金弟子復置爐中,增火鼓&#38875;,轉側陶鍊,然後生金
輕軟光澤,屈伸不斷,隨意所作釵、鐺、鐶、釧諸莊嚴具。



調整成這樣?====>

[0341b26]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鑄金者,積聚沙土,置於
槽中,然後以水灌之,麤上煩惱,剛石堅塊隨水而去,猶有麤沙
纏結。

復以水灌,麤沙隨水流出,然後生金【  】猶為細沙、黑土之所
纏結。

復以水灌,細沙、黑土隨水流出,然後真金純淨無雜,猶有似金
微垢。

然後金師置於爐中,增火鼓&#38875;,令其融液,垢穢悉除,然其生金
猶故,不輕、不軟、光明不發,屈伸則斷。

彼鍊金師、鍊金弟子復置爐中,增火鼓&#38875;,轉側陶鍊,然後生金
輕軟光澤,屈伸不斷,隨意所作釵、鐺、鐶、釧諸莊嚴具。



==============================================



● 1246 經以淘金、鍊金為比喻,比喻一切淨心進向比丘當於一
   切修行境界更上一層樓。

   本經提到了 5 種比喻。請問這有分別對應到初、二、三、四
   禪、滅盡定嗎?還是只是譬喻?


====《雜阿含、卷46、1246》====
「如是,淨心進向比丘麤煩惱纏、惡不善業、諸惡邪見漸斷令滅,--(1)
如彼生金,淘去剛石堅塊。

「復次,淨心進向比丘除次麤垢,欲覺、恚覺、害覺,如彼生金 ---(2)
除麤沙礫。

「復次,淨心進向比丘次除細垢,謂親里覺、人眾覺、生天覺, ---(3)
思惟除滅,如彼生金除去塵垢、細沙、黑土。

「復次,淨心進向比丘有善法覺,思惟除滅,令心清淨,猶如生 ---(4)
金除去金色相似之垢,令其純淨。

「復次,比丘於諸三昧有行所持,猶如池水周匝岸持,為法所持,
不得寂靜勝妙,不得息樂,盡諸有漏。如彼金師、金師弟子陶鍊
生金,除諸垢穢,不輕、不軟、不發光澤,屈伸斷絕,不得隨意
成莊嚴具。

「復次,比丘得諸三昧,不為有行所持,得寂靜勝妙,得息樂道,--(5)
一心一意,盡諸有漏。如鍊金師、鍊金師弟子陶鍊生金,令其輕
軟、不斷、光澤,屈伸隨意。

「復次,比丘離諸覺觀,乃至得第二、第三、第四禪。如是正受,--總結
純一清淨,離諸煩惱,柔軟真實不動。於彼彼入處,欲求作證悉
能得證。如彼金師陶鍊生金,極令輕軟、光澤、不斷,任作何器,
隨意所欲。如是,比丘三昧正受,乃至於諸入處悉能得證。」




==============================================


● 承上,請問「比丘於諸三昧有行所持,則不得盡諸漏」,和
  「比丘得諸三昧,不為有行所持,則能得盡諸漏」各是什麼意
   思呢?

   請問這和 1~4 禪皆能直趣漏盡有關嗎?

   請問這也和 568 經提到的四禪之內都有「行」有關嗎?


====《雜阿含、卷46、1246》====
「復次,【比丘於諸三昧有行所持】,猶如池水周匝岸持,為法
所持,不得寂靜勝妙,不得息樂,盡諸有漏。如彼金師、金師弟
子陶鍊生金,除諸垢穢,不輕、不軟、不發光澤,屈伸斷絕,不
得隨意成莊嚴具。

「復次,【比丘得諸三昧,不為有行所持】,得寂靜勝妙,得息
樂道,一心一意,盡諸有漏。如鍊金師、鍊金師弟子陶鍊生金,
令其輕軟、不斷、光澤,屈伸隨意。



====《雜阿含、卷21、568》====
(伽摩比丘答質多羅長者)答言:「長者,出息、入息名為身行。
有覺、有觀名為口行。想、思名為意行。」




[melon 註]
   ◎「四禪以入息出息為刺」,表示三禪之前都有「身行」?

   ◎ 而四禪之內,都是有想的 (559經),所以這表示四禪之內
      也還是有伽摩比丘對質多羅長者所說的「行」?

   ◎「入想知滅定者以想知為刺」,表示「想知滅定」之前都
      有想。而「想知滅定」已經是阿羅漢境界(盡諸有漏)的
      滅盡定了呢。


==============================================

以上,謝謝大家 (本周好像有點頭昏...) ^_^




melon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葉。
         昨天掃,今天掃,明天掃,香烤地瓜。
=================================================
2009年 4月10日 15:14:58 星期五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問題] 讀經班進度《雜阿含、卷46-47、1238-1247經》
#2
烏龜健走^^
※ 引述《Melon888 (melon)》之銘言:

> ==============================================
> ● 1239 經提到,一切法以不放逸為第一,就如同世間一切皆以
>   「大地」為根本。那麼請問為何後來舉例時變成如「力」,而
>    不是如「地」呢?
>    該不會...這裡的「力」指的是《雜阿含經》卷31、882經中的
>   「欲界諸神力」的「力」吧...@_@
> ====《雜阿含、卷46、1239》====
> [0339b25] 「大王,譬如世間所作麤業,彼一切皆依於【地】而得
> 建立。不放逸善法亦復如是。修習多修習,得現法願滿足、得後世
> 願滿足、得現法後法願滿足。
> 如【力】。如是種子、根、堅,陸水足行,師子、舍宅,亦如是說。
            ^^^^^^^^^^^^^^^^^^^^^^^^^^^^^^^^^^^^^^^^^^^^^^^^^
> 是故,大王,當住不放逸,當依不放逸。
=========================================================

 這「力」,我個人認為是「業力」(業力的開展,才有後來的果),
 僅供參考:)

 不好意思,想接著melon的問題問後半的比喻...

 「種子、根、堅」似乎還可以懂(依「地」而得生長茁壯),
  那「陸水足行」,「師子」、「舍宅」又與這個有何關係?
  (雖然dokuwiki提供了解釋,可是看不懂說 @@ 生活在水裡的植物,
  是依地而長,但「動物」可能就沒有直接與地有關說...)

  查了一下「師子」,在經裡,似乎都是指「獅子」?
  所以,這一連串的比喻,是不是各以「種子」、「陸地動物」、
 「獅子」(動物之王)以及「建築」來說明「依於地而得建立」,
  也就是,種子要有地才能生長,陸地動物要有地才能行走,建築
  要有地才能蓋起來?

  不過,這樣又會有點問題...
  「水」「陸」之間又是什麼關係啊?
  河、海水也是依地而立?
 
  感謝。
2009年 4月12日 20:10:44 星期日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問題] 讀經班進度《雜阿含、卷46-47、1238-1247經》
#3
烏龜健走^^
※ 引述《belleyyc (烏龜健走^^)》之銘言:

> > ====《雜阿含、卷46、1239》====
> > [0339b25] 「大王,譬如世間所作麤業,彼一切皆依於【地】而得
> > 建立。不放逸善法亦復如是。修習多修習,得現法願滿足、得後世
> > 願滿足、得現法後法願滿足。
> > 如【力】。如是種子、根、堅,陸水足行,師子、舍宅,亦如是說。
>             ^^^^^^^^^^^^^^^^^^^^^^^^^^^^^^^^^^^^^^^^^^^^^^^^^
> > 是故,大王,當住不放逸,當依不放逸。
> =========================================================

 剛好看到雜阿含卷32,885經有提到類似的比喻(原來之前讀過,沒記起來:~~),
 只是用來說明「不放逸為本」,貼出來供參考:

====================================================================
 [0221c24]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譬如百草藥木。皆依於地而得生長。
 如是種種善法。皆依不放逸為本。

 [0222a01] 譬如水陸諸華。優&#37474;羅華為第一。......

 [0222a03] 譬如陸地生華。摩利沙華為第一。......

 [0222a04] 譬如。比丘。一切畜生跡中。象跡為上。......

 [0222a07] 譬如一切畜生。師子為第一。......

 [0222a09] 譬如一切屋舍堂閣。以棟為第一。......
====================================================================
* 中間還有些比喻,被我略去,有興趣者可自行閱讀參考該經。
2009年 4月14日 14:55:39 星期二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