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Tech ◎ 佛典電子化討論    板主: HeavenChow
閱讀文章: 第 737/2032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發信人: maha <maha@tpts1.seed.net.tw>, 信區: BudaTech
標  題: Re: 優婆塞戒經禪波羅蜜品第二十七  闕字補
發信站: 國立中山大學網路組 Mailing List (Thu Jul 10 07:57:27 1997)
轉信站: Lion!ccnews.nsysu!news.nsysu!buda-tech@sccid.nsysu
來  源: sccid.nsysu.edu.tw

曼殊裟華 wrote:
> 
> 見諸法性如羅縠視
> 
> 縠: ㄏㄨ/ (二聲)
>
> 名詞: 縐紗

縠,今之輕紗。(K1405b03)
 
> 不過這句我看不太懂, 這個解釋似乎沒啥用. 但若整段的意思的話,
> 大意上是說經由禪的培養, 可以很容易的就明白法性. 只是這個譬
> 喻有點難懂, 什麼叫作「羅縠視」??

此處原經上下文為:

  是三昧名菩提莊嚴,因是三昧能得學道及無學道、四無量心、
  三解脫門、自利利他無量神足;知他心智能調眾生;無量智慧
  、五根三昧;轉鈍為利;斷於一切生老病死,能得成就一切種
  智,見諸法性如羅縠視。
   ^^^^^^^^^^^^^^^^
這是世尊對善生所說的話。沒有詳細看過全經,我也有些不解。
既然都已經「能得成就一切種智」了,怎還會「見諸法性如羅縠
視」──這意思大概是說對法性的體悟還不真切,之間還隔著一
層薄紗。如果真是這個意思,那麼關鍵大概是出在「『能得』成
就一切種智」的『能得』二字。這『能得』嘛,並沒有說他已經
得到,而是指出他有這個條件得到。

後來以「羅縠」二字查閱佛光大辭典CD,它是這樣解釋的:

  <一>指絲織之羅布與縐紗,為天人作衣之材料;轉喻微細煩惱。
 <二>謂菩薩之見佛性,猶如隔羅縠見物,雖極細薄,然猶有所
      隔。祖庭事苑卷一(卍續一一三•三下):「華嚴疏云:
      『菩薩智與如來智,如明眼人隔輕縠睹眾色像。』此言菩
      薩與佛見性不同。」林間錄卷上(卍續一四八•二九八上
      ):「只如十地聖人說法,如雲如雨,猶被佛呵見性如隔
      羅縠。」p6686

                                           maha 07/10/97


閱讀文章: 第 737/2032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