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老師的一天(上)(下)1998.9.1,4 |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發信人: Vanessa.bbs@cis.nctu.edu.tw (西風), 信區: education
標 題: 【人本】女老師的一天(上)1998.9.4
發信站: 交大資科_BBS (Mon Sep 7 11:34:07 1998)
轉信站: Lion!ccnews.nsysu!news.civil.ncku!netnews2.csie.nctu!netnews.csie.nctu!
來 源: 192.192.139.139
【人本教育電子報】女老師的一天(上)1998.9.4
週五主題:校園現場/教師成長/森小系列
今日主題:在中小學的校園內,陪伴、教育著我們的孩子的,女老師的身
影佔了一半以上。可是她們每天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她們是奮力在夾縫中
求進步和生存的嗎?她們是積極進取而且快樂的嗎?還是被家務育兒侵蝕
掉了作為一個老師的熱情?(文摘自人本教育札記111期)
**************************************************************
文/曾華真
前言/
美華,今年三十四歲,在專科學校裡教國文。結婚已有八年的她育有三個
小孩:分別是六歲、五歲、兩歲。
既是媽媽又是老師的她每天六點半就要起床,要準備早餐,叫醒孩子。七
點半出門,先送老三到托兒所,再送老大老二到幼稚園。八點半,到專科
學校上班。(若第一堂有課前面的工作時間都必須提前三十分鐘)
下午四點左右下班,然後接小孩回家。晚上五點到八點要買菜、準備晚餐,
伺候一家老小的五臟廟。接下來要做清潔工作,或是外出購買生活用品。
一直到晚上十點完成一整天的工作,緊接著的是孩子們的睡前說故事時
間……。
十點半,哄老三睡覺。
十一點,哄老大老二睡覺。
十二點,自己上床睡覺。
如果要額外準備學校課程必須早晨四點半爬起來。
內文/
美華每週固定週休二日,一星期上五天班,每週十四到十六堂課。工作不
算沉重,但是家務及育兒的負擔,使得她必須儘可能的在上班時間內完成
工作上的各種事務。回家就純粹是一個太太媽媽,沒有自己的時間,更談
不上專業上的進修。美華雖然喜歡眼前這份工作,但卻自覺沒有為它付出
太多,雖然仍認為以一個中文碩士的訓練應付專科的國文綽綽有餘,面對
學生她仍有些許的愧疚。
當初美華會選擇教書的工作,有百分之五十的原因是因為「小時候被教育
女孩子當老師最好」;另外她覺得和她的所學科系有關,沒有其他專長,
讀中文系好像當老師是較合適的選擇。
美華最大的願望是把孩子帶大,熬過這段最辛苦的時期,看到孩子快樂、
平安的長大;她也希望能夠有機會進修,通過升等,因應將來學校改制為
學院的需求。
熟悉的身影
美華的故事並不特別,先不論其他職場,或許在學校裡的女老師所呈現的
樣子還是她們一天中比較輕鬆的部分。
唸小學的時候,除了五年級的級任老師是男老師之外,其他清一色的是女
老師。還記得四年級時看到老師帶著剛會走路的小兒子來上班,小娃兒在
教室裡蹣跚的走來走去,有些和老師要好的女生會去兜著他玩。
升上國中、高中後,接觸到的大半還是女老師,除了數學、理化這些科目
外。印象中老師們都是端莊自持的,極為平常的髮型,淑女式的服裝,除
了身教之外,還不忘殷殷告誡著我們這些情竇初開的女生,要努力讀書不
要和男生「勾搭」。教科書的解讀幾乎是千篇一律的,更遑論「另類」的
解釋,或許在升學壓力之下,老師們無力另類解釋,學生們也無暇解讀另
類吧。
度過了中小學的渾渾噩噩期,一進大學,視野變寬了,然而熟悉的女老師
身影也瞬間消失。女教授變成老師群中的少數民族。在大學中我首次有碰
觸知識的喜悅,然而為什麼這種喜悅來得這麼遲呢?
告別學生身分以後,教育改革的風潮也高高刮起。由於在教改團體工作的
關係也接觸到了一些新生的、年輕有活力的未來準老師……。很有趣的,
這些未來教育界的生力軍也以女生居多。
妳,為什麼當老師?
很多女生都不陌生,大學聯考選填志願時,只要成績好些,就會被家長規
勸:女生當老師最好!有寒暑假,四五點就下班,可以配合將來孩子上下
學的時間,薪水補貼家用恰恰好,社會上地位不錯,經常和小孩接觸也可
以增加育兒的能力……。
在老一輩的觀念中,教師就是這麼一個上好的「宜家」職業,在那些林林
總總的考慮中,盡是可以照顧家庭的考量,而絲毫不在「教師」這個職業
的本身。這種傳統觀念,恰是目前教師追求專業自主的逆流。然而就訪談
結果或放眼所見,在多數女性仍必須承擔絕大部分家務及育兒責任的情況
下,她要如何把這「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教職當作畢生的事業戮力經營?
她要如何走出向來乖乖女幽閉的閨閣空間,拓展心靈視野,帶給學生截然
不同的生命體驗?
各級學校女性教師所佔比例近十年來均呈現穩定成長比例,幼稚園女教師
比率最高,達九十七.七%,而國小女教師也從民國七十五年的五十四.
三%上升到八十五年的六十四%。大專院校女老師所佔比率最低,八十五年
時仍只佔三十三.九%。
在中小學的校園內,陪伴、教育著我們的孩子的,女老師的身影佔了一半
以上。可是她們每天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她們是奮力在夾縫中求進步和生
存的嗎?她們是積極進取而且快樂的嗎?還是被家務育兒侵蝕掉了作為一
個老師的熱情?
以下,是幾位女老師的故事。
拒絕被生活壓扁的老師
林老師,任教高中,已婚,育有四個小孩。孩子年齡橫跨國中、國小、幼
稚園
我每天早上七點要送孩子去上學,然後八點以後是「林老師」時間,從八
點到下午五點半。回到家要做晚餐,料理孩子們的功課等等,清潔工作平
常很難抽得出時間做,我都必須利用星期假日的時間才能完成。
我的先生是一個教官,工作很忙碌,都是早出晚歸,因此絕大多數的家事
及小孩子的教育都還是必須我來承擔。我的因應方式包括訓練孩子幫忙家
事,但在某些時候因為過於忙碌還是會有EQ低落的感覺。我已經年過中
年了,對部分粗重家務已覺得力不從心,加上我覺得身為一個知識分子應
該把精力花在對社會更有用的領域裡,而不是消磨在瑣碎的家務中,因此
我蠻希望能找到人幫我分擔些家庭的清潔工作。
在還沒念大學前,媽媽叫我念師大,當老師。我那時說:我才不要當什麼
老師呢。所以大學一進去是唸護理系,後來覺得唸法律系比較具理想性,
又改去唸法律。但在唸法律的過程中我又體悟到對改造一個社會來說,司
法途徑還是一個比較被動消極的作法,教育才是最積極的治本之道,所以
畢業後我仍選擇了教書的工作。
老師,我覺得你很有熱情喔
我在還沒教書前,一直想到大學聯考只會錄取四分之一的學生,那另外那
四分之三的學生該怎麼辦呢?我想我一定要好好帶那四分之三的學生,除
了知識上的傳授還要教給他們更多的,「人」的部份的東西,但是當我真
正當了老師就發現沒這麼容易,在中學裡我們一天要上班八到十小時,一
星期要上二十幾堂課,課程的壓力是很重的。另外學校裡民主化不夠,人
性、尊重、接納都顯得不足,衡量學生、老師的能力往往是學業成績,而
不是老師的熱情。在這種環境下加上我教的是現在頗受爭議又冷門的科
目,學生的回饋不多,說實在挫折是蠻大的。
我覺得做任何工作都應該敬業、尊重倫理、全心投入。我也這樣要求我自
己,一個好老師不是只告訴孩子要好好讀書而已,最重要的是愛心和身體
力行的教育。我在上課時絕不僅止於教授課程內容而已,我會跟他們探討
時事,灌輸社會服務的觀念。經常我在台上是講得津津樂道,口沫橫飛的,
結果學生就會跟我說:「老師,我覺得你很有熱情喔。」。
我在一九八八年投入社會改革工作,擔任嘉義教權會的創會會長,期間也
曾參與一些政治的平反運動,但是教育的主題還是我最關心的。那時候我
最小的小孩才兩個月大,我卻必須為社會改革東奔西走,家人會給我阻力,
譬如我先生那時就對我採取三不政策:「不支持、不鼓勵、不反對」,大
家都覺得養小孩是女人家的責任,如果你要做額外的事要自己想辦法兼
顧,因此不會給你太多協助。那時候我為了理想要承擔的心理壓力真的是
很大的。
其實我的家人還算不錯的,我的先生雖然沒有熱情支持我,但他也並沒有
強烈反對,我的公婆也是一樣,畢竟以我一個女人家在那個年代做這樣出
頭的事是很特殊的。當他們慢慢理解到我所做的事情時也開始會給我一些
協助,譬如這次我要選市議員我先生還幫忙做一些行政上的工作,甚至幫
忙發傳單。令人欣慰的是,我們一家已經度過最艱困的時光。
做個快樂的三明治
我常戲稱自己是「三明治」,家務、教職、社會工作一把抓。我最討厭那
種「女人把家庭顧好就好」的說法,為什麼女人就只能把家顧好而已?我
覺得自己在越艱難的環境裡磨練出越堅韌的性格,再大的困難都不怕。真
的是很忙,時間都不夠用,尤其是沒有自己的時間,所以我一個禮拜一定
要為自己安排一個咖啡時間,可能只有一小時,但這一小時是完完全全屬
於我自己的,調整情緒安頓思慮,這一小時對我來說很重要。
我覺得現在下一代缺乏器勢和老師很有關係,老師在看待社會議題是否有
開闊的胸襟?現在教育界仍偏保守,老師總是套用過去的價值觀,無法體
會社會的多元化趨勢。現在有教師會成立,可以透過教師會去影響教育政
策,促成制度的變革,但是多數的老師還是認為「改革的事有人做就好」,
所以擔任理事的永遠就是那幾位,譬如說我已經連任了兩屆理事,但我已
經決定不再續任,改革的事應該讓更多人來做才對,但是許多老師的態度
仍顯冷漠,像九二七搶救教科文預算的行動之所以不能克盡全功,我認為
和多數老師們冷漠的態度絕對有關。
我不想做個「養老」老師!
胡老師,二十七歲,未婚,國小老師
我每天早上七點會出門,一直到下午四點半下課。現在仍和父母一起住,
回家以後多數是我準備上課教案教材的時間。
當初是因為家裡希望我當老師,所以才會去讀師範學院。但是在讀了以後
對教育真正發生了興趣,我現在蠻喜歡這份工作的。
我有一群教師界的好朋友,我們經常會湊在一起研究教案、一起參加研習,
交換、探討教育上的經驗和話題。我們這群人都是未婚。在研習時所遇到
的老師還是以女生居多,多數是未婚的,要不就是孩子已經長大的中年老
師。其實我覺得女老師還是比較有自發性向上的趨向的。
我覺得不管是男老師、女老師無法在課後繼續增進專業知識,那是他們的
選擇,不能將責任推給家庭或小孩身上。因為不應該讓個人因素影響工作,
可能會忙一點,但是人還是有辦法在夾縫中安排時間,做好規畫的。我現
在有一個要好的男朋友,我們經常一起討論教育上的問題,一起到學校去
看教學。他相當支持我的工作和理想。以後我們結婚,在家務和養育小孩
的部份我還是會挑起大部份的責任,因為他的工作需要投注更大的精力和
時間。我對他的要求是精神上的支持,其餘實務的部份我來做就好,即使
會比較忙……,但我覺得任何事都在人為,一個女人絕對有辦法把工作和
家庭都顧好。
女老師就只適合帶小小孩?
學校裡的行政系統的確有性別差異對待的問題。真的是很僵化,像他們一
般分配給女老師帶的都是低年級,中高年級往往分配給男老師帶。他們認
為女老師最好就是帶小孩子,而且也對我們的能力質疑,認為我們帶不了
高年級男生,會被欺負。一個新進的女老師,如果又不懂得爭取,就只好
一直帶低年級——我有的女同事就是這樣子,教書教了幾年還是只帶過低
年級。我覺得這種偏見毫無道理,因為有很多女老師既努力又有能力,但
校方竟因為對性別的偏見而不樂意給女老師不同的嘗試和機會,這是很可
惜的一件事。
另外行政事務比較會分派給男老師,這是他們比較倒楣的地方,因為我們
老師都不喜歡做行政工作。一些事務性的工作,如採買設備這種事多會交
給男老師,讓他們做組長。我在學校所感受到的性別差異對待就是在這些
部份。
我對自己工作上的望是,希望能夠教給小朋友們實質的東西,不僅止於課
業上的傳授,而是教給他們一個積極樂觀的人生觀。我也期許自己,在教
育上持續盡心盡力,不因現實的困難而推託懈怠。我希望自己到老了以後
還是個能夠在各方面帶動孩子的好老師,而不是我在學校裡所看到的,那
些每天過著依樣畫葫蘆的「養老」老師。
**********************************************************
【人本教育基金會基本資料】
人本電話:02-23670151
人本發行推廣部電話:02-23642955
地址: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77號7樓A室
新竹人本:03-5333062 台中人本:04-2072334
高雄人本:07-2166510
網站地址:http://hef.yam.org.tw
BBS站:bbs2.nsysu.edu.tw歡迎大家上網討論
=======================================================
【人本教育電子報】
星期一:教育新聞及新知 星期二:紙上父母成長
星期三:當月札記精華 星期四:出版推薦/史英論壇
星期五:校園現場/教師成長/森小系列
【訂閱方式】
一、從中山大學網路組 listserv 訂閱:
mail to :sccid-hef-request@south.nsysu.edu.tw
subject:subscribe
不訂閱mail to:hefpp@ms6.hinet.net
subject :unsubscribe,內容空白寄出即可。
二、進入智邦生活館(http://www.url.com.tw)申請終身免費電子信
箱,從「生活館電子報」選項訂閱。
附註:由於兩組發報信統各自獨立,因此在哪個系統訂閱電子報,就請
讀者在該系統進行退閱。
【網路策略、行銷】「南方社區文化網路」 http://www.south.nsysu.edu.tw
**************************************************************
--
在教育中,
我們需要的是遼闊的視野與樂觀的展望,
不僅要察覺生命的美與奧妙,
更要尊重每一個生命的獨特性!!
--
* Origin: ★ 交通大學資訊科學系 BBS ★ |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