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大般涅槃經的四依法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作者: Nice (Nice to meet you) 看板: Buddhism
標題: 請問大般涅槃經的四依法
時間: Wed Aug  7 11:49:43 2013

From: Anan

網友寄給我南華大學宗教研究所呂凱文副教授所寫論文
「以兩類《大般涅槃經》論兩種佛教典範之判教原則的
詮釋學轉向問題」:
http://enlight.lib.ntu.edu.tw/FULLTEXT/JR-BM054/bm054370975.pdf

呂副教授說:
「迦葉菩薩提出「四依」的首要用意,旨在批判聲聞乘
聖位的四種人(即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等
聲聞乘聖者)不適合作為修學的依止。菩薩乘《大般涅
槃經》藉佛陀之口解釋「四依」等要義,徹徹底底地把
聲聞乘佛教典範暨其經典的正當性予以顛覆解構。」

請問真的是這樣嗎?
http://enlight.lib.ntu.edu.tw/FULLTEXT/JR-BM054/bm054370975.pdf



--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獅子吼站 板面介紹:                                 http://buddhaspace.org
佛典電子化討論板 - 三藏十二部經, 部部電子見真跡                  BudaTech

> -------------------------------------------------------------------------- <

作者: Nice (Nice to meet you) 看板: Buddhism
標題: Re: 請問大般涅槃經的四依法
時間: Wed Aug  7 12:37:45 2013

From: David

這當然不是《大般涅槃經》原義。不過原文好像在講「詮釋學」,不是在講佛法?

「四大教法」,遇法義有爭議必須依經、依律而釐清,我想這是大家的共識。

這篇論文中以《大般涅槃經》卷六的一段經文,來定義「四依法」,但這是誤解經文
意思了。該段經文不是在定義「四依法」的,而是在強調實證佛法、覺悟了,才是究
竟的依止。我們稍後再來探討原經文的意義。

北傳經典「四依法」定義是什麼?先看常見的一種解釋。根據《大智度論》卷9〈1
序品〉:
「如佛欲入涅槃時,語諸比丘:「從今日應依法不依人,應依義不依語,應依智不依
識,應依了義經不依未了義。」
「依法」者,法有十二部,應隨此法,不應隨人。
「依義」者,義中無諍好惡、罪福、虛實故,語以得義,義非語也。如人以指指月以
示惑者,惑者視指而不視月,人語之言:「我以指指月令汝知之,汝何看指而不視月
?」此亦如是,語為義指,語非義也。是以故不應依語。
「依智」者,智能籌量、分別善惡;識常求樂、不入正要。是故言「不應依識」。
「依了義經」者:有一切智人佛第一,一切諸經書中佛法第一,一切眾生中比丘僧第
一;布施得大富,持戒得生天——如是等是了義經。」(CBETA, T25, no. 1509, p.
125, a25-b10)

這不是最精準的解釋,不過是最常見的解釋,起碼可見到「四依法」的原義跟大小之
爭完全無關,只能說在各宗派褒己貶他、各黨別有用心的詮釋之下,經文被斷章取義
成政治工具,實在是人的問題,不是佛法的問題。

那佛法是怎麼說?

(待續)

--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獅子吼站 板面介紹:                                 http://buddhaspace.org
健康飲食 - 養生要訣, 素餐好康倒相報.                             BudaFood

> -------------------------------------------------------------------------- <

作者: Nice (Nice to meet you) 看板: Buddhism
標題: Re: 請問大般涅槃經的四依法
時間: Wed Aug  7 12:38:26 2013

From: David

要讀一部經,首先要先抓住經中的重點脈絡。

網友提到的論文,引用《大般涅槃經》卷六的經文,詮釋說這是顛覆、貶抑聲聞聖者
及經典。那我們來看卷六的第一段經文吧:

<<<<<<<<<<<<<<<<<<<<<<<<<<<<<
《大般涅槃經》卷6〈4 如來性品〉:
「是大涅槃微妙經中有四種人,能護正法建立正法憶念正法能多利益,憐愍世間為世
間依安樂人天。
何等為四?
有人出世具煩惱性是名第一須陀洹人。
斯陀含人是名第二。
阿那含人是名第三。
阿羅漢人是名第四。
是四種人出現於世,能多利益憐愍世間為世間依安樂人天。」(CBETA, T12, no.
374, p. 396, c18-24)
>>>>>>>>>>>>>>>>>>>>>>>>>>>>>

佛陀開宗明義就說,這四種聖者實在太重要了!

《大般涅槃經》卷六的內容,簡單來講,佛陀先說了四種人是非常值得稱嘆的。然後
愛搞怪的迦葉菩薩出來,說雖然佛這樣說,他也不會依四種人,因為天魔都可以假裝
是佛了,當然也可以假裝是四種聖人:

<<<<<<<<<<<<<<<<<<<<<<<<<<<<<
《大般涅槃經》卷6〈4
如來性品〉:「迦葉白佛言:『世尊,我今不依是四種人。何以故?如《瞿師羅經》
中佛為瞿師羅說:若天魔梵為欲破壞變為佛像,具足莊嚴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圓光一尋
,面部圓滿猶月盛明眉間毫相白踰珂雪,如是莊嚴來向汝者,汝當撿校定其虛實,既
覺知已應當降伏。世尊,魔等尚能變作佛身,況當不能作羅漢等四種之身?」(CBETA,
 T12, no. 374, p. 397, a29-b7)
>>>>>>>>>>>>>>>>>>>>>>>>>>>>>

額!連佛、連四種聖人都不能依,那要依什麼?迦葉菩薩就說,只能靠自己證得「法
性」、「如來」,才是真正可以依止的。迦葉表示,實證佛法的最高智慧,是最高的
法(「依法」)、是正確的法義(「依義」)、是智慧(「依智」)、是「了義」,
而是究竟的「四依法」。所有其它的人、事、物,通通都不能跟親證佛法最高智慧相
比啦!管你是經典還是聖賢,都不應盲信,要親證才有辦法信。

有讀《雜阿含經》的人相信都記得這經文:「當依自洲而自依,當依法洲而法依,不
異洲、不異依」,自己親證了佛法,才是究竟依止處。

「證得法性」是什麼碗糕我不知道,但了解了重點後,整卷就合理了,只是迦葉用較
搞怪的方法來譬喻,就引起了一些想像空間,還有各自表述的空間。

了解了經文整體的脈絡,再來看卷六說「四依法」的經文,就清楚了:

<<<<<<<<<<<<<<<<<<<<<<<<<<<<<
「依法者,即是如來大般涅槃,一切佛法即是法性,是法性者即是如來。」(CBETA,
T12, no. 374, p. 401, c2-3)

「依義不依語者,義者名曰覺了。」(CBETA, T12, no. 374, p. 401, c19)

「依智不依識者,所言智者即是如來。若有聲聞不能善知如來功德,如是之識不應依
止,若知如來即是法身,如是真智所應依止。」(CBETA, T12, no. 374, p. 402,
a1-3)

「了義者,名為菩薩真實智慧,隨於自心,無礙大智,猶如大人,無所不知。」(CBET
A, T12, no. 374, p. 402, a11-12)
>>>>>>>>>>>>>>>>>>>>>>>>>>>>>

每一段都在強調要「證得如來、法性、覺了、智慧」來作為依止,也就是要親證佛教
的最高智慧,以作為究竟依止處。《大般涅槃經》卷六經文的用意不是在給「四依法
」作基本定義,而是將「四依法」連接到「當依自洲而自依,當依法洲而法依,不異
洲、不異依」的根本原則上。

這些根本不是在顛覆、貶抑聲聞聖者及經典,而是在強調親證佛法最高智慧的重要性
。

《大般涅槃經》固然會有傳抄中混入的贅句或是參雜對於大乘的宣傳,但這整卷的脈
絡理清後,大家應該都看得很清楚,經文是要講什麼重點。另外,本經在大正藏中還
有另譯,若對義理有疑義,也可以參考不同的譯者,省去自己的詮釋。

現世學佛真的是要小心,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解行並重 :)

--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獅子吼站 板面介紹:                                 http://buddhaspace.org
佛法求助哇啦啦 - 解決您學佛的疑惑                                BudaHelp

> --------------------------------------------------------------------------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