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朋友和敵人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4.5 朋友和敵人 
 
(110)雖然如此,我們仍需觀察並明了另一個十分不同的奧秘。這兩個感受必須 
同時生起。也就是,如果我們沒有滿足感或滿意感,快樂就無法產生。滿足 
(contentment)使快樂、高興(happiness,joy)從滿意(satisfaction)中生起。 
滿足與滿意是一組,我們稱之為喜,它們是一群刺激性的愉快感。快樂和高興 
是一群和緩的感受,雖然如此,如果沒有滿意,它們便無法存在。你在任何事 
情中都可以觀察到:當有快樂生起時,滿意一定總是在它之前就到來了。喜為 
樂帶路。體驗成功時,我們會感到滿意,我們因那成功而興奮並受其擾亂。一 
旦喜失去力量,內心對一切的振奮及興奮感到厭倦時,就只剩下樂,感受便會 
安靜下來。所以他們是同志、同伴,但同時也彼此相對、相反。它們是同伴, 
因為它們必須一起來臨。一定要先有滿足,然後才會有快樂。這點我們需要注 
意,必須以非常微細而精純的方式朝向它們活動。就像藝術一樣,控制喜與樂 
,使它們有益於我們的生活是一種精神藝術。這是我們對喜與樂所應認識的奧 
秘。 
 
(111)現在我們已發現,喜是毗缽舍那的敵人,樂則不是。快樂是毗缽舍那的朋 
                        
                                   _ 
友或支持者。毗缽舍那(觀)(vipassana)是「清楚地看」之意,對於無常( 
impermanence)、苦(不圓滿)(unsatisfactoriness)、無我(not self)的真理
有直接的洞察力。我們需要以非常純淨的心,透過毗缽舍那了解無常、苦、
無我。如果喜生起,觀就不可能存在,心變得一片混亂而不安靜。喜必須被排
除,因為它是觀的敵人,是澄淨、微妙的心理深察力的敵人。然而樂卻一點也
不如此,樂使心緩和、安靜,使心活躍、敏捷地作觀。因此,我們必須有能力
去調節喜與樂。 

(112)最後,我們要了解諸受(例如喜和樂)是心的制約者。當喜制約心時, 
心是粗糙的,它的思想也是粗糙的。當樂制約或支持心時,心是微細而安靜的,
它的思想也是微細而安靜的。雖然兩個思想都制約心,但其制約的角度不同。
受是心的制約者,因此它們被稱為「心行」,(mind-conditioner)。 
 
(113)發現這個事實時,我們在每次入出息時在內心觀察它,在確信這個事實 
時入息、出息。這是步驟七的修習。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