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師應如事佛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發信人: kftseng.bbs@buddha.nsysu.edu.tw (矜羯儸), 信區: BudaMagazine
標  題: 淨因三要--事師應如事佛
發信站: [鹿苑]五明學館 (Sat Oct  2 21:44:20 1999)
轉信站: Lion!nsysu-news!VIDY
來  源: buddha.nsysu.edu.tw

[ 本文轉載自 tzyouth 討論區 ]
[ 本文原作者是: kftseng ]
[ 發表時間為: Sat Oct  2 21:17:15 1999 ]

□□□□□□□□□□□□□□□□□□□□□□□□□□□□□□□□□□□□□□□
□                                                                          □
□                          淨因三要 -- 事師應如事佛                        □
□                                                            證嚴法師      □
□                                                                          □
□□□□□□□□□□□□□□□□□□□□□□□□□□□□□□□□□□□□□□□
                                                                              
    師父對我們的修行目標影響很大,一個人的見解和修行方向若正確,則能達到成佛的
目標; 若選擇師父有所偏差,被誤導入邪知、行於邪行,那麼,儘管你真正努力、用功,
所達到的只是魔的境界; 所以選擇師父一定要很謹慎。                              
                                                                              
    學佛路上,有難得遇佛、難聞正法的八種障礙,叫做「八難處」。天福再大亦難免六
道輪迴,不如人間得聞佛法,修解脫道。學佛不是要求長壽,而是為了「來去自如」──
三界六道中,何處與我有緣、何處需要我,我便能發願前去,緣盡了我便無牽掛地離開,
這叫做來去自如;該來之時我就來,該去之時我便去,不受到「緣」的束縛,也不受到「
緣」的阻礙,既不受阻礙也不受纏縛,這就是解脫。                                
                                                                              
    學佛最主要的目的,即是能發揮自己的功能,眾生需要我們,我們就不能離開那個職
責,這樣才是真正的學佛,才是佛陀來人間設教說法的目的。所以,學佛不可附於邪宗,
若附於邪宗,儘管我們如何努力修行,終究進入魔的境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世智辯聰難為道                            □
~~~~~~~~~~~~~~~~~~~~~~~~~~~~~~~~~~~~~~~~~~~~~~~~~~~~~~~~~~~~~~~~~~~~~~~~~~~~~~
                                                                              
    孔子教導弟子要擇善者而從之,靈源大師也說:「子擇師善者而從之」。過去的人大
部分都能尊師重道,對於師長的教法拳拳服膺; 反觀現在,放眼天下,世智辯聰的人比比
皆是──每個人都說自己聰明,見識廣博,世間之事無所不知:口頭上的論調也很高,但
是他又真正能做到多少呢? 滿口喊著制度、原則的人,究竟自己能不能真正成為組織中最
負責的人,負起應盡的責任? 實在是個問號!                                       
                                                                              
    現在的人多數都是世智辯聰者,只限於口頭上的論調,沒有幾人能真正體悟道理,進
而身體力行。難怪靈源大師慨嘆:古時聖賢能以「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恭敬精神,尊
師重道,而現在能體悟道理的人不多,能守道的人更少見,能守持正道又能身體力行的人
,實在太難找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祖立雪為求師                               □
~~~~~~~~~~~~~~~~~~~~~~~~~~~~~~~~~~~~~~~~~~~~~~~~~~~~~~~~~~~~~~~~~~~~~~~~~~~~~~
                                                                              
    佛陀的教法延續到今日已二十多年,二十多年的歷程實在很長久,隨著人事的演變、
人們思想的偏差,將佛陀的正法不斷變易至今,不但佛法的原意走樣,連人們接受的心理
也不同了。現在是末法時代:邪思橫行,人的思想變遷,佛陀的正法也被曲解! 難免有邪
思邪見者喊著佛法的口號到處講經,使聽經的人沒有正確的準繩。這就是末法,就是法的
偏差。                                                                        
                                                                              
    真正佛陀的教法是千古不變的,所以叫做「經」──縱直之線,沒有偏差;不管經過
幾千年,絕對不會改變,但是後人將它引用偏差; 教導別人之時更是偏差了。因此,我們
擇師要非常慎重,師長的腳步若有差錯,我們也難免跟著差錯了。                    
                                                                              
    總之,真正的修行,絕對不可親近思想偏差的邪宗邪師,所以靈源大師苦口婆心地交
代我們擇師不可不慎。                                                          
                                                                              
    如果尚未尋得人間適用的正法,靈源大師也告訴我們:「但存正念,終得明師」,只
要心中存有正念,自然可以得到明師。「要了大緣:甚莫容易。」真正有心學道,了脫生
死、體悟佛法的人,要抱持著「明師難求」的心,絕對不可有輕視、以為容易的心理,如
此才可以真正得到悟道、守道、行道、得道的功德。                                
                                                                              
    現在不少人有這樣的心理:「我來到此處求明師,想要出家,你好像不鼓勵我,也不
太理睬我,既然如此,這個時代到處都有師父,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你不收我作弟
子,別處還有很多人想要我呢!」                                                
                                                                              
    現在的人十之八、九是這種心理。過去的人就不是這樣,對心目中所尊重的師父,他
可以捨身命,用最誠敬的心意感動這位明師。例如禪宗二祖慧可禪師,為了求一句真理,
七天七夜站立在雪中,任風雪飄飛、冰霜凍寒,雪落及膝,仍然臨立等待,只為了向達摩
祖師求問一事──「如何是我本來的面目! 」為了懇求一位明師,絕對不敢掉以輕心。所
以我們一定要真正恭敬謹慎地追求明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弟子事師如事佛                             □
~~~~~~~~~~~~~~~~~~~~~~~~~~~~~~~~~~~~~~~~~~~~~~~~~~~~~~~~~~~~~~~~~~~~~~~~~~~~~~
                                                                              
    「是故弟子事師,即同事佛也。」──師父如同現世的世尊,弟子奉事師長,應該像
敬佛禮佛一樣。我們為什麼尊敬佛陀? 因為佛陀教導我們、造就我們的慧命,依照其教法
實行,可以得到慧命的解脫,所以我們敬重佛陀。但是佛陀已經過世了,你跪在佛像面前
求神、問他,祂不答; 你做錯事,祂也不能管。然而,在生活周邊有一位真正的活佛──
師長,為什麼不懂得要去禮敬呢? 心中有疑問,師長可以幫你解惑; 有錯誤,師長會幫你
改正; 日常生活可以依照師長的戒法規則實行,這不正是現在的活佛嗎?               
                                                                              
    修行人更應如此,弟子應該事師如佛,遵守師規──出門前先告假,入門後趕緊銷假
,免得讓師父擔憂; 師父要出門時應該送駕,入門時應接駕。出入威儀規矩是宗教中不可
輕忽之處。                                                                    
                                                                              
    現在的人就不是如此了,入座的時候,認為「我先進來就先坐下,師父站著也沒關係
,反正是自己的師父嘛! 熟不拘禮。」要出去就出去,要回來就回來,認為反正是自己的
常住──要出門的時候才說:「師父! 我要到某處去。」私下以為:我已經穿戴整齊,你
非答應不可,因為我不出門不行,跟你講一聲已經很好了。                          
                                                                              
    過去的弟子不是這樣,有事情要出門,自已不敢做決定,乃先徵詢師父的意思,而且
非常遵守時間回來:現在有些為人弟子的,甚至只吩咐別人說:「你跟師父說一下,我出
門去了。」到了遠地才又打電話回來:「你跟師父說,我幾天後才要回家。」相形之下,
似乎師父連朋友都不如; 既然目中無師,心中那有「道」的存在呢? 事師應該如同事佛啊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事供養焉辭勞                             □
~~~~~~~~~~~~~~~~~~~~~~~~~~~~~~~~~~~~~~~~~~~~~~~~~~~~~~~~~~~~~~~~~~~~~~~~~~~~~~
                                                                              
    所謂「四事供養,莫敢辭勞。」──四事是衣食住行。衣著方面,冬天時體念師長有
沒有暖和的衣服; 夏天到了,關心師長有沒有薄涼的衣服,事師像奉侍父母一樣的體貼關
心。食呢? 關心師父吃得下否? 吃得飽嗎? 營養豐富嗎? 生病時是否服藥了? 這叫做飲食
湯藥的侍奉。此外,師長睡的地方是否溫暖? 出門時行動是否方便? ……總之,對師長的
衣食住行,做弟子的人必定要真正用心。                                          
                                                                              
    為師長服勞,並非供給他許多物質上的享受,金錢與物質對一個有修養的人而言,一
點也不發生作用; 為人弟子者應該身體力行,以敬慎的態度恭敬禮遇師父,如此才是真正
的「尊師重道」。                                                             

---------------------------------------------------------------< 6 待續 >-----
--
慈濟捐款帳戶:0688779-1 請註明 921 震災捐款
為號召更多的人響應救災行動, 重建我們的家園。請將以下的 HTML 指令加入您的首頁

Ξ Origin: [鹿苑]五明學館  [FROM: 140.117.100.125]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