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大辭典 (慈怡法師主編)

因分果分

為因分、果分之並稱。即因之分齊與果之分齊之意。又可稱為「因分可說、果分不可說」、「緣起因分、性海果分」。此說係出自十地經論。據華嚴五教章卷一之解釋,果分,為諸佛自內證之境界,唯與「證」相應,而遠離一切外聞言說,故不可說。因分,為隨應機緣而起之教法,乃因人(即因位之修行者)所知所了之分齊,故可言說。

另據華嚴經探玄記卷十舉出因分、果分之多重說法:(一)能詮之教為因分,所詮之義為果分。(二)地前菩薩之因行為因分,地上菩薩之證智為果分。(三)十地分為漸增、圓滿二門,若就漸增門有分齊故可說,稱為因分;若就圓滿時門無分齊故不可說,稱為果分。(四)十地之法門,若在聽聞者之意識上,顯現相似之義者為因分;若言慮俱亡,證入十地之正行,離諸言教之相者為果分。

然法藏對上述之四說,認為皆不契理,而自釋為二重之義:(一)十地有就實、隨相二種:就實之十地,唯佛所知、佛智所行,故稱果分;隨相之十地,為菩薩所知所行,故稱因分。亦即果分玄絕,不可言說;因分隨機教化,則可言說。(二)十地有妙智、方便寄法二種:若就妙智而論,正智乃真如之境,離相離言,故稱果分,為不可言說者;若就方便寄法而論,乃為顯示十地之差別,而隨應大眾之機緣以解說十地之義,故稱因分,為可言說者。此說中法藏將果分解釋為佛之所知所行,對於此點,慧苑有異說,其於續華嚴經略疏刊定記卷九舉出,因、果二分皆在十地,二者乃非一非異。澄觀亦於其所著之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卷三十四之中舉出,證入涅槃之智如同入於究竟之果海,故知因、果二分之分別,乃在修與證之間的暫時差別,二者原本無二,猶如波之於水。此外,法藏於華嚴五教章卷一中,將此因、果二分視為別教一乘中之二門。〔十地經論卷二、華嚴五教章通路記卷二〕(參閱「同別二教」2244) p2274

 


佛光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