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第967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尊者阿難陀於後夜時,向㯓補河邊,脫衣置岸邊,入水洗手足。還上岸,著一衣,摩拭身體。時,俱迦那外道出家亦至水邊。尊者阿難陀聞其行聲,聞聲已,即便咳作聲。

俱迦那外道出家聞有人聲,而問言:「為何等人?」

尊者阿難陀[*]答言:「沙門。」

俱迦那外道言:「何等沙門?」

尊者阿難陀[*]答言:「釋種子。」

俱迦那外道言:「欲有所問,寧有閑暇見答以不?」

尊者阿難陀[*]答言:「隨意所問,知者當答。」

俱迦那言:「云何?!如來死後有耶?」

阿難陀[*]答言:「世尊所說,此是無記。」

復問:「如來死後無耶?死後有無耶?非有非無耶?」

阿難陀[*]言:「世尊所說,此是無記。」

俱迦那外道言:「云何?阿難!如來死後有?答言無記,死後無?死後有無?死後非有非無?答言無記。云何?阿難[*]!為不知不見耶?」

阿難陀[*]答言:「非不知、非不見,悉知、悉見。」

復問阿難陀[*]:「云何知?云何見?」

阿難陀[*]答言:「見可見處,見所起處,見纏斷處,此則為知,此則為見。我如是知、如是見,云何說言不知、不見?」

俱迦那外道復問:「尊者何名?」

阿難陀答言:「我名阿難陀。」

俱迦那外道言:「奇哉!大師弟子,而共論議。我若知是尊者阿難陀者,不敢發問。」說是語已,即捨而去。

[校勘]

「㯓補」,巴利本作 Tapodā。

「俱迦那」,巴利本作 Kokanuda。

大正藏無「陀」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大正藏在「何」字之後有「阿難」二字,今依據宋、元、明、磧砂藏四本刪去。

「如來死後有耶」,巴利本作 Hoti Tathāgato Parammaraṇā。

「阿難」,「阿難」二字疑作「尊者」,或為衍文。[*]

[註解]

後夜:夜晚的最後四分之一,約凌晨三點至六點。

㯓補:河名,也作「搨補河」。相當的《別譯雜阿含經》作「多跋河」。「㯓」同「榻」。

謦:音「請」,咳嗽。

見可見處,見所起處,見纏斷處:見解可見的地方,見解所生起的地方,見解所纏縛及斷絕的地方。相當的南傳經文作「諸成見與諸見之住、著、纏、起、斷者」。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本經中阿難所說的「見可見處,見所起處,見纏斷處」,也可對應到四聖諦的前三個:

  • 見可見處:苦諦
  • 見所起處:集諦
  • 見纏斷處:滅諦

見到四聖諦的真理,自然不是不知不見了。

[進階辨正]

「㯓補」可指河也可指溫泉。見蘇錦坤老師「㯓補河」是哪一條河一文。

回到《雜阿含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