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第960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時,有婆蹉種出家來詣佛所,合掌問訊,問訊已,退坐一面,白佛言:「瞿曇!欲有所問,寧有閑暇為解說不?」
佛告婆蹉種出家:「隨所欲問,當為汝說。」
婆蹉種出家白佛言:「瞿曇!何因、何緣有人來問如來有後死、無後死、有無後死、非有非無後死,而不為記說耶?」
佛告婆蹉種出家……如上詵陀迦旃延廣說,乃至「非有非無後死。」
婆蹉種出家白佛言:「奇哉!瞿曇!師及弟子義義同,句句同,味味同,其理悉合,所謂第一句說。瞿曇!我為小緣事至那利伽聚落,營事訖已,暫過沙門迦旃延,以如是義、如是句、如是味問沙門迦旃延,彼亦以如是義、如是句、如是味答我所問,如今沙門瞿曇所說。是故當知,實為奇特!師及弟子義、句、味,義、句、味悉同。」
時,婆蹉種出家聞佛所說,歡喜隨喜,從坐起而去。
[註解]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婆蹉拿十四無記的問題問佛陀、大目揵連尊者、詵陀迦旃延尊者,得到的回覆都是「無記」,不予回答。
這三位分別是最先覺悟佛法的人、出家已久的人、剛出家三年的人,答覆卻是一致的。這是因為他們都知道真理,所以一眼就能看出問題的命題錯誤,屬於無記的問題。
而且三人也都不約而同地將婆蹉引導到因緣、執著的議題上,試著將他從十四無記的戲論裡拉出來,讓他一點一滴地接觸佛法正見。
佛陀和兩位尊者對十四無記問題的回應,也能作為我們在面對此類問題時該如何應對,帶來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