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第946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異婆羅門來詣佛所,恭敬問訊,問訊已,退坐一面,白佛言:「瞿曇!未來世當有幾佛?」

佛告婆羅門:「未來佛者,如無量恒河沙。」

爾時,婆羅門作是念:「未來當有如無量恒河沙三藐三佛陀,我當從彼修諸梵行。」

爾時,婆羅門聞佛所說,歡喜隨喜,從坐起去。

時,婆羅門隨路思惟:「我今唯問沙門瞿曇未來諸佛,不問過去。」即隨路還,復問世尊:「云何?瞿曇!過去世時,復有幾佛?」

佛告婆羅門:「過去世佛亦如無量恒河沙數。」

時,婆羅門即作是念:「過去世中有無量恒河沙等諸佛世尊,我曾不習近,設復未來如無量恒河沙三藐三佛陀,亦當不與習近娛樂,我今當於沙門瞿曇所修行梵行。」即便合掌白佛言:「唯願聽我於正法、律出家修梵行。」

佛告婆羅門:「汝於正法、律出家修梵行,得比丘分。」

爾時,婆羅門即出家受具足,出家已,獨一靜處思惟;所以善男子正信非家,出家學道,乃至得阿羅漢

 

[註解]

異婆羅門:某位大家較不熟悉的婆羅門。「婆羅門」是古代印度種姓制度中的祭司階級。

三藐三佛陀:佛陀。「三藐三佛陀」是如來十號中第三個的音譯,又譯為「三耶三佛」、「三佛」,義譯為「正遍知」、「等正覺」。

聽:任由,讀音為四聲。這裡有準許的意思。

得比丘分:成為一位比丘。

受具足:受具足戒(完整出家戒律)。

獨一靜處:獨自處在安靜的地方。

正信非家,出家學道:基於正信從家出離,出家修行。其中「正信非家」可詮釋為「相信世俗的家不是最終的歸宿」。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雜阿含經》及《別譯雜阿含經》等不同部派所傳的譯本都記載三世有無量諸佛。曾見有人因為不滿民眾神佛不分的現象,而主張「只有釋迦牟尼佛,沒有其他佛」,甚而否定過去七佛,其實這是誤解。南北傳《阿含經》都多次提到過去七佛,而就無始輪迴來說過去未來有無量諸佛也是必然的。「滿天神佛」固然不是好現象,但否定諸佛也是有點過頭。

另外一種主張是沒有其他佛土的佛,因為《阿含經》中沒有提到。其實《長阿含經》卷18〈閻浮提州品1〉是這樣說的:「爾所中千千世界,是為三千大千世界。如是世界周匝成敗,眾生所居名一佛剎。」(CBETA, T01, no. 1, p. 114, c6-8) 也就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是一佛剎、是一個佛土,這三千大千世界內只有一佛,不會同時有二佛,因為佛的定義就是在這個三千大千世界中的這個時代第一位成等正覺的人,第二位開始自然就不叫佛了。《阿含經》在此說得很中性,至於如何解讀,就看個人了。南傳因為巴辣甘波布(Parakkamabahu)王統一錫蘭時鏟除非大寺派的傳承並銷毀非尼柯耶的經典,現今只存五尼柯耶,因此通常不認為有他方佛土的佛,而北傳的經典中記載有他方佛土的佛,因此通常承認他方佛。

無論如何,不管有多少佛,如同本經所說,自己勤修佛法才有用。

[進階辨正]

回到《雜阿含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