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第927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迦毘羅衛尼拘律園中。

時,有釋種名摩訶男,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云何名為優婆塞?」

佛告摩訶男:「什麼是優婆塞在家清白修習淨住,男相成就,作是說言:『我今盡壽歸佛、歸法、歸比丘僧,為優婆塞,證知我。』是名優婆塞。」

摩訶男白佛言:「世尊!云何名為優婆塞信具足?」

佛告摩訶男:「信具足優婆塞者,於如來所正信為本,堅固難動,諸沙門、婆羅門、諸天、魔、梵,及餘世間所不能壞。摩訶男!是名優婆塞信具足。」

摩訶男白佛言:「世尊!云何名優婆塞戒具足?」

佛告摩訶男:「戒具足優婆塞離殺生、不與取、邪婬、妄語、飲酒,不樂作。摩訶男,是名優婆塞戒具足。」

摩訶男白佛言:「世尊!云何名優婆塞聞具足?」

佛告摩訶男:「聞具足優婆塞聞具足者,聞則能持,聞則積集,若佛所說初、中、後善善義善味純一滿淨,梵行清白,悉能受持。摩訶男!是名優婆塞聞具足。」

摩訶男白佛言:「世尊!云何名優婆塞捨具足?」

佛告摩訶男:「捨具足優婆塞捨具足者,為慳垢所纏者,心離慳垢,住於非家,修解脫施、勤施、常施,樂捨財物,平等布施。摩訶男!是名優婆塞捨具足。」

摩訶男白佛言:「世尊!云何名優婆塞智慧具足?」

佛告摩訶男:「智慧具足優婆塞智慧具足者,謂此苦如實知,此苦集如實知,此苦滅如實知,此苦滅道跡如實知。摩訶男!是名優婆塞智慧具足。」

爾時,釋氏摩訶男聞佛所說,歡喜隨喜,從坐起,作禮而去。

[校勘]

「迦毘羅衛國尼拘律園」,巴利本作 Kapilavatthusmiṃ Nigrodhārāme.

「摩訶男」,巴利本作 Mahānāma。

「男」,宋、元、明、聖四本作「男謂」。

大正藏無「智」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註解]

迦毘羅衛:古代中印度國名、城名,位於當今尼泊爾境內,是佛陀出生的地方。又譯為「迦毘羅越」、「迦維羅衛」。

尼拘律園:佛陀的道場之一,是佛陀成道後回故國為父親說法的地方。又譯為「尼拘律樹園」、「尼拘留園」。

摩訶男:優婆塞名,常布施湯藥、衣食等予僧眾,佛陀稱讚他「心恒悲念一切之類」第一。又譯為「釋氏摩訶男」、「釋摩訶男」、「釋摩男」、「摩呵男釋」、「摩訶納釋種」。經中通常描述他是釋種,以與其他同名為「摩訶男」的人區別,例如最初隨佛出家的五位比丘之一為摩訶男尊者,《雜阿含經》卷四十六則記載一位舍衛國極富有但對自己及他人都極吝嗇而墮地獄的摩訶男長者。

在家清白修習淨住:身家清白不犯罪(or 保持戒行清白的修行狀態。)

證知我:為我作見證。

聞則能持,聞則積集:聽聞正法後能修持,累積勝資糧。

慳垢:「慳」是吝嗇,「垢」是汙穢。吝嗇是一種心中的汙穢,因此稱作慳垢。

住於非家:身在家而心不為家所繫縛。

解脫施:沒有執著地施捨;自在地施捨。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 在家五法

依本經所述,優秀的在家佛教徒在受三皈依(信)、五戒(戒)的基礎上,應該要具足信、戒、聞、捨(施)、慧,即俗稱的「在家五法」,如本經、本卷第929經、及卷三十一第888、889經所載。

五法 定義
信具足 堅固信佛
戒具足 持守五戒
捨具足 離慳、清淨施(or 以布施離慳、向於捨心
聞具足 聽聞受持佛法
慧具足 如實知四聖諦

「在家五法」在不同的經中有一些變形,例如卷四第91經載能令後世安樂的在家四法為:「信、戒、施、慧」,卷三十一第887經載的六法:「信、戒、施、聞、捨、慧」,本卷第933經載見不見佛都勤修的六法:「信、戒、施、聞、空、慧」。

回到《雜阿含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