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第857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前三月夏安居竟,有眾多比丘集於食堂,為佛縫衣。如來不久作衣竟,當著衣持鉢出精舍,人間遊行。

時,釋氏難提聞眾多比丘集於食堂,為佛縫衣,如來不久作衣竟,著衣持鉢,人間遊行。釋氏難提聞已,來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今四體支解,四方易韻,先所聞法,今悉迷忘,聞眾多比丘集於食堂,為世尊縫衣言:『如來不久作衣竟,著衣持鉢,人間遊行。』是故我今心生大苦,何時當復得見世尊及諸知識比丘?」

佛告釋氏難提:「汝見佛、若不見佛,若見知識比丘、若不見,汝當隨時修習五種歡喜之處。何等為五?汝當隨時念如來事:如來、應、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法事、僧事、自持戒事、自行世事。隨時憶念:『我得己利,我於慳垢眾生所,念施當多修習離慳垢住,修解脫施、捨施、常熾然施、樂於捨,平等惠施,常懷施心』如是,釋氏難提!此五支定若住、若行、若坐、若臥,乃至妻子俱,常當繫心此三昧念。」

佛說此經已,釋氏難提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校勘]

「己」,大正藏原為「已」,今依據前後文改作「己」。

「然」,聖本作「燃」。

「惠」,聖本作「慧」。

[註解]

四體支解,四方易韻:悲傷到四肢好像要崩潰了,四方都黯淡走調。意指聽說佛陀要離開,不知何時能再見到佛陀而很悲傷。

知識:熟識的人;朋友。

自行世事:疑為「自行施事」的訛誤,即自己作布施的事。

解脫施、捨施、常熾然施、樂於捨,平等惠施,常懷施心:沒有執著地布施、捨離地布施、勤於布施、樂於捨離,平等地布施,常有布施的心。相當的南傳經文作「自在施捨,親手施與,樂於捨,回應乞求、樂於均分與布施」。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本經所說的五種歡喜之處為:

  1. 念佛
  2. 念法
  3. 念僧
  4. 念(自持)戒(事)
  5. 念(自行)施(事)

本經說「此五支定若住、若行、若坐、若臥,乃至妻子俱,常當繫心此三昧念」,也就是說最好於行、住、坐、臥隨時能繫心念佛、法、僧、戒、施,做到極致也就是定境(三昧),例如證得念佛三昧,一切時、一切處皆在念佛。

佛陀也在其他經教我們可隨時憶念三寶,例如《雜阿含經》卷三十五第980經:「爾時,世尊告諸賈客:『汝等當行於曠野中,有諸恐怖,心驚毛竪。爾時,當念如來事,謂如來、應、等正覺,乃至佛世尊。如是念者,恐怖則除。又,念法事,佛正法、律,現法能離熾然,不待時節,通達親近,緣自覺知。又,念僧事,世尊弟子善向、正向,乃至世間福田。如是念者,恐怖即除。』」(CBETA, T02, no. 99, p. 254, c18-24)

身為佛弟子的我們,是否能在念佛時起歡喜心,心意柔軟?是否成功地嘗試過,從起床到就寢前一整天都繫心念佛?

回到《雜阿含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