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 卷30 第843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尊者舍利弗:「所謂流者。何等為流?」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所說流者,謂八聖道。」

復問舍利弗:「謂入流分。何等為入流分?」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有四種入流分。何等為四?謂親近善男子、聽正法、內正思惟法次法向。」

復問舍利弗:「入流者成就幾法?」

舍利弗白佛言:「有四分成就入流者。何等為四?謂於佛不壞淨、於法不壞淨、於僧不壞淨、聖戒成就。」

佛告舍利弗:「如何入流如汝所說,流者,謂八聖道。入流分者有四種,謂親近善男子、聽正法、內正思惟、法次法向。入流成就四不壞淨入流者成就四法,謂於佛不壞淨、於法不壞淨、於僧不壞淨、聖戒成就。

佛說此經已,尊者舍利弗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校勘]

「流」,巴利本作 Sota。

「入流分」,巴利本作 Sotāpattiyaṅga。

「善男子」,巴利本作 Sappurisasaṃseva。

「入流者」,巴利本作 Sotāpanna。

「男子」,宋、元、明三本作「知識」。

[註解]

入流分:入聖者之流的要素;證得初果的要素。

法次法向:依著一個修行「法」、下一個修行法(「次法」)的實踐方「向」順序修行。又譯為「向法次法」、「如說修行」。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 常有同學在讀本卷經文時提出:「這些經文都是說四不壞淨的好處,但要如何修到四不壞淨呢?」答案就在本經中。

本經所說的「入流分」又稱為「四預流支」,是證得初果的四個要素,為:

  1. 親近善士。
  2. 聽聞正法。
  3. 內正思惟。
  4. 法次法向。

我們可從善知識學習(「親近善士」)而多加瞭解正法(「聽聞正法」),進一步依循正法而如理地思惟(「內正思惟」),一步步地按照次第修行(「法次法向」)。經由四預流支得以修證至初果,而能有四不壞淨。

  • 「內正思惟」有什麼生活上的例子?

在工作上或生活上不免有自己看不順眼的人,甚至是找自己麻煩的仇家。如果沒有內正思惟,遇到這種人,心中自然就會起瞋心,縱然對方什麼事都還沒做;如果有內正思惟,就可能瞭解這個人找自己麻煩的因緣而不起瞋心,或是憐憫他造作惡業的愚癡,以智慧應對他,而不是以瞋心應對他,進而減少冤冤相報的循環。

[進階辨正]

回到《雜阿含經》卷30

回到《雜阿含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