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第653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上說。差別者:「若比丘於彼五根增上明利滿足者,得阿羅漢俱分解脫。若軟、若劣者,得身證。於彼若軟、若劣,得見到。於彼若軟、若劣,得信解脫。於彼若軟、若劣,得一種。於彼若軟、若劣,得斯陀含。於彼若軟、若劣,得家家。於彼若軟、若劣,得七有。於彼若軟、若劣,得法行。於彼若軟、若劣,得信行。是名比丘根波羅蜜因緣知果波羅蜜果波羅蜜因緣知人波羅蜜。如是滿足者作滿足事,減少者作減少事,彼諸根則不空無果,若無此諸根者,我說彼為作凡夫數。」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校勘]

「事」,宋、元、明三本作「事於」。

[註解]

明利:聰明利根。

俱分解脫:具有完整「八解脫」(捨去對色與無色的貪欲的八種禪定)定力,且已斷盡煩惱,因此定、慧都圓滿。又譯為「俱解脫」。

身證:「阿那含果」的聖人中,具有完整「八解脫」(捨去對色與無色的貪欲的八種禪定)定力,但還沒斷盡煩惱者,已曾親「身」入滅盡定(八解脫之一)而「證」得近似涅槃的寂滅,因此名為「身證」。

見到:由「隨法行」修行,證得初果但尚未證得四果的聖人中,不具有完整「八解脫」定力,也還沒斷盡煩惱者。因為先前隨著修證佛法而生的智慧修行,「見到」真理而證果,所以名為「見到」。另譯為「見至」。

信解脫:由「隨信行」修行,證得初果但尚未證得四果的聖人中,不具有完整「八解脫」定力,也還沒斷盡煩惱者。因為先前隨著對佛法的清淨「信」心修行而證果、趣向「解脫」,所以名為「信解脫」。

一種:「斯陀含果」的聖人中,只須在欲界天中受生一次就能涅槃者,只剩出生一次的種子,因此名為「一種」。又譯為「一種子道」。

家家:「須陀洹果」的聖人中,只須天界及人間總共不到七生(也就是須陀洹在天界與人間最多各出生七次的一半)就能涅槃者。因為從人間的「家」生於天界的「家」、又從天界的「家」生於人間的「家」沒幾次就能涅槃,所以名為「家家」。

七有:即「須陀洹」,斷身見(執著於五陰有「我」的見解)、戒取(執著於無益解脫的禁戒、禁忌)、疑(對於真理的懷疑猶豫;對佛法僧戒的疑惑)的聖人,最多於天界與人間往返七次就能涅槃。

法行:隨著修證佛法而生的智慧修行,是「須陀洹向」的階段。又譯為「隨法行」。

信行:隨著對佛法的清淨信心而修行,是「須陀洹向」的階段。又譯為「隨信行」。

根波羅蜜因緣知果波羅蜜:由五根圓滿的程度,而能知道果位圓滿的程度。相當的南傳經文作「不同的根有不同的果」。「波羅蜜」為音譯,義譯為到彼岸,指究竟、圓滿。

果波羅蜜因緣知人波羅蜜:由果位圓滿的程度,而能知道人圓滿的程度。相當的南傳經文作「不同的果有不同的人」。

[對應經典]

 

[進階辨正]

回到《雜阿含經》